闩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9659发布日期:2019-11-13 01:3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闩锁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4月8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2/830,848的美国临时申请、于2019年1月9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2/790,092的美国临时申请和于2018年5月4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2/667,363的美国临时申请的权益,上述申请中的每个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

本公开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闩锁组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车箱闩锁组件。



背景技术:

用于车辆前罩、或用于前发动机罩或前车箱罩——也称为前备箱罩(frunks)——的闩锁通常分两个阶段致动。在第一阶段期间,第一释放装置如把手被从车辆的乘客车厢内致动,第一释放装置使闩锁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其中,闩锁被部分地释放,但仍将罩的撞销保持成使罩保持完全打开。为了将闩锁完全释放,车辆乘坐者通常必须离开车辆并且致动位于罩的下方的第二释放装置,例如杆。这在某些情形下可能是不方便的。

同样已知用于车辆罩的双拉式释放闩锁,该双拉式释放闩锁允许使用者在位于车辆的乘客车厢内的罩释放把手上拉动两次以使闩锁在第一次拉动时从主关闭位置转移至副关闭位置,并随后在第二次拉动时将闩锁从副关闭位置完全释放至完全打开位置。用于车辆罩的这种双拉式释放闩锁的一个缺点是使用者可能无意地释放罩,这在罩是于车辆移动时被打开的前罩的情况下可能特别成问题。此外,在罩用于前车箱车厢的情况下,双拉式闩锁通常仅可从乘客车厢内致动,因此,如果有人被锁在并困在前车箱车厢内,则被困人员将无法打开前罩。

期望的是一种下述闩锁:其可以在有意时例如在车辆不移动时从车辆的乘客车厢内以多级释放致动解除闩锁,并且其中,在车辆行驶超过预定速度时和/或在发动机运行和/或其他车辆状态时,闩锁被防止完全释放至打开位置。此外,期望的是将辅助机构结合到多级释放罩闩锁中,该多级释放罩闩锁允许人从包括前车箱车厢的装载车厢内释放闩锁。还期望的是将辅助闩锁机构构造成允许闩锁在车辆未移动或行驶低于预定速度时和/或在发动机未启动和/或其他车辆状态时完全释放,并且允许闩锁在车辆移动超过预定速度时和/或在发动机启动和/或其他车辆状态时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但不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提供了本公开的总体概述而不是本公开的全部范围或本公开所有特征、方面和目的的全面公开。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装载车厢的闩锁组件,其中,闩锁组件可以从装载车厢内打开。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前车箱罩或前备箱的闩锁组件,其中,闩锁组件可以从前车箱的车厢内打开。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闩锁组件可以被致动以部分地打开前车箱罩,但是在预定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防止前车箱罩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其中,预定条件比方说例如为发动机启动/关闭条件或车辆速度条件。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闩锁组件可以从机动车辆的乘客车厢内打开,并且优选地用作多拉式闩锁组件并且更优选地用作双拉式闩锁组件,于是,第一次拉动用以将闩锁移动至副部分打开位置,并且于是,第二次拉动用以将闩锁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闩锁组件可以从车箱内且例如从机动车辆的前备箱车厢内打开,并且优选地用作多拉式闩锁组件并且更优选地用作双拉式闩锁组件,于是,位于车箱或前备箱内的紧急被困释放杆或辅助释放构件的第一次拉动用以将闩锁从主关闭位置直接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闩锁组件可以构造成在正常模式下操作成在车辆的预定条件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允许闩锁组件从车箱内且例如从机动车辆的前备箱车厢内打开,并且闩锁组件可以构造成在安全模式下操作成在车辆的预定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允许闩锁组件从车箱内且例如从机动车辆的前备箱车厢内被打开至副关闭位置但并非打开至完全打开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车箱的罩的闩锁组件,该闩锁组件包括:壳体;棘齿,棘齿安装至壳体以用于在主关闭位置、副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其中,棘齿被朝向打开位置偏置;主掣爪,主掣爪构造成用于与释放构件可操作地连通并且主掣爪安装至壳体以用于响应于释放构件的选择性运动而在主锁定位置与主解锁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主掣爪被朝向主锁定位置偏置;副掣爪,副掣爪安装至壳体以用于在副锁定位置与副解锁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副掣爪被朝向副锁定位置偏置;联接杆,联接杆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至副掣爪以用于在接合位置、断开接合位置以及位于接合位置与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的原位置之间移动,联接杆被朝向接合位置偏置;以及辅助释放杆,辅助释放杆构造成用于附接至位于车箱内的辅助释放构件并且辅助释放杆安装至壳体以用于响应于辅助释放构件的选择性致动而在释放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辅助释放杆被朝向释放位置偏置。在联接杆处于原位置并且棘齿处于主关闭位置的情况下,辅助释放杆响应于辅助释放构件的选择性致动而从释放位置朝向致动位置的运动使得辅助释放杆将主掣爪从主锁定位置枢转至主解锁位置,进而使得棘齿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并且使得联接杆从原位置移动至接合位置,于是辅助释放杆接合联接杆并且使联接杆移动,从而使得副掣爪从副锁定位置枢转至副解锁位置,于是棘齿从副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闩锁组件包括可操作地联接至联接杆的致动器。致动器配置成与车辆传感器通信,以响应于车辆的预定状态、也称为车辆的条件而选择性地使联接杆在原位置与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在联接杆响应于致动器的致动而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并且棘齿处于主关闭位置的情况下,辅助释放杆响应于辅助释放构件的选择性致动而从释放位置朝向致动位置的运动致使辅助释放杆将主掣爪从主锁定位置枢转至主解锁位置,这使得棘齿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辅助释放杆在联接杆处于其断开接合位置时处于与联接杆间隔开的关系,从而防止联接杆的运动,并且因此,使得副掣爪保持在副锁定位置中并且使得棘齿保持在副关闭位置中,直到预定条件不再存在为止。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致动器构造成响应于包括车辆速度的预定条件而选择性地使联接杆在原位置与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当机动车辆的速度低于预定阈值时,联接杆保持在原位置中或返回至原位置,并且当机动车辆的速度在预定阈值以上时,联接杆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致动器构造成响应于包括车辆的发动机是启动还是关闭的预定条件而选择性地使联接杆在原位置与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发动机被关闭时,联接杆保持在原位置中或返回至原位置,并且当发动机被启动时,联接杆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联接杆处于原位置中并且棘齿处于主关闭位置的情况下,主掣爪响应于释放构件的第一次致动而从主锁定位置向主解锁位置的运动使得棘齿从主关闭位置向副关闭位置移动,随之联接杆自动地从原位置偏置到接合位置。然后,在主掣爪朝向主锁定位置偏置返回并且主掣爪响应于释放构件的第二次致动而向主解锁位置的重复运动、例如但不限于主掣爪的第二后续运动时,主掣爪接合联接杆并使联接杆移动,从而使副掣爪从副锁定位置枢转至副解锁位置,随之棘齿从副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共用的偏置构件同时将副掣爪朝向副锁定位置偏置并且将联接杆朝向接合位置偏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当棘齿处于主关闭位置时,联接杆经由与棘齿的抵接而抵抗偏置保持处于原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当棘齿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时,棘齿移动脱开与联接杆的抵接,随之联接杆朝向接合位置偏置成与主掣爪抵接。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与主掣爪连通的释放构件的选择性运动是通过纯机械致动和/或电气致动中的一者引起的。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车箱的罩的闩锁组件,该闩锁组件包括:壳体;棘齿,该棘齿安装至壳体以用于在主关闭位置、副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其中,棘齿被朝向打开位置偏置;主掣爪,该主掣爪构造成与释放构件可操作地连通并且被安装至壳体以用于响应于释放构件的选择性运动而在主锁定位置与主解锁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主掣爪被朝向主锁定位置偏置;副掣爪,该副掣爪安装至壳体以用于在副锁定位置与副解锁位置之间枢转运动,副掣爪被朝向副锁定位置偏置;联接杆,该联接杆可枢转地安装至副掣爪以用于在接合位置与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联接杆被朝向接合位置偏置;以及在车箱内的辅助释放构件,该辅助释放构件构造成与主掣爪可操作地连通,以使主掣爪响应于辅助释放构件的选择性致动而在主锁定位置与主解锁位置之间枢转,其中,在联接杆处于断开接合位置并且棘齿处于主关闭位置时,辅助释放构件的致动使得主掣爪从主锁定位置枢转至主解锁位置并且使得副掣爪移动至副锁定位置以将棘齿保持在副关闭位置中,并且其中,防止副掣爪从副锁定位置枢转至副解锁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联接杆处于接合位置并且棘齿处于主关闭位置的情况下,辅助释放构件的致动可以致使主掣爪从主锁定位置枢转至主解锁位置并且使副掣爪移动至副解锁位置中,其中,棘齿从主关闭位置枢转至打开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致动器可以可操作地联接至联接杆,其中,致动器构造成与车辆传感器通信,以响应于车辆的预定状态而选择性地使联接杆在接合位置与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联接杆保持处于断开接合位置,直到预定条件不存在为止。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当棘齿处于主关闭位置并且当预定条件不存在时,联接杆可以被偏置至接合位置中,从而便于对闩锁组件的单次拉动致动以将棘齿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主掣爪的响应于释放构件的第一次致动而从主锁定位置至主解锁位置的移动可以致使棘齿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随之联接杆自动地从断开接合位置偏置至接合位置,并且其中,当主掣爪朝向主锁定位置偏置返回并且主掣爪响应于释放构件的第二次致动而向主解锁位置重复运动时,主掣爪接合联接杆并使联接杆移动,从而使副掣爪从副锁定位置枢转至副解锁位置,随之棘齿从副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联接杆可以设置成具有在接合位置与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的原位置,其中,主掣爪的响应于释放构件的第一次致动而从主锁定位置移动至主解锁位置的运动致使棘齿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随之联接杆自动地从原位置偏置至接合位置,并且其中,当主掣爪朝向主锁定位置偏置返回并且主掣爪响应于释放构件的第二次致动而向主解锁位置重复运动时,主掣爪接合联接杆并使联接杆移动,从而使副掣爪从副锁定位置枢转至副解锁位置,随之棘齿从副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当棘齿处于主关闭位置时,联接杆可以经由与棘齿的抵接而抵抗偏置构件保持处于原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棘齿可以构造成在棘齿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时移动脱开与联接杆的抵接,随之联接杆可以偏置到接合位置而与主掣爪抵接,以便于闩锁组件的双拉动致动释放。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辅助释放杆可以构造成附接至车箱内的辅助释放构件并且安装至闩锁以用于响应于辅助释放构件的选择性致动而在释放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其中,辅助释放杆构造成与主掣爪可操作地接合,以实现主掣爪在主锁定位置与主解锁位置之间的运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释放用于车辆的车箱的罩的闩锁组件的方法。闩锁组件包括:棘齿,该棘齿在主关闭位置、副关闭位置以及打开位置之间移动;以及主掣爪,该主掣爪能够在用以将棘齿保持在主关闭位置的主锁定位置与用以使棘齿从主关闭位置释放的主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以及副掣爪,该副掣爪能够在用以将棘齿保持处于副关闭位置的副锁定位置与用以使棘齿从副关闭位置释放的副解锁位置之间移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主掣爪从主锁定位置移动至主解锁位置,以允许棘齿从主关闭位置移动;并且响应于车辆的预定条件而将副掣爪保持处于副解锁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于预定条件不存在而允许副掣爪从副锁定位置移动至副解锁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预定条件配置为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车辆的速度、车辆的发动机是启动还是关闭、以及车辆的切换机构是处于驻车位置还是非驻车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于车辆在预定速度阈值以上而将副掣爪保持处于副解锁位置,以防止棘齿移动至打开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用联接杆将主掣爪与副掣爪互连,并且将联接杆构造成能够在接合位置与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并且朝向接合位置偏置,其中,在联接杆处于断开接合位置的情况下,副掣爪保持处于副解锁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联接杆构造成使得当处于接合位置时并且在棘齿处于主关闭位置的情况下,使主掣爪从主锁定位置移动至主解锁位置致使副掣爪从副锁定位置移动至副解锁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单次致动中使主掣爪从主锁定位置移动至主解锁位置并且使副掣爪从副锁定位置移动至副解锁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致动器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联接杆并且控制致动器以响应于预定条件而使联接杆在接合位置与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车箱内的辅助释放构件与主掣爪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以响应于辅助释放构件的选择性致动而使主掣爪在主锁定位置与主解锁位置之间枢转。

