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附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72911发布日期:2022-10-21 20:07阅读:36来源:国知局
贴附治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治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贴附治具。


背景技术:

2.在部分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产品的某部位或部件等贴附粘附体。在人工贴附时,需要目视对位方可进行贴附工作,然而,通过目视的方式进行对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定位偏差,且贴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人手抖动而出现进一步的贴附偏差,难以控制贴附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实施方式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贴附治具,提高了贴附精度。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方式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5.提供一种贴附治具,包括:
6.第一承载座,包括凸块,凸块用于承载粘附体;
7.第二承载座,与第一承载座活动连接,第二承载座用于承载待贴附件;其中,
8.第一承载座和第二承载座中的一者设置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用于对粘附体进行定位。
9.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限位侧壁,粘附体的至少一边沿抵靠于至少一个限位侧壁,一个限位侧壁对应粘附体的一个边沿。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承载座设置有贯穿部,贯穿部贯穿第二承载座,贯穿部的侧壁形成限位侧壁;
11.凸块的一端伸入贯穿部。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承载座包括座体和固定于座体的凸台,贯穿部贯穿座体和凸台,并于凸台的外侧壁形成限位侧壁。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块的一侧设置有避空部,粘附体的部分位于凸块,粘附体的另一部分位于避空部。
14.在一些实施例中,贴附治具还包括:
15.吸附装置,凸块设置有气道,吸附装置连接气道,吸附装置用于吸附并固定粘附体。
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承载座设置有容纳部和与容纳部的一侧连接的凹部,容纳部用于容纳待贴附件,凹部用于显露待贴附件的侧壁,以及待贴附件与容纳部的底部相对的一面。
17.在一些实施例中,贴附治具还包括:
18.限位组件,设置于第二承载座,限位组件用于对待贴附件进行限位。
19.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组件包括连接件和限位件,连接件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承载座,限位件可拆卸地安装于连接件,限位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连接件和待贴附件。
20.在一些实施例中,贴附治具还包括:
21.导向组件,连接第一承载座和第二承载座,导向组件用于对第二承载座进行导向。
22.在一些实施例中,贴附治具还包括:
23.固定台,第一承载座安装于固定台,导向组件连接第二承载座和固定台。
24.在一些实施例中,贴附治具还包括:
25.弹性装置,弹性连接第一承载座和第二承载座。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附治具中,第一承载座和第二承载座中的一者设置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用于对粘附体进行定位,使得粘附体可准确地放置于对应的贴附位置,无需耗费较长时间进行目视对位,实现了对粘附体的快速定位,提高了贴附精度,保证了贴附质量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7.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且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28.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贴附治具的结构立体图;
29.图2是图1的贴附治具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0.图3是图1的贴附治具沿b-b方向的立体剖视图;
31.图4是图3的贴附治具的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2.图5是图1的贴附治具的结构分解图;
33.图6是图5的第一承载座的结构立体图;
34.图7是图5的第二承载座结构立体图;
35.图8是图4的另一状态配合图;
36.图9是图5的限位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安装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8.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9.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
