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风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5703发布日期:2019-06-15 00:23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风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凿岩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风镐。



背景技术:

风镐,包括电动和气动两种类型,均涉及凿岩工程技术中的常用工具,气动风镐需要接入压缩空气进行工作,一般应用于大型施工凿岩场合,电动风镐一般为小型作业或者在建筑装修方面使用较多,主要以电能作为驱动,由于其功能与气动风镐一致,因此称其为电动风镐或者电镐。

电动风镐在使用时凿击的工件一般为具有钢结构的腔体或者坚硬的岩体,在作业时,由于操作用户的身形,例如高矮,手臂的长度影响了操作用户使用电动风镐时的姿势,同时影响了操作用户的工作效率。现有技术中,电动风镐的把手固定设置,手臂偏短或偏长的操作用户均在使用时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舒适感,电动风镐把手无法调节使其难以适用于所有操作用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是提供一种电动风镐,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动风镐的把手无法调节,手臂偏短或偏长的操作用户均在使用时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舒适感,电动风镐把手无法调节使其难以适用于所有操作用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电动风镐,其具有机壳,所述机壳一侧连接有用于凿击工件的输出端,其另一侧连接有提供动力的输入端,所述输出端与所述输入端在所述机壳内部传动连接,包括:

主把手,所述主把手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机壳靠近所述输入端的一侧;

副把手,所述副把手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机壳靠近所述输出端的一侧且能够沿所述机壳向所述主把手的一侧移动并靠近;

所述主把手上设置有主锁紧件,所述主把手绕所述机壳旋转至任一位置时,其与所述机壳通过所述主锁紧件锁紧固定;

所述副把手上设置有副锁紧件,所述副把手绕所述机壳旋转和/或沿所述机壳移动到达任一位置时,其与所述机壳通过所述副锁紧件锁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整体呈圆柱形,其外表面自靠近所述输出端的位置至所述输入端的位置依次形成有第一阻挡凸缘、副壳体段、第二阻挡凸缘、主壳体段和第三阻挡凸缘;

所述第一阻挡凸缘、所述第二阻挡凸缘和所述第三阻挡凸缘相对于所述副壳体段和所述主壳体段凸出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把手包括横向套设在所述主壳体段上的第一旋转端以及与所述第一旋转端一体连接的第一延伸端;

所述第一旋转端呈环形且内周配合所述主壳体段外周的尺寸,其横向受限于所述第二阻挡凸缘和所述第三阻挡凸缘的阻挡,其纵向的一侧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延伸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延伸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通孔,另一侧连接有第一手柄,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延伸端与所述第一旋转端且垂直于所述主壳体段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主锁紧件包括主调整旋钮以及固定在其一端且设置有螺纹的主调整杆;

所述主壳体段外周均布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机壳内部不贯通的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位置与所述主调整杆的位置配合且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副把手包括横向套设在所述副壳体段上的第二旋转端以及与所述第二旋转端一体连接的第二延伸端;

所述第二旋转端呈环形,其内周配合所述副壳体段外周的尺寸,其在所述副壳体段上横向移动时受限于所述第一阻挡凸缘和第二阻挡凸缘的阻挡,其纵向的一侧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延伸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延伸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通孔,另一侧连接有第二手柄,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延伸端与所述第二旋转端且垂直于所述副壳体段设置,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副锁紧件包括副调整旋钮以及固定在其一端且设置有螺纹的副调整杆。

进一步地,所述副壳体段外周均布设置有与所述机壳内部不贯通的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的位置与所述副调整杆的位置配合且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锁紧件还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端远离所述第一手柄的一侧;所述副锁紧件还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端远离所述第二手柄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动风镐,其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该电动风镐的主把手可以旋转,副把手不仅可以旋转还能在机壳上移动,主把手与副把手相互配合使电动风镐在使用时能够按照操作人员的使用习惯进行调整,并且不受限于操作用户身形和手臂长短的限制,均能够通过对主把手和副把手的调整得到使操作用户自身合适的操作位置。

