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把手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76163发布日期:2021-12-25 00:32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把手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的结构及工程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门把手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由于把手布置于湿区,难以避免在下雨的时候,水进入到把手的传动机构,尤其在寒冷的地区,水进入到传动机构后结冰,导致传动机构无法正常运动,使得把手无法拉动拉索从而无法解开门锁。其导致传动机构无法正常运动的主要原因是,水进入到配合间隙较小的间隙中时,水的流动性较差,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结冰,又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结成冰后体积膨胀,迅速把传动机构包裹住,形成霜冻,从而导致传动机构失效,影响拉线传动,使得车门解锁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把手及车辆,其能够改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门把手,其包括底座以及外开拉手,底座设有传动机构以及破冰机构,传动机构与外拉把手传动连接且用于执行解锁开门动作。
5.破冰机构包括识别模块、加热模块、储能模块以及控制模块。
6.其中,识别模块用于检测传动机构的表面是否存在霜冻;加热模块具有供热面,用于融化霜冻;储能模块与加热模块、识别模块分别电连接并为加热模块识别模块供给电流;控制模块与识别模块、加热模块以及储能模块分别电连接,控制模块根据识别模块反馈的信息控制加热模块的开启和关闭。
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现有的把手原有的结构基础上,增加识别模块、加热模块以及储能模块,门把手通过识别模块主动识别传动机构是否存在霜冻,并输出信号给控制模块,若信号为是且具有破冰的需求,控制模块控制储能模块进行放电,加热模块则迅速工作,产生热量到达霜冻的地方,达到破冰的目的。上述设置能够保证门把手在寒冷恶劣气候的地方正常工作,提高门把手机械结构寿命。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门把手包括机壳,机壳与底座连接并形成容置传动机构的容置腔,加热模块设置于容置腔内且与传动机构之间留置有间隙。
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机壳的设置,将加热模块产生的热量基本限定在机壳内,进而有效融化传动机构表面的霜冻,并可烘干机壳内的水分,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并且利用间隙的设置,采用非接触式加热,加热均匀。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加热模块位于传动机构背离外开拉手的一侧,且加热模块的加热面至少部分面向传动机构。
1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保证加热模块位于传动机构的下方,对传动机构进行加热,加热效果佳。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机壳设有对流部,对流部用于将加热模块产生的热量引导至传动机构。
1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利用对流部的设置,将热量引导至传动机构表面的霜冻层,以提高加热破冰效率。
14.可选地,对流加热部为设置于机壳的对流孔,或对流部为:机壳与底座的连接处形成的且与容置腔连通的缝隙。
1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利用上述对流孔的设置,驱使热空气向传动机构方向流动以进行破冰。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加热模块为电红外加热元件、电阻式加热元件或电暖风器。
1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上述三种加热模块均能够有效进行加热解冻,其中电红外加热元件作为辐射加热元件,其表面温度能达到100~200℃,能够满足破冰需求,升温迅速,安全性高,能够迅速融化霜冻并能烘干传动机构壳内水分。
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识别模块为结冰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1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利用结冰传感器主动识别传动机构的表面是否存在霜冻,同时还可以监测到霜冻层的厚度变化,便于监测加热破冰进程,便于精准调控加热时间。
20.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整车电源以及车门,车门设有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门把手。
2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由于门把手具有破冰结构,因此即使在寒冷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先破冰后再开门,保证门把手正常工作,提高门把手机械结构寿命。
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车辆包括由储能模块、加热模块、第一开关串联形成的供热电路,整车电源经第二开关并联于供热电路,第二开关被配置为在在车辆熄火时打开,在车辆正常启动时闭合。
2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利用车辆驾驶状态时整车电源能够对储能模块充电,在车辆正常熄火后,储能模块能够独立为加热模块识别模块供给电流。
2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车辆包括由储能模块、加热模块、第一开关串联形成的供热电路,供热电路与整车电源独立设置。
2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供热电路与整车电源独立设置,没有任何连接关系,此时可根据储能模块耗电量,更换储能模块或为储能模块充电。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7.图1为门把手20a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门把手20a与车门装配及电路示意图;
29.图3为本技术门把手20a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技术门把手20b的结构示意图。
31.图标:10

