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把手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42334发布日期:2020-02-14 23:1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车门把手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门组件,特别是具有齐平的门把手杠杆类型的车门组件。



背景技术:

这种车门把手组件包括电动机,该电动机在被致动时使把手杠杆在齐平位置与就绪位置之间移动。在齐平位置,把手杠杆与门体的外表面齐平。在就绪位置,把手杠杆从所述外表面突出,以便使用者可抓握。

一旦使用者抓住处于其就绪位置的把手杠杆,他就可以通过将杠杆拉到进一步突出的解锁位置来将门解锁,在该解锁位置,门把手杠杆与闩锁机构相互作用(通过鲍登索、旋转销或齿轮机构)并将门解锁。

当使用者释放把手杠杆时,把手杠杆弹簧将把手杠杆带回到其就绪位置。在打开或关闭门之后,电动机还可以将把手杠杆从就绪位置移动到齐平位置。

这样的门把手组件还包括后备机构,以在例如电动机或汽车电池故障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当电动机不能被致动时)能够打开门。该机构包括例如推-推机构,其中使用者从其齐平位置向内推压把手杠杆,直至到达释放预加载弹簧的咔哒位置。所述预加载的弹簧在释放时将把手杠杆从向内咔哒位置推压到突出的就绪位置。

一旦用户以后备模式接近/操作车辆,电池通常将被再充电,和/或电动机故障将被解除并且可以恢复正常的电动致动。

在正常工作中,电动机经由减速机构(例如蜗杆驱动器和齿轮机构)使把手杠杆进入运动状态,该减速机构在增大转矩值的同时降低了电动机致动的转速。当使用者将杠杆从齐平位置推到咔哒位置时,所述减速机构被反向致动。

在由于温度而增加的摩擦而导致不可逆的情况下,由此产生的反向致动可能导致减速机构损坏甚至破裂,从而有可能在手动后备开门时以及在恢复正常的电动致动(例如,在给电池再充电或解除电动机故障之后)危及整个门把手的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车门把手的联接装置,该门把手具有把手杠杆,该把手杠杆能在齐平位置、就绪位置和向内咔哒(碰响,发出咔哒声,click)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齐平位置中该把手杠杆与门板的外表面齐平,在所述就绪位置中该把手杠杆通过电动机伸出并可由使用者抓握,在所述向内咔哒位置中,预加载的推-推单元被释放以便在不致动电动机的情况下将把手杠杆置于所述就绪位置,该联接装置包括:

·中心轴,该中心轴连接到把手杠杆,

·推-推杠杆柱体,该推-推杠杆柱体与中心轴旋转地联接,并且在将把手杠杆向内推到咔哒位置时经由推-推杠杆与推-推单元相互作用,从而释放预加载的推-推单元并将把手杠杆推到就绪位置,

·与中心轴旋转地联接的联接齿轮,该联接齿轮与电动机相互作用,以便在电动机致动时使把手杠杆从齐平位置移动到就绪位置,

其中,所述联接齿轮和所述推-推杠杆柱体中的一者包括轴向突起,另一者包括圆弧形凹部,该轴向突起接合在该圆弧形凹部中,以便允许联接齿轮和推-推杠杆柱体在至少与把手杠杆的就绪位置和咔哒位置之间的角向(角度上的)距离相对应的角度范围内进行自由的相对旋转。

相对的自由旋转运动允许当使用者将所述杠杆推入咔哒位置时以及当推-推单元将所述杠杆推入就绪位置时选择性地使杠杆和减速级脱开。

所述联接装置可以具有以下分别地或组合地采用的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轴向突起和圆弧形凹部构造成允许联接齿轮和推-推杠杆柱体在与把手杠杆的打开位置和咔哒位置之间的角向距离相对应的角度范围内进行自由的相对旋转。

轴向突起为圆弧形突起。

联接齿轮的带有啮合齿以便与减速机构相互作用的角向部分覆盖该联接齿轮的侧面的比咔哒位置和就绪位置之间的角向距离与咔哒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的角向距离之和大的角向部分。

