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29807发布日期:2022-07-13 02:38阅读:72来源:国知局
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


背景技术:

2.送餐机器人具有配送饮料、汤水等食物的功能,现有的送餐机器人一般设有机身以及安装在机身上的机头,机头一般用于设置显示屏或控制单元,机身上可用于放置食物,送餐机器人内部设有多种电子元件。在食物运输过程中,存在饮料或汤水等液体倾泻、溢出的可能性,溢出的液体可能会由机身与机头的装配处流到机器人内部,而对机器人内部的电子器件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机身上的液体易通过机头与机身装配处渗入到机器人内部而对其内部的电子器件造成损害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机器人,包括:
5.机身和机头,所述机头装配于所述机身;
6.所述机身靠近所述机头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和挡水围骨,所述挡水围骨沿朝向所述机头的方向凸出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所述挡水围骨用于阻挡所述支撑板上的液体从所述机身和所述机头的装配处进入所述机身内部。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头靠近所述机身的一侧设置有颈套,所述颈套套接于所述挡水围骨,并与所述挡水围骨适配。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水围骨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的夹角为70
°ꢀ‑
110
°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具有用于放置物品的支撑部以及邻接所述支撑部的引流部,所述引流部相对所述支撑部倾斜向下延伸,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引流部圆弧过渡连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身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引流部一侧的第一挡板及连接于所述引流部另一侧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均沿所述引流部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挡水围骨设于所述引流部并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挡水围骨相间隔。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水围骨包括均连接于所述引流部的上围骨和引流骨,所述上围骨用于拦截沿所述引流部远离所述支撑部流动的液体,所述引流骨连接于所述上围骨的端部并沿远离所述支撑部的方向延伸,并用于将所述上围骨拦截的液体沿所述引流部引流至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位置。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部于所述挡水围骨的朝向所述支撑部的一侧设有挡水条,所述挡水条在所述引流部的延伸方向上的投影覆盖所述挡水围骨在所述引流部的延伸方向上的投影。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挡水围骨
的朝向所述支撑部的一侧,所述挡水条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机头设置有第一连接座,机身设置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配合。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座相间隔,并通过紧固件相紧固连接,所述紧固件能够调整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座之间的距离
16.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机器人通过支撑板放置物品,通过凸出于支撑板的挡水围骨,阻挡了支撑板上的液体在机头与机身的装配处的流动,并防止该液体从机身和机头的装配处进入机身内部,从而避免液体损坏机身内的电子器件。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中的机器人的剖视图;
