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节式机器人油脂膜去除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42832发布日期:2020-06-09 20:46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关节式机器人油脂膜去除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去除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关节式机器人油脂膜去除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企业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产量大,工件重量大,装夹吃力,在加工原材料和工人工资的不断上涨,致使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有的企业已经改变目前操作工密集型的传统生产方式,采用机器人替代人工上下料,实现大批量自动化加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盈利水平,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使用机器人加工后,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先进设备的导入,大大提升了公司形象。在当今工业领域中,关节机器人是最常见的工业机器人的形态之一,它可以运用到很多种领域当中,为了防止老化,关节机器人需要定期清洗,尤其是对油脂膜的清理。

目前,通常是工人用手拿擦拭布对关节机器人上的油脂膜进行清理,这样会造成清理不干净,对机器造成损害,且劳动强度大。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去油脂膜,且清理干净,可以减轻劳动强度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工人用手拿擦拭布对关节机器人上的油脂膜进行清理,这样会造成清理不干净,对机器造成损害,且劳动强度大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去油脂膜,且清理干净,可以减轻劳动强度的关节式机器人油脂膜去除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关节式机器人油脂膜去除设备,包括有安装盒、第一转轴、第一齿轮、第二转轴、第二齿轮、手柄、提手、第一弹性件、夹手和清理机构,安装盒内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和两根第二转轴,第一转轴位于两根第二转轴的右侧,第一转轴上连接有第一齿轮,两根第二转轴上均连接有第二齿轮,两个第二齿轮啮合,两个第二齿轮中间开有通孔,其中一个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安装盒右侧固定连接有手柄,第一齿轮上连接有提手,手柄与提手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两个第二齿轮上均连接有夹手,前侧夹手内开有槽,槽内设有用于对关节式机器人进行清洁的清理机构,清理机构与后侧夹手连接。

进一步的是,清理机构包括有安装架、第二弹性件、双轴电机、第三齿轮、传动轮、第四齿轮和擦拭带,前侧夹手的槽内滑动式设有安装架,安装架与前侧夹手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安装架上安装有双轴电机,双轴电机一端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三齿轮,安装架顶部左侧和两个夹手左侧均转动式连接有传动轮,安装架顶部左侧的传动轮上连接有第四齿轮,传动轮上绕有擦拭带。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扇形齿轮、清洗液盒、钢管、连接套、软管、导向件、气缸、进液单向阀、出液单向阀、喷口、活塞、齿条和第三弹性件,双轴电机另一端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扇形齿轮,安装盒内安装有清洗液盒,清洗液盒上连接有钢管,钢管穿过两个第二齿轮之间的通孔,钢管上通过连接套连接有两根用于使清洗液流动的软管,安装架顶部固定设有导向件,安装架右侧安装有气缸,气缸上设有进液单向阀和出液单向阀,进液单向阀与进液端的软管连接,出液单向阀与出液端的软管连接,出液端的软管上连接有喷口,气缸内设有活塞,活塞上固定设有齿条,齿条与导向件滑动式配合,齿条与导向件之间连接有第三弹性件。

进一步的是,导向件为滑轨,安装架顶部固定设有滑轨,齿条与滑轨滑动式配合,齿条与滑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性件。

进一步的是,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均为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清理机构紧密包裹关节机器人,对关节机器人进行擦拭清理,可以更好地清洁关节机器人上的油脂,能够自动去油脂膜,且清理干净,减轻劳动强度。

2、通过活塞的反复移动可将清洗液喷到关节机器人上,清洗液可以将关节机器人上的一些顽固油脂膜清洗下来,使清洁更加的干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安装盒,2、第一转轴,3、第一齿轮,301、第二转轴,302、第二齿轮,4、手柄,5、提手,6、第一弹性件,7、夹手,8、安装架,9、第二弹性件,10、双轴电机,11、第三齿轮,13、扇形齿轮,14、清洗液盒,15、钢管,16、连接套,17、软管,18、滑轨,19、气缸,20、进液单向阀,21、出液单向阀,2101、喷口,22、活塞,23、齿条,24、第三弹性件,25、传动轮,26、第四齿轮,27、擦拭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实施例1

一种关节式机器人油脂膜去除设备,如图1-5所示,包括有安装盒1、第一转轴2、第一齿轮3、第二转轴301、第二齿轮302、手柄4、提手5、第一弹性件6、夹手7和清理机构,安装盒1内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2和两根第二转轴301,第一转轴2位于两根第二转轴301的右侧,第一转轴2上连接有第一齿轮3,两根第二转轴301上均连接有第二齿轮302,两个第二齿轮302啮合,两个第二齿轮302中间开有通孔,其中一个第二齿轮302与第一齿轮3啮合,安装盒1右侧固定连接有手柄4,第一齿轮3上连接有提手5,手柄4与提手5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6,两个第二齿轮302上均连接有夹手7,前侧夹手7内开有槽,槽内设有用于对关节式机器人进行清洁的清理机构,清理机构与后侧夹手7连接。

