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95919发布日期:2021-03-09 17:04阅读:92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属于辅助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2.在机械制造或设备安装等技术领域,往往需要将不同的两个工件(例如,尺寸相同或尺寸存在差异等)进行夹紧并对中,但是现有的夹紧工装只能夹紧固定一个工件,因此,对两个不同的工件,需要设计两个不同的夹紧工装,以此实现工件夹紧和对中的目的。
3.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连接器,以快速实现将两个不同的工件夹紧对中。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连接器。
5.本公开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第一可旋活动体、第二可旋活动体、至少一个第一对中传动机构、至少一个第二对中传动机构、至少一个第一对中件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对中件;
6.所述壳体设置有贯穿其长度方向的连接腔;
7.所述第一可旋活动体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可旋活动体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二端;
8.每个所述第一对中传动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周向侧壁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可旋活动体以及对应的所述第一对中件传动连接,以在所述第一可旋活动体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一对中件沿所述连接腔的径向移动;
9.每个所述第二对中传动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周向侧壁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二可旋活动体以及对应的所述第二对中件传动连接,以在所述第二可旋活动体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二对中件沿所述连接腔的径向移动。
10.在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可旋活动体上设置有第一齿部,所述第一对中件包括第一对中螺杆;所述第一对中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与所述第一齿部啮合,所述第一对中螺杆穿设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中并与其螺接,所述第一对中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和/或,
11.所述第二可旋活动体上设置有第二齿部,所述第二对中件包括第二对中螺杆;所述第二对中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齿轮组,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与所述第二齿部啮合,所述第二对中螺杆穿设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中并与其螺接,所述第二对中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12.在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包括:
13.第一主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主传动齿轮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主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部啮合,所述第一内螺纹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对中螺杆螺接;
14.至少一个第一从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从传动齿轮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内螺纹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对中螺杆螺接;
15.至少一个第一中间齿轮,每个所述第一中间齿轮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一主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一从传动齿轮之间,并分别与该第一主传动齿轮和第一从传动齿轮啮合;和/或,
16.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包括:
17.第二主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主传动齿轮设置有第三内螺纹,所述第二主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齿部啮合,所述第三内螺纹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对中螺杆螺接;
18.至少一个第二从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从传动齿轮设置有第四内螺纹,所述第四内螺纹与另一个所述第二对中螺杆螺接;
19.至少一个第二中间齿轮,每个所述第二中间齿轮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二主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传动齿轮之间,并分别与该第二主传动齿轮和第二从传动齿轮啮合。
20.在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齿部为锥齿,所述第一主传动齿轮设置有第一锥齿和第一直齿,所述第一锥齿与所述第一齿部啮合,所述第一直齿与所述第一中间齿轮啮合;和/或,
21.所述第二齿部为锥齿,所述第二主传动齿轮设置有第二锥齿和第二直齿,所述第二锥齿与所述第二齿部啮合,所述第二直齿与所述第二中间齿轮啮合。
22.在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盖板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对中螺杆和所述第二对中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23.在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长条柱形体,所述第一对中螺杆和所述第二对中螺杆的一端均设置有非圆形孔,所述非圆形孔套设在对应的所述长条柱形体外侧。
24.在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器包括多个第一对中传动机构,所述多个第一对中传动机构等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周向侧壁上;和/或,
25.所述连接器包括多个第二对中传动机构,所述多个第二对中传动机构等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周向侧壁上。
26.在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压盖和第二压盖;
