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膜裁切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6598发布日期:2019-08-07 01:19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防尘膜裁切刀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尘膜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尘膜的裁切刀具。



背景技术:

运用于电脑等电子设备上的防尘膜带,防尘膜带的原料由胶带和粘接在胶带上的防尘膜组成,其防尘膜及胶带的厚度都很薄,通常在1cm以下。生产过程中原料卷在收卷机构和放卷机构的作用下经过切刀,切刀将胶带上的防尘膜分切成若干条。由于在分切后,防尘膜需要被连续的收卷,因此切刀只能将胶带上的防尘膜切断,而不能将胶带切断。

但是由于胶带的厚度薄,使得裁切刀具的刃需要口与防尘膜保持平行,否则刃口一端高、一端低,则防尘膜带会出现部分被切断、部分未被切断的问题,以及出现胶带被切破的问题。

但是现有技术中,裁切刀具的切刀安装位置由工人经验调试确定,使得切刀的安装调试较为费时,不易保证切刀刃口在同一高度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尘膜裁切刀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切刀的安装依赖工人经验,不易保证切刀刃口在同一高度上,切刀安装调试费时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防尘膜裁切刀具,包括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前侧板上设置有倒L形基准面,所述L形基准面上设置有裁切刀,所述裁切刀包括刀座和固定在刀座上的刀片,所述刀座设置在L形基准面上;

所述刀座上设置有调节孔,所述前侧板上设置有与调节孔相对的螺栓连接孔,所述刀座的侧面上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上设置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穿过调节孔与前侧板上的螺栓连接孔连接,所述调节孔和第一螺栓之间预留有裁切刀位置调节空间;

所述防尘膜裁切刀具还包括连接前侧板和后侧板的第二螺栓和定位销;

所述防尘膜裁切刀具还包括设置在后侧板上用于对刀座的两端施加压力的两个调节柄,所述调节柄与后侧板螺纹配合,且两个调节柄的下端分别压在刀座两端的顶面上;

所述防尘膜裁切刀具还包括竖直固定在刀座两端上的两根测量柱,所述测量柱向上穿过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后侧板的顶面上通过支架设置有两个百分表,一个百分表对应一根测量柱,百分表的测头竖直向下压在测量柱的顶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防尘膜裁切刀具,在调试裁切刀位置时,能根据需要通过两个调节柄分别对刀座的两端施加压力,从而调节裁切刀两端高度,以使裁切刀的刃口处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避免裁切时防尘膜部分被切断、部分未被切断的问题;并且在调节柄对刀座施加压力时,可以通过百分表直观的知道裁切刀端部向下移动的距离,从而使操作者能准确的知道裁切刀两端每次下调的高度,避免了操作者靠经验感觉判断每次的下调量,从而能更快、更准确的将裁切刀调整到正确的位置,确保裁切刀刃口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防尘膜裁切刀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裁切刀和前侧板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防尘膜裁切刀具在调节柄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防尘膜裁切刀具,包括前侧板1和后侧板2,所述前侧板上设置有倒L形基准面3,所述L形基准面上设置有裁切刀,所述裁切刀包括刀座和固定在刀座4上的刀片5,刀片可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刀座上,所述刀座设置在L形基准面上。

所述刀座上设置有调节孔6,所述前侧板上设置有与调节孔相对的螺栓连接孔7,所述刀座的侧面上设置有压板8,所述压板上设置有第一螺栓9,所述第一螺栓穿过调节孔与前侧板上的螺栓连接孔连接,所述调节孔和第一螺栓之间预留有裁切刀位置调节空间。

所述防尘膜裁切刀具还包括连接前侧板和后侧板的第二螺栓10和定位销11。

所述防尘膜裁切刀具还包括设置在后侧板上用于对刀座的两端施加压力的两个调节柄12,所述调节柄与后侧板螺纹配合,且两个调节柄的下端分别压在刀座两端的顶面上。

所述防尘膜裁切刀具还包括竖直固定在刀座两端上的两根测量柱13,所述测量柱向上穿过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后侧板的顶面上通过支架14设置有两个百分表15,一个百分表对应一根测量柱,百分表的测头竖直向下压在测量柱的顶面上。

本实施例中防尘膜裁切刀具,当需要对裁切刀的位置进行调整时,可根据需要通过两个调节柄分别对刀座的两端施加压力,由于调节孔和第一螺栓之间预留有裁切刀位置调节空间,使得刀座在调节柄的压力下可以克服摩擦力向下移动,从而实现对调节裁切刀两端高度的调整。同时在裁切刀位置调节过程中,由于前侧板受到定位销的约束,前侧板的位置不会变化。

并且在调节柄在推动刀座两端下移时,操作者可以通过百分表直观的知道裁切刀端部向下移动的距离,从而使操作者能准确的知道裁切刀两端每次下调的高度,避免了操作者靠经验感觉判断每次的下调量,从而能更快、更准确的将裁切刀调整到正确的位置,确保裁切刀刃口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