车门;20a

门把手;20b

门把手;200

外开拉手;210

底座;211

座体本体;212

传动机构;213

拉索;231

识别模块;233

加热模块;2331

供热面;235

储能模块;240

机壳;241

容置腔;243

对流孔;250

第一开关;260

第二开关;30

整车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7.门把手可以为手动式门把手,也可以为电动门把手,以下实施例具体指代隐藏式电动门把手。
38.针对车门解锁困难问题,目前解决破冰问题大多通过增大把手电机的扭矩,通过“蛮力”,使外开拉手弹出。虽然通过增大电机扭矩来破冰在一定条件下是可取的,但是无法从根本解决破冰难的问题。并且电机扭矩越大,电机占用空间位置就越大,影响布置,还对把手的机构强度要求越高。同时电机在极寒地区,电机性能会急剧下降,且低温会使得润滑脂稠度增大或者凝固,引起电机启动力矩增大,最终导致电机过载而烧毁失效。并且过大的扭矩还会对把手中的传动机构产生永久性损坏,导致传动机构配合间隙增大,开门困难。
39.有鉴于此,特此提出本技术。
40.如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图未示),其包括车门10、整车电源30以及门把手20a。
41.如图1至图3所示,门把手20a包括外开拉手200以及底座210。
42.如图1以及图2所示的门把手20a中,底座210包括座体本体211,以及设置于座体本体211上的传动机构212、拉索213、电机(图未示)以及破冰机构,其中传动机构212通过拉索213与外开拉手200传动连接,电机驱动传动机构212执行解锁开门动作,具体结构及连接方式可参考相关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43.如图1以及图2所示,车门10设有门把手安装孔。座体本体211位于安装孔内且固定在车门10体内,外开拉手200位于安装孔的开口处且与车门10的外表面平齐,外开拉手200与座体本体211例如铰接。
44.破冰机构为加热破冰机构。
45.具体地,如图2以及图3所示,破冰机构包括:识别模块231、加热模块233、储能模块235以及控制模块。
46.其中,识别模块231用于检测传动机构212的表面是否存在霜冻;加热模块233用于产生热量以融化霜冻;储能模块235与加热模块233、识别模块231分别电连接并为加热模块233及识别模块231供给电流;控制模块与识别模块231、加热模块233以及储能模块235分别电连接,控制模块根据识别模块231反馈的信号控制加热模块233的开启和关闭。
47.也即是,识别模块231实时工作,门把手20a通过识别模块231主动识别传动机构212是否存在霜冻,并将信号输出至控制模块,若信号为是,控制模块可根据实际的需求控制储能模块235进行放电,使加热模块233迅速工作,产生热量到达霜冻的地方,达到破冰的目的。
48.在破冰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热量流失,门把手20a包括机壳240,机壳240与座体本体211连接且形成容置传动机构212的容置腔241,机壳240用于安装于安装孔内,加热模块233设置于机壳240内。
49.加热模块233可以与传动机构212接触进行接触式加热,也可以采用非接触式加热,由于非接触式加热的加热效果均匀且便于设置;因此,如图2所示的门把手20a采用非接触式加热。
50.也即是,加热模块233与传动机构212之间留置有间隙,利用间隙的设置避免加热模块233与传动机构212直接接触,实现非接触式加热。
51.其中,以传动机构212背离外开拉手200的一侧作为传动机构212的下方,以传动机构212的周向作为传动机构212的侧方,实际的安装过程中,加热模块233可以设置于传动机构212的侧方、下方或侧下方,具体可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定。其中加热模块233具有供热面2331,供热面2331用于供热,为了保证加热效果佳,加热模块233的供热面2331至少部分面向传动机构212。
52.如图2所示的门把手20a中,加热模块233设置于传动机构212的正下方,且加热模块233的供热面2331面向传动机构212。此处的加热模块233设置于传动机构212的正下方是指:传动机构212沿门把手安装孔的轴线方向在加热模块233的正投影基本与加热模块233重合。
53.加热模块233的形状可以为条状、环状、点阵状、板状、管状、螺旋状等,其形状可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具体设定。
54.如图2所示的门把手20a中,加热模块233呈板式,此时供热面2331为加热模块233靠近传动机构212的一侧面。
55.如图4所示,在一些可选地的实施例提供的门把手20b中,机壳240设有对流部,对流部用于将加热模块233产生的热量引导至传动机构212。
56.其中,对流部可为与容置腔241连通的对流孔243,其中,对流孔243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在此不做限定。对流孔243可单独设置于机壳240背离外开拉手200的一侧,也可单