20.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与挡水围骨的连接处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22.图5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3.图6是图2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0、机身;101、连接孔;102、安装槽;103、放置槽;11、支撑板;111、支撑部;112、引流部;12、挡水围骨;121、上围骨;122、第一引流骨;123、第二引流骨;124、下围骨;13、第一挡板;14、第二挡板;15、上挡板;16、挡水条;20、机头;21、颈套;30、第一连接座;31、连接杆;32、第一连接板;40、第二连接座;41、连接本体;42、第二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本实施例中,按照图1中所建立的xyz直角坐标系定义:位于x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前,位于x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后;位于y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左方,位于y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右方;位于z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上,位于z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下。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32.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器人,包括机身10及机头20。机头 20安装装配于机身10,并位于机身10上方,机身10内及机头20内均设有多种电子器件。
33.机身10远离机头20的一侧可放置于支撑板11上,以进行移动,机身10 靠近机头20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11以及挡水围骨12,挡水围骨12沿朝向机头20的方向凸出设置于支撑板11,挡水围骨12用于阻挡支撑板11上的液体从机身10和机头20的装配处进入机身10内部。
34.具体地,支撑板11上可放置物品,例如饮品或汤品等。机身10与机头20 的装配处形成有连接孔101,连接孔101连通至机身10内部及机头20内部,挡水围骨12位于连接孔101边缘,以阻挡液体通过连接孔101进入机身10内部。在本实施例中,挡水围骨12为环状并环设于连接孔101,以周向限制液体流向连接孔101。在其他实施例中,挡水围骨12也可为条状,并位于物品与连接孔101之间,挡水围骨12的延伸长度及布置方式以能够阻挡液体进入连接孔 101为准,例如挡水围骨12半环设于连接孔101,且挡水围骨12在垂直于液体流动方向的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大于连接孔101在垂直于液体流动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长度。
35.本机器人通过支撑板11放置物品,通过凸出于支撑板11的挡水围骨12,阻挡了支撑板11上的液体在机头20与机身10的装配处的流动,并防止该液体从机身10和机头20的装配处进入机身10内部,从而避免液体损坏机身10内的电子器件。
36.其中,请参阅图3和图5,挡水围骨12可以为支撑板11在连接孔101的边缘处向上弯折形成的翻边。此时挡水围骨12与支撑板11为一体成型件,如塑胶件。
37.挡水围骨12可以围设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或不规则图形等。为防止机头 20相对于机身10转动,挡水围骨12可选为非圆形,如本实施例中的顶角为圆角的方形。
38.请参阅图1和图2,机头20靠近机身10的一侧设置有颈套21,颈套21 套接于挡水围骨12,并与挡水围骨12适配。此时挡水围骨12对机头20起到了定位及限位作用,以防止机头20发生晃动。可选的,颈套21呈环状,并围设形成与机头20内部连通的贯通孔,此时贯通孔与连接孔101相连通,以使得机头20的内部与机身10的内部相连通。其中,颈套21可套接于挡水围骨12 外,为实现与挡水围骨12之间的密封,颈套21可贴合于挡水围骨12的外环面。在其他实施例中,颈套21也可套接于挡水围骨12内,颈套21也可不为环状,例如设有缺口或呈齿状,颈套21能够实现与挡水围骨12的连接即可。其中,颈套21与机头20为一体成型件,以提高机头20的结构刚度。需要说明的是,颈套21可与支撑板11相间隔,也可与支撑板11全
部或部分抵触。
39.在实际应用中,挡水围骨12的高度可以设置为7毫米左右,以形成较高的屏障阻挡液体溢过挡水围骨12而流入连接孔101中。
40.其中,请参阅图3和图4,挡水围骨12与支撑板11之间的夹角a为70
°ꢀ‑
110
°
。此时挡水围骨12可以与支撑板11之间形成有效的槽状结构,用以阻挡液体朝向连接孔101流动,同时保持较高的竖直方向的高度,进一步防止液体溢过挡水围骨12而流入连接孔101中。
41.可选的,无论支撑板11的是否具有倾角,挡水围骨12均由支撑板11竖直向上延伸,以最大程度提高挡水围骨12竖直方向的高度,从而进一步防止液体溢过挡水围骨12。
