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机构和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14535发布日期:2023-01-13 06:06阅读:49来源:国知局
夹持机构和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持机构和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夹具固定工件以进行加工,以免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位移。
3.现有的夹紧装置通常只能在一个方向(通常为轴向)进行夹紧,需要设置额外的辅助机构进行径向夹紧,或者需要设置多个夹紧件来对工件同时在两个方向上进行固定。然而,这两种夹紧装置都存在结构复杂、体积较大、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夹持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结构复杂、体积较大、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持机构,包括:
6.拉杆;
7.第一夹持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拉杆上,并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压紧面和第二压紧面;
8.弹性件,弹性连接于第一夹持件;
9.驱动件,连接于拉杆上,用于驱动拉杆沿使第一压紧面靠近待被夹持的工件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一压紧面与工件的一个侧面相接触,并用于驱动拉杆继续运动使第一夹持件在对抗弹性件的同时发生转动,以使第一压紧面通过第一夹持件的转动完全压紧在工件的一个侧面,且第二压紧面通过第一夹持件的转动压紧于工件的另一个侧面。
10.在上述提供的夹持机构中,驱动机构带动拉杆使第一夹持件的第一压紧部朝工件方向移动,直至第一压紧部的第一压紧面与工件接触,由于第一夹持件在与工件接触前,已经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沿第一压紧面靠近工件的方向进行了旋转,因此随着第一压紧面与工件的接触,在工件与第一压紧面的相互作用下,第一夹持件对抗弹性件的弹力并进行反向旋转,使第二夹紧部的第二夹紧面开始靠近工件直至压紧在工件上,至此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借助弹性件先后在工件的两个侧面进行夹持,从而实现对工件稳定地固定。
1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包括:
12.第一主体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拉杆上;
13.第一压紧部,凸设于第一主体部背离拉杆的表面,且第一压紧面设置在第一压紧部上;
14.第二压紧部,与第一压紧部相隔地凸设于第一主体部的表面,且第二压紧面设置在第二压紧部上。
15.在其他实施例中,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二夹持件,第二夹持件转动连接于拉杆,且第二夹持件通过弹性件连接于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背离第一压紧部的一侧设有相互配合
的第三压紧面和第四压紧面,第三压紧面与第一压紧面相对于拉杆对称设置,第四压紧面与第二压紧面相对于拉杆对称设置。
16.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包括:
17.第二主体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拉杆;
18.第三压紧部,凸设于第二主体部背离第一压紧部的表面,并设有第三压紧面;
19.第四压紧部,与第三压紧部相隔地凸设于第二主体部的表面,并设有第四压紧面。
20.在其他实施例中,拉杆设有收容槽,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均设于收容槽中,夹持机构还包括转轴,转轴穿设于拉杆、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以使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分别通过转轴与拉杆转动连接。
2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上设有容置槽,第二主体部和弹性件均设于容置槽内,且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持于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
2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在容置槽的侧壁设有第一盲孔,第二主体部在与第一盲孔相对应处设有第二盲孔,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分别用于插入弹性件的两端。
23.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定位机构,用于承载并定位待被夹持的工件,定位机构上设有如上文所述的夹持机构,用于通过夹持机构将工件压紧。
24.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板、底座及连接于定位板和底座之间的支撑柱;
25.定位板上设有限位槽,工件设于限位槽中;
26.拉杆穿设于定位板,并使限位槽中的工件处于定位板和夹持机构之间;
27.驱动件设于底座并位于底座和定位板之间,用于驱动拉杆带动第一夹持件压紧工件至定位板。
28.在其他实施例中,夹持机构为多个,多个夹持机构间隔设置,用于压紧单个工件的多个部位或多个工件。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夹持机构与第一工件、第二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夹持机构的结构分解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夹持装置中,第一工件从定位机构移开后的夹持机构以及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5.夹持机构100
36.拉杆10
37.收容槽101
38.第一夹持件11
39.第一主体部110
40.第一压紧部111
41.第二压紧部112
42.第一压紧面113
43.第二压紧面114
44.第一盲孔115
45.第二夹持件12
46.第二主体部120
47.第三压紧部121
48.第四压紧部122
49.第三压紧面123
50.第四压紧面124
51.第二盲孔125
52.弹性件13
53.驱动件14
54.转轴15
55.定位机构200
56.定位板201
57.底座202
58.支撑柱203
59.限位槽204
60.第一工件300
