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芯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3910发布日期:2019-11-12 23:51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滤芯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维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滤芯取出器。



背景技术:

在油气田的注水开采和/或注水开发过程中,通常会通过注水井的井口来水管线上安装过滤装置对注入水进行过滤,以确保注入水的水质合格,从而保证油气田的正常开采和/或开发。通常情况下,在通过过滤装置对注入水过滤一定时间后,需要取出过滤装置的滤芯并进行清洗。

目前,在取出滤芯时,通常会因为水垢或锈蚀的影响,导致滤芯卡在过滤装置的缸体内,这样很难在正常情况下取出滤芯。此时,作业人员通常会采用辅助工具辅助取出滤芯,比如榔头或者撬杠等。然而在采用辅助工具取出滤芯时,作业人员很容易因辅助工具的使用不当,导致滤芯破损或变形,从而使滤芯报废。这样不仅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了滤芯的取出效率,还增加注入水过滤的成本。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快速取出滤芯的取出器,来降低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滤芯的取出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滤芯取出器,可以解决过滤装置的缸体内滤芯取出困难,且取出效率低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滤芯取出器,所述滤芯取出器包括:拉杆、扶正筒、端盖和拉爪;

所述拉杆的第一端呈椎体状结构,且穿过所述扶正筒,所述拉杆能够沿所述扶正筒的轴向移动,且能够与所述扶正筒相对固定;

所述端盖罩在所述拉杆的第一端,且与所述扶正筒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端盖上沿径向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拉爪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拉爪的第二端与所述拉杆的第一端接触,所述拉杆能够推动所述拉爪的第一端伸出所述端盖的外壁。

可选地,所述滤芯取出器还包括拉爪簧;

所述拉爪呈设置有台阶的杆状结构,所述拉爪簧卡在所述端盖的内壁和所述拉爪的台阶面之间。

可选地,所述滤芯取出器包括震荡锤和挡板;

所述拉杆的第二端伸出所述扶正筒,且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所述震荡锤套在所述拉杆上,且卡在所述扶正筒和所述挡板之间,所述震荡锤能够沿所述拉杆的长度方向滑动。

可选地,所述震荡锤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凹槽。

可选地,所述拉杆与所述扶正筒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扶正筒的第二端的外壁沿圆周方向设置有第一多边形卡槽,所述拉杆的第二端的侧壁沿圆周方向设置有第二多边形卡槽。

可选地,所述扶正筒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端盖内,且所述扶正筒上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位置沿径向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拉爪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可选地,所述滤芯取出器包括固定销,所述扶正筒的外壁设置有卡槽,所述端盖上与所述卡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固定销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且卡在所述卡槽内。

可选地,所述端盖的内壁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拉爪簧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中,在需要取出过滤装置内的滤芯时,作业人员可以将该滤芯取出器上设置有端盖的一端伸入过滤装置的缸体内,此时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促使拉杆沿着扶正筒的轴向向靠近过滤装置的方向移动。由于拉杆的第一端呈椎体状结构,因此,在拉杆移动的过程中,拉杆的第一端的侧壁能够促使拉爪的第一端伸出端盖的外壁,在拉爪的第一端伸出端盖的外壁时,可以卡入滤芯的内部。由于拉杆还可以与扶正筒相对固定,因此,在拉爪的第一端卡入滤芯之后,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促使拉杆向远离过滤装置的方向移动,在带动扶正筒和拉爪同步移动时将滤芯从过滤装置中取出,降低了滤芯的取出难度,提高了取出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芯取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滤芯取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滤芯取出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拉杆;2:扶正筒;3:端盖;4:拉爪;5:拉爪簧;6:震荡锤;7:挡板;8:固定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滤芯取出器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滤芯取出器包括:拉杆1、扶正筒2、端盖3和拉爪4,拉杆1的第一端呈椎体状结构,且穿过扶正筒2,拉杆1能够沿扶正筒2的轴向移动,且能够与扶正筒2相对固定。端盖3罩在拉杆1的第一端,且与扶正筒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端盖3上沿径向设置有第一通孔,拉爪4的第一端位于第一通孔内,拉爪4的第二端与拉杆1的第一端接触,拉杆1能够推动拉爪4的第一端伸出端盖3的外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需要取出过滤装置内的滤芯时,作业人员可以将该滤芯取出器上设置有端盖3的一端伸入过滤装置的缸体内,此时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促使拉杆1沿着扶正筒2的轴向向靠近过滤装置的方向移动。由于拉杆1的第一端呈椎体状结构,因此,在拉杆1移动的过程中,拉杆1的第一端的侧壁能够促使拉爪4的第一端伸出端盖3的外壁,并卡入滤芯的内部。由于拉杆1还可以与扶正筒2相对固定,因此,在拉爪4的第一端卡入滤芯之后,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促使拉杆1向远离过滤装置的方向移动,在带动扶正筒2和拉爪4同步移动时将滤芯从过滤装置中取出,降低了滤芯的取出难度,提高了取出效率。

