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磨刀机构的切捆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8780发布日期:2019-06-13 10:03阅读:1430来源:国知局
具有磨刀机构的切捆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设计到一种具有磨刀机构的切捆条机。



背景技术:

切捆条机是广泛应用于服装、布料等行业的自动化设备,其采用可移动的圆刀将料捆切成合适厚度以供后续工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圆刀会不断钝化,进而影响切割效率和质量,因此要适时对圆刀进行打磨,保证其锋利度。

专利号为201721004021.6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切捆条机,该切捆条机上设置了磨刀装置,具体包括滑动导轨,滑动导轨设置在移动切割机构顶部,滑动导轨上设有可沿其滑动的第二升降气缸,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支板,支板的一端与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磨刀壳。上述实用新型采用磨刀装置实现了自动磨刀,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上述磨刀机构中的磨刀石板在圆刀接触瞬间,因为两者的作用力较大,容易造成圆刀刀刃崩口,另外,在磨刀石板移动时,过于压迫圆刀,也会造成圆刀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磨刀机构的切捆条机,以解决刀片钝化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磨刀机构的切捆条机包括工作台及转动芯轴、移动切割机构和磨刀机构,所述移动切割机构包括移动刀架、随移动刀架移动的圆刀及驱动圆刀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驱动圆刀沿垂直于转动芯轴的平面往复移动的往复驱动机构;关键在于所述磨刀机构包括主动磨轮、被动磨轮以及驱动主动磨轮转动的动力装置,所述主动磨轮与被动磨轮相对设置且主动磨轮与被动磨轮之间设有进刀间隙,所述圆刀所在平面位于进刀间隙处;所述主动磨轮通过转轴安装于磨轮架上,所述磨轮架通过弹性支撑机构与移动刀架相连,所述弹性支撑机构向磨轮架施加朝向进刀间隙的弹性作用力;所述被动磨轮通过转轴安装于移动刀架上。

上述切捆条机的切捆条原理与传统切捆条机相同,都是利用往复移动的圆刀对放置于转动芯轴上的料捆进行切割,圆刀还会随着移动刀架的移动而同步移动,以实现对料捆不同位置的切割。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圆刀的刀刃会出现钝化,此时就需要磨刀机构进行磨刀。本实用新型的磨刀机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通过往复驱动机构来驱动圆刀向磨刀机构方向移动,使圆刀逐渐接近并进入到主动磨轮与被动磨轮之间的进刀间隙内,主动磨轮、被动磨轮与圆刀的刀刃部接触,此时开启动力装置以驱动主动磨轮转动,对圆刀的刀刃部进行磨削。此时还利用转动驱动机构驱动圆刀转动,圆刀转动时,被动磨轮也会随之转动并对圆刀进行磨削,消除主动磨轮在圆刀刀刃部形成的毛刺等。由于主动磨轮是利用弹性支撑机构弹性连接于移动刀架上的,因此在主动磨轮与圆刀接触时,主动磨轮是通过弹性作用力压紧于圆刀上的,弹性支撑机构可以避免主动磨轮与圆刀接触时相互作用力过大而导致圆刀刀刃崩缺。

进一步地,主动磨轮与被动磨轮均为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大头端为敞口端,小头端为固定端,主动磨轮与被动磨轮的磨削面均位于大头端的端面。上述结构的磨轮方便固定,固定用的螺栓被隐藏于磨轮的中部,不会与圆刀等部件产生干涉,而且中空的磨轮也有利于迅速散热,从而提高磨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磨轮的磨削面与圆刀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从而将圆刀刀刃部磨出锋刃。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刀架设有用于检测圆刀相对于主动磨轮位置的电眼,电眼检测到圆刀的刀刃部进入到进刀间隙内时,发出控制信号,触发主动磨轮转动,这样可以通过相应的编程,实现磨刀的自动控制,提高自动化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切捆条机设置了结构独特、工作可靠且可有效避免圆刀刀刃崩缺的磨刀机构,使得切捆条机的在线磨刀成为可能,省去了将圆刀拆装以进行磨刀的步骤,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切捆条机的磨刀机构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主动磨轮的剖视图。

