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锁的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35975发布日期:2021-01-26 11:54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锁的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的控制机构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锁的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智能锁的工作原理是电机带动锁舌本体运动,现在常见的结构是,电机上安装齿轮,锁舌本体上做齿条,通过一组减速齿轮配合齿条,完成开锁上锁的动作。但是现有技术的控制机构存在:锁舌本体在外力的撞击作用下,比如用力拉锁死的箱子,猛推箱子上锁等,力会传递到其他齿轮上,咬合精密的齿轮容易卡死,带来开不了锁的问题。
[0003]
为此亟待一种智能锁的控制机构,避免外力作用下导致锁舌本体的传动齿轮被卡死或损坏,而导致控制机构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锁的控制机构,避免外力作用下导致锁舌本体的传动齿轮被卡死或损坏,而导致锁舌不能正常完成上锁与解锁。
[0005]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的控制机构,包括锁扣、锁舌本体和壳体,锁舌本体位于壳体内,所述壳体开设有便于锁扣通过的通槽,锁舌本体的下端设置有弹性支撑组件,锁舌本体的下端外侧壁设置有定位板,壳体内还设置有能在竖直方向转动的摆杆,摆杆位于定位板的上端,摆杆连接有驱动装置。
[0007]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锁舌本体的移动方向与锁扣的移动方向相互垂直,锁扣包括固定块和锁片,锁片开设有便于锁舌本体通过的通孔。
[0008]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锁舌本体包括导向段和限位段,限位段的一侧开设有自下而上逐渐倾斜的弧形面,限位段的另一侧开设有竖直的限位面,导向段的中部开设有导向凹槽,定位板设置在导向段的下端外壁。
[0009]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壳体的内壁还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导向板,两个导向板之间形成滑槽,导向段位于滑槽内,一侧的导向板开设有便于定位板上下移动的开口。
[0010]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弹性支撑组件包括定位柱和锁舌弹簧,定位柱的位于导向凹槽内,定位柱的上端与锁舌本体相互连接,锁舌定位柱的下端悬空设置,锁舌弹簧套设在定位柱上。
[0011]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导向凹槽内设置有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与壳体内壁相互连接,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之间形成与导向凹槽相互平行的定位槽,定位柱贯穿定位槽,锁舌弹簧的下端与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的上端相互连接。
[0012]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属驱动装置为电机,电机的转轴与摆杆的一端
相互连接,摆杆的另一端能与定位板的上端相互接触。
[0013]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壳体内还设置有电池安装架,电池安装架内安装有电池本体,电机与电池本体电性连接,壳体设置有能拆卸的电池盖。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5]
1、本实用新型的摆杆套在电机上,电机转动带动摆杆旋转,旋转的摆杆推动定位板向下移动,定位板与锁舌本体为一个整体,进而推动锁舌本体与锁扣脱离。电机反转,摆杆与定位板脱离,锁舌本体在弹性支撑件的作用下向上移动。锁舌本体受到外力的撞击时,所受的力不会传递到摆杆上,故而不会对驱动锁舌本体上锁与解锁造成影响。
[0016]
2、锁扣贯穿开设有通孔,锁舌本体向上移动进入到通孔内即为上锁状态,锁舌本体向下移动推出通孔即为解锁状态。锁舌本体在弹性支撑组件的作用下保持位于通孔内的状态,此时处于上锁状态,摆杆与锁舌本体处于脱离状态,锁舌本体受到外壁冲击的力不会传递到摆杆上,不会对摆杆或驱动装置造成损坏。
[0017]
3、锁舌本体的弧形面与锁扣接触时,锁扣对锁舌本体施加向下的分力,使弹性支撑组件向下移动,锁扣相对锁舌本体向前移动,锁舌本体进入到锁扣的通孔内完成锁定。锁舌本体的导向段开设导向凹槽,弹性支撑单元位于导向槽内,使结构紧凑,减少占地面积。壳体内壁设置两个导向板,对锁舌本体的导向段起到辅助导向的作用,对锁舌本体的升降路径起到限制作用。
[0018]
4、定位柱位于导向凹槽内,锁舌弹簧套设在定位柱上,通过定位柱对锁舌弹簧起到辅助导向的作用。锁舌弹簧起到对锁舌本体起到向上的弹性支撑力的作用。在导向凹槽内设置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之间形成定位槽,对定位柱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保证定位柱在升降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的状态。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图2所示处于锁紧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驱动装置与锁舌本体的配合立体示意图;