该联接装置还包括把手弹簧,所述联接齿轮包括与把手弹簧配合以使把手杠杆从咔哒位置进入齐平位置的突出的弹簧指状部。

本发明还涉及相关联的门把手,特别是用于车门的门把手,该门把手具有把手杠杆,该把手杠杆可在齐平位置、就绪位置和向内咔哒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齐平位置中该把手杠杆与门板的外表面齐平,在所述就绪位置中该把手杠杆通过电动机伸出并可由使用者抓握,在所述向内咔哒位置中,预加载的推-推单元被释放,从而在不致动电动机的情况下将把手杠杆置于就绪位置,该门把手包括:

·中心轴,该中心轴连接把手杠杆,

·与中心轴旋转地联接的联接齿轮,该联接齿轮与电动机相互作用,以便在电动机致动时使把手杠杆从齐平位置移动到就绪位置,

·与中心轴旋转地联接的推-推杠杆柱体,该推-推杠杆柱体在把手杠杆被向内推到咔哒位置时经由推-推杠杆与推-推单元相互作用,以便释放预加载的推-推单元并将所述杠杆推入就绪位置,

·推-推单元,该推-推单元具有至少一个预加载的弹簧,该预加载的弹簧构造成在电动机不致动的情况下使把手杠杆从其中预加载的弹簧被释放的咔哒位置进入所述就绪位置,

·电动机和用于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传递到把手杠杆的减速机构,

其中,所述联接齿轮和所述推-推杠杆柱体中的一者包括轴向突起,另一者包括圆弧形凹部,所述轴向突起接合在所述圆弧形凹部中,以便允许联接齿轮和推-推杠杆柱体在至少与把手杠杆的就绪位置和咔哒位置之间的角向距离相对应的角度范围内进行自由的相对旋转。

所述推-推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两个预加载的弹簧,这些弹簧在被释放时推动滑动件,该滑动件经由推-推指状部与从推-推杠杆柱体径向突出的推-推杠杆相互作用。

所述减速机构可以包括蜗杆驱动器,该蜗杆驱动器与联接齿轮相互作用,以便在电动机被致动时使把手杠杆运动。

所述中心轴可在该中心轴的与把手杠杆相对的一端上带有磁指针,所述把手包括磁检测器,该磁检测器构造成检测所述磁指针的运动并从所述运动推导把手杠杆的位置。

附图说明

在阅读下面以示例性的方式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给出的对附图的描述时,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车门的示意剖视图,其中包括把手杠杆的把手被示出处于不同位置,

·图2是车门把手的示意图,

·图3a是用于如前面表示的门的联接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b和3c以透视图示出联接装置的主要部件,

·图4a、4b和4c是在门的电动致动期间图3的联接装置的横截面,

·图5a、5b和5c是在门的手动后备致动期间联接装置的横截面,

·图6a、6b和6c是在后备致动机构的电动重新装备期间联接装置的横截面。

在所有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适用于相同的元件。

尽管附图指的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是可以通过稍微组合或变更所表示的实施例可以获得其它实施例,所述新实施例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具有内置的门把手1的车辆门板100的一系列示意性剖视图。门板100形成车辆的外表面,门把手1主要由其把手杠杆3(意在由使用者抓住并使其运动的部件)和把手框架5(在致动过程中保持静止的部件)表示。

术语“向内(内侧)”、“向外(外侧)”及其等效术语是相对于车辆的内部和外部定义的。

在图1的第一剖视图中,把手杠杆3处于齐平位置。在所述齐平位置,把手杠杆3的外表面与门板100齐平。当车辆行驶时以及当车辆停放较长时间时,采用所述齐平位置。在齐平位置,把手杠杆3在停放时不太可能与偶然或不存在的过往者相互作用,并且在行驶时减小了空气阻力。在齐平位置,把手杠杆3也看上去以赏心悦目且离散的方式集成在门板100中。

在图1的第二剖视图中,把手杠杆3处于就绪位置。在所述就绪位置,把手杠杆3已经围绕把手轴线a向外旋转了预定角度(例如20°至45°),以便可由使用者抓握。当使用者接近车辆或例如使用集成在钥匙或rfid安全令牌中的遥控器引起车门解锁时,采用所述就绪位置。在所述位置,把手杠杆3对于使用者是可用的和可抓握的,但是把手仍被锁闭。

在图1的第三剖视图中,把手杠杆3处于打开位置。与就绪位置相比,把手杠杆3已由使用者进一步向外旋转(40°至60°或更多),并且把手杠杆与闩锁机构相互作用以将门解锁,因此门被解锁并就绪成能通过进一步拉动把手杠杆3而被打开。

