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模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71707发布日期:2020-10-09 22:04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模切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模切机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新型模切机。



背景技术:

模切机就是啤机、裁切机、数控冲压机,主要用于相应的一些非金属材料、不干胶、eva、双面胶、电子、手机胶垫等的模切、压痕和烫金作业、贴合、自动排废,模切机利用钢刀、五金模具、钢线,通过压印版施加一定的压力,将印品或纸板轧切成一定形状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一种新型模切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模切机通过对钢刀进行加热,由于刚开始加热的时候温度较低,钢刀刀面的温度不均匀,直接将塑料零件进行切割,容易发生拉丝的情况,且拉丝落在载板上,会导致后面放置在载盘上的塑料零件倾斜,造成塑料零件模切不平整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模切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模切机,其结构包括主体、箱门、模切块、传送带,所述主体的侧端卡合有箱门,所述模切块安装在主体的顶部正中间,所述传送带设置在模切块的正下方,所述主体包括传送体、载盘、滑动槽、模切体、钢刀,所述传送体设置在主体的正中间,所述载盘设有十个,且横向排列在传送体的上端面,所述滑动槽设置在主体的后端,所述模切体卡合在滑动槽中,所述钢刀安装在模切体的底部,且与载盘的垂直位置相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载盘包括载槽、铁块、上顶块、第一弹簧,所述载槽设置在载盘的上部正中间,所述铁块设置在载槽的下端,所述上顶块设有十个以上,且横向排列在铁块的正上方,并且与载槽相卡合,所述第一弹簧设置有十个以上,且安装在两两上顶块之间,所述铁块的重量大于上顶块的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上顶块包括上顶体、上顶头、钢丝线,所述上顶体中设置有十个以上的上顶头,并且横向排列在上顶体的上端,所述钢丝线将两两上顶体相连接,所述钢丝线设置有十个以上,且以每三条为一组连接在两两上顶体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线包括钢丝体、安装座、凸块,所述钢丝体的两端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凸块设有四个以上,且嵌固在钢丝体的侧端,所述凸块为三角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上顶头包括活动槽、接触块、第二弹簧,所述活动槽中设有十个以上的接触块,并且横向安装在活动槽的上端,所述第二弹簧设有十个以上,并且垂直安装在接触块的底部,所述接触块的高度大于活动槽的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块包括卡合杆、支撑块、弹力杆、回顶装置,所述接触块的底部嵌固有卡合杆,所述支撑块设于接触块的内部两侧,所述弹力杆交叉安装在两个支撑块之间,所述回顶装置设置在支撑块的顶部,所述支撑块顶部的高度高于接触块内槽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回顶装置包括安装槽、安装座、勾丝杆、第三弹簧,所述安装槽的侧端设有安装座,所述勾丝杆安装在安装槽中,所述第三弹簧嵌套在勾丝杆的侧端,所述勾丝杆的长度小于安装槽的长度。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传动带运转,将载盘带动至传送带的背面,利用铁块自身的重量带动上顶块将附在载槽上的拉丝往上顶,在通过连接于两两上顶体之间的钢丝线也可以将拉丝往上顶,从而能够将附在载槽上的拉丝全面进行分离,避免拉丝影响塑料零件放置平衡。

2.本发明通过第二弹簧复位带动接触块向上移动,在通过两个弹力杆复位带动两个支撑块向侧端移动,加大与拉丝的接触面积,最后通过第三弹簧复位带动勾丝杆往上翘勾住拉丝进行分离,能够将附在载盘上的拉丝清理干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型模切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载盘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上顶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钢丝线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上顶头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接触块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回顶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体1、箱门2、模切块3、传送带4、传送体11、载盘12、滑动槽13、模切体14、钢刀15、载槽121、铁块122、上顶块123、第一弹簧124、上顶体a1、上顶头a2、钢丝线a3、钢丝体a31、安装座a32、凸块a33、活动槽a21、接触块a22、第二弹簧a23、卡合杆b1、支撑块b2、弹力杆b3、回顶装置b4、安装槽b41、安装座b42、勾丝杆b43、第三弹簧b4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如下:

