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锁可过线把手换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0853发布日期:2019-11-12 23:20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薄锁可过线把手换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薄锁可过线把手换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锁具厚度都超过20mm,把手上集成指纹读头(需考虑过线)且可换向结构比较大相对设计难度较少。由于空间原因,现有普通门锁的把手可换向结构难以被转用到超薄锁上,需要针对超薄锁开发一款新的把手可换向结构,并同时可兼顾指纹读头的过线。现有锁具多是通过在前面板上设置螺柱或者凸块对扭簧的伸出柱进行限位,再通过改变扭簧的方向实现把手的换向,由于螺柱需要设置较高才能稳定固定扭簧,因此占用的空间较大,难以设置在超薄锁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超薄锁上的可过线把手换向结构。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薄锁可过线把手换向结构,包括前面板、把手接头组件、扭簧及把手;

所述把手接头组件设在所述前面板的一侧,所述扭簧设在所述前面板内,所述把手接头组件穿过所述前面板与所述把手相连;

所述前面板上开设有限位卡槽,所述扭簧的两个伸出柱均设在所述限位卡槽内,所述限位卡槽的两侧分别抵住所述扭簧的两个伸出柱;

所述把手接头组件在所述把手的带动下转动,所述把手接头组件包括把手连接轴和把手传动盘,所述把手连接轴与所述把手连接,所述把手传动盘可拆卸连接固定在把手连接轴上,所述扭簧的伸出柱可在所述把手传动盘的带动下在所述限位卡槽内转动。

扭簧的伸出柱通过在前面板上开设限位卡槽对其进行限位,无须在前面板上设置固定扭簧伸出柱的螺柱或者凸块,通过拆卸把手传动盘与把手连接轴的连接,使转动把手连接轴时不再带动把手传动盘转动,此时改变把手的方向,即可实现把手的换向,因此换向结构占用的空间更小,前面板的厚度可以设置更薄。

优选的,还包括把手定位环,所述把手传动盘通过把手定位环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把手连接轴上。

把手传动盘用于连接把手连接轴与把手传动盘,装上把手定位环后,使把手传动盘与把手连接轴固定,转动把手连接轴即可带动把手传动盘的转动;卸下把手定位环后,使把手传动盘脱离把手连接轴的固定,转动把手连接轴,把手传动盘不再转动。

优选的,所述把手传动盘径向设置有连接部,所述把手定位环上设置有三角定位块,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三角缺口,所述三角缺口与所述三角定位块相契合,所述把手定位环的三角定位块穿过所述三角缺口与所述把手传动盘连接。

通过在把手定位环上的三角定位块与连接部上的三角缺口契合,使把手接头组件在转动时带动把手定位环转动;只需把三角定位块卡到三角缺口内即可完成把手定位环与把手连接轴的连接,便于安装时对把手定位环的定位。

优选的,所述把手定位环与所述把手传动盘通过螺丝连接。

只需拆卸把手定位环与把手传动盘连接的螺丝即可卸下把手定位环,再转动把手的位置实现把手的换向,便于卸下把手定位环,方便把手的换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把手传动盘面向所述把手定位环的一面开设有三角槽,所述三角槽与所述三角定位块的端部相契合。

把手传动盘上设有三角槽与把手定位环上的三角定位块契合,便于在组装时对把手传动盘的定位。

优选的,所述前面板的厚度为10~12mm。

通过在前面板内开设限位卡槽即可使把手接头组件安装在厚度为10~12mm的前面板上,实现在超薄锁上设置把手的换向结构。

优选的,所述把手传动盘上对称设置两个卡爪,两个所述卡爪分别与所述扭簧的两个伸出柱相抵,且所述卡爪可带动所述伸出柱在所述限位卡槽内转动。

在转动把手时,把手带动把手连接轴转动,把手传动盘跟随把手连接轴转动,把手传动盘上的其中一个卡爪抵住扭簧的其中一个伸出柱,推动伸出柱向限位卡槽的内侧转动。

优选的,所述把手连接轴的一侧开设有出线口。

便于锁内的电路连接通过出线口与把手上的指纹识别元件连接,由于转动把手带动把手连接轴一同旋转,因此避免了转动时电线缠绕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扭簧的伸出柱通过在前面板上开设限位卡槽对其进行限位,无须在前面板上设置固定扭簧伸出柱的螺柱或者凸块,通过拆卸把手传动盘与把手连接轴的连接,使转动把手连接轴时不再带动把手传动盘转动,此时改变把手的方向,即可实现把手的换向,因此换向结构占用的空间更小,前面板的厚度可以设置更薄。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把手接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后视示意图。