在将杠杆3从齐平位置驱动到就绪位置的机构发生机械或电气故障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以通过在把手杠杆3施加指向内侧的压力p来相对于门板100向内推动杠杆3,如图1的第四剖视图所示。把手杠杆3然后处于文中称为咔哒位置的位置,在该位置中机械的相互作用(“咔哒”)释放了推-推单元的弹簧,该弹簧在电动机不致动的情况下驱动处于就绪位置的杠杆3。

图2是从内部看去的门把手1的视图。在图2中,把手杠杆3能相对于把手框架5旋转地移动,该把手框架5旨在附装到车辆门板100的内表面上。框架5包括用于门把手1的大部分部件的壳体。

具有减速机构9的电动机7位于框架5的壳体中。该电动机7通过电流—特别是来自车辆蓄电池的电流—的注入而被起动。减速机构9通过降低转速并增大转矩值来适应电动机7的旋转输出运动。减速机构9使把手杠杆3运动,特别是从齐平位置到就绪位置的运动。

减速机构9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减速级,所述减速级具有减速齿轮和/或蜗杆和齿轮系统。

减速机构9使联接装置200运动。该联接装置200包括杠杆基部11,在组装把手1时把手杠杆主体(未示出)被安装到该杠杆基部11上,以获得组装的把手杠杆3。

框架5还收纳推-推单元13,推-推单元13包括围绕两个导杆17放置的两个推-推弹簧15。推-推弹簧15在被释放时推动滑动件19,该滑动件19承载推-推指状部21,该指状部21抵靠在联接装置200的推-推杠杆(参见图3a)上。推-推指状部21特别地由橡胶、软塑料或任何减振材料制成。

弹簧15和导杆17被放置在释放机构23的两侧上,该释放机构23则在被压缩时(咔哒位置)释放滑动件19,该滑动件19随后被弹簧15沿着导杆17推动,从而推动处于就绪位置的把手杠杆3。

把手杠杆3的旋转位置由位于联接装置200下侧的定位装置25检测。所述定位装置25包括磁指针和磁传感器(例如霍尔效应传感器)。磁指针随着把手杠杆3旋转,然后磁传感器确定磁指针的旋转位置,从而确定把手杠杆3的位置。

联接装置200在以下图中被更详细地示出。

图3a是示意性地表示的联接装置200的侧视图。图3b和3c是所述联接装置200的两个纵向部分的横向剖视图。

联接装置200具有沿着旋转轴线a的整体上柱形的形状,并且被轴向地分成两个独立旋转的元件,包括围绕中心轴31的一个联接齿轮27和一个推-推杠杆柱体(圆柱体)29。

联接齿轮27和推-推杠杆柱体29对应于柱体的两个轴向部分,并且围绕轴向中心轴31,该轴向中心轴31被限定为与把手杠杆基部11和推-推杠杆柱体29一起旋转,特别地,它们可以牢固地连结。

联接齿轮27和推-推杠杆柱体29在它们的彼此面对的径向侧面上包括局部联接装置。图3b和3c分别以透视方式示出了联接齿轮27和推-推杠杆柱体29。

联接齿轮27包括管状体,该管状体在其轴向侧面的部分上被啮合齿33覆盖以便例如经由蜗杆和齿轮连杆与电动机7配合。联接齿轮27还经由弹簧指状部37与把手弹簧35相互作用,该弹簧指状部在图3a中轴向突出,但为了清楚起见在随后的图中被示出为径向突出,并且在把手1致动期间在其一部分路线上推压把手弹簧35的自由端。

把手弹簧35是螺旋弹簧,它围绕中心轴31的一部分。把手弹簧35的自由端在这些自由端的相对位置被约束在框架5的两个锚固件39(见图5a、5b、5c及下文)之间,在所述相对位置把手弹簧35处于预张紧状态。

联接齿轮27在其面向推-推杠杆柱体29的径向侧面上包括圆弧形突起41,该圆弧形突起尤其具有正方形或矩形的径向横截面。其它可能的形式例如是一个或多个指状部的形式,所述指状部尤其是管状的。突起41的圆弧形状使得稳定性增加,同时仍可引导旋转。

