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63664发布日期:2021-04-06 12:12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车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



背景技术:

越来越多的高端汽车都采用了隐藏式车门把手,电动隐藏式把手需通过微动开关将手柄总成的位置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反馈信号结合算法进行折叠或弹出操作。现隐藏式把手采用一个微动开关或两个微动开关,其中采用一个微动开关的电动隐藏式把手只反馈把手开启或折叠状态,控制系统不能识别把手位置或工况,只能开启或回收手柄总成。

采用两个微动开关的隐藏式把手,例如我国专利申请文献(公告号:201910385947.1;公告日:2019.05.09)中公开了一种可手动闭锁的车门把手及工作方法,该方案中采用两个微动开关,通过摆臂的摆动,分别撞击不同的微动开关,以向控制器系统发出信号,但仅反馈把手开启或回收到位,控制器系统不能识别把手过程状态和工况,功能单一,无法识别各种工况,如把手被堵住、老化、在关线不佳环境等,并针对不同工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应对,导致隐藏式车门把手不智能和使用方便性差;且微动开关在受到撞击时,易损坏和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升微动开关在隐藏式车把手中的耐久性,同时能够向控制系统传递把手开关过程中的信号。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相对于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滑动的推杆,所述推杆上设有能够与微动开关一相抵靠的轨迹凸台一,所述推杆上还设有能够与微动开关二相抵靠的轨迹凸台二,轨迹凸台一与轨迹凸台二的长度方向沿推杆的滑动方向设置,所述轨迹凸台一的长度小于轨迹凸台二的长度。

本隐藏式车门把手中的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的触发是通过推杆相对于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的滑动实现,由于轨迹凸台一的长度小于轨迹凸台二的长度,在推杆滑动的过程中,轨迹凸台一、轨迹凸台二、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之间会产生四种信号传递至控制系统,第一种状态是车门把手通常是处于收拢的状态,此时微动开关一未与轨迹凸台一抵靠,且微动开关二也未与轨迹凸台二抵靠,上述微动开关一、微动开关二、轨迹凸台一和轨迹凸台二的外置关系会向控制系统传递出第一种信号;第二种状态是车门把手处于开启状态,此时微动开关一与轨迹凸台一抵靠,且微动开关二与轨迹凸台二抵靠,上述微动开关一、微动开关二、轨迹凸台一和轨迹凸台二的外置关系会向控制系统传递出第二种信号;在车门把手在开启和关闭的过程中,微动开关一不和轨迹凸台一相抵靠,而微动开关二会与轨迹凸台二相抵靠,在车门把手从关闭到开启的过程中会向控制系统传递出第三种信号;在车门把手从开启到关闭的过程中会向控制系统传递出第四种信号,通过推杆相对于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是相对移动的,因此,相较现有技术中,对于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的冲击比较小,因此能够提升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在隐藏式车把手中的耐久性,同时能够向控制系统传递把手开关过程中的信号,使控制系统在把手开启或关闭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电压驱动,使隐藏式车门把手显更智能化和使用方便性。

在上述的隐藏式车门把手中,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并排设置,所述轨迹凸台一和轨迹凸台二对应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并排设置。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并排设置,使推杆在较短的行程下作用在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上,并能够向控制系统传递出四种信号。

在上述的隐藏式车门把手中,所述底座上还安装有能够挤压微动开关一的弹片一,所述弹片一位于微动开关一和轨迹凸台一之间,所述轨迹凸台一上具有能够与弹片一相抵靠的凸筋一,所述凸筋一沿轨迹凸台一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推杆的移动过程中,轨迹凸台一会挤压弹片一,弹片一挤压微动开关一向控制系统传递信号,通过弹片一的设置能够使作用在微动开关一上的力更加柔和,提升微动开关一在隐藏式车把手中的耐久性,凸筋一的设置能够更好的作用在弹片一上,提升微动开关一及弹片一与轨迹凸台一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可靠性。