[0024]
图5为锁扣与锁舌本体的配设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0026]
附图中,1-壳体,2-锁扣,201-固定块,202-锁片,203-通孔,3-锁舌本体,301-导向段,3011-导向凹槽,302-限位段,3021-弧形面,3022-限位面, 4-驱动装置,401-摆杆,5-定位板,6-弹性支撑组件,601-定位柱,602-锁舌弹簧,7-导向板,8-第一支护板,9-第二支护板,10-电池安装架,11-电池本体,12-电池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8]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9]
实施例1
[0030]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的控制机构,包括锁扣2、锁舌本体3和壳体1,锁舌本体3位于壳体1内,所述壳体1开设有便于锁扣2通过的通槽,锁舌本体 3的下端设置有弹性支撑组件6,锁舌本体3的下端外侧壁设置有定位板5,壳体1内还设置有能在竖直方向转动的摆杆401,摆杆401位于定位板5的上端,摆杆401连接有驱动装置4。
[003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摆杆401套在电机上,电机转动带动摆杆401旋转,旋转的摆杆401推动定位板5向下移动,定位板5与锁舌本体 3为一个整体,进而推动锁舌本体3与锁扣2脱离。电机反转,摆杆401与定位板5脱离,锁舌本体3在弹性支撑件的作用下向上移动。锁舌本体3受到外力的撞击时,所受的力不会传递到摆杆401上,故而不会对驱动锁舌本体3 上锁与解锁造成影响。
[0032]
实施例2
[003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锁舌本体3的移动方向与锁扣2的移动方向相互垂直,锁扣2包括固定块201和锁片202,锁片 202开设有便于锁舌本体3通过的通孔203。
[0034]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锁扣2贯穿开设有通孔203,锁舌本体3向上移动进入到通孔203内即为上锁状态,锁舌本体3向下移动推出通孔203即为解锁状态。锁舌本体3在弹性支撑组件6的作用下保持位于通孔203内的状态,此时处于上锁状态,摆杆401与锁舌本体3处于脱离状态,锁舌本体3受到外壁冲击的力不会传递到摆杆401上,不会对摆杆401或驱动装置4造成损坏。
[0035]
实施例3
[0036]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锁舌本体3包括导向段301和限位段302,限位段302的一侧开设有自下而上逐渐倾斜的弧形面 3021,限位段302的另一侧开设有竖直的限位面3022,导向段301的中部开设有导向凹槽3011,定位板5设置在导向段301的下端外壁。壳体1的内壁还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导向板7,两个导向板7之间形成滑槽,导向段301 位于滑槽内,一侧的导向板7开设有便于定位板5上下移动的开口。
[0037]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锁舌本体3的弧形面3021与锁扣2接触时,锁扣 2对锁舌本体3施加向下的分力,使弹性支撑组件6向下移动,锁扣2相对锁舌本体3向前移动,锁舌本体3进入到锁扣2的通孔203内完成锁定。锁舌本体3的导向段301开设导向凹槽3011,弹性支撑单元位于导向槽内,使结构紧凑,减少占地面积。壳体1内壁设置两个导向板7,对锁舌本体3的导向段 301起到辅助导向的作用,对锁舌本体3的升降路径起到限制作用。
[0038]
实施例4
[0039]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弹性支撑组件6 包括定位柱601和锁舌弹簧602,定位柱601的位于导向凹槽3011内,定位柱601的上端与锁舌本体3相
互连接,锁舌定位柱601的下端悬空设置,锁舌弹簧602套设在定位柱601上。导向凹槽3011内设置有第一支护板8和第二支护板9,第一支护板8和第二支护板9与壳体1内壁相互连接,第一支护板 8和第二支护板9之间形成与导向凹槽3011相互平行的定位槽,定位柱601 贯穿定位槽,锁舌弹簧602的下端与第一支护板8和第二支护板9的上端相互连接。
[004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定位柱601位于导向凹槽3011内,锁舌弹簧602 套设在定位柱601上,通过定位柱601对锁舌弹簧602起到辅助导向的作用。锁舌弹簧602起到对锁舌本体3起到向上的弹性支撑力的作用。在导向凹槽 3011内设置第一支护板8和第二支护板9,第一支护板8和第二支护板9之间形成定位槽,对定位柱601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保证定位柱601在升降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的状态。
[0041]
实施例5
[004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所属驱动装置4 为电机,电机的转轴与摆杆401的一端相互连接,摆杆401的另一端能与定位板5的上端相互接触。壳体1内还设置有电池安装架10,电池安装架内安装有电池本体11,电机与电池本体11电性连接,壳体1设置有能拆卸的电池盖 12。
[004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