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NB-IoT的智能贴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80796发布日期:2019-11-20 00:59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NB-IoT的智能贴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智能贴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nb-iot的智能贴锁。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智能公寓门锁种类繁多,基本都是采用更换门锁也就是把原有门锁更换成智能门锁的方式,不外乎外观和功能稍有差异。智能公寓门锁联网模式很多,如wifi、lora、433、蓝牙和nb-iot(narrowbandinternetofthings,窄宽物联网)等。

目前出租房、长短租公寓所用智能门锁存在以下缺点:

1.原有门锁需要拆除,更换运营方提供的智能门锁,需要钻孔、安装繁琐、成本高。

部分门因其结构设计问题无法安装智能门锁。

现有智能门锁的刷开开门方式主要采用的ic卡,无法杜绝转租和合租等现象。

现有智能门锁无法对出租房和长短租公寓的租户的进行很好的实名制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

因此针对以上缺陷,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nb-iot的智能贴锁,其具有nb-iot无线通讯技术,具备强链接、高覆盖、高可靠和低成本等优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nb-iot的智能贴锁,其具有结构设计巧妙、无需破坏和钻孔、适应各种老式机械锁、不影响把手开门、适用性强等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nb-iot的智能贴锁,其可通过添加底座垫片的方式调节整体高度适应不同高度的门锁。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nb-iot的智能贴锁,与管理系统通讯连接,用于实现信息交互,包括外壳组件、驱动组件、线路板组件,其中:

所述驱动组件内置于所述外壳组件并且与所述外壳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线路板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线路板组件内置于所述外壳组件;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锁舌,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nb-iot通信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锁舌的运行,所述nb-iot通信模块用于将接收的至少一种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nb-iot通信模块将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的信息上传到所述管理系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组件包括电池仓、底座、刷卡区、底座垫片、防拆开关,其中:

所述电池仓位于所述底座的下端并且与所述底座滑动配合;

所述底座垫片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垫片用于调节所述基于nb-iot的智能贴锁的高度;

所述刷卡区位于所述外壳组件的侧面;

所述防拆开关位于所述底座垫片的表面并且与所述底座垫片固定连接,所述防拆开关用于保护所述基于nb-iot的智能贴锁;

所述外壳组件设有钥匙孔,所述钥匙孔位于所述外壳组件的上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底板、电机、减速齿轮、滑轨、螺纹丝杆、滑块、微动开关,其中:

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底座垫片的一端;

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电机的前端轴贯穿于所述减速齿轮并且与所述减速齿轮传动连接,所述螺纹丝杆位于所述减速齿轮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所述螺纹丝杆固定于所述电机的前端轴;

所述滑块贯穿于所述螺纹丝杆,所述电机旋转带动所述螺纹丝杆转动从而使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螺纹丝杆滑动;

所述微动开关位于所述滑块在底板上的启停位置,用于控制所述滑块的行程;

所述锁舌位于所述滑块和所述微动开关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线路板组件还包括:

身份识别模块,所述身份识别模块用于将读取的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

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于记录开关锁时间和开关锁信息;

防拆检测模块,所述防拆检模块用于检测外部非法拆除,并把报警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

语音播报模块,所述语音播报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以播放语音信息;

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提供电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存储模块记录的开关锁时间和开关锁信息通过所述nb-iot通信模块上传到所述管理系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语音信息包括开锁语音、关锁语音、防拆报警语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电源管理模块来控制所述电机的驱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组件由金属材料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基于nb-iot的智能贴锁采用强力胶黏贴于门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nb-iot的智能贴锁的外壳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基于nb-iot的智能贴锁的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基于nb-iot的智能贴锁的线路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10、外壳组件;11、电池仓;12、底座;13、刷卡区;14、底座垫片;15、防拆开关;16、钥匙孔;20、驱动组件;21、电机;22、减速齿轮;23、滑轨;24、螺纹丝杆;25、滑块;26、锁舌;27、微动开关;31、控制模块;32、身份识别模块;33、存储模块;34、防拆模块;35、语音播放模块;36、nb-iot通信模块;37、电源管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参见附图的图1,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nb-iot的智能贴锁的外壳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基于nb-iot的智能贴锁的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基于nb-iot的智能贴锁的线路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注意,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源、存储模块等可被视为现有技术。

优选实施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nb-iot的智能贴锁,包括外壳组件10、驱动组件20、线路板组件(未标出),其中:

所述驱动组件20内置于所述外壳组件10并且与所述外壳组件10固定连接,所述线路板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20电性连接,所述线路板组件内置于所述外壳组件10;

所述驱动组件20包括锁舌26,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nb-iot通信模块36和控制模块31,所述控制模块31用于控制所述锁舌26的运行,所述nb-iot通信模块36用于将接收的至少一种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31,所述nb-iot通信模块36将所述控制模块31发送的信息上传到所述管理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外壳组件包括电池仓11、底座12、刷卡区13、底座垫片14、防拆开关15,其中:

所述电池仓11位于所述底座12的下端并且与所述底座12滑动配合;

所述底座垫片14与所述底座12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垫片14用于调节所述基于nb-iot的智能贴锁的高度;

所述刷卡区13位于所述外壳组件10的侧面;

所述防拆开关15位于所述底座垫片14的表面并且与所述底座垫片14固定连接,所述防拆开关15用于保护所述基于nb-iot的智能贴锁;

所述外壳组件10设有钥匙孔16,所述钥匙孔16位于所述外壳组件10的上端。

进一步的是,所述驱动组件20包括底板(未标出)、电机21、减速齿轮22、滑轨23、螺纹丝杆24、滑块25、微动开关27,其中:

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底座12远离所述底座垫片14的一端;

所述电机21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电机21的前端轴贯穿于所述减速齿轮22并且与所述减速齿轮22传动连接,所述螺纹丝杆24位于所述减速齿轮22远离所述电机21的一端,所述螺纹丝杆24固定于所述电机21的前端轴;

所述滑块25贯穿于所述螺纹丝杆24,所述电机21旋转带动所述螺纹丝杆24转动从而使所述滑块25相对于所述螺纹丝杆24滑动;

所述微动开关27位于所述滑块25在底板上的启停位置,用于控制所述滑块25的行程。

更进一步的是,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

身份识别模块32,所述身份识别模块32用于将读取的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31;

存储模块33,所述存储模块33用于记录开关锁时间和开关锁信息;

防拆检测模块34,所述防拆检模块34用于检测外部非法拆除,并把报警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31;

语音播报模块35,所述语音播报模块35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模块31的控制指令以播放语音信息;

电源管理模块37,所述电源管理模块37用于提供电源。

优选地,所述存储模块33记录的开关锁时间和开关锁信息通过所述nb-iot通信模块36上传到所述管理系统。

优选地,所述语音信息包括开锁语音、关锁语音、防拆报警语音。

优选地,所述电源管理模块37与所述电机21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31通过所述电源管理模块37来控制所述电机21的驱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外壳组件10由金属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20还包括锁舌26,所述锁舌26位于所述滑块25和所述微动开关27之间。

优选地,所述基于nb-iot的智能贴锁采用强力胶黏贴于门上。

优选地,所述滑轨23位于所述电机21和所述微动开关27之间,所述滑轨23贯穿于所述滑块25,所述滑块25与所述滑轨23滑动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专利申请涉及的电源、存储模块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发明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发明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