根据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释放用于车辆的车箱的罩的闩锁组件的方法,该车箱比如说例如是前备箱,闩锁组件包括:棘齿,该棘齿能够在主关闭位置、副关闭位置以及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掣爪组件,该掣爪组件能够在用于将棘齿保持处于主关闭位置的主锁定状态与用于将棘齿从主关闭位置释放的主解锁状态之间移动,并且能够在用以将棘齿保持处于副关闭位置的副锁定状态与用于将棘齿从副关闭位置释放的副解锁状态之间移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响应于位于车箱或前备箱内的辅助释放构件的致动而将掣爪组件从主锁定状态切换到主解锁位置,以允许棘齿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以及响应于检测到的车辆的预定条件而将掣爪组件保持处于副解锁位置。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释放用于车辆的车箱比如前备箱的罩的双拉式闩锁组件的方法,该双拉式闩锁组件包括:棘齿,该棘齿能够在主关闭位置、副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掣爪组件,该掣爪组件具有主掣爪和副掣爪,该主掣爪能够在用于将棘齿保持处于主关闭位置的主锁定位置与用于将棘齿从主关闭位置释放的主解锁位置之间移动,该副掣爪能够在用于将棘齿保持处于副关闭位置的副锁定位置与用于将棘齿从副关闭位置释放的副解锁位置之间移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监测车辆的预定条件;将位于车箱或前备箱(frunk)内的辅助释放构件致动以使掣爪组件移动;并且响应于对辅助释放构件的致动,响应于未检测到预定条件而允许主掣爪从主锁定位置移动至主解锁位置并且允许副掣爪从副锁定位置移动至副解锁位置,以允许棘齿从主关闭位置直接移动至打开位置。

根据释放用于车箱的罩的双拉式闩锁组件的方法的另一方面,响应于对辅助释放构件的致动而允许主掣爪和副掣爪同时从主锁定位置移动至主解锁位置以及从副锁定位置移动至副解锁位置。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闭合面板的闩锁系统,该闩锁系统包括:棘齿,该棘齿能够在主关闭位置、副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旋转,其中,棘齿被朝向打开位置偏置;掣爪组件,该掣爪组件能够在主锁定状态、副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下操作,掣爪机构构造成在主锁定状态下用以将棘齿保持处于主关闭位置并且在副锁定状态下用以将棘齿保持处于副关闭位置并且在解锁状态下用以将棘齿从主关闭位置和副关闭位置中的至少一者释放,掣爪组件还能够在正常模式和安全模式下操作,在正常模式下,掣爪组件被允许从副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并且在安全模式中,掣爪组件被防止从副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以及释放机构,该释放机构能够操作成致动掣爪组件,其中,释放机构在掣爪组件于正常模式和主锁定状态下操作时的致动将掣爪组件切换至副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中的一者,其中,释放机构在掣爪组件于安全模式和主锁定状态下操作时的致动将掣爪组件切换至副锁定状态;致动器,该致动器联接至掣爪组件并且能够操作成使掣爪组件在安全模式与正常模式之间切换;以及控制器,该控制器被配置成响应于检测到车辆的预定条件而将致动器操作成使掣爪组件切换在安全模式当中,并且被配置为响应于未检测到车辆的预定条件而将掣爪组件切换至正常模式。

根据闩锁系统的另一方面,能够操作成致动掣爪组件的释放机构设置在车箱或前备箱的内车厢内。

根据闩锁系统的另一方面,释放机构是机械释放机构与电气释放机构中的一者。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闭合面板的闩锁系统,该闩锁系统包括双拉式闩锁,该双拉式闩锁具有:棘齿,该棘齿能够在主关闭位置、副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旋转,其中,棘齿被朝向打开位置偏置;掣爪组件,该掣爪组件能够在主锁定状态、副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下操作,掣爪组件构造成在主锁定状态下用以将棘齿保持处于主关闭位置并且在副锁定状态下用以将棘齿保持处于副关闭位置并且在解锁状态下用以将棘齿从主关闭位置和副关闭位置中的至少一者释放;双拉式释放机构,该双拉式释放机构能够操作成致动掣爪组件,其中,双拉式释放机构的第一次致动将掣爪组件从主锁定状态切换至副锁定状态,并且其中,双拉式释放机构的第二次致动将掣爪组件从副锁定状态切换到解锁状态;致动器,该致动器联接至双拉式释放机构并能够操作成致动双拉式释放机构;以及控制器,该控制器配置成操作致动器,控制器还配置成:响应于未检测到车辆的预定状态而在正常模式下操作双拉式闩锁,其中,致动器被操作成执行双拉式释放机构的第一次致动和第二次致动以致动双拉式释放机构,从而将掣爪组件从主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并且响应于检测到车辆的预定条件而在安全模式下操作双拉式闩锁,其中,致动器被操作成执行双拉式释放机构的第一次致动以致动双拉式释放机构从而将掣爪组件从主锁定状态切换至副锁定状态,并且不被操作成执行随后的致动以将掣爪组件保持处于副锁定状态。

根据用于车辆的闭合面板的闩锁系统的另一方面,双拉式闩锁控制器被配置成对致动器赋能以致动双拉式释放机构并切换闩锁的状态、以及在闩锁的状态已经被切换之后将对致动器解除赋能。

根据用于车辆的闭合面板的包括双拉式闩锁的闩锁系统的另一方面,控制器与设置在车箱或前备箱内的信令装置通信。

附图说明

通过在结合附图考虑时参照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他优点将得到更好地理解,并因此将容易领会。

图1是包括根据本公开的双拉式闩锁系统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1a是包括根据本公开的前备箱用双拉式闩锁系统的车辆的正视立体图;

图2a和图2b是与图1中所示的车辆相关联的双拉式闩锁组件的相反的侧视图,其中,该双拉式闩锁组件被示出处于完全闩锁位置并根据本公开构造;

图3a和图3b是与图2a和图2b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在主掣爪的第一次致动期间的双拉式闩锁组件;

图4a和图4b是与图3a和图3b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在第一次致动完成之后的双拉式闩锁组件;

图5a和图5b是与图4a和图4b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在主掣爪的第二次致动期间的双拉式闩锁组件;

图6a和图6b是与图3a和图3b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在第二次致动完成之后且处于完全打开位置的双拉式闩锁组件;

图7a和图7b是与图2a和图2b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在辅助释放杆经由车箱内的辅助释放构件而致动期间的双拉式闩锁组件;

图8a和图8b是与图7a和图7b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在辅助释放杆的致动完成之后且处于完全打开位置的双拉式闩锁组件;

图9a和图9b是与图2a和图2b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在车辆处于导致致动器使联接杆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的预定条件下时的双拉式闩锁组件;

图10a和图10b是与图9a和图9b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在主掣爪的第一次致动期间且在联接杆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的情况下的双拉式闩锁组件;

图11a和图11b是与图10a和图10b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在主掣爪的第一次致动完成之后且在棘齿处于第二关闭位置的情况下的双拉式闩锁组件;

图12a和图12b是与图11a和图11b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主掣爪的第二次致动如何由于联接杆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而不引起第二掣爪的释放;

图13a和图13b是与图9a和图9b类似的视图;

