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卡回弹式电动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81552发布日期:2021-12-08 16:4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卡回弹式电动扳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拆卸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卡回弹式电动扳手。


背景技术:

2.当前轨道交通中新轨铺设、路轨更换和钢轨应力放散工程中,扣件螺栓、垫片及其他附件分配安装和扣件螺栓拧紧和松开是常见的操作步骤。
3.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人工拧紧或者松开的方式,这种原始的方式费时费力,需要较大的工作量。在现有的基础上,有人开发出了一种混合动力双头轨枕螺栓电动扳手(cn211053561u),采用车载电动扳手的方式,拆卸轨道沿途的螺栓、螺母等,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4.但是前述的应用于车载的电动扳手也有其自身的弊端,主要在于:由于在螺杆与螺母安装时,容易出现螺纹错位、咬死的情况,导致螺母未完全按照施工标准螺接在指定的位置,存在脱落风险,而现有的电动扳手无法纠正这种错误,只能通过反转旋松重新旋紧或者是人工的方法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卡回弹式电动扳手,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拆卸设备容易出现螺杆与螺栓错位的情况且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人工解决的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卡回弹式电动扳手,包括:
7.外壳,内部设置有容置空间;
8.主轴,设置在容置空间内;
9.套筒顶杆,设置于容置空间内,且与主轴之间传动连接;
10.双轴陀螺仪,设置在套筒顶杆远离主轴的一端,所述双轴陀螺仪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双轴陀螺仪驱动安装部摆动。
11.优选的,所述容置空间内还设置有冲击组件,所述冲击组件包括冲击块、从动冲击筒,所述冲击块环设于主轴外缘,所述主轴的外表面设置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为螺旋上升状,所述引导槽内设置有钢珠,所述冲击块可在钢珠的作用下沿引导槽向上运动,所述从动冲击筒与主轴传动连接,所述套筒顶杆与从动冲击筒卡合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冲击组件还包括压套,所述压套设置在主轴的上端,所述压套设置于冲击块内,且压套的外缘与冲击块的内缘间隙配合,所述压套与冲击块之间有阻止两者靠近的作用力。
13.优选的,所述套筒顶杆套设在从动冲击筒内,所述从动冲击筒在侧壁上设置有竖直方向的腰型槽,所述套筒顶杆设置顶杆销,所述顶杆销位于腰型槽内且可在腰型槽中上下移动,所述从动冲击筒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主轴抵接,另一端与套筒顶杆抵接。
1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双轴陀螺仪的方式用于矫正带有螺母的安装部无法与待安装的螺杆的对齐,保证了电动扳手在安装时保持竖直状态,方便螺杆和螺母螺接,不容易出现螺纹错位、咬死的情况,进一步的提升了施工标准的执行程度。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16.【附图标记说明】
[0017]1‑
外壳、2

主轴、3

套筒顶杆、4

双轴陀螺仪、5

安装部、6

冲击组件、61

冲击块、62

从动冲击筒、63

引导槽、64

钢珠、65

压套、7

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19]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卡回弹式电动扳手。
[0020]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卡回弹式电动扳手,包括:外壳1,该外壳1内部设置有容置空间。在容置空间内设置有主轴2,该主轴2用于连接如电机等传动源。套筒顶杆3同样的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套筒顶杆3的下端伸出外壳1,主轴2与套筒顶杆3传动连接,该种连接方式可以通过主轴2与套筒卡合的方式实现转动的传递。
[0021]
在套筒顶杆3远离主轴2的一端设置有双轴陀螺仪4,该双轴陀螺仪4上设置有安装部5,其中安装部5用于安装螺杆,并使得螺杆转动与预设在轨道上的螺母发生相对旋转,起到旋紧的作用。
[002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主轴2带动套筒顶杆3、双轴陀螺仪4、安装部5的转动,实现对螺杆的旋紧,双轴陀螺仪4可以调整不同工作环境下安装部5保持竖直状态。安装部5保持竖直状态可以尽量减少螺母与螺杆旋紧时发生螺纹错位、咬死的情况。
[0023]
进一步的,当上述安装部5工作时螺母与螺杆仍旧发生螺纹错位、咬死的情况时,需要冲击组件6对其进行矫正。
[0024]
具体来说,冲击组件6包括冲击块61、从动冲击筒62,从动冲击筒62设置在容置空间内,且从动冲击筒62下端伸出外壳1,前述的套筒顶杆3设置在从动冲击筒62内,并在从动冲击筒62的下端伸出,套筒顶杆3可以与从动冲击筒62卡合进而实现转动的传递,前述的冲击块61环设在主轴2的外缘,主轴2的外表面设置有引导槽63,该引导槽63为一段螺旋上升的曲线,在引导槽63内设置有钢珠64,冲击块61可在钢珠64的作用下沿引导槽63向上运动,当冲击块61上升到引导槽63的顶端时,冲击块61与钢珠64发生脱离,冲击块61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并与从动冲击筒62发生撞击,产生向下的撞击力,该撞击力经套筒顶杆3传递至安装部5,对安装部5内的螺杆进行一次振动,此时,螺母与螺杆处于螺纹错位、咬死情况,通过振动调整螺纹错位的情况,进一步的修正螺杆螺母的错误卡合问题。
[0025]
为了增强冲击块61在向下运动时产生更大的撞击力,冲击组件6还包括压套65,该压套65设置在设置在主轴2的上端,压套65设置在冲击块61内,并且压套65的外缘与冲击块61的内缘间隙配合,压套65与冲击块61之间具有阻止两者靠近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可以用
现有的各种方式实现,如弹性元件等。当冲击块61发生脱离时,冲击块61相较于自身重力的作用,具有更大的冲击速度和冲击动能,能够更好的对螺纹错位进行冲击,更好的实现修正的目的。优选的压套65与主轴2固定连接。
[0026]
进一步的,从动冲击筒62在侧壁上设置有竖直方向的腰型槽,套筒顶杆3在外缘设置有顶杆销,顶杆销位于腰型槽内,且可在腰型槽内上下移动。在从动冲击筒62内设置有弹簧7,该弹簧7一端与主轴2抵接,另一端与套筒顶杆3抵接。
[0027]
在本技术方案中,展示了从动冲击筒62与套筒顶杆3的传动方式,在安装部5安装时利用弹力产生的弹力,使得螺母与螺杆更好的压紧、扣合,此外在冲击块61向下撞击时,能够通过弹簧7缓冲这一撞击,避免过大的冲击力对螺纹进行损坏。
[0028]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冲击组件6也常应用于电动锤等设备,但需要强调的是在本技术中的作用是不同于电动锤中的作用,在电动锤中,冲击块61的同样是提供冲击力,其作用是利用冲击力对锤头进行施加作用力,加大锤头的动能,其要求是动能越大越好;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冲击块61虽然也提供冲击力,但这仅仅是中间过程,其目的是修正螺栓和螺母的螺纹错位、咬死的情况,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是要求动能越大越好,过大的动能反而容易产生将螺栓和螺母的螺纹错位、咬死的情况变得更加严重、甚至毁坏螺纹。
[0029]
因此,在本技术中,冲击组件6属于跨领域转用,且又与原领域的作用不尽相同。
[0030]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