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窗执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2918发布日期:2020-03-20 07:05阅读:7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纱窗执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五金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纱窗执手。



背景技术:

纱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之物,为了方便打开或关闭纱窗,通常需要在纱窗上安装执手。随着工业水平的不断进步发展,对执手的结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在传统的执手结构中,执手内的轮牙多数是通过铆钉或螺钉与执手把进行固定装配的,不仅结构复杂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铆钉或螺钉容易发生出现松动,造成执手把晃动等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拆使用方便的纱窗执手。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纱窗执手,包括:

执手把,包括把手和设置在把手上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向内开设有一安装槽;

方轴,所述方轴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

执手座,包括具有内腔的座体和开设在座体顶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内腔相连通;所述座体的顶面设有第一凸沿;

弹力座,所述弹力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内腔中,所述弹力座上设有具有弹性的定位凸台;

轮牙,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顶面的第二凸沿,所述本体的周边开设有环状齿形槽,所述环状齿形槽与所述定位凸台相啮合;

所述伸出部依次穿过所述执手座的第一凸沿、第一通孔、弹力座和轮牙的第二凸沿,并与轮牙螺纹连接;

所述执手把转动时,同时带动轮牙和方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纱窗执手,该执手把的伸出部依次穿过执手座和弹力座,并与轮牙螺纹连接固定;该轮牙本体周边的环状齿形槽与弹力座的定位凸台相啮合,从而将轮牙啮合连接在弹力座上;当执手把转动时,带动轮牙相对弹力座转动,由于定位凸台具有弹性,故在轮牙转动的过程中,其环状齿形槽不断地与定位凸台进行啮合,从而带动执手把上的方轴转动,与安装在门窗上的锁扣相配合,最终实现锁住或开启门窗。

进一步地,所述伸出部的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凸沿内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轮牙本体的中部开设有让方轴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为多角形孔,该多角形孔的外接圆直径大小与所述方轴的外接圆直径大小相同。

待轮牙与执手把螺纹固定连接后,将方轴穿过轮牙上的多角形孔并安装在执手把伸出部的安装槽内,从而实现了轮牙与执手把之间的相对固定,防止松脱。

进一步地,所述执手座还包括座盖,所述座盖与座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座体上还设有用于固定安装在纱窗上的安装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弹性垫圈,所述弹性垫圈设置在所述执手把与执手座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纱窗执手,将执手把与轮牙进行螺纹连接固定,无需采用传统的铆钉或螺钉等连接方式,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执手把与轮牙之间发生松脱,在轮牙上设置让方轴穿过的第二通孔,从而实现了轮牙与执手把之间的相对固定,防止松脱现象出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执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执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执手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力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牙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执手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执手座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执手连接部位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执手把1、把手11、伸出部12、安装槽121、凹腔13、弹性垫圈2、垫片3、座盖4、弹力座5、第三通孔51、定位凸台52、限位凸台53、轮牙6、环状齿形槽61、第二凸沿62、第二通孔63、执手座7、第一通孔71、定位凸条72、第一凸沿73、安装孔74、方轴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外、内……)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纱窗执手,显然,该执手也可以应用在平开门、推拉门窗等其他门窗上。该纱窗执手包括执手把1、弹性垫圈2、垫片3、座盖4、弹力座5、轮牙6、执手座7和方轴8。

参阅图1和图3,该执手把1包括把手11和设置在把手11端部的伸出部12,该伸出部12呈圆筒状;伸出部12沿其轴向向内还开设有一用于安装方轴8的安装槽121,该安装槽121也呈方形,且尺寸略小于方轴8的尺寸,从而使方轴8与安装槽121过盈配合,并安装到执手把1上。

参阅图6-7,该执手座7包括具有内腔的座体和开设在座体顶面的第一通孔71,该第一通孔71与内腔相连通;该内腔用于容置弹力座5,且在内腔上还设有定位弹力座5的定位凸条72。另外,在执手座7的顶面还设有第一凸沿73和分设在第一凸沿73两侧的安装孔74;安装时,通过螺钉或螺栓等紧固件连接,将执手座7安装到门窗上。

再参阅图1,该执手座7还包括一座盖4,该座盖4中间设有一通孔,当座盖4遮盖在座体的顶面时,其座体上的第一凸沿73穿过该通孔。座盖4与座体之间连接可以为滑动卡接,或者通过紧固件等其他常规连接方式固定,此处不做限制。

参阅图4,该弹力座5也为一具有内腔的座体,该座体的顶面开设有第三通孔51,该第三通孔51与内腔相连通。在内腔的侧壁上还设有用于与轮牙6相啮合连接的定位凸台52,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凸台5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设在该内腔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另外,该内腔上还设有用于定位安装到执手座7内腔上的限位凸台53。当弹力座5置于执手座7的内腔时,其限位凸台53刚好与定位凸条72相抵接,从而使弹力座5固定安装到执手座7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弹力座5也可以通过紧固件等其他常规的连接方式固定在执手座7上。

参阅图3和图5,该轮牙6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顶面的第二凸沿62,该本体呈圆筒状,且其圆周边开设有环状齿形槽61,该环状齿形槽61与弹力座5的定位凸台52相啮合。该第二凸沿62内设有内螺纹,而执手把1的伸出部12设有与该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从而通过拧动执手把1或轮牙6,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螺纹固定连接。采用该连接结构不需要螺钉、螺栓等连接件,结构简单,装拆方便。为了防止两者之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生松动,在本体的中部还开设有让方轴8穿过的第二通孔63,该第二通孔63为多角形孔;该多角形孔的外接圆直径大小与方轴8的外接圆直径大小相同。在本实施例中,该多角形孔为十二角形孔,从而可以实现方轴8从三个方向穿过;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四角形孔或其他多角形孔(只需要满足其角的数量为四的倍数即可),显然,当多角形孔上的角的数量越多时,方轴可以穿过的方向也越多,即轮牙6与执手把1之间螺纹连接的松紧调节范围也越大。

参阅图8,该执手把1的伸出部12依次穿过座盖4上的通孔、执手座7的第一凸沿73、执手座7的第一通孔71、弹力座5上的第三通孔51,并与轮牙6上的第二凸沿62螺纹连接;方轴8穿过轮牙6上的第二通孔63,并安装在执手把1伸出部12的安装槽121内。当转动执手把1时,带动轮牙6相对弹力座5转动,由于定位凸台52具有弹性,故在轮牙6转动的过程中,其环状齿形槽61不断地与定位凸台52进行啮合,从而带动方轴8转动,与安装在门窗上的锁扣(图中未示出)相配合,最终实现锁住或开启门窗。

再参阅图1和图8,执手把1穿过执手座7并与轮牙6螺纹固定连接时,在执手把1与执手座7的第一凸沿73之间还设置有垫片3,在本实施例中,该垫片3为塑料垫片。通过设置垫片3可以加强执手把1与轮牙6之间螺纹连接的紧固性。

再参阅图1和图3,在执手把1与执手座7之间还设有弹性垫圈2,该执手把1的伸出部12位置处设有用于容置弹性垫圈2的凹腔13;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垫圈2为弹性塑料垫圈,具有较广的形变范围。通过设置弹性垫圈2,可以让执手把1转动起来更加省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执手,将执手把1与轮牙6进行螺纹连接固定,无需采用传统的铆钉或螺钉等连接方式,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执手把1与轮牙6之间发生松脱,在轮牙6上设置让方轴8穿过的第二通孔63,从而实现了轮牙6与执手把1之间的相对固定,防止松脱现象出现。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