图14a和图14b是与图13a和图13b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在辅助释放杆经由车箱内的辅助释放机构而致动期间的双拉式闩锁组件;

图15a和图15b是与图14a和图14b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在辅助释放杆的致动完成之后且在棘齿处于第二关闭位置的情况下的双拉式闩锁组件;

图16a和图16b是与图1中所示的车辆相关联的双拉式闩锁组件的相反的侧视图,该双拉式闩锁组件被示出处于完全闩锁位置并且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构造;

图17a和图17b是与图16a和图16b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在主掣爪的第一次致动期间的双拉式闩锁组件;

图18a和图18b是与图17a和图17b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在第一次致动完成之后的双拉式闩锁组件;

图19a和图19b是与图17a和图17b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在主掣爪的第二次致动之后的双拉式闩锁组件,并且该双拉式闩锁组件被示出处于完全打开位置;

图20a和图20b是与图16a和图16b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在车辆处于导致致动器使联接杆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的预定条件下的双拉式闩锁组件;

图21a和图21b是与图20a和图20b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在主掣爪的第一次致动期间且在联接杆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的情况下的双拉式闩锁组件;

图22a和图22b是与图21a和图21b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在主掣爪的第一次致动完成之后且在棘齿处于第二关闭位置的情况下的双拉式闩锁组件;

图23a和图23b是与图22a和图22b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主掣爪的第二次致动如何由于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的联接杆而不引起副掣爪的释放;

图24a和图24b是与图1中所示的车辆相关联的双拉式闩锁组件的相反的侧视图,其中,该双拉式闩锁组件被示出处于完全闩锁位置并且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构造;

图25a和图25b是与图24a和图24b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在主掣爪和副掣爪的第一次致动期间的双拉式闩锁组件;

图26a和图26b是与图25a和图25b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在第一次致动完成之后的双拉式闩锁组件,并且该双拉式闩锁组件被示出处于完全打开位置;

图27a和图27b是图24a至图25b的双拉式闩锁组件的、与图20a和图20b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在车辆处于导致致动器使联接杆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的预定条件下时的双拉式闩锁组件;

图28a和图28b是图24a至图25b的双拉式闩锁组件的、与图21a和图21b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在主掣爪的第一次致动期间且在联接杆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的情况下的双拉式闩锁组件;

图29a和图29b是图24a至图25b的双拉式闩锁组件的、与图22a和图22b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在主掣爪的第一次致动完成之后且在棘齿处于第二关闭位置的情况下的双拉式闩锁组件;

图30a和图30b是图24a至图25b的双拉式闩锁组件的、与图23a和图23b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主掣爪的第二次致动如何由于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的联接杆而不引起第二掣爪的释放;

图31a和图31b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例如针对图16a、图16b以及图24a、图24b讨论的双拉式闩锁组件的相反的侧视图,其中,示出辅助释放杆构造成用于从装载车厢内和/或外包括从车辆外侧进行闩锁的选择性致动;

图31c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的、例如针对图16a、图16b以及图24a、图24b讨论的双拉式闩锁组件的侧视图,其中,示出辅助释放杆构造成用于从装载车厢内和/或外包括从车辆外侧进行闩锁的选择性致动;

图31d是示出图31c的双拉式闩锁组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1e是图31c的双拉式闩锁组件的侧视图,其中,示出辅助释放杆处于被致动状态;

图32和图33示出根据说明性实施方式的释放用于车辆的车箱的罩的闩锁组件的方法;以及

图34是根据说明性实施方式的操作动力释放双拉式闩锁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总体上,现在将公开根据本公开的教示构造的双拉式闩锁组件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是透彻的并且将充分地将范围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比如特定部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透彻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明显的是,不需要采用具体细节,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没有详细描述公知的过程、公知的装置结构和公知的技术,这是因为考虑到本文中的公开内容,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容易理解的。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并不意在为限制性的。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种”和“该”也可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术语“包括”、“包含”、“含有”和“具有”是包括性的并因此指明所阐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的存在或添加。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和操作不应被解释为必须要求其以所论述或所示出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特别地指明为执行的顺序。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采用另外的或替代性的步骤。

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接合至”、“连接至”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其可直接地在其他元件或层上、接合至、连接至或联接至其他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接合至”、“直接连接至”或“直接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可以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用以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他用语(例如“在……之间”与“直接在……之间”、“相邻”与“直接相邻”等)应当以相同的方式来解释。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列举项中的一个或更多个项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尽管本文中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进行区分。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否则比如“第一”、“第二”和其他数字术语的术语在本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次序。因此,下面论述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教示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在本文中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比如“内”、“外”、“下面”、“下方”、“下”、“上方”、“上”、“顶部”、“底部”等以便于与描述如图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可以意在涵盖装置在使用中或操作中的除了附图中所描绘的取向之外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然后将被定向在其他元件或特征的“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涵盖上方和下方两个取向。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向(旋转的角度或以其他取向),并且相应地解释本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

参照图1和图1a,其示出了机动车辆11,机动车辆11具有前罩13,撞销22附接至前罩13。前罩13可以封围用于贮存在设置于车辆的前部中的车厢——发动机原本通常占据该车厢,但是发动机已设置在车辆中的另一个位置处——中的前车箱17,前车箱17也被称为前备箱17。撞销22能够由安装在机动车辆11的车身15上的双拉式闭合面板闩锁组件捕获,双拉式闭合面板闩锁组件如果用于车辆罩应用中也可以被称为双拉式罩闩锁组件,并且在下文中通常被简称为闩锁组件或闩锁10。前罩13可以打开以允许进入装载空间或前备箱17,其中,车辆的发动机位于其他位置,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车辆的发动机比如位于车辆的后部中。参照图2a至图15b,闩锁10包括棘齿12、具有例如主掣爪14和副掣爪16的掣爪机构或掣爪组件、也称为联接杆18的联接连杆、也称为备用或辅助释放杆19的紧急释放杆、以及壳体20。掣爪组件示例性地示出为安装在壳体中并且能够在主锁定状态、副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下操作,掣爪组件构造成在主锁定状态下将棘齿12保持在主关闭位置、在副锁定状态下将棘齿12保持在副关闭位置以及在解锁状态下将棘齿12从主关闭位置和副关闭位置中的至少一者释放。示例性地,掣爪组件被示出为具有各自定位在棘齿12的相反两侧上的主掣爪14和副掣爪16,但掣爪组件的其他构型可以允许掣爪组件将棘齿保持在主关闭位置、副关闭位置以及将棘齿12从主关闭位置和副关闭位置中的至少一者释放。例如,掣爪组件可以设置在棘齿12的一侧上,主掣爪14和副掣爪16可以彼此成一体,但是这是非限制性示例。棘齿12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壳体20并且能够响应于掣爪组件的选择性运动、例如响应于主掣爪14和副掣爪16的选择性运动而在主关闭位置或状态(图2a至图3b、图7a、图7b、图9a至图10b、图13a、图13b)、副关闭位置或状态(图4a至图5b、图11a至图12b、图15a、图15b)和打开位置或状态(图6a、图6b、图8a、图8b)之间移动,如下文进一步论述的。棘齿12的枢转运动可以围绕能够安装至壳体20的销25进行。在主关闭位置和副关闭位置中,棘齿12防止安装至车辆罩13和/或具有闩锁10的一些其他闭合面板的撞销22收回。与棘齿12在位于副关闭位置——其中,罩13处于部分关闭状态,但是通过棘齿12防止罩13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时相比,棘齿12在位于主关闭位置——其中,罩13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将撞销22在壳体20的通常被称为鱼嘴状部(未示出,但是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的槽内保持得相对较深。因此,在主关闭位置中,棘齿12将撞销22在鱼嘴状部中保持在第一深度处,并且在副关闭位置中,棘齿12将撞销22在壳体20的鱼嘴状部中保持在第二深度处,其中,第一深度大于第二深度。

也称为释放构件的连通连杆——比如线缆组件和/或电气构件33——将构造成能够与闩锁组件10的主掣爪14以可操作的方式连通的可枢转的主掣爪释放杆(未示出,并且在下文中称为释放杆)以可操作的方式互连至位于机动车辆11的乘客车厢37内的致动装置35。致动装置35直接或间接地、机械地和/或电气地联接成与释放杆以可操作的方式连通,其中,致动装置可以设置为换档构件、杆、可动把手、可按压按钮、开关、可旋转旋钮或其他。

主掣爪14和辅助释放杆19示出为被支撑以围绕销24进行相应的枢转运动。主掣爪14具有主锁定表面26、从主锁定表面向外延伸的第一止挡表面27、第二止挡表面28、被示出为侧向向外延伸的凸耳或突起的从动构件29、以及从驱动表面28倾斜地延伸的驱动表面30。主掣爪14经由任何合适的偏置构件、例如弹簧构件而被朝向主锁定位置偏置,如图2b中以箭头32示意性地示出的。

副掣爪16具有副锁定表面34,该副锁定表面34经由任何合适的偏置构件、例如弹簧构件偏置成与棘齿12邻接,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偏置构件被示出为螺旋弹簧36。销38从副掣爪16的大致平坦的表面侧向向外延伸,其中,销38支撑联接杆18以使联接杆18在销38上进行枢转运动。副掣爪16的枢转运动可以围绕能够安装至壳体20的销39进行。联接杆18是主掣爪14与副掣爪16之间的联接或互连机构的说明性示例,联接杆18提供主掣爪14和副掣爪16的运动或状态的改变之间的关系,例如使得在主掣爪14和副掣爪14联接在一起时,主掣爪14的运动或状态的改变可以引起副掣爪16的相应或联合的运动或状态的改变,或者在主掣爪14和副掣爪16没有联接或互连在一起时,主掣爪14的运动或状态的改变不会引起副掣爪16的相应或联合的运动。