推-推杠杆柱体29在其面向联接齿轮27的轴向侧面上包括圆弧形凹部43,当联接装置200被组装时,圆弧形突起41接合在该圆弧形凹部43中。

其它实施例可以通过在联接齿轮27上形成圆弧形凹部43以及在推-推杠杆柱体29上形成圆弧形突起41来获得。

圆弧形凹部43特别覆盖比圆弧形突起41所覆盖的角向开度大的角向开度,以便允许联接齿轮27和推-推杠杆柱体29在至少与把手杠杆3的就绪位置和咔哒位置之间的角向距离相对应的角度范围内的自由相对旋转。

推-推杠杆柱体29包括径向突出的推-推杠杆45,该推-推杠杆经由推-推指状部21与推-推单元13相互作用,推-推杠杆45特别在把手杠杆3的咔哒位置和齐平位置抵靠在推-推指状部21上。

如在图3a中更清楚可见的,中心轴31在其与把手杠杆3相对的端部上带有定位装置25的磁指针。该磁指针与定位装置25的一个或多个磁检测器配合,以确定把手杠杆3的旋转位置。

在以下的附图中,推-推杠杆柱体29的逆时针旋转引起门解锁(把手3向外旋转,参见图1),而顺时针旋转将把手杠杆3移向咔哒位置(向内旋转,参见图1)。

在图4a、4b、4c、5a、5b、5c和6a、6b、6c中示出了圆弧形突起41和凹部43的配合。所述图是联接齿轮27和推-推杠杆柱体29的示意图,通过它们的圆弧形突起41和凹部43的横截面表示,其中把手弹簧35与弹簧指状部37、推-推杠杆45和把手弹簧35并排显示。

图4a、4b和4c示出了把手1的正常电致动。例如,在使用者离开车辆之后,把手1最初处于齐平位置。图4a、4b和4c中描绘的致动例如对应于在检测到携带识别令牌的进入用户的情况下或者当使用者致动遥控器以解锁门或手动请求准备把手1时的致动。

在图4a中描绘的齐平位置中,圆弧形突起41与圆弧形凹部43的端部在角向上彼此分开。

在图4a和4b之间,电动机7已被致动,并已使联接齿轮27逆时针旋转,使得其逆时针方向的端部抵靠圆弧形凹部43的逆时针方向的端部。在图4b中,推-推杠杆柱体29尚未移动,把手杆3仍处于齐平位置。

在图4b和4c之间,电动机7已使联接齿轮27进一步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联接齿轮27将旋转传递到推-推杠杆柱体29,该推-推杠杆柱体29逆时针旋转,从而使把手杠杆基部11以及因此把手杆杠杆3处于就绪位置。

从该就绪位置,使用者可以容易地抓握把手杠杆3,并使其进一步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以解锁并打开门板100。

图5a、5b和5c示出了例如在电池或电动机7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把手1的机械或后备致动。

在图5a中,联接装置200再次被表示为处于齐平位置。对应于齐平位置和咔哒位置的推-推杠杆3和推-推指状部21的水平位置由垂直线表示,其中咔哒位置是最左边的位置,右边位置对应于齐平位置。

在齐平位置,推-推杠杆45的远端抵靠推-推指状部21。推-推单元13处于装备(进入准备状态,随时备用,arm)状态:弹簧15被压缩,并且释放机构23被锁定。

在图5a和5b之间,使用者向内按压把手杠杆3,以使所述把手杠杆3处于咔哒位置,如图5b所示。在图5b中,推-推杠杆45已经在释放机构23被致动的咔哒位置将推-推指状部21(以及因此滑动件19)推向图5b的左侧。

在图5b中,圆弧形凹部43的逆时针方向的端部靠近或抵靠圆弧形突起41的逆时针方向的端部,而没有使联接齿轮27运动。

为此,圆弧形突起41和凹部43的逆时针方向的端部之间的角向距离等于或大于把手杠杆3的齐平位置和咔哒位置之间的角向距离。

在图5b和5c之间,推-推单元13的滑动件19因此被释放,并且弹簧15将推-推杠杆45朝向推-推杠杆柱体29和把手杠杆3的就绪位置推向图5b的右侧(图5c的箭头)。

