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筋摆放架及钢筋笼制造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7361发布日期:2020-09-18 20:36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纵筋摆放架及钢筋笼制造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笼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纵筋摆放架及应用该纵筋摆放架的钢筋笼制造生产线。



背景技术:

纵筋是在平行于混凝土构件的方向上所配置的主要受力钢筋,是钢筋笼的重要组成之一。传统地,在进行钢筋笼制造作业之前,需先逐一获取纵筋并将其转移至合适的位置等待作业。然而,相关行业内,多将纵筋以堆叠的方式直接摆放至纵筋摆放架上,致使操作人员和/或机械手在获取纵筋时易出现多取的情况,尤其不利于机械手逐一获取纵筋,其不仅对钢筋笼的制造效率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还不利于钢筋笼制造趋向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纵筋摆放架,旨在解决现有纵筋摆放架堆叠众纵筋,致使操作人员和/或机械手在获取纵筋时易多取纵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纵筋摆放架,用于摆放纵筋,包括:

支撑组件;

摆放组件,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摆放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从左往右间隔设置的滑道结构、至少两个分别与各所述滑道结构上下对位设置且间隔设置的限制结构,以及至少两个从左往右间隔设置且设于所述滑道结构的前侧的阻挡结构,所述滑道结构的前端相对所述滑道结构的后端向下倾斜设置,各所述纵筋能够从所述滑道结构的后端滑至所述滑道结构的前端并由所述阻挡结构阻挡,所述限制结构用于在各所述纵筋沿所述滑道结构滑落时限制堆叠的各所述纵筋通过;

送料组件,包括送料支撑件、用于驱动所述送料支撑件升降的送料驱动器以及用于固定所述送料驱动器的送料固定件,所述送料支撑件能够在所述送料驱动器的带动下推顶一个由所述阻挡结构阻挡的所述纵筋。

进一步地,所述阻挡结构具有用于阻挡所述纵筋的阻挡面,所述阻挡面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阻挡面与所述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为45°。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支撑件相对所述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送料支撑件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与所述阻挡面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支撑件包括送料支撑本体、连接于所述送料支撑本体上侧的第一夹持结构及与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对称设置的第二夹持结构,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和所述第二夹持结构共同用于夹持并支撑一个所述纵筋,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具有用于与所述纵筋接触的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结构具有用于与所述纵筋接触的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相交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面和所述第二夹持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为90°~120°。

进一步地,所述摆放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滑道结构间隔设置的抵持结构,所述抵持结构用于在各所述纵筋沿所述滑道结构滑落时抵持各所述纵筋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滑道结构设有两个,所述限制结构设有两个,所述阻挡结构设有两个,两所述滑道结构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纵筋的长度的三分之二,两所述阻挡结构从左往右间隔设置且设于两所述滑道结构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组件的设置数量等于所述摆放组件的设置数量的两倍,所述送料组件设于所述滑道结构和所述阻挡结构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笼制造生产线,用于制造钢筋笼,包括所述的纵筋摆放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纵筋摆放架先通过支撑组件支撑各摆放组件和各送料组件,再通过摆放组件使各纵筋呈现整齐、平铺的摆放方式,具体地,通过将各纵筋放置于滑道结构的后端处,即可使各纵筋沿滑道结构顺势向下滑落并最终由阻挡结构对其进行阻挡,而在限制结构的作用下,各纵筋将在限制结构和滑道结构之间呈现整齐排列、平铺的摆放状态;最后再通过送料驱动器驱动送料支撑件上升,即可逐一地将单个纵筋推顶并支撑起来,以便于操作人员和/或机械手逐一获取纵筋,从而可避免多取纵筋的情况发生。该纵筋摆放架能够避免操作人员和/或机械手在获取纵筋时多取纵筋的情况发生,其提高了纵筋的获取便利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钢筋笼的制造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纵筋摆放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纵筋摆放架的a区域的放大图;

图3为图1提供的纵筋摆放架的b区域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送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照图1中所建立的xyz直角坐标系定义:位于x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前方,位于x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后方;位于y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左方,位于y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右方;位于z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上方,位于z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下方。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纵筋摆放架,用于摆放纵筋,纵筋摆放架包括支撑组件100、摆放组件200和送料组件30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支撑组件100包括若干个相互连接的支撑型材110和若干个用于连接两支撑型材110以使两支撑型材110相互固定的连接件120,支撑组件100能够用于支撑摆放组件200和送料组件300。

