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孔内环状零件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31391发布日期:2020-10-28 11:1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阶梯孔内环状零件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阶梯孔内环状零件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很多机械结构底部的阶梯孔内装有环状的零件,环状零件与阶梯孔一般采用过盈配合,不易拆卸,而且一般都属于易损件,需要经常更换,如果采用现有技术拆卸,操作繁琐,成功率低,而且拆卸过程容易对阶梯孔造成损伤,影响阶梯孔零件的重复使用,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拆卸方便,提高阶梯孔零件重复使用率的阶梯孔内环状零件拆卸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阶梯孔内环状零件拆卸装置,包括螺杆,所述螺杆自下而上依次穿过撑脚固定盘、撑紧压座、支撑罩壳及锁紧螺母,所述撑紧压座及锁紧螺母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支撑罩壳沿所述螺杆上下滑动,所述撑脚固定盘周边圆周设置若干撑脚,所述撑脚与撑脚固定盘转动连接,撑紧压座包括能够使撑脚顶端向螺杆移动的移动凹槽,撑脚的底端背向螺杆设有凸起。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支撑罩壳放在待拆卸的阶梯孔的底面上,转动撑脚固定盘将撑脚深入到阶梯孔小孔内的合适位置,撑脚与撑脚固定盘连接处作为支点,下拧撑紧压座使得撑脚顶端向螺杆移动靠拢,从而撑脚底端设置的凸起卡在环状零件的端面上维持相对固定,保持螺杆不转动,向支撑罩壳方向拧紧锁紧螺母使得螺杆带动撑脚及环状零件向外移动,从而将阶梯孔与环状零件分离,随后沿螺杆向上转动撑紧压座将撑脚与环状零件分离,完成阶梯孔内环状零件拆卸。

所述撑脚固定盘下方设置有锥形支撑底座,所述锥形支撑底座与螺杆固定连接,撑脚面向锥形支撑底座的一面配合所述锥形支撑底座侧面倾斜设置。锥形支撑底座对撑脚起到支撑作用,使用时撑脚位于环形零件与锥形支撑底座之间,增加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和牢固性,避免撑脚因受力过大而折损。

所述移动凹槽呈圆台状,撑脚顶部侧面配合移动凹槽侧壁倾斜设置。便于撑紧底座向下移动时,撑脚顶部更容易插入移动凹槽内沿移动凹槽内壁向螺杆移动。

所述移动凹槽的外壁设有滚花。

所述锥形支撑底座上表面设置有固定凹槽,螺杆的底部插入所述固定凹槽内与锥形支撑底座焊接。

所述支撑罩壳包括罩底及沿所述罩底周边设置的罩壁,螺杆穿过罩底,罩壁的底部套有防滑橡胶套。使用时,将支撑罩壳放在待拆卸的阶梯孔的底面上,用于增加摩擦力,增加整个拆卸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稳固性。

所述撑脚个数为3个。

所述螺杆远离锥形支撑底座的一端端部固定设置有方形螺杆凸台。在拧动锁紧螺母时需要保证螺杆不转动,才能够实现螺杆带动撑脚及环状零件向阶梯孔外移动,由于螺杆为圆柱形,通过手握或其它工具将螺杆固定防止螺杆转动时,容易打滑,因此在螺杆远离锥形支撑底座的一端端部设置方形的螺杆凸台,借助扳手等工具将螺杆凸台固定,进而保证整个螺杆不会转动,增加操作的便利性。

所述撑紧压座还包括设置在移动凹槽上方与移动凹槽固定连接的方形压座凸台。在螺杆带动撑脚及环状零件向阶梯孔外移动时,也需保证撑紧压座不会转动,才能维持撑脚与环状零件相对固定的位置,因此设置方形的压座凸台,借助扳手等工具将压座凸台固定,增加操作的便利性。