棘齿12经由棘齿偏置构件、例如经由任何合适的线卷或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地由箭头40(图2a)示意性地示出的扭转弹簧构件而被朝向打开位置偏置。棘齿12具有主锁定表面42和副锁定表面44,主锁定表面42构造成与主掣爪14的主锁定表面26选择性地以可释放的方式锁定接合,副锁定表面44构造成与副掣爪16的副锁定表面34选择性地以可释放的方式锁定接合。棘齿12具有槽46,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槽46被示出为沿着其长度大致呈v形,槽46构造成在处于主关闭位置和副关闭位置时将撞销22接纳在槽46中,如已知的那样。为了便于将棘齿12保持在副关闭位置中直到需要将棘齿12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为止,在槽46的出口区域处设置钩形鼻部48。棘齿12具有背离槽46延伸成相对于销25成大致位于下方的关系的长形的弓形臂50。臂50具有周缘外保持表面52,该周缘外保持表面52定轮廓成选择性地与联接杆18的肩部54邻接,以在闩锁10通过棘齿12被完全闩锁于闩锁10的主关闭位置的同时选择性地将联接杆保持在原位置。

辅助释放杆19构造成例如通过任何合适的可机械致动的构件58——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该构件58包括线缆例如鲍登线缆或杆——而附接至车箱17内的辅助释放构件(在图1中以56示意性地示出),从而提供可从车箱17或前备箱17内触及的释放机构。辅助释放杆19安装至壳体20,以响应于辅助释放构件56的选择性致动而在释放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其中,辅助释放杆19被朝向释放位置偏置,例如经由任何合适的偏置构件——该偏置构件包括在图2a中以60示意性地示出的弹簧构件——而被朝向释放位置偏置。辅助释放杆19具有长形驱动臂62,长形驱动臂62延伸远离销24以接纳在主掣爪14的从动构件29与棘齿12之间。当处于主关闭位置时,驱动臂62的大致l形的端部区域64被偏置成在臂50延伸的位置处与棘齿12邻接,其中端部区域64也与从动构件29邻接。l形的端部区域64具有通常围绕从动构件29延伸以便于捕获并选择性地驱动从动构件29的腿部66。

联接杆18经由销38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至副掣爪16,以在也称为接合位置或状态的连接位置(图4a至图6b)、断开接合位置或状态(图9a至图15b)以及接合位置与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的原位置或状态(图2a至图3b、图7a至图8b)之间移动。联接杆18被任何合适的偏置构件朝向接合位置偏置,并且联接杆18被示出为与副掣爪16共同地被偏置构件36偏置。因此,偏置构件36被强制压缩在副掣爪16与联接杆18的自由端部68之间,以使副掣爪16和联接杆18绕其各自的销39、38枢转离开彼此。联接杆18从自由端部68沿大体直的部分70延伸至终止于自由端部74处的大致c形部分72。c形部分72通过自由端部74朝向闩锁10打开,而在原位置和接合位置中包绕超出并紧邻辅助释放杆19的腿部66。

如图9a中所示,致动器76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联接杆18,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致动器76比如经由杆或线缆78而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联接杆18。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致动器76可以是电动马达型致动器或螺线管型致动器。致动器76被配置成直接或间接地与车辆传感器80通信,以通过控制掣爪组件的操作并且例如通过控制主掣爪14与副掣爪16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说明性示例通过响应于车辆的预定状态选择性地使联接杆18在原位置与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来改变闩锁10的操作模式。致动器76可以间接地与车辆传感器80通信,例如致动器76可以与车身控制模块比如车身控制模块115或其他车辆控制器比如控制器117通信,控制器117又与车辆传感器80通信。应当认识到,传感器80被配置成检测车辆11的期望的预定状态,于是联接杆18从原位置至断开接合位置以及从断开接合位置至原位置的运动被预期到。传感器80可以与车辆控制/计算机系统比如车身控制模块115以可操作的方式通信,从而指示各种车辆操作参数的状态,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各种车辆操作参数例如为节气门位置、制动踏板位置、钥匙插入、或钥匙/开关位置、速度、发动机操作、驻车制动器接合等。作为另一示例,传感器80可以与多个车辆系统以可操作的方式通信并且能够确定机动车辆11的动力操作。因此,传感器80在识别车辆的预定状态以后可以向致动器76发信号以将联接杆18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在一个示例中,预定状态可以与车辆的速度相关联,使得在机动车辆11达到或超过预定速度以后,传感器80向致动器76发信号以将联接杆18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从而防止闩锁10被完全解除闩锁,如下面更详细地论述的。在另一示例中,预定状态可以与车辆11的发动机的状态相关联,使得如果发动机启动,则传感器80向致动器76发信号以将联接杆18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应当认识到,当传感器80检测到预定状态不再存在——作为示例而非限制,例如车辆11减速至低于预定速度或者发动机被关闭——时,致动器76将使联接杆18返回至原位置。

在使用中,在掣爪组件以正常模式——其中,联接杆18处于原位置并且棘齿12处于主关闭位置(图2a、图2b)——操作的正常释放条件下,主掣爪14响应于释放构件(例如,掣爪释放杆)的第一次致动而从主锁定位置移动至主解锁位置(图3a至图4b)使棘齿12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在棘齿12移动至副关闭位置期间,棘齿12的保持表面52沿着联接杆18的肩部54滑动并最终移动脱离与肩部54的接触,于是联接杆18经由偏置构件36被自动偏置成从原位置移动至接合位置。在主掣爪14的主锁定表面26移动脱离与棘齿12的主锁定表面42的接合时,偏置构件40将棘齿12偏置至副关闭位置,在副关闭位置处,副掣爪16的副锁定表面34接合棘齿12的副锁定表面44以将棘齿12以可释放的方式保持在副关闭位置。在执行主掣爪14的第一次致动时,主掣爪14被偏置构件32偏置成返回至主掣爪14的原主锁定位置,于是第二止挡表面28面对并邻接联接杆18的自由端部74,从而将联接杆18保持在接合位置(图4a、图4b)。然后,当期望将闩锁10完全释放时,执行主掣爪14的重复致动,例如通过乘客车厢37内部的致动装置35的第二次致动来执行主掣爪14的重复致动,从而使主掣爪14响应于释放构件的第二次致动而移动至主解锁位置,于是主掣爪14的驱动表面30与联接杆18的紧邻自由端部74的区域接合,并且使联接杆18大致沿箭头82所指示的方向平移(图5a、图5b)。随着联接杆18沿箭头82的方向移动,副掣爪16围绕销39枢转离开副锁定位置并枢转至副解锁位置,于是副锁定表面34、44移动脱离与彼此的接合,于是使棘齿12在偏置构件40的偏置下从副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图6a、图6b)。此时,罩13可以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上面的描述是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例如当闩锁10以正常模式操作时在预定条件不满足——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比如发动机运转或超过预定速度——的情况下通过经由致动装置35从乘客车厢37内致动闩锁10以使得罩13可以安全地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来执行的。

现在,当在预定条件不满足——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比如发动机运转或超过预定速度——的情况下期望由被车箱17锁定的人从车箱17内将闩锁10解除闩锁以允许罩13打开时,该人仅需要致动辅助释放构件56。辅助释放构件56是能够从车箱17或前备箱17内触及的释放机构的示例,并且例如可以是机械启用的释放机构,或者可以是电启用的释放机构。辅助释放构件56的选择性致动使线缆/杆58沿箭头84的方向(图7a、图7b)拉动辅助释放杆19,这使驱动臂62接合并拉动主掣爪14的从动构件29并使腿部66接合并推动联接杆18的紧邻自由端部74的区域。辅助释放构件56可以包括动力释放机构,例如能够通过位于车箱17或前备箱17中的开关或按钮启用的动力释放马达。因此,主掣爪14的主锁定表面26移动脱离与主锁定表面42的接合,同时联接杆18以沿箭头82的方向平移的方式移动,从而使副掣爪16围绕销39从副锁定位置枢转至副解锁位置,于是使棘齿12在偏置构件40的偏置下从主关闭位置直接移动至打开位置(图8a、图8b)。此时,罩13可以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

如上所述,可以实施预定条件以防止棘齿12不期望地释放至完全打开位置,从而防止不期望地打开罩13。在从乘客车厢37内执行的正常解除闩锁模式和在从车箱17内执行的紧急解除闩锁模式两者中,如果已经满足预定条件,则可以使棘齿12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但不能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参照图9a至图12b,示出了从乘客车厢37内将闩锁10解除闩锁的正常模式,其中,满足预定条件,比如发动机运转或车辆行驶超过预定速度(例如,5km/h)。在满足预定条件时,传感器80向致动器76发送信号以使联接杆18沿箭头86(图9a)的方向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其中,只要存在预定条件,联接杆18就保持在断开接合位置。由此,应认识到的是,在不再存在预定条件时,联接杆18可以经由致动器76返回至原位置。在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时,联接杆18移动脱开与主掣爪14和辅助释放杆19的潜在接触。这样,主掣爪14的响应于释放构件(例如,掣爪释放杆)的第一次致动而从主锁定位置移动至主解锁位置(图10a至图11b)使棘齿12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但是,在图12a、12b中可以看出的是,在联接杆18处于断开接合位置的情况下,由于联接杆18的自由端部74被布置成脱开与主掣爪14的潜在接触,因而主掣爪12的第一次或任何后续致动不能使棘齿12从副关闭位置移动。因此,只要满足预定条件并且只要联接杆18保持在断开接合位置,就可以防止罩13经由辅助释放构件56的致动而打开。

