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门锁及平开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71273发布日期:2022-09-02 22:39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电梯门锁及平开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自动平开门的电梯门锁、包括了该电梯门锁的平开门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和建设的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家用电梯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3.目前市场上的家用平台电梯的双开门电梯门锁具有如下的缺点:双锁舌设计,造成体积过大,所需要的牵引力也较大;采用机械齿轮驱动结构,当齿轮运转卡住的时候,造成落锁不顺,紧急断电情况下不自动落锁,影响安全;设置的紧急人为开锁装置为外置式,占据大量空间,造成空间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电梯门锁,结构紧凑,运行安全可靠。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电梯门锁,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安全机构、锁舌机构以及用于带动所述锁舌机构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锁舌机构包括活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活动轴、固定在所述活动轴下部的锁舌以及套设在所述活动轴外的弹性件,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锁舌向上移动,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锁舌向下移动;所述安全机构包括第一行程开关以及对应的第一撞板、第二行程开关以及对应的第二撞板,所述第一撞板和/或第二撞板固定在所述活动轴上。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器、固定在所述活动轴上的固定件以及连接在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和固定件之间的连接件,所述驱动器用于缩短位于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和固定件之间的连接件的长度以提升所述固定件的水平高度。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上,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件以及固定件位于垂直于所述底板的同一竖直平面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优选为柔性的牵引绳,驱动器的输出端设置有卷筒,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在卷筒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件上。固定件沿垂直于活动轴的方向向驱动器延伸。当需要提升活动轴即锁舌的高度时,启动驱动器,卷筒转动,牵引绳绕设在卷筒上,进而拽动活动轴上移。为了进一步增加设备的可靠性,一方面牵引绳采用扁平的绳体,以使得牵引绳贴合在卷筒上,且在卷筒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绳体的槽,以防止绳体脱落;另一方面,卷筒的边缘开设有固定孔,牵引绳的端部延伸至固定孔中,并通过螺栓、螺钉等将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孔中;再者,牵引绳位于卷筒远离底板的一侧,以避免与底板发生触碰。通过以上设置,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底板包括第一折弯板,所述活动轴活动贯穿所述第一折弯板,所述活动轴的底部具有支撑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作用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作用在所述折弯板上;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折弯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垫(环)。通过第一折弯板和支撑部以对弹性件进行支撑和限位,使得通过弹性件对锁舌提供向下运动的趋势。弹性件优选为弹簧。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支撑部的上方还设计有一段台阶部,台阶部的直径小于支撑部且小于弹性件的内径,以用于对弹性件的压缩和伸展进行导向,防止弹性件压缩范围过大造成扭曲,导致结构失效。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底板包括第二折弯板,所述锁舌活动贯穿所述第二折弯板,所述活动轴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折弯板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垫(环)。通过第一缓冲垫(环)和第二缓冲垫(环)实现缓冲降噪的作用。