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形机械密码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29708发布日期:2020-09-25 18:01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球形机械密码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门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球形机械密码锁。



背景技术:

球形门锁为一种内、外执手(锁柄)为球形,用于安装在木门、钢门、铝合金门及塑料门上使用的门锁。

球形门锁多用于室内门,传统的球形门锁在内执手反锁的情形,外执手需要用钥匙开启,因此在内门反锁的情形下,入户就需要寻找钥匙,在不常使用的情形下,一旦内执手发生反锁,寻找钥匙就变成了一件颇为麻烦的的事情。

为改善上述情况,应对相应的市场需求,市场上也应运而生了一种球形密码锁,其原理与入户门的智能密码锁相通,通过输入以电子信号形式的密码即可将门锁开启,无需通过钥匙的拔插即可实现反锁状况下的开门。

但是由于此类搭载电子密码锁的球形锁成本较高,而室内门的使用频率又相对较低,且每次将门开启都需要密码也相对较为麻烦。

因此针对上述的情形,需要研发一种能无需钥匙,又能在未反锁情形下,无需密码即能开启的球形机械密码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球形机械密码锁,其无需钥匙开启,产品结构全部为机械化结构,造价成本低,并且在未反锁情况下,无需输入密码即可将门锁开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球形机械密码锁,包括:

内执手,包括内把手和内固定板,所述内把手连接在内固定板的外侧,并可相对内固定板轴向运动或轴向转动;

外执手,包括外把手和把手连接件,所述外把手连接在把手连接件的外侧,且外把手内部设有一组以上的密码轮,所述外把手上设有用于拨动和显示密码轮的敞口;

方芯,方芯一端穿过所述内固定板,并连接至内把手上,另一端形成有离合组件,离合组件穿过把手连接件,并伸入至外把手内部,且与所述密码轮相连,所述把手连接件的内部设有可与离合组件形成联动的凹槽;

所述把手连接件的端面上形成有环形缺口,所述方芯的外周形成有可与环形缺口相抵的方芯凸起;

所述内固定板的端面上形成有固定凸起,所述内把手的端面形成与固定凸起相配合的定位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离合组件包括由方芯朝向外执手一侧延伸形成的转轴,转轴内形成有主腔体,主腔体的上端形成联动口,所述主腔体内设有能伸入至所述凹槽内的挂挡销,以及使得挂挡销具有弹出所述联动口趋势的弹簧,所述密码轮上设有供挂挡销弹出的解锁槽。

进一步的,所述挂挡销包括位于主腔体内的本体,所述弹簧设于本体与主腔体之间,本体的上端延伸形成可伸出联动口的挡板,挡板的前端形成有导向斜面,所述凹槽的外端设有抵压台阶。

进一步的,所述主腔体的一侧形成有副腔体,副腔体内设有导向翻板,导向翻板一侧连接至副腔体的内壁上,另一侧与所述挂挡销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分为转动段和离合段,所述离合段的直径大于所述转动段的直径,所述方芯凸起形成于所述转动段上,并与环形缺口相抵,所述离合段被限定在把手连接件和外把手内。

进一步的,所述密码轮包括套于离合组件上的对号轮,以及连接在对号轮外周的拨动轮,所述对号轮与拨动轮之间设有换码阻力簧。

进一步的,所述对号轮与离合组件之间设有开锁阻力簧。

进一步的,所述拨动轮的表面形成有防滑纹。

进一步的,所述内固定板包括内固定板本体,以及由内固定板本体延伸形成的内把手套,所述内把手包括内把手本体,以及由内把手本体延伸形成的内把手转轴,所述内把手转轴连接在内把手套内,且所述定位凹槽成型于所述内把手转轴上,所述固定凸起成型于所述内固定板本体的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方芯固定在内把手转轴上,所述内把手转轴和内把手套上均形成有顶丝孔,所述内把手转轴的顶丝孔内连接有固定顶丝将所述方芯固定。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作为室内门使用的球形锁,其在室内门反锁情形下,无需钥匙,通过密码轮拨动至正确的位置可以实现将门开启。