独设置于机壳240的侧周壁,如图4所示,对流孔243的数量为多个,其中部分对流孔243设置于机壳240背离外开拉手200的一侧,余量的对流孔243于机壳240的单侧侧壁。利用对流孔243的设置使加热模块233产生的热量输送至传动机构212,也结合此时破冰机构采用的为辐射加热和对流加热。
57.除了上述设置以外,对流部还可以为:机壳240与座体本体211的连接处形成的且与容置腔241连通的缝隙,也即是,机壳240与座体本体211非密封连接。
58.加热模块233可以为电红外加热元件、电阻式加热元件或电暖风器。其中,电阻式加热元件包括但不局限于为电阻丝或加热线圈。
59.如图1至图3所示的门把手20a中,加热模块233为电红外加热元件,也即是采用红外辐射加热的方式进行破冰。其相比于电阻式加热方式,更具有穿透力,能内外同时加热,从而使得加热均匀通透;不需热传介质传递,热效率良好;并且温度控制容易、且升温迅速,安全性高。
60.需要说明的是,储能模块235以及识别模块231可以分别设置在机壳240外,但为了保证结构紧凑性,储能模块235以及识别模块231均容置于机壳240内。
61.其中,识别模块231可以为温度传感器,利用获得的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对比确定是否结冰。
62.如图3的门把手20a中,识别模块231为结冰传感器。结冰传感器不仅可准确的识别传动机构212的霜冻情况,当把手发生霜冻时,控制模块控制储能模块235放电以带动加热模块233放热,实现破冰的目的,结冰传感器的参数例如可为识别0~10mm厚的覆冰层,工作电压为5v dc,尺寸φ20*10mm,防护等级ip67等。并且在后续破冰的过程中,也可利用结冰传感器获得加热破冰进展,便于精准的控制破冰的程度。
63.储能模块235可以为电池,本实施例中,储能模块235由超级电容器等储能元件组成,储能模块235的参考参数例如为容量12f,尺寸:d=12.5mm、h=34mm、脚距p=5mm,其特点是充电速度快,放电可靠,且稳定。
64.其中,供热电路与整车电源30可独立设置,也可并联设置。此处的独立设置是指供热电路与整车电源30之间没有电路进行连接。
65.如图2所示的门把手中,供热电路与整车电源30并联设置。
66.其中,车辆包括由储能模块235、加热模块233、第一开关250串联形成的供热电路,第一开关250与控制模块电连接,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开关250的打开和关闭,对加热模块233进行供电以控制加热模块233加热。
67.如图2所示,整车电源30经第二开关260并联于供热电路,第二开关260被配置为在在车辆熄火时打开,在车辆正常启动时闭合。
68.上述设置条件下,独立的储能模块235可保证蓄电池在车辆熄火时的电量充足,防止蓄电池馈电导致车辆无法正常启动。储能模块235与整车电源30并联,当车辆正常启动时,即整车电源30开关闭合,给储能模块235充电。当车辆正常熄火时,整车电源30开关断开,储能模块235可按识别模块231给予的信号独立工作。此外,不同的把手结构所需要的电容容量不同,若空间不足,电容可单独布置。
69.识别模块231可设有独立供电源,以保证其处于工作状态。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识别模块231与供热电路可经过第三开关(图未示)串联,第三开关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进而可根据实际的需求,控制模块控制第三开关闭合,以对识别模块231进行充电。
70.控制模块可以为设置于车辆的控制器,也可以为智能终端,智能终端例如为手机app,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包括设置于车辆的控制器以及智能终端app,其中识别模块231与控制器电连接,加热模块233经第一开关250与控制器实现电连接,控制器与智能终端通信连接,用于将识别模块231识别的信息反馈至智能终端,并获得智能终端的操作信息,然后控制器根据获得的操作信息控制加热模块233的开启和关闭。
71.破冰机构的启动方式具体例如为:
72.以车主正常用车熄火后为起点,此时,储能模块235为满电状态,第二开关260处于断开状态。当识别模块231识别到传动机构212形成有霜冻后,控制器通过车联网发送信号到手机app,提醒车主门把手20a已发生霜冻,是否立即进行破冰信号,车主可根据停车地点判断是否进行破冰处理。若为室内,因为除冰后不会发生二次结冰,车主可判断直接除冰;若为室外停车,为防止二次结冰,车主可根据实际用车需求,暂时判断为不除冰,在用车前,用手机app确认进行破冰信号;获得除冰后控制器启动加热模块233进行破冰,待车主用车。
73.若车主未提前确认用车,亦可到车旁后用手机app启动破冰功能,能在1分钟内快速完成破冰,打开第二开关260,隐藏式把手正常开启。
74.综上,本技术提供门把手及包括上述门把手的车辆,利用门把手通过识别模块主动识别传动机构是否存在霜冻,并输出信号给控制模块,若信号为是且具有破冰的需求,控制模块控制储能模块进行放电,加热模块则迅速工作,产生热量到达霜冻的地方,达到破冰的目的。上述设置能够保证门把手在寒冷恶劣气候的地方正常工作,提高门把手机械结构寿命。
75.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