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活动轴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开设有开锁孔,所述底板上对应所述开锁孔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腰型孔;所述开锁孔位于所述腰型孔的底面和顶面之间。腰型孔贯穿底板的厚度方向。开锁孔用于紧急状态下的人为开锁。如断电、门锁电机或驱动器损坏等特殊情况下,通过专用开锁杆或者其他尺寸合适的棍状物体贯穿腰型孔并插入开锁孔后往上抬,即可实现紧急解锁,此时弹性件在压缩状态,取出棍状物体后,锁舌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自动落锁,安全性好且紧急开锁方便。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第一行程开关具有落锁触点,所述第一撞板位于所述落锁触点的上方;所述第二行程开关具有开锁触点,所述第二撞板位于所述开锁触点的下方。具体的,电机驱动器通电运转,卷筒旋转缠绕牵引绳,提起锁舌,进而开锁,同时第二撞板撞击第二行程开关,给到开锁信号,进而打开平开门门板,电梯停止运行,此时弹簧为压缩状态;电机驱动器断电,在弹性件的作用下,锁舌和第一撞板向下移动,落锁,同时第一撞板撞击第一行程开关,给到落锁信号,电梯启动运行。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第一撞板和第二撞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撞板通过连接板固定在所述活动轴的顶部,使得第一撞板、第二撞板与活动轴同步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撞板、第二撞板和连接板一体成型设置,且第一撞板和第二撞板整体横截面形成开口朝向底板的c型,进而将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设置在第一撞板和第二撞板之间。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包括第一门触板和第二门触板,所述锁舌位于所述第一门触板和第二门触板之间。第一门触板和第二门触板用于与门板上的插块配合感应门板关闭到位还是打开,进而进行后续动作,提升电梯运行的安全性。且本实用新型为单锁舌同时控制双开门,在保证锁定的精准性的前提下有效缩小门锁的体积,适用范围广。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电梯门锁的平开门装置。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门锁,通过设置驱动机构驱动锁舌机构实现锁定,并通过安全机构保证开锁和落锁的安全验证,在保证锁定的精准性的前提下有效缩小门锁的体积,适用范围广,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门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门锁隐藏部分部件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动轴与撞板连接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动轴与撞板连接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2.其中:门锁-10,底板-101,第一折弯板-1011,第二折弯板-1012,安装板-1013,限位环-1014,第一行程开关-1021,第二行程开关-1022,落锁触点-1023,开锁触点-1024,第一撞板-1025,第二撞板-1026,连接板-1027,活动轴-1031,锁舌-1032,弹性件-1033,支撑部-1034,固定件-1035,开锁孔-1036,驱动器-1041,连接件-1042,卷筒-1043,固定孔-1044,第一缓冲垫-1051,第二缓冲垫-1052,第一门触板-1061,第二门触板-1062,插入孔-1063,接线口-107。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本实施例中家用电梯为双开门设置,具有平开门装置,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门板、位于两个门板之间的中间位置(两个门板之间的对称轴)顶部的门锁10以及其他常规部件;门锁10用于对两个门板进行锁定以固定两个门板的位置或释放以使得两个门板可以自由活动。
25.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梯门锁10包括底板101、接线口107、设置在底板101上的安全机构、锁舌机构、用于带动锁舌机构移动的驱动机构以及与两个门板配合的第一门触板1061和第二门触板1062。本实施例中的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门触板的安装板1013。接线口107用于与平开门装置中的控制板进行电连接和信号连接。
26.本实施例中的锁舌机构包括活动设置在底板101上的活动轴1031、固定在活动轴1031下部的锁舌1032以及套设在活动轴1031外的弹性件1033。底板101包括用于供活动轴1031活动贯穿第一折弯板1011和第二折弯板1012,第一折弯板1011位于第二折弯板1012的上方。活动轴1031的底部具有支撑部1034,弹性件1033的一端作用在支撑部1034上,弹性件1033的另一端作用在第一折弯板1011上;弹性件1033与第一折弯板1011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垫(环)1051。支撑部1034的下方还设置有限位环1014,限位环1014与第二折弯板1012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垫(环)1052,限位环1014和第二缓冲垫(环)1052配合用于落锁限位。同时,通过第一缓冲垫1051和第二缓冲垫1052实现缓冲降噪的作用。通过第一折弯板1011和支撑部1034以对弹性件1033进行支撑和限位,使得通过弹性件1033对锁舌1032提供向下运动的趋势。弹性件1033优选为弹簧。
