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99393发布日期:2021-02-26 23:42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电磁锁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锁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锁。


背景技术:

[0002]
电磁锁为一种电动控制的锁具。电磁锁利用电生磁的原理,当电磁锁通电后,电流通过电磁锁的线圈,线圈能产生强大的磁力,从而使可动芯体在磁力作用下缩回,当电磁锁断电后,线圈失去磁力,可动芯体又能在弹簧的驱动下伸出,从而实现电磁锁的锁定或解锁目的。
[0003]
但是,现实使用中,传统的电磁锁往往会因为外力或外界强磁的作用下发生锁定失效现象,降低了电磁锁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防止电磁锁锁定失效问题,提供一种电磁锁。
[0005]
一种电磁锁,包括:
[0006]
主体件,所述主体件包括后壁及自所述后壁两侧弯折延伸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后壁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侧壁自上下端缘延伸形成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有安装孔;
[0007]
盖板,所述盖板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盖板设有第三贯穿孔;
[0008]
线圈,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后壁与所述盖板之间;
[0009]
铁芯,所述铁芯贯穿所述线圈,所述铁芯包括固定芯体、可动芯体及与所述可动芯体一体连接的限位件;以及,
[0010]
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与主体件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挡板具有用于阻挡所述限位件的第一位置以及用于避让所述限位件的第二位置。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挡板包括本体部、自所述本体部两侧缘向前弯折形成的第一侧臂和第二侧臂及自所述本体部下端缘弯折形成的配重脚,所述第一侧臂与所述第一侧壁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侧臂与所述第二侧壁可转动连接。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活动挡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本体部在所述后壁上的投影与所述限位件在所述后壁上的投影重叠或部分重叠,当所述活动挡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本体部在所述后壁上的投影与所述限位件在所述后壁上的投影具有间隔,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活动挡板能从所述第二位置转换到所述第一位置。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为弱磁材料,所述配重脚为强磁材料,在外部磁力作用下,所述活动挡板能从所述第二位置转换到所述第一位置。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远离所述配重脚的一侧设有限位脚,所述限位脚用于与所述后壁抵接以限制所述活动挡板的转动。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芯体穿设于所述第一贯穿孔且所述固定芯体设有
第二贯穿孔,所述可动芯体与所述限位件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件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孔和所述第二贯穿孔与所述可动芯体旋转连接。
[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线圈通电后,所述固定芯体能产生磁性,所述可动芯体作靠近所述固定芯体的运动;当所述线圈断电后,所述可动芯体作远离所述固定芯体的运动。
[001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锁还包括弹性件以及卡扣件,所述卡扣件设置在所述可动芯体上,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盖板以及所述卡扣件。
[001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后壁相对,所述固定部设有第四贯穿孔,所述第四贯穿孔内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可动芯体外并与所述可动芯体间隙配合。
[001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锁还包括磁体,所述可动芯体前端设有安装槽,所述磁体安装于所述安装槽。
[0020]