2、该电动风镐的主把手和副把手调整后,可以适应操作用户自身的使用习惯更便于操作人员出力,使用简单、操作快捷。

附图说明

此处所述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适宜性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风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风镐的机壳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风镐的主把手和副把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风镐的主把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风镐的主锁紧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风镐的副把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风镐的副锁紧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输出端;20、机壳;30、主把手;40、副把手;50、主锁紧件;60、副锁紧件;70、输入端;

21、第一阻挡凸缘、22、第二阻挡凸缘;23、第三阻挡凸缘;24、副壳体段; 25、主壳体段;26、第一盲孔;27、第二盲孔;

31、第一手柄;32、第一延伸端;33、第一旋转端;34、第一通孔;

41、第二手柄;42、第二延伸端;43、第二旋转端;44、第二通孔;

51、主调整旋钮;52、主调整杆;61、副调整旋钮;62、副调整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附图1所示;

电动风镐,其具有机壳20,机壳20一侧连接有用于凿击工件的输出端10,其另一侧连接有提供动力的输入端70,输出端10与输入端70在机壳20内部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把手30,主把手30可旋转的设置在机壳20靠近输入端70的一侧;

副把手40,副把手40可旋转的设置在机壳20靠近输出端10的一侧且能够沿机壳20向主把手30的一侧移动并靠近;

主把手30上设置有主锁紧件50,主把手30绕机壳20旋转至任一位置时,其与机壳20通过主锁紧件50锁紧固定;

副把手40上设置有副锁紧件60,副把手40绕机壳20旋转和/或沿机壳20移动到达任一位置时,其与机壳20通过副锁紧件60锁紧固定。

如附图2所示;

机壳20整体呈圆柱形,其外表面自靠近输出端10的位置至输入端70 的位置依次形成有第一阻挡凸缘21、副壳体段24、第二阻挡凸缘22、主壳体段25和第三阻挡凸缘23;

第一阻挡凸缘21、第二阻挡凸缘22和第三阻挡凸缘23相对于副壳体段24和主壳体段25凸出设置。

如附图3、4所示;

主把手30包括横向套设在主壳体段25上的第一旋转端33以及与第一旋转端33一体连接的第一延伸端32;

第一旋转端33呈环形且内周配合主壳体段25外周的尺寸,其横向受限于第二阻挡凸缘22和第三阻挡凸缘23的阻挡,其纵向的一侧垂直设置第一延伸端32。第一延伸端3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通孔34,另一侧连接有第一手柄31,第一通孔34连通第一延伸端32与第一旋转端33且垂直于主壳体段25设置,第一通孔34内设置有螺纹。

如附图3、5所示;主锁紧件50包括主调整旋钮51以及固定在其一端且设置有螺纹的主调整杆52;

主壳体段25外周均布设置有多个与机壳20内部不贯通的第一盲孔27,第一盲孔27的位置与主调整杆52的位置配合且通过螺纹连接。

如附图3、6所示;

副把手40包括横向套设在副壳体段24上的第二旋转端43以及与第二旋转端43一体连接的第二延伸端42;

第二旋转端43呈环形,其内周配合副壳体段24外周的尺寸,其在副壳体段24上横向移动时受限于第一阻挡凸缘21和第二阻挡凸缘22的阻挡,其纵向的一侧垂直设置第二延伸端42。第二延伸端4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通孔44,另一侧连接有第二手柄41,通孔44连通第二延伸端42与第二旋转端43且垂直于副壳体段24设置,第二通孔44内设置有螺纹。

如附图3、7所示;

副锁紧件60包括副调整旋钮61以及固定在其一端且设置有螺纹的副调整杆62。副壳体段24外周均布设置有与机壳20内部不贯通的第二盲孔 26,第二盲孔26的位置与副调整杆62的位置配合且通过螺纹连接。

如附图1、2、3所示;主锁紧件50还可以设置在第一旋转端33远离第一手柄31的一侧;副锁紧件60还可以设置在第二旋转端43远离第二手柄41的一侧。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