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打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0991发布日期:2020-05-22 21:34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打孔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打孔机。



背景技术:

海绵材料的使用范围较广泛,涉及家具、汽车、手工具的行业,而海绵材料的弹性较强,导致海绵材料的可塑性不强,因而海绵材料在成品前需要进行再加工,海绵柱是一种圆柱形海绵体,海绵柱的生产,是用一定厚度的海绵板切割加工。

现有公告号为cn202192646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海绵柱旋切刀,为圆筒形结构,由刀柄、刀身、刀刃组成,刀刃设置在刀身下端,在刀身上设置有出料口;工作时,将刀柄卡在台钻主轴上,海绵板置于台钻平台上,下压台钻主轴,旋切刀刀刃开始切割海绵,当切割完成后,海绵柱立即从旋切刀的出料口弹出。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海绵为一种多孔弹性材料,因而旋切刀转动进行对海绵板加工时,旋切刀旋转作用下,海绵受轴向压力以及周向扭转力,导致多方向形变,易产生不良品,且通过台钻来加工,单次只能生产一个海绵柱,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打孔机,利用海绵板遇热易融化的特性,实现热切割刀与海绵之间无实质性的接触,避免热切割刀挤压海绵,避免海绵柱的形变,保证海绵柱的生产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海绵打孔机,包括机架、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机架上的切割组件以及用于驱动切割组件上下滑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切割组件包括滑动设置机架上的支架以及固连于支架下端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端间隔设置有热切割刀,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加热热切割刀的加热组件,所述切割组件正下方设置有承载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工时,将海绵板放置于承载板上,利用加热组件加热热切割刀,随后利用驱动组件向下滑动切割组件,使得安装板下端的多个热切割刀同时切割海绵板,切割完成后,向上滑动切割组件,热切割刀远离海绵板,人员取出多个海绵柱以及海绵板(废料),循环过程完成海绵柱的生产,一次加工生产多个海绵柱,提高海绵柱的生产效率,且因海绵板遇热易融化的特性,热切割刀与海绵之间无实质性的接触,避免热切割刀挤压海绵,避免海绵柱的形变,保证海绵柱的生产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切割刀为一组沿圆周方向间隔排布的热切割针,所述热切割针沿竖直方向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切割针海绵板上加工出沿圆周方向间隔排布的圆孔,一组圆孔的内部为所需的海绵柱,海绵柱通过圆孔之间的剩余的薄壁连接于海绵板上,且因该薄壁为海绵融化后在冷却形成,且特性为硬脆,人员轻松将海绵柱从海绵板上取下,同时使得下料时无需单独一个个拿取海绵柱,提高下料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板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于机架上,所述承载板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海绵板的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设置的承载板,使得承载板远离切割组件,方便人员放置以及拿取海绵板,避免人员上下料时被热切割针刺伤或者烫伤,保证人员的安全,限位组件用于避免移动过程以及切割过程中海绵板的偏移,保证加工生产的正常进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抵接于海绵板四周的挡板以及转动设置于挡板上端的挡杆,所述挡杆在水平面内转动,所述挡杆的下端贴合海绵板的上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周的挡板用于限制海绵板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加工时转动挡杆使得挡杆贴合于海绵板的上端,挡杆以及承载板用于限制海绵板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保证热切割时,海绵板不会发生偏移,保证海绵柱的生产质量,加工完成后,转动挡杆使得挡杆脱离海绵板的上端,方便取下海绵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挡杆靠近挡板的一端沿竖直方向延伸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同轴设置有齿轮,所述机架上固定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平行于承载板的滑动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互啮合齿轮齿条,实现承载板向靠近切割组件方向滑动时,因齿条固定设置,使得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挡杆转动并贴合于海绵板的上端,完成对海绵板的限位;加工完成后,承载板向远离切割组件方向滑动,齿轮反向转动,进而带动挡杆转动并脱离海绵板的上端,方便人员拿取海绵板,无需人员单独手动转动挡杆,减少人员的操作步骤,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杆为圆杆且杆头设置有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挡杆转动过程中,避免挡杆钩住海绵板的侧边进而使得海绵板受力变形,保证海绵柱的生产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气缸体以及气缸活塞,所述气缸活塞伸出气缸体的一端固连于支架上,所述承载板与机架之间连接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滑动气缸以及滑动活塞,所述滑动活塞伸出滑动气缸的一端固连于承载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体固定于机架上,活塞在气缸体内滑动,进而带动支架上下滑动,实现切割组件靠近或远离海绵板,完成切割工作;滑动气缸固定于机架上,滑动活塞在滑动气缸内滑动,实现承载板靠近或远离切割组件,方便人员上下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缸体上分别设置有驱动进气阀以及驱动排气阀,所述滑动气缸上分别设置有滑动进气阀以及滑动排气阀,所述驱动进气阀以及滑动进气阀连接于同一个气源上,所述驱动进气阀固定于机架远离滑动组件的一端,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用于开启驱动进气阀的进气抵接块,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关闭驱动进气阀的驱动复位弹簧,所述驱动排气阀以及滑动排气阀连接于同一个抽真空设备上,所述滑动排气阀固定于机架上且位于支架的上方,所述支架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开启滑动排气阀的排气抵接块,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关闭滑动排气阀的滑动复位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将海绵板放置于承载板上,开启滑动进气阀,气源向滑动气缸内注入压缩空气,使得滑动活塞伸出,承载板向靠近切割组件方向移动,当承载板移动至切割组件下方时,进气抵接块抵接并开启驱动进气阀,气源向气缸体内注入压缩空气,使得气缸活塞伸出,切割组件向下滑动并完成切割海绵板,随后关闭滑动进气阀;切割完成后,开启驱动排气阀,抽真空设备工作,抽离气缸体内的空气,外界大气压推动气缸活塞带动切割组件向上滑动,当热切割针远离海绵板时,排气抵接块抵接并开启滑动排气阀,抽真空设备抽离滑动气缸内的空气,外界大气压推动滑动活塞带动承载板远离切割组件,方便人员下料;同时联动设置的进排气装置,减少人员的操作步骤,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人员单独操作时,避免因着急而使得海绵板未到位便使得切割组件动作或切割完成后切割组件未远离海绵板便使得承载板动作进而导致热切割针在海绵柱上留下划痕,保证海绵柱的生产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进气阀以及滑动排气阀均为滑阀,所述驱动复位弹簧以及进气抵接块分别抵接于驱动进气阀阀芯的两端,所述滑动复位弹簧以及排气抵接块分别抵接于滑动排气阀阀芯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阀:依靠圆柱形阀芯在阀体或阀套内作轴向移动而打开或关闭阀口的控制阀。