现在,当闩锁10需要由被车箱17锁定的人从车箱17内解除闩锁以允许罩13部分打开时,在满足预定条件——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比如发动机运转或超过预定速度——并且闩锁10以安全模式操作的情况下,该人仅需要致动辅助释放构件56。对辅助释放构件56的选择性致动使得线缆/杆58拉动辅助释放杆19,这使得驱动臂62接合并拉动主掣爪14的从动构件29,但是腿部66由于其处于断开接合位置而不能接合联接杆18,从而不与辅助释放杆19潜在接触。因此,主掣爪14的主锁定表面26移动脱开与主锁定表面42的接合,随之使棘齿12在偏置构件40的偏置下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图15a、图15b)。此时,罩13可以移动至部分打开位置,从而允许空气进入车箱17并允许车箱17内的人从车箱17向外发声,进而能够引起注意,并且同时,罩13保持在部分打开位置并且被防止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从而防止车箱17或前备箱17在车辆的不安全操作状态下、比如在存在预定条件时打开。例如,防止罩13在车辆10高于诸如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时打开,罩13的打开可能例如在罩13是封围前车箱17的前罩13的构型中发生,前车箱17也被称为前备箱17并且构造成朝向完全打开位置向上和向后摆动,如图1中所示的,如果被在车辆处以高速移动的空气捕获,则使罩13不安全地被向上推进,从而遮挡驾驶员的视线和/或撞击车辆的挡风玻璃。因此,可以基于车辆和驾驶员的期望的安全等级以及车箱17内的被困人员或者前备箱17的安全性来设定预定条件。此外,如上所述,在预定条件下不再存在,如传感器80所感测到的,闩锁10可以转换至正常操作模式,例如,联接杆18可以返回至接合位置以允许辅助释放构件56的第二次致动以引起棘齿12移动到完全打开位置,从而允许罩13打开。

参照图16a至图23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构造的用于结合到机动车辆11中的闩锁110,其中,使用与上面针对闩锁10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但偏差了100的附图标记来识别相似的特征。闩锁110包括棘齿112、主掣爪114、副掣爪116和联接连杆,联接连杆也被称为联接杆118。棘齿112能够响应于主掣爪114和副掣爪116的选择性运动而在主关闭位置(图16a至图17b、图20a至图21b)、副关闭位置(图18a至18b)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棘齿112的枢转运动可以绕可安装至壳体(未示出)的销125进行。在主关闭位置和副关闭位置中,棘齿112防止安装至车辆罩13和/或具有闩锁110的一些其他闭合面板的撞销22退出。当处于主关闭位置时,如上面针对闩锁10所论述的那样,与棘齿112处于副关闭位置——其中,罩13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相比,虽然罩13处于部分关闭状态,但是通过棘齿112防止了罩13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

主掣爪114具有主锁定表面126,主锁定表面126构造成用于与棘齿112的主锁定表面142选择性地接合,并且主掣爪114经由任何合适的偏置构件比如弹簧构件被朝向主锁定位置偏置,如图16b中以箭头132示意性示出的。

副掣爪116具有副锁定表面134,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副锁定表面134经由任何合适的偏置构件比如弹簧构件被偏置成与棘齿112抵接,如图16b中以箭头136示意性示出的。主掣爪114和副掣爪116形成安装在壳体中并且能够在主锁定状态、副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下操作的掣爪机构或组件,掣爪组件或机构构造成在主锁定状态下将棘齿112保持在主关闭位置并且在副锁定状态下将棘齿112保持在副关闭位置并且在解锁状态下将棘齿112从主关闭位置和副关闭位置中的至少一者释放。

联接杆118经由销138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至副掣爪116,以在也被称为原位置(图16a至图17b)的断开接合位置与也被称为接合位置(图18a至图19b)的连接位置之间运动。联接杆118通过任何合适的偏置构件被朝向接合位置偏置,并且联接杆118示出为沿箭头136’(图18a)的方向被示意性地偏置。联接杆118沿着大体直的部分170从销138延伸至终止于自由端部174处的大体钩状部分172。联接杆118是主掣爪114与副掣爪116之间的联接机构的说明性示例。

如图20a中示意性所示,致动器176比如经由杆或线缆178——作为示例而非限制——以可操作方式联接至联接杆118。致动器176配置成用于如上面针对致动器76所论述的那样与传感器180进行通信,以响应于车辆11的预定状态将联接杆118选择性地保持在原位置,而不管棘齿112的位置如何。应认识到的是,传感器180可以如上面针对传感器80所论述的那样进行配置,因此,不需要进一步论述。应认识到的是,当传感器180检测到不再存在预定状态——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比如车辆11减速到低于预定速度或者发动机被关闭——时,致动器176将使联接杆118返回以在断开接合的原位置与接合位置之间以可操作的方式移动。

在使用中,在正常释放状态下,在联接杆118处于原位置并且棘齿112处于主关闭位置(图16a、16b)的情况下,主掣爪114的响应于释放构件(作为示例而非限制,例如,掣爪释放构件,比如杆或线缆133)的第一次致动而从主锁定位置或状态至主解锁位置或状态(图17a至图17b)的运动使棘齿112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在棘齿112至副关闭位置或状态的运动期间,棘齿112的保持表面152沿着联接杆118的肩部154滑动并最终移动脱开与肩部154的接触,随之联接杆118被偏置构件136’自动偏置成从原位置移动至接合位置。在主掣爪114的主锁定表面126移动脱开与棘齿112的主锁定表面142的接合时,偏置构件140(图18a)将棘齿112偏置至副关闭位置,在副关闭位置处,副掣爪116的副锁定表面134接合棘齿112的副锁定表面144,以将棘齿112以可释放的方式保持在副关闭位置。在执行主掣爪114的第一次致动时,主掣爪114被偏置构件132(图16a、18a)偏置以返回至主掣爪114的原始主锁定位置,随之主掣爪114的第二止挡表面128面向并抵接联接杆118的自由端部174,从而将联接杆118保持在接合位置(图18a、18b)。接着,当需要完全释放闩锁110时,执行主掣爪114的重复致动,比如经由乘客车厢37内的致动装置35的第二次致动执行主掣爪114的重复致动,从而使主掣爪114响应于释放构件的第二次致动而移动至主解锁位置,随之主掣爪114的驱动表面130接合联接杆118的紧邻自由端部174的钩状部分172并使联接杆118大体沿着由箭头182(图19a、19b)指示的方向平移移动。随着联接杆118沿箭头182的方向移动,使得副掣爪116枢转离开副锁定位置并枢转至副解锁位置,随之副锁定表面134、144移动脱开与彼此的接合,随之使得棘齿112在偏置构件140的偏置下从副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类似于图6a、6b中所示的)。此时,罩13可以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上面的描述是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并且在闩锁110的正常操作模式下、在没有满足预定条件——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比如发动机运动或超过预定速度——的情况下通过从乘客车厢37内经由致动装置35致动闩锁110来执行的。

现在,当闩锁110需要由被车箱17锁定的人从车箱17内解除闩锁以允许罩13被打开时,在没有满足预定条件——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比如发动机未运转或者车辆未超过预定速度——并且闩锁110以正常模式操作的情况下,该人仅需要致动辅助释放构件56。辅助释放构件56的选择性致动使得释放构件133作用在主掣爪114上并使主掣爪114枢转,这允许棘齿112如上所述那样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因此,释放构件133可操作成经由辅助释放构件56和致动装置35并经由致动构件分离器盒(splitterbox)57(图1)的结合来致动闩锁110,使得释放构件133能够经由致动装置35和辅助释放构件56两者被致动。在将辅助释放构件56致动时,主掣爪114的主锁定表面126移动脱开与主锁定表面142的接合,并且同时联接杆118沿着箭头182的方向平移移动,以使副掣爪116从副锁定位置移动至副解锁位置,随之棘齿112在偏置构件140的偏置下从主关闭位置直接移动至打开位置。此时,罩13可以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

如上所述,可以实施预定条件以防止棘齿112不期望地释放至完全打开位置,从而防止罩13的不期望和/或不安全的打开。在从乘客车厢37内执行的正常解除闩锁模式和从车箱17内执行的紧急解除闩锁模式两者中,如果已经满足预定条件,则可以使棘齿112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但不能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参照图20a至图23b中,示出了从乘客车厢37内将闩锁110解除闩锁的正常模式,其中,满足预定条件,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比如发动机运转或者车辆行驶超过预定速度(例如,5km/h)。在满足预定条件时,传感器180向致动器176发送信号以使线缆或杆178在联接杆118内沿箭头186(图20a、20b)的方向移动,于是,只要存在预定条件,联接杆118就在由线缆/杆178施加在联接杆118上的张力或力的作用下保持在断开接合的原位置或状态。因此,由偏置构件136’施加的偏置被线缆/杆178克服,从而防止联接杆118朝向接合位置移动。由此,应认识到的是,根据说明性示例,联接杆118可以被释放,使得联接杆118可以经由致动器176从断开接合的原位置或状态移动至接合位置或状态,从而使线缆/杆178在预定条件不再存在时通过将闩锁110从安全模式变换至正常操作模式而从所示的锁定位置返回至所示的解锁位置。在保持处于断开接合的原位置时,联接杆118保持脱开与主掣爪114的潜在接触。这样,主掣爪114的响应于释放构件133的第一次致动而从主锁定位置或状态至主解锁位置或状态(图21a至图21b)的运动使得棘齿112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但是,在图23a、23b中可以看出,在联接杆118保持在断开接合的原位置的情况下,由于联接杆118的钩状部分172保持脱开与主掣爪114的驱动表面130的潜在接触,因而第一掣爪114的第二次致动不能使棘齿112从副关闭位置移动。因此,只要满足预定条件,就阻止罩13打开。