27.所述第一压盖位于所述第一可旋活动体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压盖与所述第一可旋活动体可拆卸连接;
28.所述第二压盖位于所述第二可旋活动体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压盖与所述第二可旋活动体可拆卸连接。
29.在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外径指示组件和第二外径指示组件;
30.所述第一外径指示组件用以指示经由所述第一可旋活动体插入所述连接腔中的工件外径大小;
31.所述第二外径指示组件用以指示经由所述第二可旋活动体插入所述连接腔中的工件外径大小。
32.在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径指示组件包括第一刻度表和第一指示图标,所述第一刻度表设置在所述第一可旋活动体上,所述第一指示图标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盖上;和/或,
33.所述第二外径指示组件包括第二刻度表和第二指示图标,所述第二刻度表设置在
所述第二可旋活动体上,所述第二指示图标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盖上。
34.本公开实施例的连接器,利用所设置的第一可旋活动体、第二可旋活动体、第一对中传动机构、第二对中传动机构、第一对中件以及第二对中件,可以对不同的两个工件实现快速夹紧和快速对中的目的,也即可以使得不同的两个工件中心轴可以达到快速共线的目的。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分解图;
36.图2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图2中所示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38.图4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可旋活动体的结构示意图;
39.图5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第一主传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40.图6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可旋活动体的结构示意图;
41.图7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压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3.示例性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连接器100,所述连接器100包括壳体110、第一可旋活动体120、第二可旋活动体130、至少一个第一对中传动机构140、至少一个第二对中传动机构150、至少一个第一对中件160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对中件170。
44.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10设置有贯穿其长度方向的连接腔111。所述第一可旋活动体12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10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可旋活动体13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10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二端,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第一可旋活动体120可以设置在壳体110的左端,第二可旋活动体130则可以设置在壳体110的右端,当然,除此以外,第一可旋活动体120和第二可旋活动体130在壳体110上的位置也可以对调,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制。
45.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每个所述第一对中传动机构140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10周向侧壁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可旋活动体120以及对应的所述第一对中件160传动连接,以在所述第一可旋活动体120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一对中件160沿所述连接腔111的径向移动。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通过控制第一可旋活动体120转动,这个过程可以是借助马达或电机自动驱动,或者也可以是用户手动操纵等,转动的第一可旋活动体120带动所述第一对中传动机构140转动,从而可以带动所述第一对中件160直线移动,进而可以使得所述第一对中件160沿所述连接腔111的径向移动,例如,沿所述连接腔111的径向向内或向外移动等等。
46.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每个所述第二对中传动机构150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10周向侧壁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二可旋活动体130以及对应的所述第二对中件170传动连接,以在所述第二可旋活动体130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二对中件170沿所述连接腔111的径向移动。第二可旋活动体130驱动第二对中件170移动的过程与第一可旋活动体120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47.在具体应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0时,可以将形状规则,外尺寸相同或有差异的两个工件,分别为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例如,圆管、实心棒、方管、方棒、多面空心棒或实心棒等。将第一工件从壳体110的一端插入到连接腔111内,将第二工件从壳体110的另一端插入到连接腔111内,之后,利用第一可旋活动体120驱动第一对中传动机构140带动第一对中件160沿径向向内移动,直至各第一对中件160与第一工件抵接固定。以及,利用第二可旋活动体130驱动第二对中传动机构150带动第二对中件170沿径向移动,直至各第二对中件160与第二工件抵接固定。这样,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均被夹持固定在该连接器100中,并且可以使得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的截面轮廓对中。
48.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利用所设置的第一可旋活动体、第二可旋活动体、第一对中传动机构、第二对中传动机构、第一对中件以及第二对中件,可以对不同的两个工件实现快速夹紧和快速对中的目的,也即可以使得不同的两个工件中心轴可以达到快速共线的目的。