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4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贴附治具100,用于辅助待贴附件300贴附粘附体200。其中,待贴附件300可以是任何需要进行贴附的组件或部件等,例如,手机的中框组件;粘附体200可以是任何具有粘附作用的片状或带状等物体,例如,胶带、标签等。
41.请参阅图1-图4,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贴附治具100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图1的贴附治具100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的贴附治具100沿b-b方向的立体剖视图,图4为图3的贴附治具100的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示出了粘附体200和待贴附件300与贴附治具100配合的状态,其中,粘附体200和待贴附件300处于未贴附状态,待贴附件300只显示出部分需要进行贴附的部位。贴附治具100包括第一承载座10和第二承载座20,第二承载座20与第一承载座10活动连接,第二承载座20可相对第一承载座10沿预设方向运动,第一承载座10包括凸块11,凸块11用于承载粘附体200,第二承载座20用于承载待贴附件300。其中,第一承载座10和第二承载座20中的一者设置有定位结构30,定位结构30用于对粘附体200进行定位,以使得粘附体200相对待贴附件300位于对应的贴附位置。
42.贴附时,将粘附体200和待贴附件300分别放置于凸块11和第二承载座20,其中,粘附体200通过定位结构30进行定位,粘附体200具有粘附作用的粘附面背向凸块11;然后驱使第二承载座20相对第一承载座10沿预设方向运动,使得待贴附件300朝向粘附体200运动,直至待贴附件300抵接于粘附体200的粘附面时,粘附体200贴附于待贴附件300,从而完成待贴附件300和粘附体200的贴附工作。
43.相比采用人工贴附的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附治具100通过设置定位结构30,使得粘附体200可准确地放置于对应的贴附位置,无需耗费较长时间进行目视对位,实现了对粘附体200的快速定位,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避免了目视对位存在的一定程度上的定位偏差,同时避免了人手抖动而出现进一步的贴附偏差,提高了贴附精度,保证了贴附质量的稳定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附治具100可应用于对贴附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作中,例如,在手机的中框组件的感光部件贴附遮光胶带,以防止感光部件吸收环境光,而影响感光部件的工作。
44.在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贴附治具100还包括固定台40,固定台40呈中空的长方体状,固定台40作为支撑结构,用于支撑第一承载座10和第二承载座20。第一承载座10固定安装于固定台40,第二承载座20活动连接于固定台40,第二承载座20相较第一承载座10远离固定台40,第二承载座20可相对固定台40沿预设方向朝向或远离固定台40运动,第二承载座20通过固定台40实现与第一承载座10的活动连接,使得第二承载座20可相对第一承载座10运动,从而实现位于第二承载座20上的待贴附件300和位于凸块11上的粘附件的相对运动。
45.在本技术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台40可以省略,第二承载座20活动连接于第一承载座10,第一承载座10对第二承载座20起支撑作用,或者,第二承载座20对第一承载座10起支撑作用。
46.可选地,第二承载座20和固定台40平行设置,凸块11垂直于固定台40,则,上述的预设方向为垂直于第二承载座20或固定台40的方向,第二承载座20可相对固定台40垂直朝向或远离固定台40运动。其中,第二承载座20和固定台40均与地面平行设置,当然,第二承载座20和/或固定台40还可与地面呈夹角设置,此外,凸块11还可以与固定台40呈夹角设
置。
47.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预设方向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第二承载座20还可以相对第一承载座10旋转,和/或沿平行于第二承载座20的方向运动。
48.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图5为图1的贴附治具100的结构分解图,图6为图5的第一承载座10的结构立体图,对于上述的第一承载座10,在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承载座10包括底座12和固定连接于底座12的凸块11。底座12固定安装于固定台40,以使得第一承载座10相对固定台40固定。凸块11远离底座12的一端的端面为用于承载粘附体200的第一承载面1101,粘附体200的粘附面背向第一承载面1101。其中,底座12和凸块11可以为一体结构。
49.如图6所示实施例中,凸块11大致呈扁长方体状。可以理解的是,凸块11的具体结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只需凸块11可用于承载粘附体200即可,例如,锥台状等。
5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固定台40设置有安装槽401,底座12安装于安装槽401,并通过螺钉实现底座12与固定台40的固定连接。
51.在本技术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底座12可以省略,凸块11固定安装于固定台40。