当闩锁110需要被车箱17锁定的人从车箱17内解除闩锁以允许罩13部分打开时,在闩锁110以安全模式操作并且已经满足预定条件——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比如发动机运转或者超过预定速度——时,该人仅需要致动辅助释放构件56。辅助释放构件56的选择性致动使得释放构件133经由中间释放构件133a的启用而作用于如图1中所示的分离器盒57,从而作用于主掣爪114并使主掣爪114枢转,这允许主掣爪114的主锁定表面126移动脱开与主锁定表面142的接合,随之使棘齿112在偏置构件140的偏置下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此时,罩13可以移动至部分打开位置并保持在部分打开位置,从而安全地允许空气进入车箱17或前备箱17并允许车箱17或者前备箱17内的人从车箱17或者前备箱17向外发声,进而能够引起注意,并且不允许罩13从部分打开位置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此外,如上所述,在预定条件不再存在时,如传感器180所感测到的,联接杆118可以在闩锁110以正常模式操作的情况下返回至接合位置,以允许辅助释放构件56的第二次致动使棘齿112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从而允许罩13打开。在致动器176不能获得动力来使闩锁110保持处于安全操作模式的情况下,联接杆118在偏置构件136’的影响下可以从断开位置(锁定)移动至接合位置(解锁),从而默认地将闩锁110变换成正常操作模式。

参照图24a至图2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构造的用于结合到机动车辆11中的闩锁210,其中,使用与上面针对闩锁10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但偏差了200的附图标记来识别相似的特征。闩锁210包括棘齿212、主掣爪214、副掣爪216和联接连杆,联接连杆也被称为联接杆218。棘齿212能够响应于主掣爪214和副掣爪216的选择性致动而在主关闭位置(图24a至图25b)、副关闭位置(图26a、26b)与打开位置(类似于图6a、6b中所示的)之间移动。棘齿212的枢转运动和功能如同以上针对棘齿12和112所论述的,因此,认为不需要进行进一步论述。

主掣爪214具有主锁定表面226,主锁定表面226构造成用于与棘齿212的主锁定表面242选择性接合,并且主掣爪214经由任何合适的偏置构件比如弹簧构件被朝向主锁定位置偏置,如图24b中以箭头232示意性示出的。

副掣爪216具有副锁定表面234,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副锁定表面234经由任何合适的偏置构件比如弹簧构件被偏置成与棘齿212的副锁定表面244抵接,如图24a中以箭头236’示意性示出的。主掣爪214和副掣爪216说明性地形成安装在壳体中并且能够在主锁定状态、副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下操作的掣爪组件,掣爪组件构造成在主锁定状态下将棘齿212保持在主关闭位置并且在副锁定状态下将棘齿212保持在副关闭位置并且在解锁状态下将棘齿212从主关闭位置和副关闭位置中的至少一者释放。

联接杆218经由销238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至副掣爪216,以在也被称为断开接合位置(图27a至图30b)的断开连接位置与也被称为接合位置(24a至图26b)的连接位置之间选择性地移动。联接杆218通过任何合适的偏置构件被朝向接合位置偏置,并且联接杆218示出为沿箭头236’(24a)的方向被示意性地偏置。联接杆218与联接杆118相同并且沿着大体直的部分270从销238延伸至终止于自由端部274处的大体钩状部分272。

如图28a中示意性地示出的,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致动器276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联接杆218,比如经由杆或线缆278联接至联接杆218。致动器276构造成用于如上面针对致动器76、176所论述的那样与传感器280连通,以选择性地使联接杆218响应于车辆11的预定状态而抵抗由偏置构件236’施加的偏置从接合位置(图24a至图26b)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图27a至图30b),而不管棘齿212的位置如何。应认识到的是,传感器280可以如上面针对传感器80所论述的那样配置,并且因此,没有必要进行进一步论述。应认识到的是,当传感器280检测到不再存在预定状态时,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比如当车辆11减速成低于预定速度或者发动机被关闭时,致动器276将使联接杆218返回以便以可操作的方式移动至接合位置。因此,闩锁110与闩锁210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联接杆218的正常操作位置,其中,闩锁210的联接杆218通常保持在接合位置。

在闩锁210的联接杆218通常保持在接合位置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闩锁210的单次拉动致动,并且可以使被困的人快速且简单地从车箱17或车箱17中逃脱。因此,在使用中,在正常释放条件下,在联接杆218处于接合位置并且棘齿212处于主关闭位置(图24a、图24b)的情况下,主掣爪214响应于释放构件(作为示例而非限制,例如,掣爪释放构件,比如杆或线缆133)的第一次致动而从主锁定位置移动至主解锁位置(图25a-25b)使得棘齿212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因此,主掣爪214的主锁定表面226移动脱开与棘齿212的主锁定表面242的接合,并且副掣爪216的副锁定表面234从与棘齿212的副锁定表面244的接合移动,随之使得棘齿212经由单次拉动致动而在偏置构件240的偏置下移动至打开位置(类似于图6a、图6b中所示的)。此时,罩13可以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上面的描述是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例如当闩锁210以正常模式操作时在预定条件不满足——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比如发动机未运转或不超过预定速度——的情况下通过闩锁210的经由致动装置35从乘客车厢37内的致动或者闩锁210的通过辅助释放构件56的致动从车箱17或前备箱17内的致动来执行的。

如上所述,可以实施预定条件以防止棘齿212被不期望地释放至完全打开位置,从而防止罩13的不期望的和/或不安全的打开,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这例如在车辆11运动时可能是需要的。在从乘客车厢37内执行的正常解除闩锁模式和从车箱17内执行的紧急解锁模式下,如果预定条件已经满足,则可以使棘齿212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但不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参照图27a至图30b,示出了从乘客车厢37内将闩锁210解除闩锁的正常模式,其中,预定条件已满足,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比如发动机在运转或车辆行驶超过预定速度(例如,5km/h)。在预定条件满足时,传感器280向致动器276发送信号以使线缆或杆278沿箭头286(图28a、图28b)的方向在联接杆218内移动,于是只要存在预定条件联接杆218就在由线缆/杆278施加在联接杆218上的张力或力作用下从接合位置(解锁)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锁定),从而使闩锁210变换成安全操作模式。因此,由偏置构件236’施加的偏置被线缆/杆278克服,从而防止联接杆218移动至接合位置。鉴于此,应认识到的是,在预定条件不再存在时,联接杆218可以被释放,使得联接杆218可以通过致动器276从断开接合位置返回至接合位置,从而将线缆/杆278从图示的锁定位置释放至图示的解锁位置。由偏置构件236’施加的偏置可以有利于线缆/杆278从图示的锁定位置返回至图示的解锁位置并且有利于联接杆218返回至接合位置。在联接杆218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时,联接杆218保持离开与主掣爪214的潜在接触,如上面针对联接杆118所论述的。因此,主掣爪214响应于释放构件133的第一次致动而从主锁定位置移动至主解锁位置(图28a至图28b)使得棘齿212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然而,在图30a和图30b中可以看出,在联接杆218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的情况下,在第一次致动期间副掣爪216保持与棘齿212接合,并且另外,主掣爪214的第二次致动由于联接杆218的钩部272保持离开与主掣爪214的驱动表面230的潜在接触而不能使棘齿212从副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因此,只要预定条件满足,就防止了闩锁210能够移动至打开位置,并且因此,就防止了罩13能够打开。

当在预定条件已经满足、比如发动机运转或超过预定速度——作为示例而非限制——的情况下需要闩锁210由被锁在车箱17内的人从车箱17内解除闩锁以允许罩13部分打开时,该人仅需要致动辅助释放构件56,如上面针对闩锁110所论述的。辅助释放构件56的选择性致动使得释放构件233经由分离器盒57作用在主掣爪214上并使主掣爪214枢转,这允许主掣爪214的主锁定表面226移动脱开与主锁定表面242的接合,随之使得棘齿212在偏置构件240的偏置下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然而,由于联接杆218从与主掣爪214的潜在连通脱开,因而副掣爪216在第一次致动期间以及任何后续致动期间保持与棘齿212接合。因此,在执行第一次致动时,罩13可以被移动至部分打开位置,从而允许空气进入车箱17并允许车箱17内的人从车箱17向外发声,从而能够吸引注意力,而不需要车箱17或车箱17能够移动至打开位置。此外,如上所述,在预定条件不再存在时,如由传感器280所感测的,闩锁210可以变换至正常操作模式,例如,联接杆218可以在偏置构件236’的影响下返回至接合位置,以允许辅助释放构件56的致动来使棘齿212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从而允许罩13打开。在致动器276没有可用的动力来将闩锁210保持在安全操作模式的事件中,联接杆218在偏置构件236’的影响下从断开接合位置(锁定)移动至接合位置(锁定),从而使得在默认情况下使闩锁210变换到正常操作模式。

现在参照图31a至图31b,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紧急或辅助释放杆119、219可以构造成用于从装载车厢(例如车箱17或前备箱17)内或经由能够从外部触及的致动装置、比如通气栅(grill)区域或轮腔(wheelwell)区域——作为示例而非限制——从车辆11外部选择性地致动闩锁110、210。辅助释放杆119、219可以构造成用于附接至、比如经由线缆/杆133和分离器盒57附接至车箱17内的辅助释放构件(在图1中以56示意性地示出)。辅助释放杆119、219被安装成用于响应于辅助释放构件56的选择性致动而绕轴线在释放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该轴线被示出为与棘齿112、212相同的轴线。辅助释放杆119、219被朝向释放位置偏置,比如经由任何合适的偏置构件被朝向释放位置偏置,这些偏置构件包括以160、260示意性地示出的弹簧构件。辅助释放杆119、219具有延伸成与主掣爪114、214的从动构件129、229以可操作的方式凸轮接合的长形驱动臂162、262。如上面针对闩锁110所论述的,辅助释放杆119可以经由辅助释放构件56的选择性致动而被从车箱17内致动,其中,在预定条件不满足并且闩锁210在正常模式下操作时,闩锁110的棘齿112可以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其中,在双拉动致动过程中,副掣爪116保持与棘齿112锁定,并且然后从副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并且其中,在预定条件满足并且闩锁210在安全模式下操作时,闩锁110的棘齿112可以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但不移动至打开位置,直到预定条件不再存在。如上面针对闩锁210进一步论述的,辅助释放杆219可以经由辅助释放构件56的选择性致动而被从车箱17内致动,其中,在预定条件不满足并且闩锁210在安全模式下操作时,闩锁210的棘齿212可以在单次拉动致动过程中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使得主掣爪214和副掣爪216从与棘齿212的锁定接合释放,并且其中,在预定条件满足并且闩锁210在正常模式下操作时,闩锁210的棘齿212可以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其中,副掣爪216保持与棘齿212锁定接合,但是直到预定条件不存在才能移动至打开位置。

