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装置及门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3755发布日期:2020-01-10 15:5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滑轮装置及门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五金件领域,特别是涉及滑轮装置及门窗。



背景技术:

现如今推拉门窗被广泛使用在家居、办公、商业等各个场所,也使得对推拉门窗中最核心的部件之一滑轮的要求越来越高。

常规的可调节滑轮分为双层结构和三层结构。双层结构的可调节滑轮自平衡性能较差,三层结构的可调节滑轮自平衡性能虽然较好,但由于自身结构复杂,使得可调节滑轮的拆装变得尤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拆装容易且自平衡性能好的滑轮装置及门窗。

一种滑轮装置,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调节槽;

中间壳,所述中间壳设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中间壳的相对两侧分别卡持于所述调节槽中且能沿所述调节槽相对滑动;

内壳,所述内壳与所述中间壳连接,所述中间壳相对所述调节槽移动能带动所述滑轮组件相对所述容置腔移动;及

滑轮组件,安装在所述内壳中。

上述滑轮装置中,采用内壳、外壳及中间壳三层结构设计,滑轮的自平衡性能好。中间壳通过侧壁卡持于调节槽以滑动设置于外壳中,滑动中间壳的侧壁沿调节槽移动,从而带动滑轮组件相对容置腔移动,代替了常规的滑轮通过轴及腰形孔实现调节的功能,从而使得滑轮装置的整体结构简单,进而使得滑轮装置的拆装变得简单,提高了滑轮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调节件,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连通所述容置腔,所述中间壳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调节件与所述调节孔螺纹连接以抵持所述中间壳的所述第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槽一端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中间壳的所述第二端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能沿所述第一斜面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防脱件,所述防脱件套设于所述调节件上,所述防脱件上周向设有多个防脱槽,所述调节孔的内壁上周向设有多个凸起部,多个所述凸起部分别设于多个所述防脱槽中,所述凸起部上设有内螺纹,多个所述凸起部上的所述内螺纹组成螺纹环,所述螺纹环与所述调节件螺纹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壳的所述第一端设有第三斜面,所述调节件与所述第三斜面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容置腔的两侧壁连接,所述加强筋上靠近所述中间壳的一端设有抵接部,所述调节槽的侧壁上沿靠近另一侧所述调节槽的方向延伸有限位部,所述中间壳设于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限位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轮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轮体及两个连接轴,所述内壳上至少间隔开设有两个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两侧开设有相对的通孔,多个所述轮体分别设于多个所述容置槽中,所述连接轴穿设所述通孔及所述轮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壳的一端设有弧形连接部,所述内壳上的一侧设有弧形开口,所述弧形开口卡设于所述弧形连接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弧形连接部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弧形开口的底面开设有沿所述内壳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腰形孔,所述固定件穿设所述连接孔及所述腰形孔将所述中间壳及所述内壳连接。

一种门窗,包括:

框体;

扇体;

上述的滑轮装置,所述滑轮装置设于所述扇体上且与所述框体滑动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滑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滑轮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如图1所示滑轮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如图1所示滑轮装置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如图1所示滑轮装置的又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一实施方式的门窗(图未示)包括框体(图未示)、扇体(图未示)及滑轮装置10,滑轮装置10设于扇体上且与框体滑动连接,实现门窗的推拉开闭。

其中,滑轮装置10包括外壳100、中间壳200、内壳300及滑轮组件400。外壳100开设有容置腔110,容置腔110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调节槽120。中间壳200设于容置腔110中,中间壳200的相对两侧分别卡持于调节槽120中。具体地,中间壳200相对的侧边210不仅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使得侧边210卡持于调节槽120中沿调节槽120相对滑动较为平衡且不会倾斜。滑轮组件400安装在内壳300中。内壳300与中间壳200连接,中间壳200相对调节槽120移动能带动滑轮组件400相对容置腔110移动。

上述滑轮装置10中,采用内壳300、外壳100及中间壳200三层结构设计,滑轮装置10的自平衡性能较好。中间壳200通过侧边210卡持于调节槽120以滑动设置于外壳100中,滑动侧边210沿调节槽120移动,从而带动滑轮组件400相对容置腔110移动,代替了常规的滑轮装置10通过轴及腰形孔实现调节的功能,从而使得滑轮装置10的整体结构简单,进而使得滑轮装置10的拆装变得简单,提高了滑轮装置10使用的便捷性。

具体地,中间壳200的侧边210的长度及宽度分别对应小于调节槽120的长度及宽度,以留出距离使得侧边210沿调节槽120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实现滑轮组件400径向上的调节。合适的尺寸配合不会对侧边210的滑动产生干涉,而且还方便侧边210装配到调节槽120中。另外,侧边210的厚度与调节槽120的厚度基本吻合,能使得中间壳200的滑动更为平稳。