利用驱动复位弹簧以及进气抵接块使得驱动进气阀的阀芯滑动,实现打开或关闭阀口;利用动复位弹簧以及排气抵接块得滑动排气阀的阀芯滑动,实现打开或关闭阀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排气风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气风扇及时抽走热切割刀切割海绵时产生的废气,保证生产环境的良好,避免人员吸取废气而对人体产生危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利用加热组件加热热切割刀,随后利用驱动组件向下滑动切割组件,使得安装板下端的多个热切割刀同时切割海绵板,因海绵板遇热易融化的特性,热切割刀与海绵之间无实质性的接触,避免热切割刀挤压海绵,避免海绵柱的形变,保证海绵柱的生产质量;

2.限位组件、驱动组件以及滑动组件之间的联动结构,简化人员的操作流程,保证海绵柱的生产质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驱动组件以及切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热切割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滑动组件以及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排气风扇;2、切割组件;21、支架;22、排气抵接块;23、安装板;24、热切割刀;25、加热组件;26、热切割针;3、驱动组件;31、气缸体;32、气缸活塞;33、驱动进气阀;34、驱动复位弹簧;35、驱动排气阀;4、承载板;41、进气抵接块;42、限位组件;421、挡板;422、挡杆;423、转轴;424、齿轮;425、齿条;5、滑动组件;51、滑动气缸;52、滑动活塞;53、滑动进气阀;54、滑动排气阀;55、滑动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海绵打孔机,包括机架1、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机架1上的切割组件2以及用于驱动切割组件2上下滑动的驱动组件3,切割组件2包括滑动设置机架1上的支架21以及固连于支架21下端的安装板23,安装板23的下端间隔设置有热切割刀24,热切割刀24为一组沿圆周方向间隔排布的热切割针26(参照图3),热切割针26沿竖直方向延伸,安装板23上设置有用于加热热切割刀24的加热组件25,切割组件2正下方设置有承载板4,加工时,将海绵板放置于承载板4上,利用加热组件25加热热切割刀24,随后利用驱动组件3向下滑动切割组件2,使得安装板23下端的多个热切割刀24同时切割海绵板,切割完成后,向上滑动切割组件2,热切割刀24远离海绵板,人员取下海绵板,随后将海绵柱从海绵板上扣出,循环过程完成海绵柱的生产,一次加工生产多个海绵柱,提高海绵柱的生产效率,且因海绵板遇热易融化的特性,热切割刀24与海绵之间无实质性的接触,避免热切割刀24挤压海绵,避免海绵柱的形变,保证海绵柱的生产质量,同时机架1上设置有排气风扇11,排气风扇11及时抽走热切割刀24切割海绵时产生的废气,保证生产环境的良好,避免人员吸取废气而对人体产生危害。