49.示例性的,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可旋活动体120上设置有第一齿部121,所述第一对中件160为第一对中螺杆。所述第一对中传动机构140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与所述第一齿部121啮合,所述第一对中螺杆穿设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中并与其螺接,所述第一对中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可旋活动体130上设置有第二齿部(图中并未示出,该第二齿部结构与第一齿部121类似),所述第二对中件170为第二对中螺杆。所述第二对中传动机构150包括第二传动齿轮组,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与所述第二齿部啮合,所述第二对中螺杆穿设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中并与其螺接,所述第二对中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10固定连接。
50.示例性的,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包括第一主传动齿轮141、第一从动齿轮142以及第一中间齿轮143。所述第一主传动齿轮141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图中并未示出),所述第一主传动齿轮141与所述第一齿部121啮合,所述第一内螺纹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对中螺杆螺接。所述第一从传动齿轮142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图中并未示出),所述第二内螺纹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对中螺杆螺接。所述第一中间齿轮143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传动齿轮141和所述第一从传动齿轮142之间,并分别与该第一主传动齿轮141和第一从传动齿轮142啮合。
51.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控制第一可旋活动体120转动,第一可旋活动体120上的第一齿部121与第一主传动齿轮141啮合,从而可以带动第一主传动齿轮141转动。第一主传动齿轮141与第一中间齿轮143啮合,从而可以带动第一中间齿轮143转动(但是第一中间齿轮143转动方向与第一主传动齿轮141方向相反)。第二从传动齿轮142与第一中间齿轮143啮合,从而可以带动第二从传动齿轮142转动(第二从传动齿轮142转动方向与第一主传动齿轮141转动方向相同)。不同的两个对中螺杆分别穿设在第一主传动齿轮141和第一从传动齿轮142中,对中螺杆的一端与壳体110固定,从而可以避免对中螺杆在齿轮内部转动,进而可以将齿轮的转动转变为对中螺杆的直线移动,也即可以使得对中螺杆沿连接腔111的径向移动。
5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动齿轮组并不局限于仅包括一个第一从传动齿轮以及一个第一中间齿轮,该第一传动齿轮组可以包括其他奇数个齿轮,例如,第一传动齿轮组包括一个第一主传动齿轮、两个第一从传动齿轮以及两个第一中间齿轮等等,只要确保在相邻两个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主传动齿轮与第一从传动齿轮、或第一从传动齿轮与第一从传动齿
轮)之间设置有一个中间齿轮即可,同时在该相邻两个第一传动齿轮上均设置有内螺纹以便与对中螺杆螺接即可,从而以实现快速夹紧和对中。
53.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包括第二主传动齿轮151、第二从传动齿轮152以及第二中间齿轮153。所述第二主传动齿轮151设置有第三内螺纹(图中并未示出),所述第二主传动齿轮151与所述第二齿部啮合,所述第三内螺纹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对中螺杆螺接。所述第二从传动齿轮152设置有第四内螺纹(图中并未示出),所述第四内螺纹与另一个所述第二对中螺杆螺接。所述第二中间齿轮153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二主传动齿轮151和所述第二从传动齿轮152之间,并分别与该第二主传动齿轮151和第二从传动齿轮152啮合。第二传动齿轮组具体传动方式以及所包括的齿轮数量说明与第一传动齿轮组类似,本实施例对此并不赘述。
54.示例性的,如图1、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齿部121可以为锥齿,所述第一主传动齿轮141设置有第一锥齿141a和第一直齿141b,所述第一锥齿141a与所述第一齿部121啮合,所述第一直齿141b与所述第一中间齿轮143啮合。所述第二齿部131也可以为锥齿,所述第二主传动齿轮151设置有第二锥齿(图中并未标记,与第一锥齿141a类似)和第二直齿(图中并未标记,与第一直齿141b类似),所述第二锥齿与所述第二齿部啮合,所述第二直齿与所述第二中间齿轮153啮合。
55.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器100还包括至少一个盖板180,所述盖板180与所述壳体110连接,所述盖板180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对中螺杆和所述第二对中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56.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所述盖板180朝向所述壳体11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长条柱形体181,所述第一对中螺杆和所述第二对中螺杆的一端均设置有非圆形孔,所述非圆形孔套设在对应的所述长条柱形体181外侧。该非圆形孔,例如可以为方形孔或异形孔等等,非圆形孔与盖板180上的长条柱形体181配合,使得对中螺杆无法转动。
57.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器100包括多个第一对中传动机构140和多个第二对中传动机构150,在图1中,连接器100包括三个第一对中传动机构140和三个第二对中传动机构150,但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所述多个第一对中传动机构140等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10周向侧壁上。所述多个第二对中传动机构150等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10周向侧壁上。
58.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器100还包括第一压盖190和第二压盖200。所述第一压盖190位于所述第一可旋活动体120背离所述壳体110的一侧,所述第一压盖190与所述壳体110可拆卸连接,例如,第一压盖190可以与壳体110螺接等。所述第二压盖200位于所述第二可旋活动体130背离所述壳体110的一侧,所述第二压盖200与所述壳体110可拆卸连接。
59.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器100还包括第一外径指示组件210和第二外径指示组件(图中并未标记,与第一外径指示组件210相同)。所述第一外径指示组件210用以指示经由所述第一可旋活动体120插入所述连接腔111中的工件外径大小。所述第二外径指示组件用以指示经由所述第二可旋活动体130插入所述连接腔111中的工件外径大小。
60.具体地,如图2、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外径指示组件210包括第一刻度表211和第一指示图标212,所述第一刻度表211设置在所述第一可旋活动体120上,所述第一指示图
标212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盖190上。所述第二外径指示组件包括第二刻度表和第二指示图标,所述第二刻度表设置在所述第二可旋活动体130上,所述第二指示图标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盖200上。
61.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