现在参照图31c至图31e,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具有紧急或辅助释放杆319的闩锁310,其中,使用与上面用于闩锁210的附图标记相同但相差300的附图标记来识别相似的特征。辅助释放杆319通常能够如上面针对释放杆219所论述的那样操作,并且可以构造成用于从装载车厢(例如,车箱17或前备箱17)内或从车辆11外部选择性地致动闩锁310,如上所述。辅助释放杆319被安装成用于绕轴线在释放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该轴线被示出为与棘齿312相同的轴线,并且辅助释放杆319被朝向释放位置偏置,比如经由以360示意性地示出的弹簧构件被朝向释放位置偏置。辅助释放杆319具有延伸成与主掣爪314的从动构件329以可操作的方式凸轮接合的长形驱动臂362。如上面针对闩锁110所论述的,辅助释放杆319可以经由辅助释放构件56的选择性致动而被从车箱17内致动,其中,在预定条件不满足并且闩锁310在正常模式下操作时,闩锁310的棘齿312可以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其中,在双拉动致动过程中,副掣爪316保持与棘齿312锁定,并且然后从副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并且其中,在预定条件满足并且闩锁310在安全模式下操作时,闩锁310的棘齿312可以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但不移动至打开位置,直到预定条件不再存在。辅助释放杆319还构造成用于与副掣爪316直接和/或间接以可操作的方式驱动接合。因此,辅助释放杆319的单次致动可以使主掣爪314从主掣爪314的主锁定位置移动至主掣爪314的主解锁位置并且可以使副掣爪316从副掣爪316的副锁定位置移动至副掣爪316的副解锁位置。因此,辅助释放杆319的选择性致动可以通过辅助释放杆319的单次致动使闩锁310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特别地,辅助释放杆319被示出为具有驱动特征88,作为示例而非限制,驱动特征88被示出为凹部或凹口,驱动特征88构造成用于接纳从动特征90,作为示例而非限制,从动特征90被示出为副掣爪316中的突起或齿。应认识到的是,驱动特征88可以是突起或齿,而从动特征90可以是凹部或凹口。从动特征90以与副掣爪316间隔开的关系从轴或毂92径向向外突出,其中,毂92被示出为沿着副掣爪316所围绕其旋转的轴线延伸,从而提供从动特征90的增加的杠杆作用以影响副掣爪316的旋转。驱动构件94也从毂92径向向外延伸,以与副掣爪316的凸轮表面96接合。因此,当从动特征92响应于辅助释放杆319的选择性运动而旋转时,驱动构件94与从动特征90和毂92联合地旋转,从而接合凸轮表面96并使副掣爪316从副掣爪316的副锁定位置移动至副掣爪316的副解锁位置(如图31e中看到的副掣爪316的顺时针旋转方向)。在副掣爪316从其副锁定位置移动至其副解锁位置的同时,主掣爪314经由长形驱动臂362与主掣爪314的从动构件329的接合而从主掣爪314的主锁定位置移动至主掣爪314的主解锁位置,从而实现闩锁310的单次拉动致动。

现在参照图32,图示了释放用于车辆的车箱、比如前备箱的罩的闩锁组件的方法1000,该闩锁组件包括能够在主关闭位置、副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棘齿、能够在用以将棘齿保持在主关闭位置的主锁定位置与用以将棘齿从主关闭位置释放的主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主掣爪、以及能够在用以将棘齿保持在副关闭位置的副锁定位置与用以将棘齿从副关闭位置释放的副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副掣爪。方法1000说明性地包括下述步骤:响应于车辆的预定状态控制1002致动器,以使联接杆在将主掣爪和副掣爪互连以进行联合运动的接合位置与将主掣爪和副掣爪从联合运动断开连接的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在联接杆处于接合状态期间使主掣爪移动1004,以使主掣爪移动至主解锁位置并使副掣爪移动至副解锁位置,从而允许棘齿从主关闭位置和副关闭位置中的一者移动至打开位置;以及在联接杆处于断开接合状态期间使主掣爪移动1006,以使主掣爪移动至主解锁位置并使副掣爪保持在副锁定位置,从而防止棘齿从主关闭位置和副关闭位置中的一者移动至打开位置。方法1000还可以例如包括使辅助释放构件在车箱内移动的步骤,该辅助释放构件构造成与主掣爪以可操作的方式连通,以使主掣爪响应于辅助释放构件的选择性致动而在主锁定位置与主解锁位置之间枢转。

现在参照图33,图示了将用于车辆的车箱、比如前备箱的罩的闩锁组件释放的方法2000,该闩锁组件包括能够在主关闭位置、副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棘齿、能够在用以将棘齿保持在主关闭位置的主锁定位置与用以将棘齿从主关闭位置释放的主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主掣爪、以及能够在用以将棘齿保持在副关闭位置的副锁定位置与用以将棘齿从副关闭位置释放的副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副掣爪。方法2000说明性地包括下述步骤:使主掣爪从主锁定位置移动2002至主解锁位置,以允许棘齿从主关闭位置移动至副关闭位置;使2004副掣爪响应于车辆低于预定速度阈值或响应于不再存在或不存在预定状态而从副锁定位置移动至副解锁位置,以允许棘齿从主关闭位置和副关闭位置中的一者移动至打开位置;以及使副掣爪响应于车辆处于预定速度阈值以上或响应于存在预定状态存在而保持2006在副解锁位置,以防止棘齿从主关闭位置和副关闭位置中的一者移动至打开位置。

现在参照图34,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联接杆18、118可以构造成保持在联接杆18、118的原位置、互连并联接在主掣爪14、114、214、314与副掣爪16、116、216、316之间,并且代替于选择性地使联接杆18、118以与本文中在上面描述的使闩锁10、110、210、310在闩锁10、110、210、310的正常模式与闩锁10、110、210、310的安全操作模式之间变换的方式而在联接杆18、118的原位置与联接杆18、118的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释放构件58、113、233、333可以连接至具有动力致动操作的动力辅助释放构件56、例如使用马达338的驱动线缆58、113、233、333,以响应于设置在车箱17或前备箱17内并且能够供困在车箱17或前备箱17内的人触及的开关、按钮或其他电信号装置的启用来控制棘齿12的位置。因此,提供了一种控制动力释放致动器的方法3000,该动力释放致动器用于致动双拉动式前备箱(前车箱)闩锁10,以例如用于提供与前备箱17内的被困相关的安全特征。例如,具有计算单元和作为由计算单元执行的非限制性示例的耦合至计算单元的用于存储本文中描述的方法和步骤的指令和/或可执行代码和/或软件等的存储器的控制器117可以被设置在闩锁10、110、210、310当地或远离闩锁10、110、210、310设置,并且控制器117可以被配置成控制具有马达338的动力致动器,以响应于判定车辆的预定状态或检测车辆的状态而进行激励和去激励,车辆的状态作为示例比如为车辆的速度在诸如每小时5km的预定速度阈值以上或低于诸如每小时5km的预定速度阈值、车辆的发动机是打开还是关闭、以及车辆的变速机构是处于驻车位置还是非驻车位置。方法3000可以包括下述步骤:如由具有计算单元和用于存储要被计算单元执行的指令的存储器的控制器117来执行,在步骤3001处接收用以释放前备箱闩锁10的命令,该命令例如为来自控制器117直接从诸如开关171的发送信号装置接收的信号的命令,开关171例如设置在前备箱17内并且能够供困在前备箱17中的用户触及并启用,或者该命令例如为来自控制器117间接地从bcm115接收的信号的命令,其中,bcm115呈可以与开关171而不是控制器117通信并且配置成控制马达338的构型;然后检测3002是否存在预定条件,例如检测车辆的速度是否在阈值速度以上,作为示例,这例如由车辆的与车辆速度传感器通信的车身控制模块115来确定。与车身控制模块115电连通的控制器117可以配置成从bcm115接收这种信息,或者可以与车辆速度传感器直接通信。然后判定3004是否存在预定条件,例如判定车辆的速度是否低于诸如每小时5km的速度阈值,然后以与本文中在上面描述的双拉动释放操作的第一次拉动相同的方式激励3006致动器338以实现线缆58、113、233、333的第一次拉动,从而将棘齿12从主关闭位置释放以允许棘齿12移动至副关闭位置,然后第二次激励3008致动器338以实现线缆58、113、233、333的第二次拉动,从而将棘齿12从副关闭位置释放。在线缆58、113、233、333的每次致动拉动之后,可以控制或重置马达338以使线缆58返回至非致动状态。如果判定3010存在预定条件,例如车辆的速度在诸如每小时5km的速度阈值以上,则控制器117继续激励3008致动器338以实现线缆58、113、233、333的第一次拉动,从而将棘齿12从主关闭位置释放而使棘齿12到达副关闭位置,并且接下来不激励3012致动器338来实现线缆58的第二次拉动,以将棘齿12保持在副关闭位置。说明性地,这种对用于致动用于车箱17、比如前备箱17的闩锁的动力释放致动器进行控制的方法3000是参考本文中描述的双拉动式前备箱(前车箱)闩锁10进行的,但方法3000也可以应用于这样的其他双拉动类型的闩锁的动力释放控制操作,即,该双拉动类型的闩锁可以用于前备箱17并且可以电子控制、例如由控制器117来控制以使双拉动式闩锁基于由以可操作的方式连接至闩锁的掣爪的致动器驱动的线缆或释放构件的致动次数而在正常操作模式与安全模式之间变换,其中,双拉动式闩锁比如为于2014年12月11日公开的题为“doublepulllatchforclosurepanelsuchashood(用于闭合面板、比如罩的双拉动式闩锁)”的共同拥有的专利申请公开no.us20140361554中描述的双拉动式闩锁,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中,并且方法3000通常还可以应用于具有掣爪机构的双拉动式闩锁,该掣爪机构能够在主锁定状态、副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下操作,其中,掣爪组件构造成在主锁定状态下将棘齿保持在主关闭位置、在副锁定状态下将棘齿保持在副关闭位置、并且在解锁状态下将棘齿从主关闭位置和副关闭位置中的至少一者释放。因此,控制器117可以仅在预定条件满足时以及来自发送信号装置、比如开关171的触发信号被检测到时控制致动器338,因此正常模式与安全模式之间的转换不仅发生在预定条件满足时,而且发生在来自发送信号装置的触发信号被检测到时。因此,致动器338能够较不频繁地操作并且仅在被困情形下操作。

