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用PCB动态压力传感器拆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6557发布日期:2019-04-05 19:29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核电站用PCB动态压力传感器拆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拆装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核电站用PCB动态压力传感器拆装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PCB动态压力传感器作为压力测量的一次元件,广泛应用于国内核电站机组调试阶段,用以监测介质的动态压力,具有体积小、易损坏等特征,属精密测量部件。PCB动态压力传感器通过紧固螺母、信号同轴电缆连接到动态压力监测分析终端(二次显示元件),构成PCB动态压力测试装置。现场使用时,PCB动态压力传感器通过外部螺纹固定在保护罩上,保护罩与支撑底座连接达到固定传感器的作用,该传感器属于临时测量部件,现场拆装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现场临时保护罩长度200mm,内径φ50mm,在拆装时无法徒手伸入保护罩内进行操作。

2、拆装时,使用工具不当将损伤测量面及电缆接头。

3、拆装时存在传感器跌落损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核电站用PCB动态压力传感器拆装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核电站用PCB动态压力传感器拆装装置,用于在保护罩内拆装PCB动态压力传感器,该拆装装置包括套筒头、延长杆和手柄,所述的手柄通过延长杆连接套筒头,信号同轴电缆依次穿过手柄、延长杆和套筒头的通孔并通过紧固螺母连接PCB动态压力传感器,所述的PCB动态压力传感器通过紧固螺母可拆卸的连接套筒头。

优选地,所述的套筒头内部设有正六边形凹槽,所述的正六边形凹槽与紧固螺母匹配。

优选地,所述的套筒头与延长杆为一体成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手柄侧面中心位置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内径与延长杆外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的手柄套在延长杆的根部,所述的手柄与延长杆通过氩弧焊的方式固定。

优选地,所述的套筒头、延长杆和手柄分别为采用45号钢棒材制作而成的套筒头、延长杆和手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操作安全、可靠:使用本工具伸入保护罩内对传感器进行拆装操作,有效降低了损伤传感器测量面、电缆接头及跌落损坏的风险。

2、加工简单、成本低廉:采用45号钢作为加工材料,材料成本低廉,且加工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拆装装置左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装装置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拆装装置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拆装装置操作示意图。

其中1为套筒头,2为延长杆,3为手柄,4为紧固螺母,5为保护罩,6为信号同轴电缆,11为六边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一种核电站用PCB动态压力传感器拆装装置,用于在保护罩5内拆装PCB动态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拆装装置包括套筒头1、延长杆2和手柄3,所述的手柄3通过延长杆2连接套筒头1,所述的信号同轴电缆6依次穿过手柄3、延长杆2和套筒头1的通孔并通过紧固螺母4连接PCB动态压力传感器,所述的PCB动态压力传感器通过紧固螺母4可拆卸的连接套筒头1。

所述的套筒头1内部设有正六边形凹槽11,所述的凹槽11与紧固螺母4匹配。

所述的套筒头1与延长杆2为一体成形结构。所述的手柄3侧面中心位置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内径与延长杆2外径相同。

所述的手柄3套在延长杆2根部,所述的手柄3与延长杆2通过氩弧焊的方式固定。所述的套筒头1、延长杆2和手柄3为采用45号钢棒材制作而成的套筒头1、延长杆2和手柄3。

所述的延长杆2的通孔内径φ5mm,延长杆2外径φ20mm,延长杆2的长度为300mm,所述的手柄3长度150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如下:

步骤1、将信号同轴电缆6从手柄3的通孔引入,并从套筒头1一侧引出;

步骤2、通过紧固螺母4将信号同轴电缆6固定在PCB动态压力传感器上,然后将紧固螺母4锁紧;

步骤3、将紧固螺母4固定在套筒头1内,将套筒头1伸入保护罩5内,旋转手柄3使PCB动态压力传感器的外侧螺纹与保护罩5内螺纹旋和;

步骤4、抽出拆装装置,完成安装;

步骤5,拆卸PCB动态压力传感器时,将套筒头1伸入保护罩5内,套筒头1的凹槽11套住紧固螺母4,旋转手柄3使PCB动态压力传感器的外侧螺纹与保护罩5内螺纹旋开,伸出带有传感器的拆装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