在上述的隐藏式车门把手中,所述轨迹凸台一的前端设有倾斜设置的导向斜面一,导向斜面一上也设有凸筋一。导向斜面一的设置能够使轨迹凸台一作用在微动开关上的力更加柔和,提升微动开关一在隐藏式车把手中的耐久性,凸筋一的设置能够更好的作用在微动开关一上,提升微动开关一与轨迹凸台一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可靠性。

在上述的隐藏式车门把手中,所述底座上还安装有能够挤压微动开关二的弹片二,所述弹片二位于微动开关二和轨迹凸台二之间,所述轨迹凸台二上具有能够与弹片二相抵靠的凸筋二,所述凸筋二沿轨迹凸台二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推杆的移动过程中,轨迹凸台二上的凸筋二会挤压弹片二,弹片二挤压微动开关二向控制系统传递信号,通过弹片二的设置能够使作用在微动开关二上的力更加柔和,提升微动开关二在隐藏式车把手中的耐久性,凸筋二的设置能够更好的作用在弹片二上,提升微动开关二及弹片二与轨迹凸台二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可靠性。

在上述的隐藏式车门把手中,所述轨迹凸台二的前端设有倾斜设置的导向斜面二,导向斜面二上也设有凸筋二。导向斜面二的设置能够使轨迹凸台二作用在微动开关上的力更加柔和,提升微动开关二在隐藏式车把手中的耐久性,凸筋二的设置能够更好的作用在微动开关二上,提升微动开关二与轨迹凸台二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可靠性。

在上述的隐藏式车门把手中,所述底座上沿推杆的滑动方向开设有可供推杆滑动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底壁和两侧壁上均设有与推杆相接触的导向筋。导向孔的设置能够对推杆的滑动方向导向,在导向孔的底壁和两侧壁上设置的导向筋能够减少推杆直接与导向孔的内壁相接触,进而减少两者的摩擦力,推杆传动平稳,避免推杆对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造成冲击,提升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在隐藏式车把手中的耐久性。

在上述的隐藏式车门把手中,所述推杆呈长方体状,所述推杆上设有贯穿其左右侧面的通孔。推杆上设置的通孔具有减重、排水、减少推杆和底座接触面积的作用,从而降低推杆和底座之间摩擦和异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提升了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在隐藏式车门把手中的耐久性。

2、通过推杆上的轨迹凸台一和轨迹凸台二配合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能够实现反馈把手的四种位置状态,使控制系统在开启或折叠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电压驱动,且能识别各种工况。

3、推杆传动平稳,使把手弹出和折叠平稳,且微动开关耐久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隐藏式车门把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推杆、弹片、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之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推杆与底座之间的剖视图。