当需要对关节机器人的油脂进行去除时,先将关节机器人需要清理油脂膜的地方推入两个夹手7之间,这时清理机构刚好围绕着关节机器人,人们就可以启动清理机构,清理机构可以对关节机器人进行清理,这时可以用手握紧手柄4和提手5,第一弹性件6被压缩,提手5带动第一齿轮3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3逆时针转动带动前侧第二齿轮302顺时针转动,前侧第二齿轮302顺时针转动带动前侧夹手7顺时针转动,前侧夹手7顺时针转动带动清理机构运作,前侧第二齿轮302顺时针转动带动后侧第二齿轮302逆时针转动,后侧第二齿轮302逆时针转动带动后侧夹手7逆时针转动,这时清理机构能够更好的包围关节机器人,可以更好地清洁关节机器人上的油脂,能够自动去油脂膜,且清理干净,减轻劳动强度。当清理完后,人们关闭清理机构,松开手柄4和提手5,在第一弹性件6的作用下,提手5顺时针转动复位,然后将关节机器人取下即可。

清理机构包括有安装架8、第二弹性件9、双轴电机10、第三齿轮11、传动轮25、第四齿轮26和擦拭带27,前侧夹手7的槽内滑动式设有安装架8,安装架8与前侧夹手7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9,安装架8上安装有双轴电机10,双轴电机10一端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三齿轮11,安装架8顶部左侧和两个夹手7左侧均转动式连接有传动轮25,安装架8顶部左侧的传动轮25上连接有第四齿轮26,传动轮25上绕有擦拭带27。

人们将关节机器人需要清理油脂膜的地方推入两个夹手7之间,擦拭带27刚好围绕着关机器人节,这个时候就可以启动双轴电机10,双轴电机10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三齿轮11转动,第三齿轮11转动带动第四齿轮26转动,第四齿轮26转动带动传动轮25转动,传动轮25转动带动擦拭带27转动,擦拭带27可以对关节机器人进行擦拭清理,当人们用手握紧手柄4和提手5时,擦拭带27被拉出来,擦拭带27被拉动带动右侧传动轮25向左移动,右侧传动轮25移动带动安装架8向左移动,这时第二弹性件9被拉伸,擦拭带27完全包裹关节机器人,就可以更好清洁油脂,当清理完后,人们关闭电机,松开手柄4和提手5,这时第二弹性件9复位,第二弹性件9复位带动安装架8、传动轮25和擦拭带27复位。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5所示,还包括有扇形齿轮13、清洗液盒14、钢管15、连接套16、软管17、滑轨18、气缸19、进液单向阀20、出液单向阀21、喷口2101、活塞22、齿条23和第三弹性件24,双轴电机10另一端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扇形齿轮13,安装盒1内安装有清洗液盒14,清洗液盒14上连接有钢管15,钢管15穿过两个第二齿轮302之间的通孔,钢管15上通过连接套16连接有两根用于使清洗液流动的软管17,安装架8顶部固定设有滑轨18,安装架8右侧安装有气缸19,气缸19上设有进液单向阀20和出液单向阀21,进液单向阀20与进液端的软管17连接,出液单向阀21与出液端的软管17连接,出液端的软管17上连接有喷口2101,气缸19内设有活塞22,活塞22上固定设有齿条23,齿条23与滑轨18滑动式配合,齿条23与滑轨18之间连接有第三弹性件24。

当双轴电机10启动后,双轴电机10输出轴逆时针转动带动扇形齿轮13逆时针转动,扇形齿轮13逆时针转动带动齿条23向右移动,齿条23向右移动带动活塞22向右移动,这时就可以把气缸19内的清洗液通过出液单向阀21输送到软管17内,进而通过喷口2101喷到擦拭带27上,然后沾到关节机器人上,这时第三弹性件24被拉伸,当扇形齿轮13齿处与齿条23分离后,这时第三弹性件24复位,第三弹性件24复位带动齿条23和活塞22向左移动,活塞22向左移动通过进液单向阀20将液体抽进液压缸,如此反复,就可以实现持续喷洒清洗液,当清洗完后,关闭双轴电机10,双轴电机10停止转动使扇形齿轮13停止转动,扇形齿轮13停止转动使齿条23活塞22停止运动,这时进液单向阀20不再进液,出液单向阀21不再出液,从而喷口2101停止喷液,这样就可以将关节机器人上的一些顽固油脂膜清洗下来,使清洁更加的干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