其中,摆放组件200设有至少一个,摆放组件200包括至少两个从左往右间隔设置的滑道结构210、至少两个分别与各滑道结构210上下对位设置且间隔设置的限制结构220,以及至少两个从左往右间隔设置且设于滑道结构210的前侧的阻挡结构230,滑道结构210的前端相对滑道结构210的后端向下倾斜设置,各纵筋能够从滑道结构210的后端滑至滑道结构210的前端并由阻挡结构230阻挡,限制结构220用于在各纵筋沿滑道结构210滑落时限制堆叠的各纵筋通过。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摆放组件200设有至少一个,一个摆放组件200能够用于使一组纵筋(可根据纵筋的径向尺寸和长度对纵筋进行划分)呈现整齐、平铺的摆放方式,即摆放组件200的设置数量应根据纵筋所划分的类别数目进行设置。可选地,当摆放组件200设有两个以上时,各摆放组件200从上往下间隔设置。在一个摆放组件200内,应设有至少两个滑道结构210,以对放置于滑道结构210上的各纵筋至少对其在两个支点处分别形成一定的支撑力,以使各纵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避免各纵筋出现翘起、不稳、从旁侧掉落等情况。随后,基于滑道结构210的前端相对滑道结构210的后端向下倾斜的设置,可使放置于滑道结构210上的纵筋在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沿滑道结构210向下滑落,而在与滑道结构210上下对位设置且间隔设置的限制结构220的限制作用下,各纵筋仅可以单排排列的状态依次沿滑道结构210和限制结构220之间的通道向下滑落,而堆叠于其他纵筋之上的纵筋将在限制结构220的限制下无法直接通过,从而使得各纵筋呈现依次排列的整齐、平铺的摆放状态。具体地,通过将限制结构220和滑道结构21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一个纵筋的径向尺寸且小于两个纵筋的径向尺寸之和设置,可在限制结构220和滑道结构210之间留置可用于供单个纵筋通过的通道的基础上,限制堆叠于其他纵筋之上的纵筋同步通过该通道,从而可实现使各纵筋呈现依次排列的整齐、平铺的摆放状态的效果。而通过设于滑道结构210的前侧的阻挡结构230则可对最先滑落至滑道结构210最前侧的纵筋进行阻挡,不仅能避免纵筋从滑道结构210的前侧掉落出摆放组件200,还可使各纵筋在被获取之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补充地,阻挡结构230可不与滑道结构210对位设置。

送料组件300包括送料支撑件310、用于驱动送料支撑件310升降的送料驱动器320以及用于固定送料驱动器320的送料固定件330,送料支撑件310能够在送料驱动器320的带动下推顶一个由阻挡结构230阻挡的纵筋。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送料固定件330可实现送料驱动器320和支撑组件100之间的连接关系。而在各纵筋沿限制结构220和滑道结构210之间的通道顺序滑落且存在至少一个纵筋由阻挡结构230阻挡时,可通过送料驱动器320驱动送料支撑件310上升,即可将位于送料支撑件310上侧的一个纵筋推顶并支撑起来,此时送料支撑件310的后侧面将代替阻挡结构230对余下的纵筋进行阻挡,而位于送料支撑件310上的纵筋将相对其余纵筋处于孤立状态,此时操作人员和/或机械手获取送料支撑件310上的纵筋,则可避免多取纵筋的情况发生,利于纵筋的逐一获取;而在送料支撑件310上的纵筋被获取之后,送料驱动器320可驱动送料支撑件310下降(复位),此时送料支撑件310将解除其对各纵筋的阻挡作用,各纵筋将在重力的作用下顺势补位,并由阻挡结构230阻挡。如此循环反复,可逐一将各纵筋依次推顶并支撑起来,从而可便于操作人员和/或机械手逐一获取纵筋,极大程度上地避免了操作人员和/或机械手(尤其是机械手)在获取纵筋时多取纵筋的情况发生,其不仅提高了纵筋的获取便利性和钢筋笼的制造效率,还可利于钢筋笼制造趋向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纵筋摆放架先通过支撑组件100支撑各摆放组件200和各送料组件300,再通过摆放组件200使各纵筋呈现整齐、平铺的摆放方式,具体地,通过将各纵筋放置于滑道结构210的后端处,即可使各纵筋沿滑道结构210顺势向下滑落并最终由阻挡结构230对其进行阻挡,而在限制结构220的作用下,各纵筋将在限制结构220和滑道结构210之间呈现整齐排列、平铺的摆放状态;最后再通过送料驱动器320驱动送料支撑件310上升,即可逐一地将单个纵筋推顶并支撑起来,以便于操作人员和/或机械手逐一获取纵筋,从而可避免多取纵筋的情况发生。该纵筋摆放架能够避免操作人员和/或机械手在获取纵筋时多取纵筋的情况发生,其提高了纵筋的获取便利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钢筋笼的制造效率。