52.请参阅图5和图7,图7为图5的第二承载座20结构立体图,对于上述的第二承载座20,在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承载座20包括座体21和固定连接于座体21的凸台22。座体21活动连接于固定台40,座体21背向固定台40的一面为用于承载待贴附件300的第二承载面2101,待贴附件300承载于第二承载面2101,且待贴附件300需要进行贴附的部位与第一承载面1101相对。凸台22位于第二承载面2101,凸台22用于对待贴附件300起支撑作用。其中,座体21和凸台22可以为一体结构。
53.如图7所示实施例中,座体21大致呈板状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座体21的具体结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只需座体21可用于承载待贴附件300即可,例如,座体21为两个相互平行且相互连接的承载杆,待贴附件300的两端分别承载于两个承载杆。
54.可以理解的是,凸台22的结构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只需凸块11可对相应结构的粘附体200起支撑作用即可。
55.在本技术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凸台22可以省略。
56.请复参图2和图4,对于上述的定位结构30,在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定位结构30包括至少一个限位侧壁31,粘附体200的至少一边沿抵靠于至少一个限位侧壁31,一个限位侧壁31对应粘附体200的一个边沿。通过以上设置,在放置粘附体200时,只需将粘附体200的边沿抵靠于限位侧壁31,即可使得粘附体200位于对应的贴附位置,操作简单,实现了对粘附体200的快速定位,提高了生产效率。
57.进一步地,定位结构30包括至少两个限位侧壁31,粘附体200的至少两边沿分别抵靠于所述至少两个限位侧壁31中对应的一个,一个限位侧壁31对应粘附体200的一个边沿。通过将限位侧壁31设置为至少两个,可进一步实现对粘附体200的定位。
58.可以理解的是,限位侧壁3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只需限位侧壁31的数量可确定粘附体200的贴附位置即可。一般地,粘附体200为矩形片状或带状,当限位侧壁31与粘附体200为线与线接触时,在对粘附体200进行定位时只需确定粘附体200相邻的两边沿的位置即可,其中,至少需要两个限位侧壁31,两个限位侧壁31分别确定粘附体200的相
邻两个边沿;当限位侧壁31与粘附体200为点与点接触时,在对粘附体200进行定位时也只需确定粘附体200相邻的两边沿的位置即可,其中,至少需要三个限位侧壁31,两个限位侧壁31确定粘附体200的一个边沿,另一个限位侧壁31确定粘附体200的另一个相邻的边沿;当然,限位侧壁31还可以以点和线的组合方式与粘附体200接触。此外,当粘附体200为其他形状结构时,仍可以通过调整限位侧壁31的数量,或设置与粘附体200的形状结构相适配的限位侧壁31,以确定粘附体200的贴附位置。
59.在本技术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定位结构30还可以是其他用于对粘附体200进行定位的结构,例如,于凸块11远离固定台40的承载面标记粘附体200的轮廓,在放置粘附体200时,只需将粘附体200的轮廓对准凸块11的承载面上的标记即可。
60.在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限位侧壁31设置于第二承载座20,凸块11上的粘附体200通过设置于第二承载座20上的限位侧壁31实现定位。第二承载座20设置有贯穿部210,贯穿部210贯穿第二承载座20,贯穿部210的侧壁形成上述的限位侧壁31,凸块11的一端伸入贯穿部210。通过以上设置,凸块11沿预设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二承载座20内,降低了贴附治具100的横向占用空间;沿预设方向上,凸块11的一端的长度与第二承载座20的厚度重合,使得贴附治具100在纵向空间上的结构更为紧凑。
61.具体地,贯穿部210自第二承载座20面向固定台40的一面,沿预设方向延伸至第二承载座20背向固定台40的一面,而贯穿第二承载座20,贯穿部210的横截面轮廓与凸块11的横截面轮廓相适配。凸块11远离固定台40的一端伸入贯穿部210,在第二承载座20相对第一承载座10沿预设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凸块11可沿预设方向朝向或远离待贴附件300运动,以使得凸块11的第一承载面1101抵接于待贴附件300,或与待贴附件300分离。
62.在本技术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贯穿部210可以省略,凸块11沿预设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二承载座20之外,待贴附件300承载于第二承载座20时,待贴附件300需要进行贴附的部位位于第二承载座20之外,并与第一承载面1101相对。
63.在本技术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贯穿部210贯穿第二承载座20的边沿,具体地,贯穿部210贯穿座体21的边沿,并于座体21的外侧壁形成上述的限位侧壁31。
64.进一步地,贯穿部210贯穿座体21和凸台22,并于凸台22的外侧壁形成限位侧壁31。通过将限位侧壁31设置于凸台22的外侧壁,提高了放置粘附体200操作的便利性,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只需使得凸块11的第一承载面1101与座体21的第二承载面2101平齐,或第一承载面1101和第二承载面2101处于大致平齐,即可轻松地将粘附体200放置于第一承载面1101,并通过限位侧壁31进行定位。
65.其中,贯穿部210与凸台22的侧壁形成三个依次连接的限位侧壁31,限位侧壁31限位侧壁31与粘附体200为线与线接触,粘附体200的依次相邻三个边沿分别抵靠于三个限位侧壁31。
