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压块拆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7311发布日期:2020-02-07 22:44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光伏组件压块拆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拆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压块拆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减少,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时,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和应用新能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尤其是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绿色的可再生新能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应用也非常广泛。

为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将太阳能转化为电力能源,人们制造了以硅材料为基础的太阳能电池,单片太阳能电池因其电性能和尺寸的限制远不能满足电力能源转换的需要,因此,将一定数量的太阳能电池串接起来,并通过钢化玻璃、eva、背板的封装组成了光伏组件,如今光伏组件已经成为太阳能发电领域最为广泛和成熟的产品,小到太阳能路灯,大到兆瓦级的太阳能电站,光伏组件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清洁电能。

目前在实际的光伏组件安装中,在没有支撑物的情况下,通常配备安装支架,采用压块或螺丝固定的方式将光伏组件安装于支架上。具体地,支架包括多跟支腿以及设置在支腿顶面的支撑板,光伏组件设置在支撑板的顶部,压块设置在相邻两个光伏组件支架,在压块的中部穿设螺栓,支撑板上与螺栓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槽孔,螺栓的底端穿过槽孔,并旋拧上螺母,完成压块的安装,可增加光伏组件的牢固性。但是,这种设计方式在光伏组件更换或维修时,需拆卸压块,且在压块拆装过程中,需要一名工作人员站在光伏组件的下方通过工具紧固螺母,另一个工作人员在光伏组件的上方旋拧螺栓的顶部,浪费人力,且拆装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压块拆装装置。

上述光伏组件压块拆装装置包括可沿着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之间的缝隙插入的杆件,所述杆件的第一端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限制处于所述光伏组件下方的螺母周向自由度的紧固件。

可选的,所述底座由所述杆件的第一端弯曲形成,所述底座呈弯钩状,所述紧固件为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与螺母相匹配的套筒。

可选的,所述套筒相对于所述杆件的第一端摆动。

可选的,所述套筒的顶部设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呈顶端直径大、底端直径小的倒圆台状,所述导向套的底端直径大于所述套筒的直径。

可选的,所述导向套沿所述套筒的长度方向伸缩。

可选的,所述底座的弯折处设有反光镜,所述反光镜的镜面朝向所述紧固件所处的方向设置。

可选的,所述套筒为梅花套筒。

可选的,所述底座由所述杆件的第一端弯折形成,所述底座呈板状,所述底座的端部设有开槽形成所述紧固件,所述开槽与螺母相匹配。

可选的,所述杆件的第二端设有把手。

可选的,所述底座与所述紧固件可拆卸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只手持着杆件,将杆件穿过两个光伏组件之间的缝隙,调整杆件位置,通过紧固件固定住螺母,防止螺母转动,另一只手旋转螺杆,完成压块的拆卸或安装,拆装过程只需一名工作人员即可,节省人力成本,且只在光伏组件的上方即可完成压块的拆装,有效增加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拆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设有导向套的拆装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底部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杆件;2、套筒;3、把手;4、导向套;5、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压块拆装装置包括可沿着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之间的缝隙插入的杆件1,杆件1的第一端(杆件的第一端是指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插入的一端,杆件的第二端指处于光伏组件上方的一端)设有底座,底座上设有用于限制处于光伏组件下方的螺母5周向自由度的紧固件,其中,底座和紧固件也均可插入两个光伏组件之间的缝隙内。进一步优化地,底座与紧固件可拆卸设置,便于紧固件的更换以及杆件1的携带,增加使用的便利性。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光伏组件由多个光伏板拼接形成,各个光伏板之间通过压块连接。具体地,在压块的中部穿设螺栓,支撑板上与螺栓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槽孔,螺栓的底端穿过槽孔,并旋拧上螺母5,完成压块的安装。光伏组件拼接完成后,螺母5处于光伏组件的底面,使用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组件压块拆装装置时,工作人员在光伏组件的上方,手持杆件1,将杆件1穿过两个光伏组件之间的缝隙,调整杆件1的位置,通过紧固件固定住螺母5,防止螺母5转动,另一只手旋转螺杆,完成压块的拆卸或安装,拆装过程只需一名工作人员即可,节省人力成本,且只在光伏组件的上方即可完成压块的拆装,有效增加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底座由杆件1的第一端弯曲形成,且底座弯曲成弯钩状,紧固件为设置在底座上与螺母5相匹配的套筒2,这里的匹配是指套筒2能够套在螺母5的外周,并能限制螺母5在其周向方向的自由度,且弯钩状的设计方式使得套筒2的开口端朝上,便于套筒2与螺母5之间的连接。进一步优化地,套筒2为梅花套筒,梅花套筒可适用于多种形状的螺母5,如螺母5的外周呈五边形或六边形等,均可与梅花套筒匹配,增加本申请的使用范围,同时,梅花套筒可增加定位的速度。