补充说明的是,限制结构220的后端与滑道结构210的后端之间留置有一定的空间,以作为各纵筋的进料口201,将批量纵筋堆叠放置于该进料口201处,各纵筋即可自动、依次沿限制结构220和滑道结构210之间的通道顺序滑落,该纵筋摆放架具有较高的使用便利性。

请参阅图1-3,在本实施例中,阻挡结构230具有用于阻挡纵筋的阻挡面231,阻挡面231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基于阻挡面231相对水平面倾斜的设置,一方面,可利用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的阻挡面231对纵筋产生一垂直于阻挡面231的作用力,基于该作用力,可对该纵筋所受到的重力和其余纵筋所给予其的挤压力进行抵消和平衡,从而可对各纵筋形成更有力的阻挡效果;另一方面,斜面能够防止各纵筋于滑道结构210的前侧出现纵筋堆叠现象,从而利于维持各纵筋的平铺状态。

请参阅图1-3,在本实施例中,阻挡面231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为45°。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上述设置,一方面,可使阻挡面231对纵筋所产生的作用力与纵筋所承受的重力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相对恒定,从而利于在平衡纵筋的重力之后,该作用力存在合适的分力以用于抵消和平衡其余纵筋所给予该纵筋的挤压力,从而可进一步保障其对各纵筋的阻挡效果;另一方面,由于阻挡面231存在一定的斜度,在无稳定、有力的支撑力的情况下,纵筋无法在挤压力的作用下攀至阻挡面231上,从而可进一步防止各纵筋于滑道结构210的前侧出现纵筋堆叠现象,从而利于维持各纵筋的平铺状态。

请参阅图1-3,在本实施例中,送料支撑件310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送料支撑件310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与阻挡面231平行设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基于阻挡面231相对水平面倾斜的设置,再结合本实施例的设置,可在送料驱动器320驱动送料支撑件310上升以向上推顶并支撑一个纵筋时,使得该纵筋在送料支撑件310的支撑作用下沿阻挡面231逐步上升,从而可通过阻挡面231对纵筋的一侧面进行抵持和防护,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纵筋从送料支撑件310上掉落的风险,提高送料组件300的送料平稳性。

请参阅图1-2、4,在本实施例中,送料支撑件310包括送料支撑本体311、连接于送料支撑本体311上侧的第一夹持结构312及与第一夹持结构312对称设置的第二夹持结构313,第一夹持结构312和第二夹持结构313共同用于夹持并支撑一个纵筋,第一夹持结构312具有用于与纵筋接触的第一夹持面3121,第二夹持结构313具有用于与纵筋接触的第二夹持面3131,第一夹持面3121与第二夹持面3131相交设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通过送料支撑本体311支撑第一夹持结构312和第二夹持结构313,并通过第一夹持结构312和第二夹持结构313共同对位于其上的纵筋进行夹持和支撑,在夹持和支撑过程中,第一夹持结构312将于其和纵筋的接触点处形成第一受力支点,并于该第一受力支点产生垂直第一夹持面3121向上的第一支撑力(或夹持力),第二夹持结构313也将于其和纵筋的接触点处形成第二受力支点,并于该第二受力支点产生一垂直第二夹持面3131向上的第二支撑力(或夹持力),如此,即可通过第一夹持结构312和第二夹持结构313对纵筋形成较为稳定的支撑效果。

请参阅图1-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面3121和第二夹持面3131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为90°~12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本实施例的设置,一方面,可相对拉长第一夹持结构312和纵筋之间形成的第一受力支点与第二夹持结构313和纵筋之间形成的第二受力支点之间的距离,从而利于进一步保障第一夹持结构312和第二夹持结构313对纵筋的支撑效果;另一方面,可使第一夹持结构312对纵筋的第一支撑力和第二夹持结构313对纵筋的第二支撑力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在90°~120°的区间内,从而利于纵筋处于受力平衡的状态。