其中,扶正筒2的外壁可以与滤芯的内壁间隙接触,从而通过扶正筒2保证滤芯取出器的中心线与滤芯的中心线重合,进而避免在滤芯取出器的中心线与滤芯的中心线不重合的情况下,通过拉杆1推动拉爪4伸出端盖3的外壁时,对滤芯的内壁可能造成的损坏。拉杆1可以为圆柱状结构,也可以为棱柱状结构,拉杆1的第一端可以为圆锥状结构,也可以为设置有两个斜面的四棱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端盖3上沿圆周方向上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相应地,滤芯取出器可以包括多个拉爪4,这样可以通过拉杆1推动多个拉爪4均卡入滤芯的内部。每个拉爪4的第二端可以为与拉杆1的第一端的锥状结构的侧壁匹配的斜面,以便拉杆1对拉爪4的推动。多个拉爪4中每个拉爪4的第二端的端面可以围成与拉杆1的第一端的锥体状结构相匹配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拉杆1的第一端的锥体状结构推动拉爪4的第一端伸出端盖3的外壁时,可以通过计算保证拉爪4伸出端盖3的外壁的长度小于滤芯的内壁的拉爪4限位孔的深度,从而避免在拉爪4的第一端卡入滤芯时,对滤芯造成的损坏。

其中,拉爪4伸出端盖3的外壁的长度可以通过拉爪4上的台阶面与端盖3的内壁之间距离确定,或者可以通过拉杆1的中心线与拉杆1的侧壁之间的最短距离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附图2所示,滤芯取出器还可以包括拉爪簧5,拉爪4呈设置有台阶的杆状结构,拉爪簧5卡在端盖3的内壁和拉爪4的台阶面之间。这样在拉杆1推动拉爪4伸出端盖3的外壁的同时可以促使拉爪簧5发生压缩变形。在取出滤芯后,可以在外力作用下促使拉杆1向远离端盖3的方向移动,此时拉爪4可以在拉爪簧5的弹性作用下恢复至原位,也即是拉爪4的第一端位于第一通孔内,拉爪4的第二端与拉杆1的第一端接触,从而方便下次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拉杆1既可以沿扶正筒2的轴向移动,又可以与扶正筒2相对固定,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拉杆1可以与扶正筒2螺纹连接,这样,可以通过拉杆1与扶正筒2之间的相对旋转实现拉杆1沿扶正筒2的轴向的移动。另外,在对拉杆1沿扶正筒2的轴向施加作用力时,可以通过拉杆1的外螺纹和扶正筒2的内螺纹实现拉杆1与扶正筒2之间的相对固定。

其中,为了便于作业人员实现拉杆1与扶正筒2之间的相对旋转,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扶正筒2的第二端的外壁沿圆周方向设置有第一多边形卡槽,拉杆1的第二端的侧壁沿圆周方向设置有第二多边形卡槽。基于上述设置,作业人员可以通过相应的工具分别卡在第一多边形卡槽和第二多边形卡槽上,进而通过相应的工具实现拉杆1与扶正筒2之间的相对旋转。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便于作业人员实现拉杆1与扶正筒2之间的相对旋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为了便于作业人员对拉杆1沿扶正筒2的轴向施加作用力,以实现拉杆1与扶正筒2之间的相对固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拉杆的第二端还可以固定手柄。手柄可以为固定在拉杆1的第二端的端面的呈U形结构的拉环,也可以为固定在拉杆1的第二端的侧壁,且呈杆状结构的扶杆,当然,手柄还可以为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当然,螺纹连接只是拉杆1与扶正筒2之间一种可能的连接方式,拉杆1与扶正筒2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比如,拉杆1的外壁设置有L形凹槽,L形凹槽的长边沿拉杆1的轴向,L形凹槽的短边沿拉杆1的圆周方向,扶正筒2的内壁固定有限位杆。基于上述设置,在对拉杆1沿扶正筒2的轴向施加外力时,拉杆1可以在限位杆与L形凹槽的长边配合下实现拉杆1与扶正筒2的相对移动。另外,在拉杆1推动拉爪4的第一端卡在滤芯的内壁后,可以旋转拉杆1以将限位杆卡在L形凹槽的短边内,进而在对拉杆1沿扶正筒2的轴向施加作用力时,实现拉杆1与扶正筒2的相对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端盖3可以与扶正筒2的第一端螺纹连接,此时可以通过端盖3上的第一通孔对拉爪4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定。然而为了保证拉爪4移动方向的稳定性,如附图2所示,扶正筒2第一端可以伸入端盖3内,且扶正筒2上与第一通孔对应位置沿径向设置有第二通孔,拉爪4穿过第二通孔。