参照图6和图5,承载板4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于机架1上,承载板4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海绵板的限位组件42,限位组件42包括抵接于海绵板四周的挡板421以及转动设置于挡板421上端的挡杆422,挡杆422在水平面内转动,挡杆422的下端贴合海绵板的上端,四周的挡板421用于限制海绵板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加工时转动挡杆422使得挡杆422贴合于海绵板的上端,挡杆422以及承载板4用于限制海绵板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保证热切割时,海绵板不会发生偏移,保证海绵柱的生产质量,加工完成后,转动挡杆422使得挡杆422脱离海绵板的上端,方便取下海绵板,挡杆422为圆杆且杆头设置有圆角,在挡杆422转动过程中,避免挡杆422钩住海绵板的侧边进而使得海绵板受力变形,保证海绵柱的生产质量。

参照图5,挡杆422靠近挡板421的一端沿竖直方向延伸有转轴423,转轴423上同轴设置有齿轮424,机架1上固定有与齿轮424啮合的齿条425,齿条425平行于承载板4的滑动方向,相互啮合齿轮424齿条425,实现承载板4向靠近切割组件2方向滑动时,因齿条425固定设置,使得齿轮424转动,进而带动挡杆422转动并贴合于海绵板的上端,完成对海绵板的限位;加工完成后,承载板4向远离切割组件2方向滑动,齿轮424反向转动,进而带动挡杆422转动并脱离海绵板的上端,方便人员拿取海绵板,无需人员单独手动转动挡杆422,减少人员的操作步骤,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参照图1和图6,驱动组件3包括固定于机架1上的气缸体31以及气缸活塞32(参照图2),气缸体31上分别连接有驱动进气阀33以及驱动排气阀35,气缸活塞32伸出气缸体31的一端固连于支架21上,承载板4与机架1之间连接有滑动组件5,滑动组件5包括固定于机架1上的滑动气缸51以及滑动活塞52,滑动活塞52伸出滑动气缸51的一端固连于承载板4上,滑动气缸51上分别连接有滑动进气阀53以及滑动排气阀54,驱动进气阀33以及滑动进气阀53连接于同一个气源上,驱动进气阀33固定于机架1远离滑动组件5的一端,承载板4上设置有用于开启驱动进气阀33的进气抵接块41(参照图7),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关闭驱动进气阀33的驱动复位弹簧34,驱动排气阀35以及滑动排气阀54连接于同一个抽真空设备上,滑动排气阀54固定于机架1上且位于支架21的上方,支架2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开启滑动排气阀54的排气抵接块22(参照图2),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关闭滑动排气阀54的滑动复位弹簧55(参照图4),驱动进气阀33以及滑动排气阀54均为滑阀,驱动复位弹簧34以及进气抵接块41分别抵接于驱动进气阀33阀芯的两端,滑动复位弹簧55以及排气抵接块22分别抵接于滑动排气阀54阀芯的两端。

工作时,将海绵板放置于承载板4上,开启滑动进气阀53,气源向滑动气缸51内注入压缩空气,使得滑动活塞52伸出,承载板4向靠近切割组件2方向移动,通过齿轮424齿条425带动挡杆422转动并贴合于海绵板的上端,当承载板4移动至切割组件2下方时,进气抵接块41抵接并开启驱动进气阀33,气源向气缸体31内注入压缩空气,使得气缸活塞32伸出,切割组件2向下滑动并完成切割海绵板,随后关闭滑动进气阀53;切割完成后,开启驱动排气阀35,抽真空设备工作,抽离气缸体31内的空气,外界大气压推动气缸活塞32带动切割组件2向上滑动,当热切割针远离海绵板时,排气抵接块22抵接并开启滑动排气阀54,抽真空设备抽离滑动气缸51内的空气,外界大气压推动滑动活塞52带动承载板4远离切割组件2,齿轮424反向转动,进而带动挡杆422转动并脱离海绵板的上端,方便人员下料;同时联动设置的进排气装置,减少人员的操作步骤,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人员单独操作时,避免因着急而使得海绵板未到位便使得切割组件2动作或切割完成后切割组件2未远离海绵板便使得承载板4动作进而导致热切割针在海绵柱上留下划痕,保证海绵柱的生产质量。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利用加热组件25加热热切割刀24,随后利用驱动组件3向下滑动切割组件2,使得安装板23下端的多个热切割刀24同时切割海绵板,因海绵板遇热易融化的特性,热切割刀24与海绵之间无实质性的接触,避免热切割刀24挤压海绵,避免海绵柱的形变,保证海绵柱的生产质量;同时限位组件42、驱动组件3以及滑动组件5之间的联动结构,简化人员的操作流程,保证海绵柱的生产质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