61.第二工件400
62.夹持装置500
具体实施方式
6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64.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6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6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持机构,包括:拉杆;第一夹持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拉杆上,并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压紧面和第二压紧面;弹性件,弹性连接于第一夹持件;驱动件,连接于拉杆上,用于驱动拉杆沿使第一压紧面靠近待被夹持的工件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一压紧面与工件的一个侧面相接触,并用于驱动拉杆继续运动使第一夹持件在对抗弹性件的同时发生转动,以使第一压紧面通过第一夹持件的转动完全压紧在工件的一个侧面,且第
二压紧面通过第一夹持件的转动压紧于工件的另一个侧面。
67.在上述提供的夹持机构中,驱动机构带动拉杆使第一夹持件的第一压紧部朝工件方向移动,直至第一压紧部的第一压紧面与工件接触,由于第一夹持件在与工件接触前,已经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沿第一压紧面靠近工件的方向进行了旋转,因此随着第一压紧面与工件的接触,在工件与第一压紧面的相互作用下,第一夹持件对抗弹性件的弹力并进行反向旋转,使第二夹紧部的第二夹紧面开始靠近工件直至压紧在工件上。如此,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借助弹性件先后在工件的两个侧面进行夹持,从而实现对工件稳定地固定。
6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6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持机构100,该夹持机构100可应用于对定位机构上定位的工件进行夹持。例如,夹持机构100设置于定位机构200上,用于压紧定位机构200上的第一工件300和第二工件400。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机构200上设有多个夹持机构100,用于共同固定第一工件300和第二工件400。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夹持机构100设置于定位机构200上,用于压紧定位机构200上的一个或三个或更多工件。夹持机构100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
70.图2至图3进一步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夹持机构100的具体结构,夹持机构100包括:拉杆10,第一夹持件11,第二夹持件12,弹性件13,驱动件14和转轴15。其中,拉杆10上设有收容槽101,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均设于收容槽101中,并通过转轴15可转动地设置在拉杆10上,转轴15穿设于拉杆10、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以使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分别通过转轴15与拉杆10转动连接。
71.弹性件13弹性连接于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之间。其中,第一夹持件11包括第一主体部110,第一压紧部111和第二压紧部112,其中第一主体110可转动地设置在拉杆10上,第一压紧部111凸设于第一主体部110背离拉杆10的表面,并设有第一压紧面113,第二压紧部112与第一压紧部111相隔地凸设于第一主体部110的表面,且第二压紧部112上设置有第二压紧面114,第一压紧面113和第二压紧面114相互配合以分别压紧在第一工件300的两个不同表面上。第二夹持件12可转动地连接设置在拉杆10上,且第二夹持件12包括第二主体部120,第三压紧部121和第四压紧部122,其中第二主体部120可转动地连接于拉杆10,第三压紧部121凸设于第二主体部120背离第一压紧部111的表面,并设有第三压紧面123,第四压紧部122与第三压紧部121相隔地凸设于第二主体部120的表面,并设有第四压紧面124,第三压紧面123和第四压紧面124相互配合以分别压紧在第二工件400的两个不同表面上。其中,第三压紧面123与第一压紧面113相对于拉杆10对称设置,第四压紧面124与第二压紧面114相对于拉杆10对称设置。驱动件14连接于拉杆10上,用于驱动拉杆10沿使第一压紧面113和第三压紧面123靠近待被夹持的第一工件300、第二工件400的方向运动。
72.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夹持机构100实施过程中,驱动件14驱动拉杆10移动,带动第一、二夹持件11、12分别向对应的第一工件300、第二工件400移动,以使第一夹持件11的第一压紧面113与第一工件300的顶面301相接触,此时第一夹持件11在弹性件13的作用下轻微偏转,使得第一压紧面113与第一工件顶面301不平行,因此第一压紧面113此时并未完全压紧在第一工件顶面301上;类似地,第二夹持件12的第三压紧面123与第二工件400的顶面401相接触且未完全压紧在第二工件顶面401上;随着拉杆10的继续运动,在第一工件顶面301对第一压紧面113、在第二工件顶面401对第三压紧面123的抵持作用下,第一夹持件11、
第二夹持件12将对抗弹性件13的同时发生转动,以使第一压紧面113通过第一夹持件11的转动完全压紧在第一工件300的顶面301,且第二压紧面114通过第一夹持件11的转动压紧于第一工件300的侧面302,第三压紧面123通过第二夹持件12的转动完全压紧在第二工件400的顶面401,且第四压紧面124通过第二夹持件12的转动压紧于第二工件400的侧面402。如此,随时拉杆10的移动,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分别能够先后从两个方向压紧第一、二工件300、400,对工件形成固定,从而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实现工件的固定。
7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110上设有容置槽115,第二夹持件12的第二主体部120和弹性件13能够容纳在容置槽115内,第一夹持件11在容置槽115的侧壁设有第一盲孔115,第二夹持件12在与第一盲孔115相对应处设有第二盲孔125,弹性件13的两端分别设于第一盲孔115和第二盲孔125中,用于抵持第一夹持件11、第二夹持件12绕转轴15转动。
74.如此,能够确保弹性件13稳固地固定在第一、二夹持件11、12之间,避免弹性件13在夹持机构100的工作过程中发生移位。