在图5b和5c之间,推-推杠杆柱体29旋转一个角度,该角度对应于把手3的咔哒位置和就绪位置之间的角向距离。

在图5c中,把手1处于就绪位置,并且使用者可以抓住把手杠杆3并使其朝向把手1的打开位置进一步旋转。为了在不使联接齿轮27运动的情况下允许这一点,圆弧形突起41和凹部43的顺时针方向的端部之间的角向距离至少等于把手杠杆3的就绪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的角向距离。

因此,为了在不使联接齿轮27运动的情况下机械地后备致动把手1以使把手杠杆3处于就绪位置,联接齿轮27与推-推杠杆柱体29之间的自由相对旋转的角度范围至少等于齐平位置和咔哒位置之间的角向距离与齐平位置和就绪位置之间的角向距离之和。因此,最大相对自由旋转角度至少等于把手杠杆3的咔哒位置和就绪位置之间的角向距离。

该角向距离通常介于30°至120°之间。

为了在不使联接齿轮27运动的情况下进一步实现门板100的打开,自由相对旋转的角度范围必须至少等于杠杆3的咔哒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的角向距离。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自由相对旋转的范围由圆弧形凹部43和圆弧形突起41的角向宽度的差给出。

图6a、6b和6c示出了推-推单元13的电动重新装备。当电气或电动机故障解除时,施加所述电动重新装备。例如,使用者在长时间停车之后发现他的电池耗尽了,并且第一步必须如图5a、5b和5c所示进行手动后备致动以进入他的车辆。在至少部分地给电池充电之后(使用电池装载器、桥接电缆或通过跳线起动车辆马达),电动机7被用于在用户难以察觉的过程中重新装备推-推单元13。

图6a中的联接齿轮27和推-推杠杆29的布置与图5c的布置相同,并且对应于在推-推单元13仍处于触发状态(推-推弹簧15被释放)时把手杠杆3的就绪位置。

如图6a所示,在就绪位置,弹簧指状部37靠近或接触把手弹簧35的自由臂,该自由臂位于顺时针方向(闭合或向内)上,因此,前面的图中示出的任何运动都不会使把手弹簧35被致动。

在图6a和6b之间,电动机35使联接齿轮27顺时针移动,使得弹簧指状部37在其运动中顺时针推动把手弹簧35的自由臂。在图6b中,圆弧形突起41的顺时针的端部抵靠圆弧形凹部43的顺时针的端部,但推-推杠杆柱体29尚未移动;把手杠杆3仍处于就绪位置。

在图6b和6c之间,电动机7继续使联接齿轮27旋转,使得圆弧形突起41引起推-推杠杆柱体29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在图6c中,作用在推-推指状部21上的推-推杠杆柱体29和推-推杠杆45到达咔哒位置。在所述位置,释放机构卡扣并将滑动件19锁定在推-推弹簧15被压缩的位置:推压单元13再次被装备。

在图6c中,把手弹簧35处于其最大压缩状态。

一旦不再给电动机7供电,推-推单元13就从图6c的位置返回到图5a的初始位置,并由此将推-推杠杆柱体29、推-推杠杆45和因此把手杠杆3推回到齐平位置。

同时,把手弹簧35将联接齿轮27带回到其图4a的位置。

然后,把手1返回到它的其中把手杠杆3齐平并且推-推单元13被装备的构型,即图4a和5a所示的构型。此时,把手1就绪以用于再次使用,特别是在随后的电动机7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可以再次手动后备致动把手。

从咔哒位置的返回特别是在电动机7没有致动的情况下完成,电动机7因此仅需沿一个方向旋转,推-推单元13和把手弹簧35确保了其中需要电动机7的反向致动的运动。因此,把手1潜在地更便宜,因为可以实现单向旋转电动机,不需要必须被选择性地接合的反向机构。

为了使电动机7能将推-推杠杆柱体19带到极限的咔哒位置和就绪位置,联接齿轮27的被啮合齿33覆盖的角向部分大于咔哒位置和就绪位置之间的角向距离与咔哒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的角向距离之和。

联接装置200减少了减速机构9的反向致动的次数,所述反向致动会引起显著的摩擦和转矩并且可能潜在地使其损坏或恶化。同样,减速机构9的反向致动会引起噪声,用户将听到该噪声并将其作为品质降低的指标。

因此,联接装置200可以增加门把手1的预期寿命,同时提高所述把手1的感知品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