66.在本技术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定位结构30设置于凸块11,例如,定位结构30包括三个限位侧壁31,三个限位侧壁31依次连接并设置于凸块11的第一承载面1101。
67.请一并参阅图8,图8为图4的另一状态图,其中,粘附体200和待贴附件300处于贴附状态,在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凸块11的一侧设置有避空部1102,粘附体200的部分位于凸块11,粘附体200的另一部分位于避空部1102,避空部1102用于允许具有弯折部301的待贴附件300伸入,以实现贴附治具100对具有弯折部301的待贴附件300的贴附。
68.具体地,待贴附件300具有平贴部302和与平贴部302连接的弯折部301,平贴部302与粘附体200位于凸块11的部分相对,弯折部301与粘附体200位于避空部1102的另一部分相对,其中,平贴部302和弯折部301之间可以是圆角连接,也可以是夹角连接。在贴附过程中,平贴部302朝向粘附体200位于凸块11上的部分运动并抵接于该部分,弯折部301部朝向粘附体200位于避空部1102的另一部分运动并抵接于该另一部分。其中,避空部1102设置于凸块11远离固定台40的一端,使得凸块11的一侧形成台阶结构,该台阶结构使得凸块11的一侧和座体21的贯穿部21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一用于允许弯折部301伸入的空间。
69.其中,凸块11的第一承载面1101和凸块11与避空部1102相对的一面呈垂直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凸块11的第一承载面1101和凸块11与避空部1102相对的一面还可以呈夹角设置,或者呈圆角设置。所述的夹角是指两个面呈大于0
°
小于90
°
的夹角。
70.在本技术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避空部1102也可以设置于第二承载座20。具体地,避空部1102设置于座体21并与贯穿部210连通,使得座体21于贯穿部210形成台阶结构,该台阶结构使得凸块11的一侧和避空部110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一用于允许弯折部301伸入的空间。
71.在本技术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凸块11与座体21的贯穿部210的内侧壁间隔设置形成避空部1102。
72.请复参图2和图4,在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凸块11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11,第二承载座20设置有第二限位部211,第一限位部111和第二限位部211相互配合,第一限位部111可相对第二限位部211沿预设方向运动,第一限位部111和第二限位部211用于限制凸块11沿除预设方向之外的方向发生位移,以保证凸块11相对第二承载座20沿预设方向运动,防止在运动过程中凸块11偏离预设方向,而导致粘附体200偏离对应的贴附位置。
73.具体地,第一限位部111为凹槽,凹槽沿预设方向设置于凸块11,第二限位部211为凸条,凸条沿预设方向设置于座体21的贯穿部210的内侧壁,凸条与凹槽相对并插入凹槽。此外,第一限位部111也可以是凸块11,第二限位部211也可以是凹槽。
74.在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贴附治具100还包括吸附装置,凸块11设置有气道1103,吸附装置连接气道1103,吸附装置用于吸附并固定粘附体200。通过以上设置,使得粘附体200固定于凸块11,防止在贴合过程中粘附体200相对凸块11偏离对应的贴附位置。
75.具体地,底座12也设置有气道1103,凸块11和底座12的气道1103相连接,凸块11的气道1103贯穿第一承载面1101,底座12的气道1103贯穿底座12背向凸块11的一面,吸附装置收容于固定台40的内部,吸附装置的一端穿过固定台40与底座12的气道1103连接。通过以上设置,减小了贴附治具100的整体结构大小,降低贴附治具100的占用空间。其中,吸附装置可以是真空发生器或真空泵等。
76.进一步地,凸块11设置有并排设置的多个气道1103,以使得吸附装置可对粘附体200的整体起吸附、固定作用。通过以上设置,可使得粘附体200完全固定于凸块11,防止粘附体200位于凸块11的部分出现翘曲,保证了贴附质量。
77.请复参图7,在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承载座20设置有容纳部2102和与容纳部2102的一侧连接的凹部2103。容纳部2102自第二承载座20朝向固定台40的方向凹陷得到,使得第二承载座20具有容纳待贴附件300的空间,容纳部2102用于容纳待贴附件300。凹部2103自容纳部2102的一侧分别朝向远离待贴附件300的侧壁,以及远离待贴附件300与容
纳部2102的底部相对的一面的方向凹陷得到,凹部2103显用于露待贴附件300的侧壁,以及待贴附件300与容纳部2102的底部相对的一面。通过以上设置,在完成贴附工作后,可将手指伸进凹部2103而方便地将待贴附件300从第二承载座20取出。
78.其中,容纳部2102的底部即为座体21的第二承载面2101。
79.请参阅图5和图9,图9示出了图5的限位组件50的结构分解图,在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贴附治具100还包括限位组件50,限位组件50设置于第二承载座20,限位组件50用于对待贴附件300进行限位,使得待贴附件300相对第二承载座20固定,防止在贴附过程中待贴附件300出现易位,而导致待贴附件300和粘附体200的对位出现偏差,而影响贴附精度。
