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将压力感应器装配在智能笔内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6055发布日期:2019-08-23 22:13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将压力感应器装配在智能笔内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笔的压力感应器装配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将压力感应器装配在智能笔内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智能笔在装配压力感应器的时候,总是直接将压力感应器插入笔体的笔架中,然后再进行折叠在笔架上,让压力传感器在笔架中呈现一个直角,但是这个直角是带有倒圆角弧度的,所以人工将压力感应器插入笔体时,并不能保证插进去的深度和折叠后的长度是一致的,因此容易损坏压力感应器或者压力感应器安装的不紧密、容易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将压力感应器装配在智能笔内的装置,可保证将压力感应器更加精准的放置在智能笔的装配位置上,保证压力感应器一次性地、精准和牢固地装配在智能笔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将压力感应器装配在智能笔内的装置,包括盒体3、推杆4和滑动块5,所述盒体3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放置笔支架1的长槽7,所述长槽7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孔洞9,所述盒体3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孔洞8,所述第一孔洞9与所述第二孔洞8连通形成容纳腔10,所述容纳腔10内设置有推杆4和滑动块5,所述滑动块5在所述推杆4的上方,所述滑动块5的上端突出第一孔洞9且位于长槽7内,所述推杆4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10内,所述推杆4的另一端位于盒体3的侧壁外。

优选的,所述盒体3包括上盖31和下盖32,所述上盖31和下盖32上下盖合形成所述盒体3,所述长槽7设置在所述上盖31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孔洞8设置在所述下盖32的侧面、上盖31的侧面或者设置在所述上盖31和下盖32之间的侧面。

优选的,所述推杆4在所述容纳腔10内且相对于盒体3内外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孔洞9对应于所述笔支架1上的用于安装压力感应器2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压力感应器2的上表面21设置有粘贴层。

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将压力感应器装配在智能笔内的装置,保证压力感应器一次性地、精准和牢固地装配在智能笔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将压力感应器装配在智能笔内的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将压力感应器装配在智能笔内的装置的剖析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力感应器的上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将压力感应器装配在智能笔内的装置,如图1和图4所示,包括盒体3、推杆4和滑动块5,优选的,所述盒体3可以是由上盖和下盖两部分且上下盖合构成的,也可以是一体构成的,所述盒体3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放置笔支架1的长槽7,所述长槽7用于放置和夹紧待安装压力感应器的笔支架,所述长槽7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孔洞9,所述盒体3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孔洞8,优选的,所述第一孔洞9和所述第二孔洞8的形状为正方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洞9和所述第二孔洞8的形状可以为圆形、长方形或者其他形状。所述第一孔洞9与所述第二孔洞8连通形成容纳腔10,所述容纳腔10内设置有推杆4和滑动块5,所述滑动块5在所述推杆4的上方,所述滑动块5的上端突出第一孔洞9且位于长槽7内,所述推杆4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10内,所述推杆4的另一端位于盒体3的侧壁外。推动所述推杆4位于所述盒体3侧壁外的一端,向靠近盒体3一侧推动所述推杆4时,所述推杆4挤压所述滑动块5向上运动,进而所述滑动块5推动笔支架1上的压力感应器2向上运动。

所述笔支架1、滑动块4和推杆5的上下位置分布情况为:所述笔支架1在所述滑动块5的上方,所述推杆4在所述滑动块5的下方,所述滑动块5在所述笔支架1和所述推杆4的中间。推动所述推杆4位于所述盒体3侧壁外的一端,向靠近盒体3一侧推动所述推杆4时,推杆4挤压所述滑动块5向上运动,进而滑动块5笔支架1上的压力感应器2向上运动,然后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式,给所述压力感应器施2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使所述压力感应器固定在所述笔支架1上。

