一种电子锁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9466发布日期:2019-08-09 20:38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锁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子锁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防盗门上安装智能锁,现有的智能锁是先通过指纹、密码、刷卡等方式进行解锁,然后通过转动执手将门打开,此种需要人手动转动执手开门的方式在特定时候使用很不方便。故市面上的全自动智能锁应用而生,全自动智能锁主要是通过电机带动传动机构转动,进而带动输出齿和锁芯转动进而直接解锁,然而,由于传动机构的存在,锁芯采用钥匙或旋钮手动转动时会出现拧不动的情况,全自动智能锁基本上都是只能电控解锁,无法与手动解锁方式相结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全自动电控解锁和手动解锁相结合的电子锁传动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子锁传动结构,包括壳体、锁舌组件、带动锁舌组件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锁尺,壳体内设有连接锁尺的转动件、及驱动转动件转动的手动致动器和电控致动器,所述电控致动器包括电机、主传动齿轮、输出齿轮及与转动件固定连接的传动件,输出齿轮上设有驱动块,传动件上设有与驱动块匹配的传动块,输出齿轮与传动件可转动连接,当输出齿轮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一预设角度后,驱动块与传动块相抵接,藉此带动转动件和锁尺转动,其中,该预设角度不小于手动致动器驱动锁尺开门时的转动角度。

优选的,所述传动件和转动件之间设有卡块和卡槽,卡块和卡槽其中一设置在所述传动件上,另一则设置在所述转动件上。

优选的,所述输出齿轮上设有第一开关触头,壳体内设有与第一开关触头配合的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一光电传感器用于辅助输出齿轮复位。

优选的,所述传动件上设有第二开关触头,壳体内设有与第二开关触头配合的第二光电传感器、第三光电传感器、第四光电传感器。

优选的,还包括安装在壳体内的编码器,所述编码器上设有与输出齿轮啮合的小齿轮。

优选的,所述输出齿轮与小齿轮之间设有变速齿轮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全自动电控解锁中,电机驱动输出齿轮转动一预设角度后,输出齿轮上的驱动块与传动件上的传动块相抵接,藉此,电机驱动输出齿轮继续转动时,输出齿轮将带动传动件、转动件和锁尺转动,进而带动锁舌组件移动至解锁位置,解锁完成后电机反向转动并带动输出齿轮复位;手动解锁中,手动致动器直接驱动转动件和锁尺转动,由于传动件和输出齿轮抵接需先相对转动一预设角度,该预设角度不小于手动致动器驱动锁尺开门时的转动角度,从而为手动解锁操作预留转动空间,实现全自动电控解锁和手动解锁相结合,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之三;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如图所示,一种电子锁传动结构,包括壳体1、锁舌组件2、带动锁舌组件2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锁尺3,壳体1内设有连接锁尺3的转动件4、及驱动转动件4转动的手动致动器5和电控致动器,所述电控致动器包括电机、主传动齿轮6、输出齿轮7及与转动件4固定连接的传动件8,输出齿轮7上设有驱动块9,传动件8上设有与驱动块9匹配的传动块10,输出齿轮7与传动件8可转动连接,当输出齿轮7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一预设角度后,驱动块9与传动块10相抵接,藉此带动转动件4和锁尺3转动,其中,该预设角度不小于手动致动器5驱动锁尺3开门时的转动角度。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全自动电控解锁和手动解锁相结合,全自动电控解锁中,电机驱动输出齿轮7转动一预设角度后,输出齿轮7上的驱动块9与传动件8上的传动块10相抵接,藉此,电机驱动输出齿轮7继续转动时,输出齿轮7将带动传动件8、转动件4和锁尺3转动,进而带动锁舌组件2移动至解锁位置,解锁完成后电机反向转动并带动输出齿轮7复位;手动解锁中,手动致动器5直接驱动转动件4和锁尺3转动,由于手动致动器5驱动锁尺3开门时的转动角度小于传动件8和输出齿轮7转动至抵接时的预设角度,传动件8随转动件4转动过程中,输出齿轮7的位置不会对传动件8的转动产生干涉,以满足手动解锁操作。

由于传动件8和输出齿轮7抵接需先相对转动一预设角度,该预设角度不小于手动致动器5驱动锁尺3开门时的转动角度,从而为手动解锁操作预留转动空间,实现全自动电控解锁和手动解锁相结合,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安装方便。

其中,所述手动致动器5可以为连接转动件4的旋钮,和/或通过锁芯带动锁尺3转动的钥匙,在此不做限制。

所述传动件8和转动件4之间设有卡块11和卡槽12,卡块11和卡槽12其中一设置在所述传动件8上,另一则设置在所述转动件4上,卡块11卡入卡槽12内,传动件8和转动件4通过卡块11和卡槽12的配合可实现同时转动。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传动件8的内侧壁上成型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卡块11,转动件4上成型有与卡块11相匹配的卡槽12,所述卡块11卡入卡槽12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输出齿轮7上设有第一开关触头13,壳体1内设有与第一开关触头13配合的第一光电传感器14,第一光电传感器14用于辅助输出齿轮7复位,定位输出齿轮7的初始位置,避免对手动解锁操作产生干涉,其定位精度高,产品性能稳定。

每次电控解锁后,电机均驱动输出齿轮7反向转动复位,当输出齿轮7上的第一开关触头13触发第一光电传感器14时,则输出齿轮7转动至初始位置,第一光电传感器14将检测的信号传动给电子锁的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停止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件8上设有第二开关触头15,壳体1内设有与第二开关触头15配合的第二光电传感器16、第三光电传感器17、第四光电传感器18。

其中,第二光电传感器16用于判断电子锁的锁定状态,第三光电传感器17和第四光电传感器18用于判断电子锁的解锁状态。具体来说,当传动件8上的第二开关触头15触发第二光电传感器16时,电子锁处于锁定状态,电控解锁时,电机驱动输出齿轮7转动预设角度后,带动传动件8上的第二开关触头15转动至第三光电传感器17或第四光电传感器18处,实现解锁,随后,电机反向转动,并带动传动件8上的第二开关触头15转动第二光电传感器16处实现复位。

一般情况下,锁尺3与锁舌组件2配合紧密,两者之间无间隙,第二开关触头15转动至第三光电传感器17或第四光电传感器18处时,传动件8的转动角度为90°。

若锁尺3与锁舌组件2之间存在间隙,传动件8的转动角度需大于90°时才能解锁锁舌组件2,如95°。故出厂前,先对电子锁的解锁角度进行检测,然后适当调整第三光电传感器17和第四光电传感器18的安装位置,当然,也可以通过在壳体1内安装编码器19,以检测转动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内安装有编码器19,所述编码器19上设有与输出齿轮7啮合的小齿轮20,其中,输出齿轮7与小齿轮20之间可以设置变速齿轮组21,也可以不设置变速齿轮组21。

利用编码器19对输出齿轮7的转动角度进行检测,编码器19将输出轴的角位移转换成相应的电脉冲,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带动输出齿轮7转动足够的角度,如95°,从而保证锁舌组件2位于锁定位置或解锁位置,产品适配性强。

若编码器19检测到输出齿轮7无法转动足够角度时,控制器将启动安装在壳体1上的提示装置,提示装置提示人们进行维修,其中,提示装置可以为指示灯或声光报警器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