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开切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34423发布日期:2020-06-17 00:32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开切纸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张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对开切纸机。



背景技术:

切纸机是一种用来处理印刷后期的纸张裁切需求的一种机械设备,其使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对纸张、纸板、皮革、塑料等材料的裁切。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4748699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切纸机,包括操作台、控制电路和启动按钮,操作台上设有龙门机架,龙门机架上设有切刀和用于驱动切刀裁切的第一气缸,控制电路接收启动按钮的启动信号以控制第一气缸推出,龙门机架上还设置有压板以及用于驱动压板下压的第二气缸,压板正对于操作台的抵接面设有压力传感器;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在按下启动按钮时,先通过压板压紧操作台上的纸堆,然后通过切刀裁切纸堆。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切刀对待裁切纸摞完成裁切后,将待裁切纸摞取出,碎纸片被遗留在工作台上,需要工作人员用手取出位于切刀正下方的碎纸片,工作人员极易触碰到切刀而受伤,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开切纸机,其具有对碎纸片进行自动收集以提高安全性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对开切纸机,包括机台和设置在机台上的龙门机架,所述龙门机架的外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滚珠丝杠直线滑台,所述滚珠丝杠直线滑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其内部的丝杆转动的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为正反转马达,所述滚珠丝杠直线滑台的丝杆上螺纹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侧壁连接有吸风罩,所述吸风罩上开设有面向机台上表面的吸风口,所述吸风罩上连接有波纹软管,所述波纹软管远离吸风罩方向的一端连通有收纸箱,所述收纸箱上连接有负压风机;所述负压风机的吸风端设置有用于防止废纸片进入的网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滚珠丝杠直线滑台带动吸风罩在龙门机架的长度方向上移动,通过负压风机将机台上的废纸片吸入吸风罩并经过波纹软管进入到收纸箱内,这样,无需人手对废纸片进行清理,不仅大大提高清理的效率,而且安全性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纸箱上连接有可供波纹软管套接的连接套管,且所述波纹软管插设在连接套管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纹软管的管口直接插设在连接套管内,这样,实现波纹软管的可拆卸,从而便于对波纹软管进行清理,以防堵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波纹软管的管口沿其周长方向设置有磁性件,所述连接套管的内侧壁设置有与磁性件磁性相吸的吸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纹软管的管口设置磁性件,连接套管的内侧壁设有吸附件,当波纹软管插入到连接套管内时,磁性件与吸附件通过磁性件相吸,从而加强对波纹软管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纸箱包括箱体和箱门,所述箱体的外侧壁上贯穿开设有出料孔,所述箱体的外侧壁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两个支撑条,两个所述支撑条位于出料孔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箱门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条之间并与支撑条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纸箱有箱体和箱门组成,打开箱门便于将废纸片从箱体内清理出来,以避免箱体内的废纸片积聚过多而堵住负压风机的吸风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门朝向上方的一侧的活动连接吊环,所述箱体的外侧壁设置有供吊环钩住的吊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上移动箱门,使得并转动吊环,使得吊环钩住吊钩,以对箱门进行固定,这样,工作人员无需一直对箱门进行支撑,便于对箱体内的废纸片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内部的底壁设置有导料斜块,所述导料斜块的高度沿其远离出料孔方向的一侧向靠近出料孔方向的一侧递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料斜块起到导料作用,使得箱体内的废纸片沿导料斜块的斜面自动向下滑落并从出料孔排出,更便于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朝向下方的一侧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远离箱体方向的一端垂直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朝向上方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用于夹住垃圾袋的夹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夹子将垃圾袋夹在箱体上,并用手使其撑开,使得废纸片经出料孔排到垃圾袋中,以对废纸片进行回收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一所述夹子的夹口处均设置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夹子对垃圾袋进行夹紧时,橡胶垫与垃圾袋直接接触,以对垃圾袋进行保护,防止刮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滚珠丝杠直线滑台带动吸风罩在龙门机架的长度方向上移动,通过负压风机将机台上的废纸片吸入吸风罩并经过波纹软管进入到收纸箱内,这样,无需人手对废纸片进行清理,不仅大大提高清理的效率,而且安全性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2.箱体设有立板,立板上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若干夹子,夹子便于夹紧固定垃圾袋,使得废纸片经出料孔排到垃圾袋中,以对废纸片进行回收再利用,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一种对开切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连接套管与波纹软管之间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收纸箱的拆解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收纸箱内部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夹子的拆解示意图。