其结构包括主体1、箱门2、模切块3、传送带4,所述主体1的侧端卡合有箱门2,所述模切块3安装在主体1的顶部正中间,所述传送带4设置在模切块3的正下方,所述主体1包括传送体11、载盘12、滑动槽13、模切体14、钢刀15,所述传送体11设置在主体1的正中间,所述载盘12设有十个,且横向排列在传送体11的上端面,所述滑动槽13设置在主体1的后端,所述模切体14卡合在滑动槽13中,所述钢刀15安装在模切体14的底部,且与载盘12的垂直位置相齐平。

所述载盘12包括载槽121、铁块122、上顶块123、第一弹簧124,所述载槽121设置在载盘12的上部正中间,所述铁块122设置在载槽121的下端,所述上顶块123设有十个以上,且横向排列在铁块122的正上方,并且与载槽121相卡合,所述第一弹簧124设置有十个以上,且安装在两两上顶块123之间,所述铁块122的重量大于上顶块123的重量,有利于传送体11带动载盘12旋转到背部的时候,可以由铁块122自身的重量带动上顶块123将附在载槽121上的拉丝顶开。

所述上顶块123包括上顶体a1、上顶头a2、钢丝线a3,所述上顶体a1中设置有十个以上的上顶头a2,并且横向排列在上顶体a1的上端,所述钢丝线a3将两两上顶体a1相连接,所述钢丝线a3设置有十个以上,且以每三条为一组连接在两两上顶体a1之间,有利于将置于上顶体a1之间的拉丝从载槽121上进行分离。

所述钢丝线a3包括钢丝体a31、安装座a32、凸块a33,所述钢丝体a31的两端安装有安装座a32,所述凸块a33设有四个以上,且嵌固在钢丝体a31的侧端,所述凸块a33为三角形状,有利于让拉丝挂在凸块a33上,让钢丝线a3带动拉丝在载槽121中分离。

基于上述实施例,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将塑料零件放置在传送带4中的载盘12上,通过传送带4运转将塑料零件运动到模切体14的正下方进行模切,若是有塑料零件出现拉丝的情况,使得拉丝附在载盘12上,利用传送带将载盘12运送到背部,使铁块122受到自身重力影响对第一弹簧124进行挤压,让上顶块123往外端顶住附在载槽121上的拉丝,从而将拉丝与载槽121进行分离,在通过把钢丝线a3安装在两两上顶体a1之间,让钢丝线a3跟随上顶体a1往上移动,对附在上顶体a1之间的拉丝进行分离,最后把三角形状的凸块a33安装在钢丝线a3的侧端,增加钢丝线a3与拉丝之间的摩擦力,让拉丝更容易被钢丝线a3带动从载槽121上进行分离。

实施例二:请参阅图6-图8,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如下:所述上顶头a2包括活动槽a21、接触块a22、第二弹簧a23,所述活动槽a21中设有十个以上的接触块a22,并且横向安装在活动槽a21的上端,所述第二弹簧a23设有十个以上,并且垂直安装在接触块a22的底部,所述接触块a22的高度大于活动槽a21的深度,有利于接触块a22顶住拉丝,将拉丝与载槽121分离。

所述接触块a22包括卡合杆b1、支撑块b2、弹力杆b3、回顶装置b4,所述接触块a22的底部嵌固有卡合杆b1,所述支撑块b2设于接触块a22的内部两侧,所述弹力杆b3交叉安装在两个支撑块b2之间,所述回顶装置b4设置在支撑块b2的顶部,所述支撑块b2顶部的高度高于接触块a22内槽的高度,有利于将支撑块b2卡在接触块a22中进行伸缩,加大接触块a22与拉丝之间的接触面积。

所述回顶装置b4包括安装槽b41、安装座b42、勾丝杆b43、第三弹簧b44,所述安装槽b41的侧端设有安装座b42,所述勾丝杆b43安装在安装槽b41中,所述第三弹簧b44嵌套在勾丝杆b43的侧端,所述勾丝杆b43的长度小于安装槽b41的长度,有利于勾丝杆b43卡合在安装槽b41中。

基于上述实施例,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利用第二弹簧a23复位带动接触块a22往上进行移动,在通过弹力杆b3复位带动两个支撑块b2活动配合,使得接触块a22往上移动的时候,可以带动两个支撑块b2向侧端移动,最后将勾丝杆b43的长度小于安装槽b41的长度,可以让勾丝杆b43收藏在安装槽b41中,在通过第三弹簧b44复位带动勾丝杆b43往上翘对拉丝勾住,带动拉丝在载槽121中进行分离,能够更细致将拉丝进行分离。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