42.请参阅图1,支撑板11具有用于放置物品的支撑部111以及邻接支撑部111 的引流部112,支撑部111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凹面,还可以为粗糙面,以起到防滑作用。引流部112由支撑部111倾斜向下延伸,即引流部112朝向z 轴的负方向并向x轴的正方向延伸,也就是说,引流部112为由支撑部111斜向下延伸的斜面,引流部112上的液体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沿引流部112朝向远离支撑部111的方向流动。连接孔101开设于引流部112,此时连接孔101的边沿靠近支撑部111的一端高于远离支撑部111的一端。挡水围骨12可设于引流部112,并环设于连接孔101,因此其靠近支撑部111的一端的水平高度也高于远离支撑部111的一端的水平高度。当挡水围骨12为条状时,可布置于连接孔101的靠近支撑部111的一侧。其中,支撑部111与引流部112圆滑过渡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支撑部111与引流部112的连接处倒圆角,以便于液体顺着该圆角流向引流部112。同时,也使得机身10的外观更加美观。
43.可选的,支撑板11上可开设至少一个用于放置物品的放置槽103,放置槽 103用于对物品进行限位。
44.挡水围骨12包括均连接于引流部112的上围骨121和引流骨,上围骨121 用于拦截沿引流部112朝向远离支撑部111的方向流动的液体,以阻挡液体继续向下移动至连接孔101内,引流骨位于上围骨121的远离支撑部111的一侧,并用于将上围骨121拦截的液体沿引流部112引流至远离支撑部111的位置。当液体沿引流部112流动时,流动到上围骨121处的液体在液体张力作用下向上围骨121与引流部112形成的槽状结构的端部流动,从上述端部流下的液体通过引流骨的引导继续向下流动,并避开连接孔101。
45.在本实施例中,上围骨121可沿水平方向延伸,以与引流部112形成水平延伸的槽状结构,该槽状结构能够存续一定量的液体。
46.在其他实施例中,上围骨121也可为拱突朝向支撑部111的拱形,即上围骨121的中部朝向支撑部111弯曲,当液体沿引流部112向下流动时,上围骨 121的两端均能够对液体进行导流以使得液体从上围骨121中部导流至上围骨 121的其中一端。
47.引流骨设有两个,两引流骨分别连接于上围骨121的两端部,并沿引流部112向下延伸,以分别对从上围骨121的两端流下的两股液体均进行导流。上述向下延伸的方向可以为垂直于上围骨121的方向,也可以为与上围骨121呈钝角倾斜向下延伸的方向。
48.可选的,两引流骨可分别命名为第一引流骨122和第二引流骨123,请参阅图1,挡水围骨12还包括连接第一引流骨122的下端与第二引流骨123的下端的下围骨124,此时上围骨121、第一引流骨122、下围骨124及第二引流骨 123依次连接并共同围设形成近似方形的结构,并环绕连接孔10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流骨122与第二引流骨123相平行,上围骨121与下围骨124相平行。
49.可选的,上围骨121、第一引流骨122、下围骨124及第二引流骨123可等高设置,即均为7毫米高,也可将上围骨121设置为最高,如7毫米高,第一引流骨122及第二引流骨123可设置较矮,起到导流作用即可。
50.在其他实施例中,引流骨也可设置一个,引流骨也可连接于上围骨121的中部或与上围骨121相间隔。挡水围骨12也可设于支撑部111,以使得液体流向引流部112时避开连接孔101。
51.请参阅图1,机身10还至少包括连接于引流部112一侧的第一挡板13及连接于引流部112另一侧的第二挡板14,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14均沿引流部 112的延伸方向延伸,挡水围骨12位于第一挡板13与第二挡板14之间,此时第一引流骨122靠近第一挡板13,第二引流骨123靠近第二挡板14。其中,第一挡板13和第二挡板14中的至少一个与挡水围骨12相间隔。第一挡板13与第二挡板14用于限制液体从引流部112的边沿流下。需要说明的是,颈套21 也可与第一挡板13和第二挡板14中的至少一个相间隔。
5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挡水围骨12与第一挡板13相间隔,此时第一引流骨122与第一挡板13之间围设形成斜向下延伸的流通通道,支撑部111的液体能够直接通过该流通通道向下流动,或先流动到上围骨121处,经过上围骨121 的导流作用流动到该流通通道内,再顺着该流通通道向下流动。在其中另一实施例中,挡水围骨12与第二挡板14相间隔,其原理和挡水围骨12与第一挡板 13相间隔类似,此处不赘述。
53.在本实施例中,挡水围骨12与第一挡板13及第二挡板14均相间隔,第一引流骨122与第一挡板13相平行,第二引流骨123与第二挡板14相平行,以使得引流部112形成两个用于引流的流通通道,此时支撑板11上的液体便能够通过两个流通通道进行排液,进一步减少液体在上围骨121处堆积。
54.沿流通通道向下流动的液体,最终可流出支撑板11,也可存续在支撑板11 下侧的收纳空间内。