上述电磁锁通过在主体件上设置可活动的活动挡板,并使活动挡板具有用于阻挡所述限位件的第一位置以及用于避让所述限位件的第二位置。从而在自然状态或初始状态时,通过使活动挡板位于第二位置,此时活动挡板不会对限位件造成干涉,限位件与可动芯体能在通电后的线圈的磁力作用下向后回缩,从而实现正常解锁。而当活动挡板能从第二位置转换到到第一位置时,活动挡板能阻挡限位件向后回缩,进而阻挡与限位件一体的可动芯体回缩,从而避免了电磁锁倾斜放置或受到外力冲击或强外磁力作用时可动芯体自动回缩问题,即解决了电磁锁锁定失效问题,提高了电磁锁的安全性,起到防盗作用。
附图说明
[0021]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
图1为一实施例的电磁锁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电磁锁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电磁锁的正视意图;
[0026]
图4为图1中所示的电磁锁在锁定状态下的剖视图;
[0027]
图5为图1中所示的电磁锁在解锁状态下的剖视图;
[0028]
图6为图1中所示的电磁锁的结构爆炸图。
[0029]
附图标记说明:
[0030]
10、主体件;11、后壁;111、第一贯穿孔;12、第一侧壁;121、安装部;122、安装孔;13、第二侧壁;131、第一卡固部;14、固定部;141、轴套;142、第四贯穿孔;20、盖板;21、第二卡固部;22、第三贯穿孔;30、铁芯;31、可动芯体;311、安装槽;312、磁体;313、容纳槽;32、固定芯体;321、第二贯穿孔;33、限位件;40、活动挡板;41、本体部;42、第一侧臂;43、第二侧臂;44、配重脚;45、限位脚;51、弹性件;52、卡扣件;60、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2]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锁,参见图1-3,一实施例的电磁锁可以包括主体件10、铁芯30、线圈60、盖板20以及活动挡板40。
[0033]
参见图1以及图6,主体件10可以包括后壁11及自后壁11两侧弯折延伸的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主体件10俯视大致呈“匚”字状。后壁11中部设有第一贯穿孔111。第一侧壁12自上下两端端缘延伸形成安装部121,安装部121设有安装孔122,以供电磁锁安装固定。较佳地,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的前端缘均设有第一卡固部131。
[0034]
盖板20大致呈方形,盖板20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一侧壁12以及第二侧壁13,盖板20设有第三贯穿孔22。较佳地,盖板20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卡固部21。第一卡固部131与第二卡固部21卡固配合,以实现主体件10与盖板20的固定。盖板20设有位于中部的第三贯穿孔22。第三贯穿孔22与第一贯穿孔111相对。
[0035]
线圈60设置在后壁11与盖板20之间,以使线圈60固定在主体件10于盖板20所围成的空腔内。线圈60在通电后能产生电磁,电磁力可驱动铁芯30径向向后运动,从而达到解锁状态的位置;断电后铁芯30不再受线圈60电磁力吸附,铁芯30复位伸出达到电磁锁锁定状态的位置。
[0036]
进一步地,参见图4-5,铁芯30贯穿线圈60并且铁芯30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三贯穿孔22与第一贯穿孔111。具体地,铁芯30包括固定芯体32、可动芯体31及可与可动芯体31一体连接的限位件33。在线圈60通电时,固定芯体产生磁力,铁芯30的可动芯体31受磁力作用与限位件33一起做靠近固定芯体32的运动,即可动芯体31与限位件33向后运动,以实现电磁锁的解锁。当线圈60断电后,可动芯体31与限位件33又能朝远离固定芯体32的方向伸出,恢复到初始的伸出位置,以实现电磁锁的锁定功能。进一步地,限位件33远离可动芯体31的一端设有凸起,凸起与后壁11配合,从而对可动芯体31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可动芯体脱出第一贯穿孔111。
[0037]
电磁锁还设有活动挡板40,活动挡板40与主体件10活动连接,较佳地,活动挡板40与主体件10可转动连接。活动挡板40具有用于阻挡限位件33的第一位置以及用于避让限位件33的第二位置。具体地,活动挡板40在初始状态时位于第二位置,此时活动挡板40处于非防盗状态,活动挡板40不会限位件33造成干涉,即活动挡板40不会阻挡限位件33的回缩运动,限位件33与可动芯体31能在通电后的线圈60的磁力作用下向后回缩,从而实现正常解锁。而当电磁锁倾斜放置或受到外力冲击或强外磁力作用时,活动挡板40能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此时活动挡板40处于防盗状态,活动挡板40至少部分阻挡限位件33的向后回缩的运动,进而阻挡与限位件33一体的可动芯体31回缩,进而将可动芯体31与限位件33限制在伸出位置上,使得电磁锁保持锁定状态,从而避免了电磁锁倾斜放置或受到外力冲击或强外磁力作用时可动芯体31自动回缩,即解决了电磁锁锁定失效问题,提高了电磁锁的安全性,起到防盗作用。
[0038]