2.该机械密码锁的结构为纯机械机构,相对于现有市场上的电子球形密码锁,其造价成本更低。

3.在室内门未反锁的情形下,其无需像电子密码锁那样每次均需要输入密码信息才能将门开启,恰好适应室内门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球形机械密码锁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球形机械密码锁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球形机械密码锁的部件分解图。

图4为球形机械密码锁处于反锁状态的剖面图一。

图5为球形机械密码锁处于常开状态的剖面图。

图6为球形机械密码锁处于反锁状态的剖面图二。

图7为内把手和内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把手连接件与方芯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密码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离合组件和密码轮配合时的剖面图。

1-内执手,11-内把手,111-内把手本体,112-内把手转轴,113-顶丝孔,114-定位凹槽,12-内固定板,121-内固定板本体,122-内把手套,123-顶丝孔,124-固定凸起,2-外执手,21-外把手,211-敞口,22-把手连接件,221-凹槽,222-抵压台阶,223-环形缺口,3-方芯,31-离合组件,311-转轴,311a-转动段,311b-离合段,312-主腔体,313-副腔体,314-联动口,315-挂挡销,3151-本体,3152-挡板,3153-导向斜面,316-导向翻板,317-弹簧,32-方芯凸起,33-开锁阻力簧,4-密码轮,41-拨动轮,42-对号轮,421-解锁槽,43-换码阻力簧,5-固定顶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该球形机械密码锁包括内执手1、方芯3和外执手2,方芯3连接在内执手1和外执手2中间,方芯3还用于连接锁体(图中未示出),密码轮4设置在外执手2中,当通过内执手1反锁,需要通过外执手2上的密码轮4才能将门锁开启。

如图3-8所示,内执手1由内固定板12和内把手11组成,且内把手11可以相对内固定板12进行转动,或者相对内固定板12进行轴向移动,在内固定板12的端面上形成有固定凸起124,相对的,内把手11上形成有定位凹槽114,该定位凹槽114的侧壁呈弧形,当内固定板12的固定凸起124位于内把手11的定位凹槽114内的情况下,如果转动内把手11,内把手11的定位凹槽114会沿着内固定板12上的固定凸起124运动,从而使得内把手11在转动的同时,相对内固定板12发生了轴向位移。

外执手2则由外把手21和把手连接件22组成,在把手连接件22的端面上设有环形缺口223,相对应的,在方芯3上形成有方芯凸起32,在该密码锁未反锁的情形下,内固定板12上的固定凸起124与内把手11的定位凹槽114是相互错开,虽然两者的位置是对准的,但两者并不直接相接触,在此种情形下,方芯3上的方芯凸起32是与把手连接件22上的环形缺口223相抵的,此时该密码锁处于常开状态,具体如图5中所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转动外执手2可以直接带动方芯3转动,从而实现门的开启。

当将内把手11朝向内固定板12一侧推去,使得内固定板12上的固定凸起124进入至内把手11的定位凹槽114内,由于内把手11的运动带动方芯3也发生了轴向位移,此时方芯3上的方芯凸起32就与把手连接件22上的环形缺口223相错开了,如图4中所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转动外执手2,外执手2处于空转状态,无法带动方芯3转动,因此也就无法实现将门开启。

当密码锁处于反锁状态下时,就需要通过转动外执手2上的密码轮4,使其处于正确位置,当密码轮4处于准确的位置时,方芯3上的离合组件31就会与把手连接件22上的凹槽221相连,重新使得外执手2与方芯3处于联动状态,那么在输入正确密码的情况下,通过转动外执手2就可以带动方芯3转动,从而实现门的开启,其中离合组件31相当于智能密码锁中的离合器,主要起到的作用就是当输入准确的密码时,使得外执手2与方芯3形成联动,在本申请中,在密码轮4的密码错误的情况下,离合组件31不会与把手连接件22的凹槽221形成联动。

在密码轮4的密码正确情况下,离合组件31与把手连接件22的凹槽221形成联动,在通过外执手2带动方芯3转动的过程,内把手11也会被带着转动,从而内把手11上的定位凹槽114与内固定板12的固定凸起124相互脱离,实现方芯3的轴向运动,方芯3上的方芯凸起32再次与把手连接件22上的环形缺口223形成配合,即当成功输入一次密码,且外执手2转动过后的情形,该密码锁重新变成常开状态,无需密码即可实现开门。