通过上述步骤,在滑动块的挤压和向下作用力的相互作用下,使所述压力感应器安装在所述笔支架上的位置更加精准,避免了人工直接安装时,所述压力感应器与所述笔支架的安装的不牢固、容易松动和位置偏差等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盒体3包括上盖31和下盖32,所述上盖31和下盖32上下盖合形成所述盒体3,所述长槽7设置在所述上盖31的上表面。所述上盖31用于放置和夹紧所述笔支架。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二孔洞8设置在所述下盖32的侧面、上盖31的侧面或者设置在所述上盖31和下盖32之间的侧面。优选的,所述第二孔洞8设置在所述上盖31和下盖32之间的侧面,所述上盖31与所述下盖32的侧面均有半个孔洞,所述上盖31和下盖32通过上下盖合后,所述上盖31的半个孔洞与所述下盖32的半个孔洞对应形成一个完整的孔洞,即所述第二孔洞8。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推杆4在所述容纳腔10内且相对于盒体3内外活动。推动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盒体侧壁外的一端,向靠近盒体一侧推动所述推杆时,所述推杆在容纳腔内相对于盒体向内活动,挤压所述滑动块使所述压力感应器向上运动,优选的,所述移动距离约为0.1-2mm。当所述压力感应器精准牢固的安装至笔支架上时,向远离盒体一侧拉动所述推杆时,所述推杆在容纳腔内相对于盒体向外活动,所述滑块因此向下运动且所述滑动块的上端脱离笔支架,方便卸下安装好压力感应器的笔支架,换上另外一支新的笔支架和新的压力感应器进行安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孔洞9对应于所述笔支架1上的用于安装压力感应器2的卡槽。如图2所示,所述笔支架1上设置有安装压力感应器2的卡槽,所述压力感应器2通过安装器3安装在所述卡槽内,所述安装步骤如下:

1)所述压力感应器放置在所述笔支架的卡槽内;

2)所述笔支架放置在所述长槽7内,所述安装器夹紧所述笔支架,所述第一孔洞9对应于所述笔支架1上的用于安装压力感应器2的卡槽;

3)所述滑动块5的上端突出第一孔洞9且位于长槽7内,且所述滑动块的上端与所述压力感应器存在间隙,优选的,所述间隙的高度约为0-0.1mm;

4)所述推杆4在所述容纳腔10内且相对于盒体3内外活动,所述推杆向内推动时,所述推杆使所述滑动块向上运动,进而使所述压力感应器向上运动,优选的,所述感应器向上运动的距离约为约0.1-2mm。

5)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式,给所述压力感应器2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使所述压力感应器2固定在所述笔支架1上。优选的,所述压力感应器通过所述压力感应器的上表面粘贴在所述笔支架的卡槽内壁上安装在所述笔支架上,且所述压力感应器的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呈90度。

通过上述步骤,在滑动块的挤压和向下作用力的相互作用下,使所述压力感应器安装在所述笔支架上的位置更加精准,避免了人工直接安装时,所述压力感应器与所述笔支架的安装的不牢固、容易松动和位置偏差等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滑动块4的上端位于所述卡槽内。优选的,所述卡槽的上下高度为2mm左右,所述滑动块的上端为正方体,厚度为1mm,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块的上端可以为长方体、圆锥体或球体等其他便于推动和挤压所述压力感应器的形状。所述滑动块,4的上端位于所述卡槽内,保证推动所述推杆时,推杆挤压所述滑动块向上运动,进而滑动块在所述卡槽位置的突出部位进一步增加,随即推动所述卡槽内压力感应器向上运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压力感应器2的上表面21设置有粘贴层。所述压力感应器2包括压力感应器的上表面21和压力感应器的下表面22,所述压力感应器的上表面21上设置有粘贴层,优选的,所述粘贴层为一层粘胶,且设置在所述压力感应器的上表面21的右侧。所述压力感应器在滑动块的挤压和向下作用力的相互作用下,所述压力感应器的上表面21与所述卡槽的内壁接触,通过所述粘贴胶使所述压力感应器牢固的固定在所述笔支架上。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压力感应器2通过所述上表面21上的粘贴胶固定在所述笔支架1上时,所述压力感应器2的下表面22与所述笔支架1呈直角,保证所述压力感应器的上表面牢固的粘贴在所述笔支架的卡槽内时,使所述压力感应器与所述笔支架的安装更加紧密和牢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将压力感应器装配在智能笔内的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