进一步地,参见图2,活动挡板40包括本体部41、自本体部41两侧缘向前弯折形成的第一侧臂42和第二侧臂43及自本体部41下端缘弯折形成的配重脚44。第一侧臂42与第一侧壁12可转动连接,较佳地,第二侧臂43与第二侧壁13均设有通孔,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的后端缘中部设有旋转轴,旋转轴与通孔旋转配合,从而实现活动挡板40在外力作用下转动。进一步地,本体部41、第一侧臂42、第二侧臂43及配重脚44通过调整设计,以满足以下目标:在自然状态下,电磁锁正放(此时主体件10后壁11与水平面垂直)时,活动挡板40位于第二位置,由于本体部41的一侧设有配重脚44,使得本体部的下端较重,进而使得本体部41与后壁11形成夹角(夹角为0
°
到90
°
),此时本体部41在后壁11上的投影与限位件33在后壁11上的投影具有间隔,即在限位件33的运动方向上,本体部41不会对限位件33的向后移动产生干涉,限位件33与可动芯体31可自由伸缩,电磁锁能实现正常解锁。而当电磁锁倾斜或受到外力冲击时,在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下或在冲击惯性作用下,活动挡板40向上转动,使得本体部41在后壁11上的投影与限位件33在后壁11上的投影重叠或部分重叠,即在限位件33的运动方向上,本体部41会对限位件33的向后移动产生阻挡,进而阻挡可动芯体31的回缩,使得限位件33与可动芯体31保持在某一伸出位置上,从而避免了电磁锁倾斜放置或受到外力冲击或强外磁力作用时可动芯体31自动回缩所造成的电磁锁锁定失效问题。
[0039]
进一步地,限位件33为弱磁材料,配重脚44为强磁材料,从而外部磁力作用下,配重块能先于限位件33被吸起,配重块被吸起能使得活动挡板40向上转动,使的活动挡板40能从第二位置转换到第一位置,进而使活动挡板40的本体部41阻挡限位件33的自动向后运动,从而避免电磁锁在外部磁力作用下锁定失效问题。
[0040]
进一步地,本体部41远离配重脚44的一侧设有限位脚45,限位脚45用于与后壁11抵接以限制活动挡板40的转动,从而避免活动挡板40在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时,活动挡板40旋转过量而导致活动挡板40的防盗作用失效问题。
[0041]
进一步地,参见图4-6,固定芯体32穿设于第一贯穿孔111且固定芯体32设有第二贯穿孔321,可动芯体31与限位件33可拆卸连接诶,较佳地,可动芯体31与限位件33铆压连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动芯体31后端设有内螺纹,限位件33设有外螺纹,限位件33可活动地穿过第一贯穿孔111和第二贯穿孔321与可动芯体31旋转连接,以实现限位件33与可动芯体31的紧固配合。可动芯体31可活动地穿设在第三贯穿孔22内。进一步地,当线圈60通电后,固定芯体32能产生磁性,可动芯体31为磁性材料,因此可动芯体31能在固定芯体32的磁力作用下作靠近固定芯体32的运动,即可动芯体31回缩,从而实现电磁锁的解锁。较佳地,可动芯体31的后端设有容纳槽313,当线圈60通电后,固定芯体32的前端能嵌入可动芯体31的容纳槽313内,从而使得电磁锁结构更为紧凑,减小电磁锁整体体积。进一步地,当线圈60断电后,可动芯体31作远离固定芯体32的运动,即可动芯体31伸出,从而实现电磁锁的锁定功能。
[0042]
进一步地,参见图4-5,电磁锁还包括弹性件51以及卡扣件52,卡扣件52设置在可动芯体31上,弹性件51的两端分别连接盖板20以及卡扣件52,从而在线圈60断电,可动芯体31失去线圈的磁力作用,弹性件51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可动芯体31的动能,从而使得可动芯体31伸出,使得可动芯体31恢复到初始的伸出位置,使电磁锁进入锁定状态。较佳地,弹性件51为弹簧,可动芯体31前半部分设有卡扣凹槽,卡扣凹槽用于与卡扣件52卡扣配合,进一步配合盖板20,以对弹簧进行限位。
[0043]
进一步地,参见图6,可动芯体31前端设有磁体312。在本实施例中,可动芯体31前端设有安装槽311,磁体312安装于安装槽311,磁体312用于触发锁定磁性信号,通过将磁性信号发送给控制模块以供控制模块判断电磁锁是否锁定成功。
[0044]
进一步地,参见图1以及图6,主体件10还包括与第一侧壁12或第二侧壁13连接的固定部14。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4自第一侧壁12的前侧缘弯折形成,固定部14与后壁11相对并且固定部14设有第四贯穿孔142,第四贯穿孔142内设有轴套141,轴套141套设在可动芯体31外并与可动芯体31间隙配合,轴套141对可动芯体31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可动芯体31的运动平稳。进一步地,由于轴套141与可动芯体31间隙配合,可以有效减少轴套141与可动芯体31的摩擦作用。较佳地,轴套141为金属材料,从而进一步减少轴套141与可动芯体31的摩擦阻力。
[0045]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46]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004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8]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9]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50]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51]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
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