其中:前面板1、把手接头组件2、扭簧3、伸出柱31、把手4、把手定位环21、把手连接轴22、把手传动盘23、连接部221、限位卡槽11、三角定位块211、三角缺口222、三角槽231、卡爪232、出线口2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附图1~3,本实施例的一种超薄锁可过线把手换向结构,包括前面板1、把手接头组件2、扭簧3及把手4;

所述把手接头组件2设在所述前面1板的一侧,所述扭簧3设在所述前面板1内,所述把手接头组件2穿过所述前面板1与所述把手4相连;

所述前面板1上开设有限位卡槽11,所述扭簧3的两个伸出柱31均设在所述限位卡槽11内,所述限位卡槽11的两侧分别抵住所述扭簧3的两个伸出柱;

所述把手接头组件2在所述把手4的带动下转动,所述把手接头组件2包括把手连接轴22和把手传动盘23,所述把手连接轴22与所述把手4连接,所述把手传动盘23可拆卸连接固定在把手连接轴22上,所述扭簧3的伸出柱31可在所述把手传动盘23的带动下在所述限位卡槽11内转动。

扭簧3的伸出柱31通过在前面板1上开设限位卡槽11对其进行限位,无须在前面板1上设置固定扭簧3的伸出柱31的螺柱或者凸块,通过拆卸把手传动盘23与把手连接轴22的连接,使转动把手连接轴22时不再带动把手传动盘23转动,此时改变把手4的方向,即可实现把手4的换向,因此换向结构占用的空间更小,前面板1的厚度可以设置更薄。

还包括把手定位环21,所述把手传动盘23通过把手定位环21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把手连接轴22上。

把手传动盘23与通过与把手定位环21的连接在把手连接轴22的带动下转动,扭簧3的伸出柱31在把手传动盘23的带动下在限位卡槽11内转动;当需要设置把手4换向时,拆卸把手定位环21,此时转动把手4可带动把手连接轴22自由转动,由于把手传动盘23与把手定位环21解除连接,因此把手传动盘23不转动,扭簧3的伸出柱31也不转动,将把手4转动至另一侧,再装上把手定位环21即可实现把手4的换向。

所述把手传动盘22径向设置有连接部221,所述把手定位环21上设置有三角定位块211,所述连接部221上开设有三角缺口222,所述三角缺口222与所述三角定位块211相契合,所述把手定位环21的三角定位块211穿过所述三角缺口222与所述把手传动盘23连接。

通过在把手定位环23上的三角定位块211与连接部221上的三角缺口222契合,使把手接头组件2在转动时带动把手定位环21转动;只需把三角定位块211卡到三角缺口222内即可完成把手定位环21与把手连接轴22的连接,便于安装时对把手定位环21的定位。

所述把手定位环21与所述把手传动盘23通过螺丝连接。

只需拆卸把手定位环21与把手传动盘23连接的螺丝即可卸下把手定位环21,再转动把手4的位置实现把手4的换向,便于卸下把手定位环21,方便把手4的换向设置。

所述把手传动盘23面向所述把手定位环21的一面开设有三角槽231,所述三角槽231与所述三角定位块211的端部相契合。

把手传动盘上设有三角槽与把手定位环上的三角定位块契合,便于在组装时对把手传动盘的定位。

所述前面板1的厚度为10~12mm。

通过在前面板1内开设限位卡槽11即可使把手接头组件2安装在厚度为10~12mm的前面板上,实现在超薄锁上设置把手4的换向结构。

所述把手传动盘23上对称设置两个卡爪232,两个所述卡爪232分别与所述扭簧3的两个伸出柱31相抵,且所述卡爪232可带动所述伸出31柱在所述限位卡槽11内转动。

在转动把手4时,把手4带动把手连接轴22转动,把手传动盘23跟随把手连接轴22转动,把手传动盘23上的其中一个卡爪232抵住扭簧3的其中一个伸出柱31,推动伸出柱31向限位卡槽11的内侧转动。

所述把手连接轴22的一侧开设有出线口223。

便于锁内的电路连接通过出线口223与把手4上的指纹识别元件连接,由于转动把手4带动把手连接轴22一同旋转,因此避免了转动时电线缠绕的问题。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