请参阅图1-3,在本实施例中,摆放组件200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滑道结构210间隔设置的抵持结构240,抵持结构240用于在各纵筋沿滑道结构210滑落时抵持各纵筋的一端。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于滑道结构210背离另一滑道结构210的一侧设置抵持结构240,一方面,可通过抵持结构240对初放置于进料口201处的各纵筋的一端进行定位,以使得放置于摆放组件200上的各纵筋的左右两侧受力平稳,从而利于保障各纵筋的直线度、状态平稳性;另一方面,通过抵持结构240的设置还可在各纵筋沿滑道结构210向下滑落的过程中,对各纵筋的一端进行抵持,以维持其平齐度,避免纵筋朝一侧偏移,从而利于保障各纵筋的整齐、平铺的摆放状态。

请参阅图1-3,在本实施例中,滑道结构210设有两个,限制结构220设有两个,阻挡结构230设有两个,两滑道结构210之间的距离等于纵筋的长度的三分之二,两阻挡结构230从左往右间隔设置且设于两滑道结构210之间。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地,本实施例于一个摆放组件200内设置两个滑道结构210,并对应设置两个限制结构220,基于两个滑道结构210可对纵筋形成两个支撑支点,以在保障其对纵筋的支撑效果的同时,为操作人员和/或机械手留置充足的纵筋获取空间;随后将两滑道结构210之间的距离等于纵筋的长度的三分之二设置,可通过两滑道结构210分别于纵筋的左半段和右半段的中间处形成有力、稳定的支撑,从而利于维持纵筋的直线度和状态平稳性。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两阻挡结构230设于两滑道结构210之间,可使得阻挡结构230靠近操作人员和/或机械手获取纵筋的获取点设置,如此设置,可提高阻挡结构230对纵筋的阻挡效果,在操作人员和/机械手获取纵筋失败时,基于阻挡结构230的阻挡效果,纵筋可准确、顺势回落,即,基于上述设置,可提高该纵筋摆放架的容错效果。

请参阅图1-3,在本实施例中,送料组件300的设置数量等于摆放组件200的设置数量的两倍,送料组件300设于滑道结构210和阻挡结构230之间。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一个摆放组件200内对应设置有两个送料组件300,通过两个送料组件300协作将一个摆放组件200内的纵筋逐个推顶并支撑起来,如此设置,一方面,可降低送料组件300所需施加于纵筋上的支撑力,从而有利于送料组件300的小型化设计;另一方面,通过两个送料组件300协作将一个摆放组件200内的纵筋逐个推顶并支撑起来,还可平衡送料组件300对纵筋的支撑力,使得纵筋在被推顶的过程中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而将送料组件300设于滑道结构210和阻挡结构230之间,一方面,可使得送料组件300靠近阻挡结构230和滑道结构210设置,从而利于两送料组件300对纵筋形成稳定、有力的推顶效果,利于提高纵筋的获取便利性,另一方面,可使阻挡结构230相对送料组件300靠近操作人员和/或机械手获取纵筋的获取点设置,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内容可知,如此可提高纵筋摆放架的容错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纵筋摆放架先通过支撑组件100支撑各摆放组件200和各送料组件300,再通过摆放组件200使各纵筋呈现整齐、平铺的摆放方式,具体地,通过将各纵筋放置于滑道结构210的后端处,即可使各纵筋沿滑道结构210顺势向下滑落并最终由阻挡结构230对其进行阻挡,而在限制结构220的作用下,各纵筋将在限制结构220和滑道结构210之间呈现整齐排列、平铺的摆放状态;最后再通过送料驱动器320驱动送料支撑件310上升,即可逐一地将单个纵筋推顶并支撑起来,以便于操作人员和/或机械手逐一获取纵筋,从而可避免多取纵筋的情况发生。该纵筋摆放架能够避免操作人员和/或机械手在获取纵筋时多取纵筋的情况发生,其提高了纵筋的获取便利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钢筋笼的制造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钢筋笼制造生产线,用于制造钢筋笼,该钢筋笼制造生产线包括上述纵筋摆放架。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纵筋摆放架适于被应用于钢筋笼制造生产线中,其能利于操作人员和/或机械手(尤其是机械手)逐一获取纵筋,可有效提高钢筋笼的制造效率,从而可利于钢筋笼制造趋向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