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6723发布日期:2019-09-06 21:28阅读:715来源:国知局
起钉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起钉器。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安装线盒过程中往往需要用钉子将线盒固定在墙上或顶棚,在施工结束后需要我们将钉子全部拔出,然而现场工人在拔钉子施工过程中受施工工具所限往往费时费力、施工效果不佳、进度缓慢、施工周期长,严重浪费了人力物力;且位于顶棚或墙上的钉子常常由于所述位置较高,需要搭设支架进行起钉操作,导致起钉工作繁琐复杂、影响施工效率且危险性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钉器,解决现有的起钉器在进行顶棚起钉时需要搭设支架、工序繁琐、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起钉器,包括:

套管,所述套管的管体上开设有一穿孔,所述套管的底端固定有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上铰接有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相对设置以形成夹持钉子的空间;

支撑腿,固定于所述所述第二夹持板的端部,所述支撑腿的底端支撑于所述钉子所在的支撑面上;

拉绳,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板连接,另一端从所述套管上的所述穿孔穿入所述套管并从所述套管的顶端穿出;

操作扶手,与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固定并牵引所述拉绳拉动所述第二夹持板朝向所述第一夹持板运动以夹紧钉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板呈L形,包括与所述第一夹持板相对的夹持部及与所述套管铰接的铰接部,所述铰接部与所述拉绳的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夹持板与所述套管固定,以令所述第二夹持板能够依靠所述弹簧的弹性恢复力远离所述第一夹持板,或令所述第二夹持板受所述拉绳拉力靠近所述第一夹持板并牵引所述弹簧拉伸产生所述弹性恢复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相对内侧表面分别固定有第一摩擦块及第二摩擦块,所述第一摩擦块、所述第二摩擦块的内壁表面呈锯齿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板的夹持部及所述套管上分别固定有第二螺母,所述弹簧的两端与所述第二螺母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扶手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套管的顶部铰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套管上的二夹板,所述二夹板之间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有所述操作扶手。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起钉器解决了施工起钉过程中费时费力的问题、节约了时间、加快了施工速度,缩短了施工周期,并且其还具有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施工等优点。

(2)本实用新型套管的设置使得起钉器的长度增长,便于进行高处的起钉工作,通过设置操作扶手使得仅需通过手动握持或松开操作扶手就可实现对钉子的夹紧与松开;通过设置弹簧使得第二夹持板自动复位,提供施工便捷性;通过设置支撑腿提供支点,利用杠杆原理,能够有效地节省力气,降低疲劳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起钉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套管1;穿孔11;第一夹持板12;第一摩擦块121;第二夹持板13;夹持部131;铰接部132;第二摩擦块133;支撑腿2;凸块21;拉绳3;连接杆31;第一螺母32;操作扶手4;弹簧5;第二螺母51;连接组件6;夹板61;转轴62。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钉器,包括:套管1、支撑腿2、拉绳3及操作扶手4,所述套管1的管体上开设有一穿孔11,所述套管1的底端固定有第一夹持板12,所述第一夹持板12上铰接有第二夹持板13,所述第一夹持板12与所述第二夹持板13相对设置以形成夹持钉子的空间;所述支撑腿2固定于所述所述第二夹持板13的端部,所述支撑腿2的底端支撑于所述钉子所在的支撑面上;所述拉绳3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板13连接,另一端从所述套管1上的所述穿孔11穿入所述套管1并从所述套管1的顶端穿出;所述操作扶手4与所述拉绳3的另一端固定并牵引所述拉绳3拉动所述第二夹持板13朝向所述第一夹持板12运动以夹紧钉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板13呈L形,包括与所述第一夹持板13相对的夹持部131及与所述套管1铰接的铰接部132,所述铰接部132与所述拉绳3的一端连接。

较优地,所述第一夹持板12与所述第二夹持板13的相对内侧表面固定有第一摩擦块121、第二摩擦块133,所述第一摩擦块121、所述第二摩擦块133的内壁表面呈锯齿状。

较优地,所述支撑腿2的底部设有凸块21以增大所述支撑腿2底部与支撑面的接触面积,所述凸块21可以具有粗糙的表面,以提高所述凸块21与支撑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在起钉过程中支撑腿2滑动,影响施工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拉绳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板13之间设置有连接杆31,所述连接杆31与所述拉绳3连接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螺母32,所述拉绳3的一端穿置于所述第一螺母32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所述起钉器还包括弹簧5,所述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夹持板13与所述套管1固定,以令所述第二夹持板13能够依靠所述弹簧5的弹性恢复力远离所述第一夹持板12,或令所述第二夹持板13受所述拉绳3拉力靠近所述第一夹持板12并牵引所述弹簧5拉伸产生所述弹性恢复力。具体地,所述第二夹持板13的夹持部132及所述套管1上分别固定有第二螺母51,所述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螺母51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弹簧5与拉绳3的设置位置,使得弹簧3产生的弹性恢复力与所述拉绳3对第二夹持板13产生的拉力作用方向相反,实现第二夹持板13与第一夹持板12的夹紧以及第二夹持板13的自动复位,有利于提高施工的便捷性。

所述操作扶手4的端部与所述拉绳3的一端固定,所述操作扶手4的杆体通过连接组件6与所述套管1的顶部铰接。具体地,所述连接组件6包括固定于所述套管1上的二夹板61,所述二夹板61之间设有转轴62,较优地,所述转轴62与所述套筒1垂直,所述转轴62上固定有所述操作扶手4,控制所述操作扶手4靠近或远离所述套管1牵引所述拉绳3驱动所述第二夹持板13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持板12。

以上具体说明了本实用新型起钉器的结构,以下说明其使用方法。

施工时,令所述支撑腿2顶住所述钉子所在的支撑面,通过用手握住所述操作扶手4以拉动所述拉绳3,使第二夹持板13的铰接部受拉向所述第一夹持板移动,并与所述第一夹持板12紧紧夹住钉子露出于墙体或顶棚的部分(在施工中为了便于后续起钉,通常不会将钉子全部钉入墙体或顶棚内),通过以支撑腿2作为支点,利用形成杠杆原理达到省力的作用,遇到钉子较难拔出时,通过反复多次握持所述操作扶手4使第一夹持板12与第二夹持板13夹紧钉子并以支撑腿2为支点将钉子撬起,使钉子松动,逐渐被拔出。

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