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飘移窗缓冲止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34186发布日期:2022-09-06 22:57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飘移窗缓冲止挡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飘移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飘移窗缓冲止挡器。


背景技术:

2.目前,住宅上使用的铝合金窗主要分为双向推拉窗、带有合页的平开窗、飘移窗,其中,平开窗和飘移窗较为相似,均是由一个小窗扇作为换气窗开启或关闭,平开窗在使用时,如开启,占用空间大,而且容易磕碰或刮伤使用者,而飘移窗既克服了推拉窗密封不严的缺点,也克服了平开窗占用空间大等缺点,是一种集密封性能好、占用空间小、安全性能高,开启方式多变等多种优点于一身的窗型,因此,在实际使用中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
3.虽然,飘移窗具有如上所述的多种优点,但同样也存在不足,由于,飘移窗结构原理采用的是多轴变轨方式完成开关动作,在使用时发现,开窗时需要合理地控制力度,如果推动窗扇用力过猛,容易加快飘移窗开合机构损坏,导致飘移窗故障率升高,这无疑是增加了使用者日常维护成本;
4.所以,就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卸载缓冲掉运动的飘移窗惯性力,防止飘移窗冲击力过大导致其损坏,能够有利于降低飘移窗故障率的一种飘移窗缓冲止挡器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飘移窗缓冲止挡器。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飘移窗缓冲止挡器,包括:
8.止挡器主体,其用于与固定窗框固定连接;
9.固定轴,飘移窗对应所述止挡器主体位置固连有所述固定轴;
10.其中,所述止挡器主体对应所述固定轴位置布设有挡块,所述挡块设置有呈开口结构的耦合部,用于与所述固定轴耦合、以便卸载所述飘移窗惯性冲击力。
11.进一步的,所述挡块一侧布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并朝向所述固定轴延伸的阻尼臂,两个所述阻尼臂构成所述耦合部。
12.进一步的,两个所述阻尼臂之间形成有间距小于所述固定轴直径的阻尼段;
13.所述阻尼段一侧与所述阻尼臂的止口段连接;
14.所述阻尼段的另一侧与所述阻尼臂的止挡段连接;
15.其中,所述止口段与所述固定轴相切接触,用于引导所述固定轴进入所述阻尼段;
16.两个所述阻尼臂的所述止挡段合围形成优弧结构;
17.所述优弧结构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固定轴直径。
18.进一步的,所述优弧结构远离所述阻尼段侧开设有豁口部,用于释放应力。
19.进一步的,所述挡块还开设有通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豁口部连通。
20.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为长条孔,所述长条孔的长轴垂直于所述固定轴位移方向。
21.进一步的,所述挡块还包括转向臂,所述转向臂一端与所述挡块固定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上延伸,所述转向臂末端连接所述阻尼臂,所述转向臂位于所述阻尼臂侧开设有所述通孔。
22.进一步的,所述止挡器主体还包括与所述挡块固连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固定窗框固定连接。
23.进一步的,所述飘移窗下边缘开设有凹于下表面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底壁固连有所述固定轴。
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飘移窗缓冲止挡器,有益效果:
25.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飘移窗缓冲止挡器,其包括止挡器主体和固定轴,止挡器主体与固定窗框固定连接,固定轴与飘移窗固定连接,止挡器主体具有挡块,挡块设置有耦合部,当飘移窗开启位移至接近开启状态极限位置时,固定轴首先与耦合部耦合连接,缓冲卸载飘移窗惯性冲击力,实现保护飘移窗目的,降低飘移窗故障率;
26.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耦合部,其是由两个阻尼臂构成,并以悬臂的形式构成耦合部的开口结构,在缓冲过程中,通过两个阻尼臂夹持固定轴,以使冲击力逐渐降低,实现阻尼目的,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可有效卸载缓冲掉飘移窗运动时的惯性力,防止飘移窗损坏,极大地减少了使用者日常维护维修飘移窗次数。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飘移窗缓冲止挡器安装在固定窗框上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飘移窗缓冲止挡器飘移窗开启状态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31.图4是图4的a向视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止挡器主体10;挡块11;阻尼臂12;阻尼段121;止口段122;止挡段123;豁口部124;通孔125;转向臂13;连接板14;连接件15;