同时参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滑轮装置10还包括调节件500。外壳100的一端设有调节孔140,调节孔140连通容置腔110。中间壳20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图未标)及第二端(图未标),调节件500与调节孔140螺纹连接以抵持中间壳200的第一端。转动调节件500以改变调节件500伸进调节孔140的长度,从而将中间壳200夹紧于调节件500与调节槽120内壁之间,以限制中间壳200的移动,提高中间壳200安装于调节槽120的稳固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节槽120一端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斜面121。中间壳200的第二端设有第二斜面211,第二斜面211能沿第一斜面121滑动。具体地,第一斜面121可以设置于两侧的调节槽120内壁上,还可以将容置腔110一端的内壁整个设置为斜面,以匹配第二斜面211,增加与第二斜面211配合的接触面积,使得中间壳200的滑动更为平稳。参见图3及图4,沿调节槽120的长度方向滑动侧边210,当第二斜面211接触到第一斜面121时,继续滑动侧边210,第二斜面211会沿着第一斜面121滑动,使得侧边210沿调节槽120的宽度方向移动,从而实现滑轮组件400纵向上的调节,具体表现为轮体410相对容置腔100伸出的长度。门窗的扇体加工生产后可能与预计的尺寸产生一定的加工误差,滑轮装置10安装于扇体上时,轮体420的高度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调节以适应产生的加工误差,进而使得滑轮装置10与门窗的装配更为稳定。需要指出的是,滑轮装置10常用状态下为如图3所示的使用状态,当有特殊需求时才对中间壳200进行调节,以改变轮体420的位置适应不同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100中还设有加强筋130。加强筋130位于容置腔110的顶部,加强筋130的两端分别与容置腔110的两侧壁连接,加强筋130能提高外壳100的稳固性,进而提高滑轮装置10的承重性能。同时参见图1,容置腔110的底部还形成限位部123。限位部123由调节槽120的侧壁上沿朝向另一侧的调节槽120的方向延伸而出。限位部123用于增加调节槽120的侧壁的厚度,以更稳固地承载中间壳200。具体地,加强筋130上还设有抵接部131,中间壳200设于抵接部131与限位部123之间,参见图2及图3,当轮体420位于最低高度,即轮体420伸出容置腔120的长度最大时,中间壳200将与抵接部131发生抵接,同时中间壳200还与限位部123进行抵接。这时,抵接部131与限位部123配合对中间壳200的纵向进行限位,保证中间壳200设于外壳100中的稳固性。

具体地,调节件500上还套设有防脱件510,防脱件510为具有一定缩紧力的塑料材质,套设于调节件500上不容易脱落。防脱件510上周向设有多个防脱槽511,调节孔140的内壁上周向设有多个凸起部141,多个凸起部141分别设于多个防脱槽511中,使得防脱件510与调节孔140能稳固配合,连接稳定性高。同时,还在凸起部141上设有内螺纹(图未标),多个凸起部141上的内螺纹组成螺纹环(图未标)。螺纹环与调节件500螺纹连接,实现调节件500与调节孔140的配合连接,进而实现对内壳300调节的锁定。进一步地,调节件500可以为调节螺钉,调节螺钉上设有外螺纹。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防脱件510为圆柱状结构,防脱槽511设有三个,三个防脱槽511均匀且周向开设于防脱件510上,防脱槽511开口的长度约占防脱件510周长的六分之一。凸起部141也对应设置有三个,凸起部141周壁的长度约占调节孔140周壁长度的六分之一。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间壳200上靠近调节孔140的一端设有第三斜面220。调节件500与第三斜面220抵接。由于调节槽120上设有第一斜面121,使得调节槽120具有一定的倾斜度,中间壳200滑动到第一斜面121时也会具有一定的倾斜度,设置第三斜面220能抵消调节槽120的倾斜度,使得调节件500与第三斜面220之间的夹角减小,从而使得调节件500与第三斜面220接触的面积更大,抵接更为充分。

再参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滑轮组件400包括至少两个轮体410及两个连接轴420。内壳300上至少间隔开设有两个容置槽310,容置槽310的形状呈方形且两个容置槽310对称设置,以对内壳300的承载力更均匀。容置槽310的两侧开设有相对的通孔311,多个轮体410分别设于多个容置槽310中,连接轴420穿设通孔311及轮体410,从而将轮体410固定于容置槽310中。具体地,轮体410及连接轴420之间还设有垫片430,垫片430能够防止轮体410与连接轴420及内壳300过度磨损。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间壳200的一端设有弧形连接部230,内壳300上的一侧设有弧形开口320,弧形开口320能够卡设于弧形连接部230上,从而将内壳300与中间壳200连接。弧形开口320能相对弧形连接部230转动,弧面摩擦小,内壳300与中间壳200转动时不会卡壳。具体地,中间壳200上还开设有避让空间240,部分轮体410能够容置于避让空间中,避免中间壳200与内壳300连接时,轮体410与中间壳200发生干涉。当滑动侧边210以调节中间壳200的位置时,进而将内壳300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实现了滑轮组件400的调节。

进一步地,滑轮装置10还包括固定件250,弧形连接部230上开设有连接孔231,弧形开口320的底面沿内壳长度方向延伸的开设有腰形孔(图未示),固定件250穿设连接孔231及腰形孔将中间壳200及内壳300连接,能使得中间壳200与内壳300的连接更为稳定。同时调节固定件250在腰形孔的位置或深度。另外,弧形开口320绕弧形连接部230转动时,腰形孔能提供避让空间,不会干涉内壳300相对中间壳200的摆动。通过弧形开口320绕弧形连接部230的转动使得内壳300相对中间壳200翻转一定角度,从而改变轮体410与外壳100之间的夹角大小,实现了调节轮体410倾斜角度的作用,如图5所示,当门窗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摇晃时或轨道不平整时,滑轮装置10通过轮体410倾斜角度的改变以适应门窗的晃动,保证轮体410的均衡受力,对门窗晃动产生的作用力进行缓冲,避免对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冲击,也进一步体现出轮体装置10的自平衡性较好的优点。

具体地,内壳300上还开设有操作槽330,操作槽330设于两个容置槽310之间,腰形孔连通弧形开口320与操作槽330。内壳300在开设有容置槽310及弧形开口320的基础之上,通过开设操作槽330,能使得内壳300的整体厚度保持较为均匀,压铸性能较好。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