基于上述设置,由于拉爪4穿过扶正筒2的第二通孔,且拉爪4的第一端位于端盖3上的第一通孔内,从而可以通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对拉爪4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定,从而避免在拉杆1的第一端推动拉爪4移动时拉爪4出现偏斜的情况。另外可以通过拉爪4避免端盖3从扶正筒2的第一端脱落,从而实现端盖3与扶正筒2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端盖3与扶正筒2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如附图2所示,滤芯取出器还可以包括固定销8,扶正筒2的外壁设置有卡槽,端盖3上与卡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三通孔,固定销8的一端穿过第三通孔,且卡在卡槽内。

基于上述设置,在将端盖3套在扶正筒2的第一端后,可以将固定销8穿过第三通孔并卡在卡槽内,此时固定销8的一端卡在卡槽内,固定销8的另一端位于第三通孔内或者穿过第三通孔伸出端盖3的外壁,保证端盖3与扶正筒2之间的固定连接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端盖3的内壁与第一通孔对应位置可以设置有第二凹槽,这样拉爪簧5的一端可以位于第二凹槽内,从而可以通过第二凹槽对拉爪簧5的第一端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附图3所示,滤芯取出器还可以包括震荡锤6和挡板7,拉杆1的第二端伸出扶正筒2,且与挡板7固定连接,震荡锤6套在拉杆1上,且卡在扶正筒2和挡板7之间,震荡锤6能够沿拉杆1的长度方向滑动。

基于上述设置,在拉爪4的第一端卡入滤芯的内部时,作业人员可以沿拉杆1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震荡锤6,以通过震荡锤6对挡板7的振击促使挡板7带动拉杆1向远离过滤装置的方向移动,进而在带动扶正筒2和拉爪4同步移动的同时实现滤芯的取出。

其中,挡板7可以为沿径向削去两个对称弧形区域的圆柱状结构,这样在通过档案阻挡震荡锤6的同时,还可以方便作业人员使用相应工具卡住挡板7以旋转拉杆1。拉杆1可以为圆柱状结构,相应地震荡锤6上可以设置圆柱通孔;或者拉杆1上伸出扶正筒2的第二端的部分可以为棱柱状结构,相应地震荡锤6上可以设置相匹配的通孔。当然,拉杆1的外形与震荡锤6上设置的通孔也可以不匹配,只要能够实现震荡锤6沿拉杆1的长度方向滑动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沿拉杆1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震荡锤6,震荡锤6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可以为便于作业人员手握的环状凹槽。当然,震荡锤6的外壁也可以设置扶手,以便于作业人员可以通过扶手往复滑动震荡锤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需要取出过滤装置内的滤芯时,作业人员可以将该滤芯取出器上设置有端盖的一端伸入过滤装置的缸体内,此时作业人员可以一只手扶住扶正筒,另一只手旋转拉杆,以促使拉杆沿着扶正筒的轴向向靠近过滤装置的方向移动。由于拉杆的第一端呈椎体状结构,因此,在拉杆移动的过程中,拉杆的第一端的侧壁能够促使拉爪的第一端伸出端盖的外壁,并卡入滤芯的内部。此时,作业人员可以通过扶手促使震荡锤沿栏杆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并在重复撞击挡板的过程中促使挡板和拉杆作为整体向远离过滤装置的方向运动,从而在带动扶正筒和拉爪同步运动的同时将滤芯从过滤装置中取出,降低了滤芯的取出难度,提高了取出效率。在将滤芯取出后,作业人员可以反向旋转拉杆,以在拉杆沿扶正筒的轴向向远离端盖的方向移动时,拉爪的第一端回复至端盖上的第一通孔内,以便于下次的继续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