55.第一挡板13与第二挡板14还均可延伸至支撑部111,此时第一挡板13与第二挡板14能够防止支撑部111上的物品从支撑部111两边滑落,同时防止支撑部111上的液体从支撑部111的两侧流下而污染机身10外表面。其中,为进一步提高防滑落效果,请参阅图1,机身10还可以包括上挡板15,上挡板15 连接于第一挡板13与第二挡板14的上方延伸端,并围设于支撑部111的边沿,从而与第一挡板13及第二挡板14共同形成半包围结构,从而半周向限制支撑板11上的物品滑落。另外半包围结构也能够对支撑部111上的液体起到导流作用,引导支撑部111的流体流向流通通道。
56.此时支撑部111可设置为中部向上拱起,以使得支撑部111中部用于放置物品的区域不会留存液体,物品上倾撒出的液体都会顺着拱形面流向半包围结构,再顺着半包围结构流向流通通道,保证了支撑部111上存放物品处的清洁。
57.可选的,机身10还可包括下挡板,下挡板连接第一挡板13的下端与第二挡板14的下端,并与第一挡板13、上挡板15及第二挡板14共同形成框状结构,此时沿流通通道向下流动的液体流动至下挡板处,被下挡板阻挡并存续,以便于进一步清理,从而保持支撑部111的洁净。
58.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4,引流部112于挡水围骨12的朝向支撑部111的一侧还可设有挡水条16,挡水条16在垂直于引流部112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投影覆盖挡水
围骨12在垂直于引流部112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投影,也就是说,挡水条16阻挡液体朝向挡水围骨12流动。挡水条16位于引流部112并凸出于支撑板11,挡水条16与支撑板11之间形成蓄水槽结构,蓄水槽起到初步阻挡液体及留存液体的作用,限制液体继续流动。在本实施例中,挡水条16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挡板13与第二挡板14,以封堵蓄水槽两端,防止液体继续向下流动,在蓄水槽存满液体后液体会溢过挡水条16继续顺着引流部112向下流动。
59.其中,挡水条16可以为胶条,以便于安装。该胶条的高度小于挡水围骨 12的高度。颈套21的上侧部分可位于上围骨121与挡水条16之间。
60.为便于挡水条16的定位,引流部112开设有安装槽102,安装槽102位于挡水围骨12朝向支撑部111的一侧并沿垂直于引流部112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挡水条16为橡胶件并安装于安装槽102内。其中,挡水条16可卡接于安装槽102内,安装槽102为挡水条16提供了安装位。
61.请参阅图1和图6,机头20设置有第一连接座30,机身10设置有第二连接座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30穿设于颈套21的贯通孔并向下延伸。第二连接座40正对连接孔101,并位于第一连接座30下方。第一连接座30与第二连接座40固定配合,从而实现机头20与机身10的连接。
62.第一连接座30与第二连接座40相间隔,并通过紧固件相紧固连接。紧固件能够调整第一连接座30与第二连接座40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通过调整紧固件能够减小第一连接座30及第二连接座40之间的距离。
63.使用时先将颈套21连接于挡水围骨12,此时第一连接座30位于第二连接座40上方,且第一连接座30与第二连接座40之间具有间隙,再通过紧固件将第一连接座30与第二连接座40连接在一起,并调整紧固件以使得第一连接座 30朝向第二连接座40移动,颈套21随着第一连接座30的移动朝向支撑板11 移动。
64.可选的,调整紧固件后第一连接座30与第二连接座40之间距离减小,颈套21可抵触于支撑板11,此时颈套21与支撑板11的紧密抵接能够进一步限制液体进入连接孔101内。
65.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1可以为能够发生塑性变形的塑胶件,当第一连接座30与第二连接座40之间的距离减小时,颈套21将支撑板11抵压至发生轻微变形,此时可保证颈套21与支撑板11的紧密抵接,同时在颈套21与支撑板 11的抵接处形成能够存续液体的槽体,进一步限制液体流动。
66.其中,紧固件可以为螺钉,请参阅图6,第一连接座30包括连接于机头20 的连接杆31以及连接于连接杆31的延伸端的第一连接板32,第二连接座40 包括连接于机身10的连接本体41以及连接于连接本体41的第二连接板42,第一连接板32与第二连接板42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板32与第二连接板42上均开设有螺孔或通孔,紧固件穿设于该螺孔或通孔,通过与螺孔的螺接配合或与螺母的螺接配合实现第一连接板32与第二连接板42之间距离的调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32与第二连接板42均为方形板,紧固件可设有四个,四个紧固件分别用于紧固第一连接板32与第二连接板42的四个边角。
6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具体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
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