附图标示:1、主动磨轮;2、被动磨轮;3、进刀间隙;4、圆刀;5、磨轮架;6、弹性支撑机构;7、移动刀架;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具有磨刀机构的切捆条机,以解决刀片钝化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具有磨刀机构的切捆条机包括工作台及转动芯轴、移动切割机构和磨刀机构,所述移动切割机构包括移动刀架、随移动刀架移动的圆刀及驱动圆刀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驱动圆刀沿垂直于转动芯轴的平面往复移动的往复驱动机构;如图1所示,所述磨刀机构包括主动磨轮1、被动磨轮2以及驱动主动磨轮1转动的动力装置(图中未画出),所述主动磨轮1与被动磨轮2相对设置且主动磨轮1与被动磨轮2之间设有进刀间隙3,圆刀4所在平面位于进刀间隙3处,主动磨轮1的磨削面与圆刀4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主动磨轮1通过转轴安装于磨轮架5上,所述磨轮架5通过弹性支撑机构6与移动刀架7相连,所述弹性支撑机构6向磨轮架5施加朝向进刀间隙3的弹性作用力;所述被动磨轮2通过转轴安装于移动刀架7上。

磨轮架5与弹性支撑机构6的结构有很多种,例如说,磨轮架5为设置于移动刀架7上的导轨及滑动架设于导轨上的滑块,弹性支撑机构6为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块及移动刀架7相抵,从而为主动磨轮1提供朝向进刀间隙3的弹性作用力。磨轮架5还可以为固定连接于移动刀架7上的花键轴以及套设于花键轴上的花键套,主动磨轮1与花键套固定连接,弹性支撑机构6为套设于花键轴、花键套上的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主动磨轮1及移动刀架7相抵,从而为主动磨轮1提供朝向进刀间隙3的弹性作用力。

上述切捆条机的切捆条原理与传统切捆条机相同,都是利用往复移动的圆刀4对放置于转动芯轴上的料捆进行切割,圆刀4还会随着移动刀架7的移动而同步移动,以实现对料捆不同位置的切割。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圆刀4的刀刃会出现钝化,此时就需要磨刀机构进行磨刀。本实用新型的磨刀机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通过往复驱动机构来驱动圆刀4向磨刀机构方向移动,使圆刀4逐渐接近并进入到主动磨轮1与被动磨轮2之间的进刀间隙3内,主动磨轮1、被动磨轮2与圆刀4的刀刃部接触,此时开启动力装置以驱动主动磨轮1转动,对圆刀4的刀刃部进行磨削。此时还利用转动驱动机构驱动圆刀4转动,圆刀4转动时,被动磨轮2也会随之转动并对圆刀4进行磨削,消除主动磨轮1在圆刀4刀刃部形成的毛刺等。由于主动磨轮1是利用弹性支撑机构6弹性连接于移动刀架7上的,因此在主动磨轮1与圆刀4接触时,主动磨轮1是通过弹性作用力压紧于圆刀4上的,弹性支撑机构6可以避免主动磨轮1与圆刀4接触时相互作用力过大而导致圆刀4刀刃崩缺。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动磨轮1与被动磨轮2均为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大头端为敞口端,小头端为固定端,并设有通孔8,主动磨轮1与被动磨轮2的磨削面均位于大头端的端面。上述结构的磨轮方便固定,固定用的螺栓穿过通孔8并被隐藏于磨轮的中部,不会与圆刀4等部件产生干涉,而且中空的磨轮也有利于迅速散热,从而提高磨轮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刀架7设有用于检测圆刀4相对于主动磨轮1位置的电眼(图中未画出),该电眼设置于主动磨轮1的边缘并朝向于圆刀4方向,当圆刀4向进刀间隙3方向移动而遮挡住电眼时,电眼即认为圆刀4的刀刃部已经进入到进刀间隙3内,并发出控制信号,触发主动磨轮1转动,这样可以通过相应的编程,实现磨刀的自动控制,提高自动化程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设计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