如图3-5所示,上述的离合组件31包括由方芯3朝向外执手2一侧形成的转轴311,该转轴311与把手连接件2转动连接,并伸入至外把手21内,转轴311形成有主腔体312,主腔体312内设有挂挡销315和弹簧317,弹簧317位于挂挡销315的下方,主腔体312形成有供挂挡销315弹出的联动口314,相应的在密码轮4上则形成有对应的解锁槽421,在密码轮4没有转至正确密码的情况下,密码轮4压迫着挂挡销315位于主腔体312内,而当密码轮4转至正确密码的情况下,即密码轮4上的解锁槽421会与转轴311上的联动口314相对齐,此时挂挡销315在弹簧317的作用下就会把挂挡销315向上弹出,进入至密码轮4的解锁槽421,同时挂挡销315会进入至把手连接件22的凹槽221内,使得方芯3与外执手2形成联动。

进一步的,挂挡销315包括位于主腔体312内本体3151,还有能够伸出联动口314的挡板3152,弹簧317则作用在本体3151与主腔体312之间,在密码轮的解锁槽421与挂挡销315的挡板3152相互抵住之后,为了便于密码轮4的转动,每次在通过转动外执手2带动方芯3转动的过程中,方芯3都会朝向内执手1一侧运动,在该运动过程中,挡板3152前端形成的导向斜面3153会被凹槽221外端的抵压台阶222往里压,使得挂挡销315往主腔体312内运动,此时挂挡销315上的挡板3152就会与密码轮4的解锁槽421相互脱离开,从而使得密码轮4的转动变得顺畅,可以重新将密码轮4打乱。

如图10所示,在转轴311的主腔体312一侧设有副腔体313,主腔体312和副腔体313为相互连通的,由于挂挡销315是通过弹簧317的作用力向上弹起的,并且密码轮4的数量也至少为两个,当其中一个密码轮4上的解锁槽421与联动口314对准时,易导致挂挡销315单边弹起,而另一边处于被压迫状态,此时易被得知其中一个密码轮4的密码,为避免这种问题,在副腔体313内加了一块导向翻板316,导向翻板316一端转动连接在副腔体313的侧壁上,另一端与挂挡销315相连,这样挂挡销315在被弹起的过程中,就不会发生单边弹起的状况,即挂挡销315的上端的高度在被弹起的过程中是一致的。

如图4-6所示,转轴311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与环形缺口223处的圆孔相配合的转动段311a,另外一段则是位于外执手2内的离合段311b,其中离合段311b的直径要大于转动段311a的直径,并且离合段311b被限定在外执手2内,避免内把手11转动时,将离合段311b从外执手2中抽出。

如图3和9所示,密码轮4包括拨动轮41和对号轮42,其中对号轮42套装在离合组件31上,拨动轮41则套在对号轮42的外周,在拨号轮41与对号轮42之间设有换码阻力簧43,该密码锁的换码方式为,当每组密码轮4均拨动到正确密码位置时,此时由于受到来自于离合组件31的力,密码轮4无法再进一步拨动,此时通过施加较大的力,对号轮42处于静止状态,而拨动轮41则处于转动状态,这样即实现了密码轮4的换码,其中换码阻力簧43的作用则是避免在正常受力情形下,拨动轮41与对号轮4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导致密码的更换。

进一步的,在对号轮42与离合组件31之间设置的开锁阻力簧33则是增加对号轮42与离合组件31之间相对摩擦力,避免密码轮4的转动过于轻便。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拨动轮41的转动,在拨动轮41的表面设有防滑纹。

如图6所示,所述内固定板12包括内固定板本体121,以及由内固定板本体121延伸形成的内把手套122,所述内把手11包括内把手本体111,以及由内把手本体111延伸形成的内把手转轴112,所述内把手转轴112连接在内把手套122内,且所述定位凹槽114成型于所述内把手转轴112上,所述固定凸起124成型于所述内固定板本体121的端面上。

所述方芯3固定在内把手转轴112上,所述内把手转轴112和内把手套122上均形成有顶丝孔113,123,所述内把手转轴112的顶丝孔113内连接有固定顶丝5将所述方芯3固定。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