图6是隐藏式车门把手开启过程电压示意图。

图中,1、底座;1a、导向孔;1b、导向筋;2、微动开关一;3、微动开关二;4、推杆;4a、轨迹凸台一;4b、轨迹凸台二;4c、凸筋一;4d、凸筋二;4e、导向斜面一;4f、导向斜面二;4g、通孔;5、弹片一;6、弹片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隐藏式车门把手包括底座1,底座1上安装有微动开关一2和微动开关二3,底座1上还设置有相对于微动开关一2和微动开关二3滑动的推杆4,推杆4上设有能够与微动开关一2相抵靠的轨迹凸台一4a,推杆4上还设有能够与微动开关二3相抵靠的轨迹凸台二4b,轨迹凸台一4a与轨迹凸台二4b的长度方向沿推杆4的滑动方向设置,轨迹凸台一4a的长度小于轨迹凸台二4b的长度,微动开关一2和微动开关二3并排设置,所述轨迹凸台一4a和轨迹凸台二4b对应微动开关一2和微动开关二3并排设置。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本隐藏式车门把手中的微动开关一2和微动开关二3的触发是通过推杆4相对于微动开关一2和微动开关二3的滑动实现,由于轨迹凸台一4a的长度小于轨迹凸台二4b的长度,在推杆4滑动的过程中,轨迹凸台一4a、轨迹凸台二4b、微动开关一2和微动开关二3之间会产生四种信号传递至控制系统,第一种状态是车门把手通常是处于收拢的状态,此时微动开关一2未与轨迹凸台一4a抵靠,且微动开关二3也未与轨迹凸台二4b抵靠,上述微动开关一2、微动开关二3、轨迹凸台一4a和轨迹凸台二4b的外置关系会向控制系统传递出第一种信号;第二种状态是车门把手处于开启状态,此时微动开关一2与轨迹凸台一4a抵靠,且微动开关二3与轨迹凸台二4b抵靠,上述微动开关一2、微动开关二3、轨迹凸台一4a和轨迹凸台二4b的外置关系会向控制系统传递出第二种信号;在车门把手在开启和关闭的过程中,微动开关一2不和轨迹凸台一4a相抵靠,而微动开关二3会与轨迹凸台二4b相抵靠,在车门把手从关闭到开启的过程中会向控制系统传递出第三种信号;在车门把手从开启到关闭的过程中会向控制系统传递出第四种信号,通过推杆4相对于微动开关一2和微动开关二3是相对移动的,因此,相较现有技术中,对于微动开关一2和微动开关二3的冲击比较小,因此能够提升微动开关一2和微动开关二3在隐藏式车把手中的耐久性,同时能够向控制系统传递把手开关过程中的信号。且微动开关一2和微动开关二3并排设置,使推杆4在较短的行程下作用在微动开关一2和微动开关二3上,也能够提升微动开关一2和微动开关二3在隐藏式车把手中的耐久性。

如图1至图4所示,底座1上还安装有能够挤压微动开关一2的弹片一5,弹片一5位于微动开关一2和轨迹凸台一4a之间,轨迹凸台一4a上具有能够与弹片一5相抵靠的凸筋一4c,凸筋一4c沿轨迹凸台一4a的长度方向设置。底座1上还安装有能够挤压微动开关二3的弹片二6,所述弹片二6位于微动开关二3和轨迹凸台二4b之间,所述轨迹凸台二4b上具有能够与弹片二6相抵靠的凸筋二4d,所述凸筋二4d沿轨迹凸台二4b的长度方向设置。

如图3所示,推杆4的移动相对与微动开关一2和微动开关二3是纵向的移动,会对微动开关一2和微动开关二3产生一定的冲击,通过弹片一5和弹片二6的设置改变了推杆4直接作用在微动开关一2和微动开关二3上的作用力方向,由原本的纵向作用力变为竖向按压微动开关一2和微动开关二3,提升微动开关一2和微动开关二3在隐藏式车把手中的耐久性。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推杆4的移动过程中,轨迹凸台一4a上的凸筋一4c会挤压弹片一5,弹片一5挤压微动开关一2向控制系统传递信号,提升微动开关一2在隐藏式车把手中的耐久性,凸筋一4c的设置能够更好的作用在弹片一5上,提升微动开关一2及弹片一5与轨迹凸台一4a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可靠性。在推杆4的移动过程中,轨迹凸台二4b上的凸筋二4d会挤压弹片二6,弹片二6挤压微动开关二3向控制系统传递信号,提升微动开关二3在隐藏式车把手中的耐久性,凸筋二4d的设置能够更好的作用在弹片二6上,提升微动开关二3及弹片二6与轨迹凸台二4b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可靠性。

如图4所示,轨迹凸台一4a的前端设有倾斜设置的导向斜面一4e,导向斜面一4e上也设有凸筋一4c。轨迹凸台二4b的前端设有倾斜设置的导向斜面二4f,导向斜面二4f上也设有凸筋二4d。导向斜面一4e的设置能够使轨迹凸台一4a作用在微动开关上的力更加柔和,导向斜面二4f的设置能够使轨迹凸台二4b作用在微动开关上的力更加柔和,提升微动开关一2和微动开关二3在隐藏式车把手中的耐久性。

