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把持的门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4933发布日期:2020-03-31 16:3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把持的门把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五金领域,具体属于一种便于把持的门把手。



背景技术:

门拉手,作为一种常见的房门附件,设于门上,方便人们握持以开关房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卫生状况越来越重视,希望尽量远离有害的病菌,在停电以及漆黑的环境下,人们很难找到门把手,而且在手握握持部之前,会经常碰到门把手的内侧壁,导致手受伤给人以疼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把持的门把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把持的门把手,包括一个“回”字型把手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体的右侧板的左侧上开设有握持部,所述把手本体的右侧板的右侧从上往下开设有至少三个凹槽,所述凹槽内涂覆有荧光层,所述凹槽的开口朝向右侧,所述凹槽的开口处设有固定安装在右侧板上的玻璃,所述把手本体外表面从上下往上以及把手本体的右侧板的左壁从右往左依次涂覆有镀铬层和抗菌涂层,所述把手本体的内侧壁设有一个“u”型的硅胶垫,所述硅胶垫的开口朝向握持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把手本体的左侧从上往下设有两根与把手本体一体成型的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硅胶垫与把手本体之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玻璃的厚度为0.1mm,所述玻璃与右侧板之间通过玻璃胶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握持部为波浪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镀铬层的厚度为0.2mm,所述抗菌涂层的厚度为0.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涂覆镀铬层可以达到一个防锈效果,抗菌涂层可以在人们握持门拉手时,手接触到握持部表面上的抗菌涂层,有害病菌滞留在抗菌涂层而被抑制生长,进而有效防止了有害病菌的传播,涂覆有荧光层可以在停电以及漆黑的环境下,进行反光,使人们容易找到把手,在荧光层的一侧设有玻璃,可以避免灰尘覆盖在荧光层表面,使荧光层变暗,所述把手本体的内侧壁设有一个“u”型的硅胶垫,可以避免在手握握持部之前,直接碰触到把手本体,达到一个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于把持的门把手,包括一个“回”字型把手本体1,所述把手本体1的右侧板的左侧上开设有握持部2,所述把手本体1的右侧板的右侧从上往下开设有至少三个凹槽3,所述凹槽3内涂覆有荧光层4,涂覆有荧光层4可以在停电以及漆黑的环境下,进行反光,使人们容易找到把手,所述凹槽3的开口朝向右侧,所述凹槽3的开口处设有固定安装在右侧板上的玻璃5,所述把手本体1外表面从上下往上以及把手本体1的右侧板的左壁从右往左依次涂覆有镀铬层6和抗菌涂层7,通过涂覆镀铬层6可以达到一个防锈效果,抗菌涂层7可以在人们握持门拉手时,手接触到握持部表面上的抗菌涂层,有害病菌滞留在抗菌涂层而被抑制生长,进而有效防止了有害病菌的传播,所述把手本体1的内侧壁设有一个“u”型的硅胶垫8,硅胶垫可以避免在手握握持部之前,直接碰触到把手本体,达到一个缓冲效果,所述硅胶垫8的开口朝向握持部2。

所述把手本体1的左侧从上往下设有两根与把手本体1一体成型的连接杆9。

所述硅胶垫8与把手本体1之间固定连接,为了让硅胶垫8能快速安装在把手本体上,硅胶垫8粘结层,粘结层至少有两个具有双面粘性的柔性粘结层,柔性粘结层可以采用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制成的泡棉为基材,柔性粘结单元的厚度范围1-4mm,两柔性粘结层之间留有用于涂覆上膏状胶的涂覆区间,可以在其中一个柔性粘结层的开个缺口,防止挤压过多的膏状胶留至柔性粘结层上,产生污染破坏柔性粘结层的粘性,两柔性粘结层与涂覆区间形成复合密封区,采用这种复合密封,可以有效保证硅胶垫的连接不牢靠问题。

所述玻璃5的厚度为0.1mm,所述玻璃5与右侧板之间通过玻璃胶连接,设有玻璃,可以避免灰尘覆盖在荧光层表面,使荧光层变暗。

所述握持部2为波浪形,方便人们的把握。

所述镀铬层6的厚度为0.2mm,所述抗菌涂层7的厚度为0.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涂覆镀铬层可以达到一个防锈效果,抗菌涂层可以在人们握持门拉手时,手接触到握持部表面上的抗菌涂层,有害病菌滞留在抗菌涂层而被抑制生长,进而有效防止了有害病菌的传播,涂覆有荧光层可以在停电以及漆黑的环境下,进行反光,使人们容易找到把手,在荧光层的一侧设有玻璃,可以避免灰尘覆盖在荧光层表面,使荧光层变暗,所述把手本体的内侧壁设有一个“u”型的硅胶垫,可以避免在手握握持部之前,直接碰触到把手本体,达到一个缓冲效果。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任何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