所述撑脚固定盘周边对应撑脚设置有穿过撑脚的圆柱销,撑脚通过圆柱销与撑脚固定盘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阶梯孔内环状零件拆卸装置,解决了快速去除阶梯孔内过盈配合的环状零件的问题,取出成功率高,通过撑脚与撑紧压座的配合能够实现对环状零件的撑紧和松开,环状零件在取出后也便于与该拆卸装置分开,同时也避免了取出过程中对阶梯孔造成的损伤,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未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撑脚固定盘与撑脚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螺杆;2、锁紧螺母;3、支撑罩壳;301、罩底;302、罩壁;4、撑紧压座;401、移动凹槽;402、压座凸台;5、圆柱销;6、撑脚固定盘;7、防滑橡胶套;8、撑脚;9、锥形支撑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阶梯孔内环状零件拆卸装置,包括螺杆1,螺杆1自下而上依次穿过撑脚固定盘6、撑紧压座4、支撑罩壳3及锁紧螺母2,撑紧压座4及锁紧螺母2与螺杆1螺纹连接,支撑罩壳3沿螺杆1上下滑动,撑脚固定盘6周边圆周设置若干撑脚8,本实施例设置撑脚8个数为3个。撑脚8与撑脚固定盘6转动连接,撑紧压座4包括能够使撑脚8顶端向螺杆1移动的移动凹槽401,撑脚8的底端背向螺杆1设有凸起。撑脚固定盘6周边对应撑脚8设置有穿过撑脚8的圆柱销5,撑脚8通过圆柱销5与撑脚固定盘6转动连接。撑脚8主要依据杠杆原理设置,以撑脚固定盘6与撑脚8的连接处作为支点,通过圆柱销5连接,从而实现撑脚8的可转动,撑脚8自支点靠近撑紧压座4的一端为动力端,另一端则为阻力端,移动凹槽401向下转动进而撑脚动力端向螺杆1移动靠拢,而阻力端翘起与待拆卸的环状零件端面相抵,实现相对固定。撑脚8的底端背向螺杆1设有凸起,撑脚8阻力端翘起时,撑脚8底端设置的凸起处卡在环状零件端面上,进而实现拧动锁紧螺母2时,螺杆1能够带动撑脚8进而带动环状零件上移。

移动凹槽401呈圆台状,撑脚8顶部侧面配合移动凹槽401侧壁倾斜设置。便于撑紧底座4向下移动时,撑脚8顶部更容易插入移动凹槽401内沿移动凹槽401内壁向螺杆1移动。移动凹槽401的外壁设有滚花。用于增加摩擦力,拧动移动凹槽401时操作更加便利。撑紧压座4还包括设置在移动凹槽401上方与移动凹槽401固定连接的方形压座凸台402。在螺杆1带动撑脚8及环状零件向阶梯孔外移动时,也需保证撑紧压座4不会转动,才能维持撑脚8与环状零件相对固定的位置,因此设置方形的压座凸台402,借助扳手等工具将压座凸台402固定,增加操作的便利性。

撑脚固定盘6下方设置有锥形支撑底座9,锥形支撑底座9与螺杆1固定连接,撑脚8面向锥形支撑底座9的一面配合锥形支撑底座9侧面倾斜设置。锥形支撑底座9对撑脚8起到支撑作用,使用时撑脚8位于环形零件与锥形支撑底座9之间,增加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和牢固性,避免撑脚8因受力过大而折损。锥形支撑底座9上表面设置有固定凹槽,螺杆1的底部插入固定凹槽内与锥形支撑底座9焊接。

螺杆1远离锥形支撑底座9的一端端部固定设置有方形螺杆凸台。在向支撑罩壳3方向拧紧锁紧螺母2时需要保证螺杆1不转动,才能够实现随着锁紧螺母2的拧动螺杆1带动撑脚8及环状零件向阶梯孔外移动,由于螺杆1为圆柱形,通过手握或其它工具将螺杆1固定防止螺杆1转动时,容易打滑,因此在螺杆1远离锥形支撑底座9的一端端部设置方形的螺杆凸台,借助扳手等工具将螺杆凸台固定,进而保证整个螺杆1不会转动,增加操作的便利性。

支撑罩壳3包括罩底301及沿罩底301周边设置的罩壁302,螺杆1穿过罩底301,罩壁302的底部套有防滑橡胶套7。使用时,将支撑罩壳3放在待拆卸的阶梯孔的底面上,用于增加摩擦力,增加整个拆卸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稳固性。螺杆1穿过罩底301,支撑罩壳3沿螺杆1上下滑动,而不是罩底301与螺杆1螺纹连接,确保使用时拧动锁紧螺母2时,支撑罩壳3始终能够与待拆卸的阶梯孔的底面相对固定,不会随着螺杆1的上移而向上移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