如图4和图5所示,推杆4呈长方体状,推杆4上设有贯穿其左右侧面的通孔4g,推杆4上设置的通孔4g具有减重、排水、减少推杆4和底座1接触面积的作用,从而降低推杆4和底座1之间摩擦和异响。底座1上沿推杆4的滑动方向开设有可供推杆4滑动的导向孔2,导向孔2的顶壁、底壁和两侧壁上均设有与推杆4相接触的导向筋1b,其导向筋1b的数量为8根,顶壁、底壁和两侧壁分别设置有两根导向筋1b。导向孔2的设置能够对推杆4的滑动方向导向,在导向孔2的底壁和两侧壁上设置的导向筋1b能够减少推杆4直接与导向孔2的内壁相接触,进而减少两者的摩擦力,推杆4传动平稳,避免推杆4对微动开关一2和微动开关二3造成冲击,提升微动开关一2和微动开关二3在隐藏式车把手中的耐久性。

本实施例中,底座1包括座体和安装座,其中导向孔2开设于座体上,微动开关一2、微动开关二3、弹片一5和弹片二6均安装于安装座上,安装座与座体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

如图6所示,当隐藏式车门把手执行控制系统弹出指令时,推杆4的关轨迹开始触发微动开关二3,反馈给控制系统把手开始开启,当把手开启到位时,开运动推杆4触发微动开关一2,反馈给控制系统,把手已开启到位,控制系统停止把手。当隐藏式把手执行控制系统折叠指令时,推杆4的开轨迹和微动开关一2脱开,反馈给控制系统把手已开始回收,当把手回收到位时,关运动轨迹面和微动开关二3脱开,反馈已开启到位,控制系统停止驱动把手。反馈系统共给控制系统反馈开到位,关到位,开过程,关过程,使控制系统采集足够参数,在把手运动到各位置,采用不同电压驱动,使把手总成运动平衡,且识别各种工况,并采取措施对应。

隐藏式车门把手中通过执行器推动推杆4移动,推杆4抵着把手凸轮转动,带动把手打开,在这个过程中,推杆4、微动开关一2和微动开关二3会配合产生四种信号。如图6所示,隐藏式车门把手完成一个完整的开启和关闭会有五个过程,会朝控制系统反馈四种信号。通常情况下把手处于关闭状态下,微动开关一2不与轨迹凸台一4a抵靠,微动开关二3不与轨迹凸台二4b抵靠,此时控制系统接收到把手关到位的信号;在把手弹出过程中,微动开关一2不和轨迹凸台一4a相抵靠,而微动开关二3会与轨迹凸台二4b相抵靠,此时控制系统会收到把手弹出过程的信号;当把手完全弹出的状态下,微动开关一2与轨迹凸台一4a抵靠,且微动开关二3与轨迹凸台二4b抵靠,此时控制系统会收到把手已经开到位的信号;在把手回收的过程中,微动开关一2不和轨迹凸台一4a相抵靠,而微动开关二3会与轨迹凸台二4b相抵靠,此时控制系统会收到把手回收过程的信号;最后当把手完全回收处于关闭状态下,微动开关一2不与轨迹凸台一4a抵靠,微动开关二3不与轨迹凸台二4b抵靠,此时控制系统接收到把手关到位的信号。至此,隐藏式车门把手完成了一个从关闭到开启到关闭状态的一个循环,在此过程中,推杆4、微动开关一2和微动开关二3构成反馈把手四种位置状态,使控制系统在把手开启或关闭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电压驱动,且能识别各种工况如把手被堵住、老化、在关线不佳环境等,采取措施进行对应,使隐藏式车门把手显更智能化和使用方便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中仅采用底座1上不设置弹片一5和弹片二6,在轨迹凸台一4a上不设置凸筋一4c,轨迹凸台二4b上不设置凸筋二4d,微动开关一2直接与轨迹凸台一4a相接触,微动开关二3直接与轨迹凸台二4b相接触。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底座、导向孔、导向筋、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