图中,1、机台;2、龙门机架;21、切刀;3、滚珠丝杠直线滑台;31、驱动马达;32、滑块;4、吸风罩;41、波纹软管;411、磁性件;5、收纸箱;51、箱体;511、出料孔;512、吊钩;513、导料斜块;52、箱门;521、吊环;6、负压风机;7、连接套管;71、吸附件;8、支撑条;81、开口槽;9、立板;91、支撑板;911、夹子;9111、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对开切纸机,包括机台1和焊接在机台1上的龙门机架2,龙门机架2上连接有切刀21,通过液压缸驱动切刀21在竖直方向移动,从而对放置在机台1上的纸堆进行切割。

参照图1,龙门机架2的外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滚珠丝杆直线滑台3,滚珠丝杠直线滑台3长度方向上两端分别焊接在龙门机架2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且滚珠丝杠直线滑台3的长度方向与机台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滚珠丝杠直线滑台3上连接有用于驱动其内部的丝杠转动的驱动马达31,该驱动马达31为正反转马达;在滚珠丝杆直线滑台的丝杠上螺纹连接有滑块32,滑块32上通过螺钉固定并套接有吸风罩4,吸风罩4上开设有面向机台1的上表面的吸风口(图中未示出),吸风罩4上还连通有波纹软管41,波纹软管41远离吸风罩4方向的一端连通有收纸箱5,在收纸箱5的外侧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负压风机6,且收纸箱5通过螺栓固定在龙门机架2的外侧壁上;负压风机6的吸风端设置有用于防止碎纸片进入的钢丝制成的网罩(图中未示出),通过滚珠丝杠直线滑台3带动吸风罩4在龙门机架2的长度方向上移动,通过负压风机6将机台1上的废纸片吸入吸风罩4并经过波纹软管41进入到收纸箱5内。

参照图1和图2,收纸箱5的外侧壁通过螺钉固定有连接套管7,连接套管7与收纸箱5的内部相通,波纹软管41远离吸风罩4方向的一端插设在连接套管7内,在波纹软管41的管口处沿其周长方向通过螺丝钉固定有磁铁圈,磁铁圈作为磁性件411,连接套管7的内侧壁粘固有与磁铁圈通过磁性相互吸附的铁环,铁环作为吸附件71,当磁铁圈与铁环相吸附,以对波纹软管41插设在连接套管7内的一端进行可拆卸固定。

参照图3和图4,收纸箱5包括箱体51和箱门52,箱体51的外侧壁开设有与箱体51内部相通的出料孔511,在箱体51的外侧壁通过螺钉固定有两个支撑条8,两个支撑条8的长度方向均与箱体51的高度方向相一致,且分别位于出料孔511长度方向的两端,箱门52位于两个支撑条8之间,两个支撑条8上均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供箱门52嵌置并滑移的开口槽81,当箱门52朝向下方的一侧与开口的底壁相抵时,箱门52对出料孔511进行封堵。

参照图3和图4,箱门52朝向上方的一侧通过销钉转动连接有吊环521,箱体51的外侧壁通过螺钉固定有可供吊环521卡住的吊钩512,吊钩512为l型,当箱门52沿箱体51的高度方向向上移动时,使得吊环521钩在吊钩512上,以对箱门52进行固定,此时,出料孔511显露出来,以对箱体51内部的废纸片进行清理。

参照图4,箱体51内部内设置有导料斜块513,导料斜块513的高度沿其远离出料孔511方向的一侧向靠近出料孔511方向的一侧依次递减,且导料斜块513靠近出料孔511方向的一侧低于出料孔511的顶壁,使得箱体51内的废纸片沿导料斜块513的斜面向下滑落并从出料孔511排出。

参照图3和图5,箱体51朝向下方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有立板9,立板9远离于箱体51方向的一侧垂直连接有支撑板91,支撑板91朝向上方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有若干夹子911,通过夹子911将垃圾袋夹在箱体51上,并用手使其撑开,使得废纸片经出料孔511排到垃圾袋中,以对废纸片进行回收再利用;在每一夹子911的夹口处均粘固有橡胶垫9111,当夹子911对垃圾袋进行夹紧时,橡胶垫9111与垃圾袋直接接触,以对垃圾袋进行保护,防止刮破。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本实施例中,通过滚珠丝杠直线滑台3带动吸风罩4在龙门机架2的长度方向上移动,通过负压风机6将机台1的废纸片吸入吸风罩4并经过波纹软管41进入到收纸箱5内。

当箱体51内积聚有大量废纸片时,首先将垃圾袋夹在夹子911上,并单手将垃圾袋拉开,另一只手则拉动吊环521,带动箱门52向上移动,并将吊环521钩在吊钩512上,此时出料孔511显露出来,废纸片沿导料斜块513的斜面向下滑落并从出料孔511排出,掉落到垃圾袋中,箱体51内废纸片清理完成后,重新关闭箱门52,将装有废纸片的垃圾袋拆下。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