进一步优化地,套筒2与杆件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使用过程中,杆件1可倾斜放置,便于工作人员手持,使用便利,该处的夹角是指套筒2的中心线相对于杆件1中心线的角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处的夹角也可为直角,但直角相对于锐角的设置方式不利于工作人员的发力。

进一步优化地,套筒2与底座之间为可拆卸设置,即套筒2的侧面设有安装套,安装套与底座的端部配合,安装套的开口朝下,不会影响套筒2的正常使用,同时,为了防止套筒2相对于螺杆的第一端转动,可将底座的端部设置成棱柱状,安装套的内部设有与棱柱相匹配的棱槽,该种设计方式可根据现场需求更换套筒2,增加使用的便利性。

本申请采用套筒2的设计方式便于压块的安装和拆卸,即压块安装时,可将螺母5放入套筒2内,将杆件1伸入两个光伏组件之间的缝隙,移动杆件1,对准螺母5与螺杆的底端后,把持杆件1的位置不动,另一只手旋拧螺杆,完成压块的安装;压块拆卸时,将杆件1伸入两个光伏组件之间的缝隙,移动杆件1,对准套筒2和螺母5的位置,将套筒2套在螺母5的外周,把持杆件1的位置不动,另一只手旋拧螺杆,完成压块的拆卸,此时,拆卸后的螺母5停留在套筒2内,避免螺母5的丢失。

由于螺母5处于光伏组件的下方,不利于工作人员观察,因此,可在底座的弯折处设置反光镜,反光镜的镜面朝向紧固件所处的方向设置。工作人员通过反光镜观察螺母5以及紧固件的位置,以此增加对位的速度,进而增加拆装效率。具体地,反光镜设置在镜框上,将镜框固定或者可拆卸设置在底座上。

本申请也可在套筒2的顶部设置导向套4,导向套4呈顶端直径大、底端直径小的倒圆台状,导向套4的底端直径大于套筒2的直径。由于导向套4的敞口端的尺寸大于套筒2的尺寸,因此,可增加螺母5落入拆装装置的范围。使用时,挪动杆件1,使得螺母5与导向套4的内壁接触,上拉杆件1,螺母5划入到套筒2内,通过套筒2定位螺母5。该处导向套4的厚度小于螺母5的厚度,使得螺母5能够部分落入到套筒2内。由于螺母5与套筒2之间接触面积较小,因此,为了防止施力过程中,套筒2倾斜,导致螺母5脱离套筒2的现象发生,采用套筒2相对于杆件1的第一端摆动的设置方式。具体地,可在底座上设置外套,将套筒2设置在外套内,且套筒2与外套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使用时,外套随着杆件1倾斜,由于间隙的存在,为套筒2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使得套筒2时刻套在螺母5的外周,增加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化地,也可使导向套4沿套筒2的长度方向伸缩,即将导向套4套在套筒2的外周,且在导向套4与底座之间设置用于复位的弹性装置。使用时,通过导向套4定位螺母5后,上拉杆件1,此时,导向套4的顶部顶在光伏组件的支架上,继续上拉杆件1,导向套4克服弹性组件的弹力沿着套筒2的长度方向向下运动,使得螺母5完全套入在套筒2内,增加定位的牢固性。具体地,弹性组件包括设置在导向套4与底座之间的伸缩杆,伸缩杆包括滑动连接的内管和外管,在伸缩杆的外周套设弹簧,通过弹簧的弹力起到支撑导向套4的作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底座由杆件1的第一端弯折形成,底座呈板状,在底座的端部设置开槽形成紧固件,开槽与螺母5相匹配,该处的匹配是指螺母5的外周可卡在底座的开槽处,起到限制螺母5在其周向方向上的自由度的效果。该种设计方式便于压块的拆卸,使用时,将杆件1伸入两个光伏组件之间的缝隙,移动杆件1,将卡槽卡在螺母5的外周,把持杆件1的位置不动,另一只手旋拧螺杆,即可完成压块的拆卸,结构简单,但是该种设计方式不利于螺母5的安装,且在拆卸螺母5后,无法将螺母5带动光伏组件上方,容易出现螺母5丢失的现象发生。

本申请的杆件1的第二端设有把手3,把手3的两端均伸出杆件1的第二端,便于工作人员把持和发力,增加使用的便利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