80.进一步地,限位组件50包括连接件51和限位件52,限位组件50包括连接件51和限位件52,连接件51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承载座20,限位件52可拆卸地安装于连接件51,限位件52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连接件51和待贴附件300,使得待贴附件300整体抵紧于第二承载座20,从而使得待贴附件300相对第二承载座20固定。通过以上设置,一方面,实现了待贴附件300和第二承载座20之间的相互固定;一方面,可根据不同待贴附件300的规格大小,更换与待贴附件300相适配的限位件52,使得限位组件50可适配于不同规格大小的待贴附件300,以将不同规格大小的待贴附件300固定于第二承载座20。
81.具体地,连接件51的一端可拆卸地安装于座体21,连接件51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槽5101,限位件52的一端设置有凸起5201,凸起5201伸入连接槽5101,且限位件52的一端抵接于连接件51,限位件52的另一端抵接于待贴附件300背向第二承载面2101的一面。
82.在本技术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51设置有凸起5201,限位件52设置有连接槽5101,凸起5201伸入连接槽5101。
8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连接件51可通过螺钉可拆卸地安装于座体21。
84.在本技术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限位件52的另一端抵接于座体21的第二承载面2101,限位件52用于限制待贴附件300沿平行于第二承载面2101的方向运动。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只需人手或机器按压待贴附件300背向第二承载面2101的一面,使得待贴附件300相对座体21固定即可。
85.在本技术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限位组件50还可以是卡扣结构,卡扣结构的一端固定于座体21,卡扣结构的另一端朝向远离座体21的第二承载面2101方向延伸得到,并设置有钩部,卡扣结构可相对座体21发生弹性弯折,钩部用于卡接于待贴附件300背向第二承载面2101的一面,以使得待贴附件300相对。
86.请复参图5,在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贴附治具100还包括导向组件60,导向组件60连接第一承载座10和第二承载座20,导向组件60用于对第二承载座20进行导向,以使得第二承载座20可相对第一承载座10沿预设方向运动,从而使得待贴附件300朝向或远离凸块11运动。通过以上设置,保证了第一承载座10和第二承载座20之间的相对运动是沿预设方向进行的,防止待贴附部件和粘附体200偏离预设方向,而导致待贴附件300和粘附体200偏离对应的贴附位置,从而保证了贴附精度。
87.其中,导向组件60连接第二承载座20和固定台40,以实现第二承载座20和固定台40的活动连接。
88.具体地,导向组件60包括导套61和导柱62。导套61固定安装于固定台40,导柱62的
一端活动伸入导套61,导柱62的另一端与座体21固定连接,导柱62的两端分别垂直于固定台40和座体21。在第二承载座20相对固定台40的运动中,导柱62在导套61的限制下沿其自身轴线方向运动,以使得第二承载座20沿预设方向相对固定台40运动,也即预设方向即为导柱62的轴线方向。
89.其中,导向组件6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例如,四个,四个导向组件60分别位于第二承载座20的四个边角,并分别连接第二承载座20和固定台40。
9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固定台40设置有固定槽402,导套61安装于固定槽402,并通过螺钉实现导套61与固定台40的固定连接。
91.在本技术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导向组件60也可以是其他用于对第二承载座20进行导向的结构或组件,例如,导轨组件。
92.在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贴附治具100还包括弹性装置,弹性装置弹性连接第一承载座10和第二承载座20,弹性装置用于在第一承载座10和第二承载座20之间提供弹性回复力,以使得第二承载座20在克服弹性装置的弹性力相对第一承载座10运动后,可在弹性装置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
93.具体地,弹性装置可以是,弹性压簧,弹性压簧套设于导柱62,且弹性压簧的一端抵接于第二承载座20,弹性压簧的另一端抵接于固定台40。在外力作用下,第二承载座20沿预设方向朝向固定台40运动的过程中,第二承载座20挤压弹性压簧并克服弹性压簧的弹性力做功,当撤去外力作用后,第二承载座20在弹性压簧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远离固定台40运动并复位。
94.在本技术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弹性装置还可以是其他具有弹性回复力的物体或装置,例如,片簧,气弹簧,液弹簧等。
95.在本技术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贴附治具100还包括驱动装置、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驱动装置与第二承载座20连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承载座20相对第一承载座10运动,以使得位于凸块11的粘附体200贴附于位于第二承载座20的待贴附件300,第一机械手用于将粘附体200放置于凸块11,第二机械手用于将待贴附件300放置于第二承载座20。通过以上设置,实现了贴附治具100的自动化贴附,保证生产效率。
9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