75.在本实施例中,夹持机构100设有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分别用于固定第一工件300和第二工件400。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求,夹持机构100可以只设置第一夹持件11或只设置第二夹持件12,从而仅对第一工件300或第二400进行固定。此处以仅设置第一夹持件11为例进行说明:在夹持机构100仅包括第一夹持件11时,弹性件13可以设置为一端连接于第一夹持件11,另一端连接于拉杆10,从而使得第一夹持件11在被拉杆10带动朝第一工件300移动时,第一压紧部111的第一压紧面113能够先部分抵持在第一工件300上,然后第一夹持件11在第一工件300的抵持作用下对抗弹性件13的同时发生转动,直至第一压紧面113和第二压紧面114完全压紧在第一工件300的不同侧面上,从两个方向压紧第一工件300。
76.如此,在仅需固定一个工件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夹持机构100的结构进行调节,使其仅设置一个夹持件,从而简化结构并降低成本。
77.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弹簧作为弹性件13,弹簧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以推动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各自朝相对应的工件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不同形式的弹性件13来实现这一效果,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用扭矩弹簧,套设于转轴15上,扭矩弹簧两端分别抵持在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上,推动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分别朝相对应的工件转动。
78.此外,以上文所述的仅设有第一夹持件11的夹持机构100为例:使用套设于转轴15的扭矩弹簧作为弹性件13,扭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持于第一夹持件11和拉杆10,以推动第一夹持件11朝第一工件300转动,使得第一压紧面113相对于第一工件300的顶面301不平行,从而在拉杆10移动时,第一压紧面113与第一工件300的顶面301首先局部相接触,然后随着第一夹持件11对抗扭矩弹簧的同时发生转动,第一压紧面113逐渐完全压紧在第一工件300的顶面301,第二压紧面114逐渐完全压紧在第一工件300的侧面302。
79.如此,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工作环境使用不同形式的弹性件13,弹性件13确保夹持机构100中的第一夹持件11、第二夹持件12在未与第一、二工件300、400接触时,各自偏转至第一压紧面113、第三压紧面123不平行于第一、二工件顶面301、401;在夹持机构100工作时,第一夹持件11、第二夹持件12在拉杆10带动下移动至第一压紧面113、第三压紧面123以不平行于第一、二工件顶面301、401的形态并与工件相接触,
随着拉杆10的进一步移动,第一夹持件11、第二夹持件12在第一、二工件顶面301、401的抵持作用下,对抗弹性件13的同时发生转动,直至第一压紧面113转动至平行于第一工件顶面301并完全压紧在工件300的顶面301,且第二压紧面114转动至平行于第一工件侧面302并压紧于第一工件300的侧面302,第三压紧面123转动至平行于第二工件顶面401并完全压紧在第二工件400的顶面401,且第四压紧面124转动至平行于第二工件侧面402并压紧于第二工件400的侧面402。
8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11、第二夹持件12以及弹性件13之间通过容置槽115、第一盲孔115和第二盲孔125彼此连接在一起,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弹性件13的实施方式为扭矩弹簧的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11、第二夹持件12以及弹性件13之间也可以使用其他连接方式,例如第一夹持件11、弹性件13、第二夹持件12依次套设于转轴15上,其中第一夹持件11与第二夹持件12结构大致相同,并在弹性件13的抵持作用下转动。
81.如图4至图5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夹持装置500,夹持装置500包括定位机构200,用于承载并定位第一工件300和第二工件400,定位机构200上设有如上文所述的夹持机构100,用于将第一工件300和第二工件400压紧。其中,定位机构200包括定位板201、底座202及连接于定位板201和底座202之间的支撑柱203。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板201上设有限位槽204,第一、二工件300、400均设于限位槽204中。拉杆10穿设于定位板201,并使限位槽204中的第一、二工件300、400处于定位板201和夹持机构100之间。驱动件14设于底座202上并位于底座202和定位板201之间,用于驱动拉杆10带动第一夹持件11、第二夹持件12压紧第一、二工件300、400至定位板201上。
82.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机构200上设置了3个夹持机构100,3个夹持机构100沿第一、二工件300、400的长度方向排列并间隔设置,3个夹持机构100各自的第一夹持件11用于共同压紧第一工件300,3个夹持机构100各自的第二夹持件12用于共同压紧第二工件400。
83.如此,通过使用多个夹持机构100来共同压紧一个工件,例如长条形工件,能够在多个位点对该工件进行固定压紧,进一步确保工件的固定效果,避免工件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发生偏移,影响加工效果。
84.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求,每个定位机构200上可以设置不同于3个的其他数量的夹持机构100,且每个夹持机构100可以分别用于夹紧一个工件,也可以如上文所述用于共同压紧一个工件。
85.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求,每个定位机构200上可以设置不同于3个的其他数量的夹持机构100,其中每个夹持机构100可以仅设置第一夹持件11或仅设置第二夹持件12或同时设有第一、二夹持件11、12,多个夹持机构100可以分别用于夹紧一个工件,也可以如上文所述用于共同压紧一个工件。
86.如此,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夹持装置500上夹持机构100的布局方式,从而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生产需求。
87.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