34.固定轴20;
35.固定窗框30;
36.飘移窗40;避让槽41。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38.参见图1-4所示;
39.实用新型一种飘移窗缓冲止挡器,包括:止挡器主体10、和固定轴20;
40.止挡器主体10可以是现有技术中能够弹性变形的尼龙材质,止挡器主体10用于与固定窗框30固定连接,飘移窗40对应止挡器主体10位置固连有固定轴20;固定轴20跟随飘移窗40固定连接;
41.其中,止挡器主体10对应固定轴20位置布设有挡块11,挡块11设置有呈开口结构的耦合部,该结构通过耦合部与固定轴20耦合,从而卸载飘移窗40惯性冲击力。
42.使用时,飘移窗40开启,固定轴20跟随飘移窗40朝向止挡器主体10位移,当飘移窗40位移至接近开启状态极限位置时,固定轴20首先与耦合部耦合连接,缓冲卸载飘移窗40惯性冲击力;
43.参见图4所示;
44.优选的,挡块11一侧布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并朝向固定轴20延伸的阻尼臂12,两个阻尼臂12构成耦合部。
45.具体的,耦合部由两个阻尼臂12构成,并以悬臂的形式构成耦合部的开口结构,在缓冲过程中,通过两个阻尼臂12夹持固定轴20,以使冲击力逐渐降低,实现阻尼目的;
46.参见图4所示;
47.优选的,两个阻尼臂12之间形成有间距小于固定轴20直径的阻尼段12,阻尼段121一侧与阻尼臂12的止口段122连接;阻尼段121的另一侧与阻尼臂12的止挡段123连接;
48.其中,止口段122与固定轴20相切接触,用于引导固定轴20进入阻尼段121,两个阻尼臂12的止挡段123合围形成优弧结构,优弧结构的直径不小于固定轴20直径。
49.具体的,固定轴20在位移过程中,依次经过阻尼臂12的止口段122、阻尼段121、止挡段123,通过止口段122接收固定轴20,并与固定轴20侧壁相切接触,从而快速、准确引导固定轴20进入阻尼段121,由于两个阻尼臂12的阻尼段121之间的间距小于固定轴20的直径,固定轴20想要通过阻尼段121后进入止挡段123,必须挤压阻尼臂12弹性变形,固定轴20在克服阻尼臂12弹力的过程中从而顺利卸载冲击力,实现缓冲目的,另外,该结构中,为了避免固定轴20进入止挡段123使阻尼臂12始终受力,两个阻尼臂12的止挡段123合围形成优弧结构,该优弧结构的直径不小于固定轴20直径,有利于使固定轴20进入止挡段123后,阻尼臂12呈复位状态,有效地延长了阻尼臂12使用寿命;
50.参见图4所示;
51.为了进一步得延长阻尼臂使用寿命,优选的,优弧结构远离阻尼段121侧开设有豁口部124,通过豁口部124释放应力。
52.优选的,挡块11还开设有通孔125,通过通孔125与豁口部124连通。
53.具体的,该结构中,为了避免应力释放在豁口部124根部位置,在挡块11上还开设有通孔125,通孔125与豁口部124连通,通过通孔125迂回卸载应力,优选的,通孔125为长条孔,长条孔的长轴垂直于固定轴20位移方向。
54.参见图4所示;
55.优选的,挡块11还包括转向臂13,转向臂13一端与挡块11固定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上延伸,转向臂13末端连接阻尼臂12,转向臂13位于阻尼臂12侧开设有通孔125。也就是说,为了使止挡器主体10结构紧凑,挡块11一端固连有转向臂13,通过转向臂13将阻尼臂12送至对应固定轴20位置上,保证固定轴20能够准确地与阻尼臂12耦合;
56.参见图3所示;
57.优选的,止挡器主体10还包括与挡块11固连的连接板14,连接板14通过连接件15与固定窗框30固定连接。具体的,该连接件15可以是六角螺钉,当然也可以选择现有技术中其他形式的连接件,能够使连接板14与固定窗框30固定连接即可;
58.参见图3、4所示;
59.优选的,飘移窗40下边缘开设有凹于下表面的避让槽41,避让槽41底壁固连有固定轴20。该结构中,为了避免影响飘移窗40开启或关闭,飘移窗40下边缘开设有避让槽41,避让槽41凹于飘移窗40下表面,并在避让槽41底壁固连有固定轴20,从而避免固定轴20与固定窗框30发生干涉现象;
6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飘移窗缓冲止挡器,有益效果:
61.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飘移窗缓冲止挡器,其包括止挡器主体和固定轴,止挡器主体与固定窗框固定连接,固定轴与飘移窗固定连接,止挡器主体具有挡块,挡块设置有耦合部,当飘移窗开启位移至接近开启状态极限位置时,固定轴首先与耦合部耦合连接,缓冲卸载飘移窗惯性冲击力,实现保护飘移窗目的,降低飘移窗故障率;
62.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耦合部,其是由两个阻尼臂构成,并以悬臂的形式构成耦合部的开口结构,在缓冲过程中,通过两个阻尼臂夹持固定轴,以使冲击力逐渐降低,实现阻尼目的,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可有效卸载缓冲掉飘移窗运动时的惯性力,防止飘移窗损坏,极大地减少了使用者日常维护维修飘移窗次数。
63.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