27.本实施例中,在支撑部1034的上方还设计有一段台阶部,台阶部的直径小于支撑
部1034且小于弹性件1033的内径,以用于对弹性件1033的压缩和伸展进行导向,防止弹性件1033压缩范围过大造成扭曲,导致结构失效。
28.本实施例中的锁舌1032位于第一门触板1061和第二门触板1062之间,即锁舌1032位于两个门板之间,用于同时锁定两个门板。门板上具有供锁舌1032插入的凹槽。第一门触板1061和第二门触板1062开设有插入孔1063,用于与门板上的插块配合感应门板关闭是否到位,进而进行后续动作,提升电梯运行的安全性。且本实施例为单锁舌1032同时控制双开门,在保证锁定的精准性的前提下有效缩小门锁10的体积,适用范围广。
29.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锁舌1032向上移动,弹性件1033用于驱动锁舌1032向下移动。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器1041、固定在活动轴1031上的固定件1035以及连接在驱动器1041的输出端和固定件1035之间的连接件1042,驱动器1041用于缩短位于驱动器1041的输出端和固定件1035之间的连接件1042的长度以提升固定件1035的水平高度。驱动器1041优选为电机。其中,连接件1042的一端连接在驱动器1041的输出端上,连接件1042的另一端连接在固定件1035上,驱动器1041的输出端、连接件1042以及固定件1035位于垂直于底板101的同一竖直平面内。
30.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042优选为柔性的牵引绳,驱动器1041的输出端设置有卷筒1043,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在卷筒1043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件1035上。固定件沿垂直于活动轴1031的方向向驱动器1041延伸。当需要提升活动轴1031即锁舌1032的高度时,启动驱动器1041,卷筒1043转动,牵引绳绕设在卷筒1043上,进而拽动活动轴1031上移。且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加结构的可靠性,一方面牵引绳采用扁平的绳体,以使得牵引绳贴合在卷筒1043上,且在卷筒1043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绳体的槽,以防止绳体脱落;另一方面,卷筒1043的边缘开设有固定孔1044,牵引绳的端部延伸至固定孔1044中,并通过螺栓、螺钉等将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孔1044中;再者,牵引绳位于卷筒1043远离底板101的一侧,以避免与底板101发生触碰。通过以上设置,增加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1.本实施例中的安全机构包括第一行程开关1021以及对应的第一撞板1025、第二行程开关1022以及对应的第二撞板1026,第一撞板1025和第二撞板1026固定在活动轴1031上。具体的,第一撞板1025和第二撞板1026固定连接,第一撞板1025通过连接板1027固定在活动轴1031的顶部,使得第一撞板1025、第二撞板1026与活动轴1031同步运动。
32.本实施例中,第一撞板1025、第二撞板1026和连接板1027一体成型设置,且第一撞板1025和第二撞板1026整体横截面形成开口朝向底板101的c型,进而将第一行程开关1021和第二行程开关1022设置在第一撞板1025和第二撞板1026之间。
33.第一行程开关1021具有落锁触点1023,第一撞板1025位于落锁触点1023的上方;第二行程开关1022具有开锁触点1024,第二撞板1026位于开锁触点1024的下方。具体的,驱动器1041通电运转,卷筒1043旋转缠绕牵引绳,提起锁舌1032,进而开锁,同时第二撞板1026撞击第二行程开关1022,给到开锁信号,进而打开平开门门板,电梯停止运行,此时弹簧为压缩状态;电机驱动器1041断电,在弹性件1033的作用下,锁舌1032和第一撞板1025向下移动插入凹槽,落锁,同时第一撞板1025撞击第一行程开关1021,给到落锁信号,电梯启动运行。
34.为了方便紧急开锁且避免紧急人为开锁装置的占用空间大,本实施例中在活动轴1031靠近底板101的一侧开设有开锁孔1036,底板101上对应开锁孔1036设置有沿竖直方向
延伸的腰型孔;开锁孔1036位于腰型孔的底面和顶面之间。腰型孔贯穿底板101的厚度方向。开锁孔1036用于紧急状态下的人为开锁。如断电、门锁电机或驱动器1041损坏等特殊情况下,通过专用开锁杆或者其他尺寸合适的棍状物体贯穿腰型孔并插入开锁孔1036后往上抬,即可实现紧急解锁,此时弹性件1033在压缩状态,取出棍状物体后,锁舌1032在弹性件1033的作用下复位,自动落锁,安全性好且紧急开锁方便。
35.以下简述本实施例中的门锁10的工作过程:
36.平开门需要开门时,驱动器1041启动,卷筒1043转动,使得牵引绳缠绕在卷筒1043上,通过固定件1035带动活动轴1031和锁舌1032上移,使得锁舌1032脱离门板上端的凹槽,门板可以自由打开。同时,活动轴1031上的第二撞板1026撞击第二行程开关1022,给到开锁信号,进而打开平开门门板,电梯停止运行,此时弹簧为压缩状态。
37.平开门需要关门时,门板上的插块插入门锁10上的门触板中,驱动器1041断电,锁舌1032在弹性件1033恢复力的作用下自动落锁。同时,活动轴1031上的第一撞板1025向下移动,撞击第一行程开关1021,给到落锁信号,电梯启动运行。
38.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门锁,单锁舌设计,结构紧凑;电机通过绳牵引锁舌,锁舌运动顺滑,结构可靠;紧急人为开锁设计在锁背后,减少空间占用;集成门板到位的检测触点,接线位置全部隐藏,外观更加简洁。
39.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