已经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了各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该描述并非旨在穷举或限制本公开。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组件/子组件或特征通常并不限于该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即使没有具体示出或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组件/子组件或特征在适用的情况下是可互换的并且可以在选定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组件/子组件或特征也可以以许多方式变化。这些变化不应被视为脱离本公开,并且所有这些修改旨在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参照以下编号的段落来理解:

1.一种用于车辆的车箱的罩的闩锁组件,所述闩锁组件包括:

壳体;

棘齿,所述棘齿安装在所述壳体中以用于在主关闭位置、副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其中,所述棘齿被朝向所述打开位置偏置;

掣爪组件,所述掣爪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中并且能够在主锁定状态、副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下操作,所述掣爪组件构造成在所述主锁定状态下用以将所述棘齿保持在所述主关闭位置并且在所述副锁定状态下用以将所述棘齿保持在所述副关闭位置并且在所述解锁状态下用以将所述棘齿从所述主关闭位置和所述副关闭位置中的至少一者释放,所述掣爪组件还能够在正常模式下操作成允许所述掣爪组件从所述主锁定状态和所述副锁定状态中的一者切换至所述解锁状态并且能够在安全模式下操作成防止所述掣爪组件从所述副锁定状态切换至所述解锁状态;以及

释放机构,所述释放机构构造成能够在所述车箱内被触及以用于致动所述掣爪组件,其中,当所述掣爪组件能够在所述正常模式下和在所述主锁定状态下操作时,所述释放机构的致动将所述掣爪机构切换至所述副锁定状态和所述解锁状态中的一者,其中,当所述掣爪组件能够在所述安全模式下和在所述主锁定状态下操作时,所述释放机构的致动将所述掣爪组件切换至所述副锁定状态。

2.根据段落1所述的闩锁组件,其中,所述掣爪组件包括:

主掣爪,所述主掣爪构造成用于与释放构件可操作地连通并且所述主掣爪安装在所述壳体中以用于响应于所述释放构件的运动而在主锁定位置与主解锁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所述主掣爪被朝向所述主锁定位置偏置;

副掣爪,所述副掣爪安装在所述壳体中以用于在副锁定位置与副解锁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所述副掣爪被朝向所述副锁定位置偏置;

联接杆,所述联接杆用于将所述主掣爪与所述副掣爪互连,所述联接杆能够在所述掣爪组件能够于所述正常模式下操作时的接合位置与所述掣爪组件能够于所述安全模式下操作时的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并且所述联接杆被朝向所述接合位置偏置;以及

所述闩锁组件包括:

辅助释放构件,所述辅助释放构件构造成能够在所述车箱内被触及并且构造成与所述主掣爪可操作地连通以响应于所述辅助释放构件的致动而使所述主掣爪在所述主锁定位置与所述主解锁位置之间枢转,

其中,在所述联接杆处于所述断开接合位置并且所述棘齿处于所述主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辅助释放构件的致动使得所述主掣爪从所述主锁定位置枢转至所述主解锁位置并且使得所述副掣爪移动到所述副锁定位置中以将所述棘齿保持在所述副关闭位置,并且其中,所述副掣爪被防止从所述副锁定位置枢转至所述副解锁位置。

3.根据段落2所述的闩锁组件,其中,在所述联接杆处于所述接合位置并且所述棘齿处于所述主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辅助释放构件的致动使得所述主掣爪从所述主锁定位置枢转至所述主解锁位置并且使得所述副掣爪移动到所述副解锁位置,在所述副解锁位置处,所述棘齿从所述主关闭位置枢转至所述打开位置。

4.根据段落3所述的闩锁组件,还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所述联接杆,所述致动器配置成与车辆传感器进行通信以响应于所述车辆的预定条件而选择性地使所述联接杆在所述接合位置与所述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联接杆保持在所述断开接合位置,直到所述预定条件不存在为止。

5.根据段落4所述的闩锁组件,其中,当所述棘齿处于所述主关闭位置时且当所述预定条件不存在时,所述联接杆被偏置到所述接合位置中。

6.根据段落4所述的闩锁组件,其中,所述预定条件包括下述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车辆的速度;所述车辆的发动机是启动还是关闭;以及所述车辆的切换机构是处于驻车位置还是非驻车位置。

7.根据段落2所述的闩锁组件,其中,所述主掣爪响应于所述释放构件的第一次致动而从所述主锁定位置至所述主解锁位置的运动使得所述棘齿从所述主关闭位置移动至所述副关闭位置,于是所述联接杆自动地从所述断开接合位置偏置至所述接合位置,并且其中,当所述主掣爪朝向所述主锁定位置偏置返回并且所述主掣爪响应于所述释放构件的第二次致动而向所述主解锁位置重复运动时,所述主掣爪接合所述联接杆并且使所述联接杆移动,从而使所述副掣爪从所述副锁定位置枢转至所述副解锁位置,于是所述棘齿从所述副关闭位置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

8.根据段落2所述的闩锁组件,其中,所述联接杆具有位于所述接合位置与所述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的原位置,其中,所述主掣爪响应于所述释放构件的第一次致动而从所述主锁定位置至所述主解锁位置的运动使得所述棘齿从所述主关闭位置移动至所述副关闭位置,于是所述联接杆自动地从所述原位置偏置至所述接合位置,并且其中,在所述主掣爪朝向所述主锁定位置偏置返回并且所述主掣爪响应于所述释放构件的第二次致动而向所述主解锁位置重复运动时,所述主掣爪接合所述联接杆并使所述联接杆移动,从而使所述副掣爪从所述副锁定位置枢转至所述副解锁位置,于是所述棘齿从所述副关闭位置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

9.根据段落8所述的闩锁组件,其中,当所述棘齿处于所述主关闭位置时,所述联接杆经由与所述棘齿的抵接而抵抗偏置保持处于所述原位置。

10.根据段落9所述的闩锁组件,其中,当所述棘齿从所述主关闭位置移动至所述副关闭位置时,所述棘齿移动脱开与所述联接杆的抵接,于是所述联接杆被偏置到所述接合位置而与所述主掣爪抵接。

11.根据段落2所述的闩锁组件,还包括辅助释放杆,所述辅助释放杆构造成用于附接至所述车箱内的所述辅助释放构件并且所述辅助释放杆安装至所述闩锁组件以用于响应于所述辅助释放构件的选择性致动而在释放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所述辅助释放杆构造成用于与所述主掣爪可操作地接合以实现所述主掣爪在所述主锁定位置与所述主解锁位置之间的运动。

12.根据段落10所述的闩锁组件,还包括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所述联接杆的致动器,所述致动器配置成用于与车辆传感器通信以响应于所述车辆的预定条件而选择性地使所述联接杆在所述接合位置与所述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联接杆保持在所述断开接合位置,直到所述预定条件不存在为止。

13.根据段落1所述的闩锁组件,其中,所述车箱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前部处。

14.一种释放用于车辆的车箱的罩的闩锁组件的方法,所述闩锁组件包括棘齿、主掣爪和副掣爪,所述棘齿能够在主关闭位置、副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主掣爪能够在用以将所述棘齿保持在所述主关闭位置的主锁定位置与用以将所述棘齿从所述主关闭位置释放的主解锁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副掣爪能够在用以将所述棘齿保持在所述副关闭位置的副锁定位置与用以将所述棘齿从所述副关闭位置释放的副解锁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所述主掣爪从所述主锁定位置移动至所述主解锁位置以允许所述棘齿从所述主关闭位置移动;以及

响应于所述车辆的预定条件而将所述副掣爪保持处于所述副锁定位置。

15.根据段落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预定条件不存在而允许所述副掣爪从所述副锁定位置移动至所述副解锁位置。

16.根据段落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预定条件配置为下述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车辆的速度、所述车辆的发动机是启动还是关闭、以及所述车辆的切换机构是处于驻车位置还是非驻车位置。

17.根据段落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车辆在预定速度阈值以上而将所述副掣爪保持处于所述副锁定位置以防止所述棘齿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

18.根据段落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用联接杆将所述主掣爪与所述副掣爪互连,并且将所述联接杆构造成能够在接合位置与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并且朝向所述接合位置偏置,其中,在所述联接杆处于所述断开接合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副掣爪被保持处于所述副锁定位置。

19.根据段落1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联接杆构造成使得在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并且在所述棘齿处于所述主关闭位置的情况下,使所述主掣爪从所述主锁定位置移动至所述主解锁位置使得所述副掣爪从所述副锁定位置移动至所述副解锁位置。

20.根据段落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单次致动中使所述主掣爪从所述主锁定位置移动至所述主解锁位置并且使所述副掣爪从所述副锁定位置移动至所述副解锁位置。

21.根据段落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致动器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所述联接杆并且控制所述致动器以响应于所述预定条件而使所述联接杆在所述接合位置与所述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

22.根据段落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车箱内的辅助释放构件与所述主掣爪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以响应于所述辅助释放构件的选择性致动而使所述主掣爪在所述主锁定位置与所述主解锁位置之间枢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