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盖组件及移动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33742发布日期:2023-02-17 19:54阅读:18来源:国知局
翻盖组件及移动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翻盖组件及移动机器人。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移动机器人越发受欢迎,其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相关技术中,移动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和安装在机器人本体顶部的翻盖,翻盖内安装有外露的急停按钮、相机或其它电子元器件,机器人本体和翻盖均设置有过线孔。与电子元器件电性连接的线缆通过翻盖上的过线孔穿出翻盖,并通过机器人本体上的过线孔穿入机器人本体内与电源电性连接。然而,这种移动机器人缺少过线防水结构,翻盖闭合在机器人本体上时,外界的水容易通过过线孔进入翻盖或者机器人本体内,过线防水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翻盖闭合时,外界的水容易流入过线孔内的技术问题。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翻盖组件,包括:
5.安装组件,安装组件安装有第一过线件,第一过线件设有第一过线孔;
6.翻盖,翻盖与安装组件转动连接,翻盖具有安装腔及与安装腔连通的开孔,安装腔内装设有连接有线缆的电子元器件,线缆能够穿设于开孔;
7.第二过线件,第二过线件设有用于供线缆穿设的第二过线孔;
8.其中,第二过线件通过第二过线孔套设于位于第一过线件和翻盖之间的线缆上,并在翻盖闭合于安装组件时与第一过线件和翻盖分别相互弹性挤压,以使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和开孔依次密封连通;或者,第二过线件固定于翻盖靠近第一过线件的一侧,第二过线孔与开孔连通,且第二过线件在翻盖闭合于安装组件时与第一过线件相互弹性挤压,以使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密封连通。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组件设有安装孔,第一过线件嵌设于安装孔内。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孔的孔壁设有卡接凸起,第一过线件的外表面具有间隔的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形成用于夹持卡接凸起的卡槽。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过线件靠近第二过线件的一端设有翻边,翻边围成一形变槽。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过线孔靠近第二过线件的一端设有扩口段,扩口段的内径的最大值大于第二过线件的外径,扩口段的内径的最小值小于第二过线件的外径。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过线件靠近第一过线件的一端设有尖锐部分,尖锐部分在翻盖闭合于安装组件时挤压第一过线件。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翻盖和安装组件中的一个设有磁铁,另一个设有磁吸件,磁铁和磁吸件被配置为相互吸引。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过线件套设于位于第一过线件和翻盖之间的线缆上时,第一过线件为弹性材料件或刚性材料件,第二过线件为弹性材料件;第二过线件固定于翻盖靠近第一过线件的一侧,且第二过线孔与开孔密封连通时,第一过线件和第二过线件中至少一个为弹性材料件。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座和与安装座可拆卸连接的压板,压板设有转动槽,翻盖设有转动件,转动件可转动地安装于转动槽内。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盖组件的有益效果是:在第二过线件套设于位于第一过线件和翻盖之间的线缆上时,使用者转动翻盖将其闭合在安装组件上后,第二过线件的两侧分别与第一过线件和翻盖相互弹性挤压,第一过线件、第二过线件和翻盖三者依次紧密贴合,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和开孔共同形成一个连通且密闭的通道,能够实现防水;在第二过线件连接于翻盖靠近第一过线件的一侧,且第二过线孔与开孔密封连通时,使用者转动翻盖将其闭合在安装组件上后,第一过线件抵压第二过线件,由于两者之间为弹性挤压,第一过线件和第二过线件中的至少一个发生弹性形变,使得两者之间紧密贴合,从而使得第一过线孔与第二过线孔共同形成一个连通且密闭的通道,进而实现防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盖组件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翻盖闭合时,外界的水容易流入过线孔内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翻盖组件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18.此外,上述翻盖组件采用第一过线件和第二过线件,通过翻盖翻转操作,第一过线件和第二过线件相互弹性挤压,或者第二过线件与第一过线件和翻盖分别相互弹性挤压,实现线缆的过线防水,该结构使用零件数量少,能优化整机成本,且占用空间小,在满足使用可靠性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经济效果。
1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机器人,包括主体和上述的翻盖组件,安装组件装设于主体。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盖组件(翻盖转动中)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盖组件(省略翻盖)的剖切爆炸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盖组件(翻盖闭合时)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盖组件(翻盖打开后)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盖组件(翻盖转动中)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图6中a的放大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盖组件的又一剖切结构示意图。
29.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0.10、翻盖组件;
ꢀꢀꢀꢀꢀꢀ
100、安装组件;
ꢀꢀꢀꢀꢀꢀꢀ
200、翻盖;
31.300、第二过线件;
ꢀꢀꢀ
110、压板;
ꢀꢀꢀꢀꢀꢀꢀꢀꢀꢀꢀ
120、第一过线件;
32.130、安装座;
ꢀꢀꢀꢀꢀꢀꢀ
111、安装孔;
ꢀꢀꢀꢀꢀꢀꢀꢀꢀ
112、卡接凸起;
33.113、转动槽;
ꢀꢀꢀꢀꢀꢀꢀ
121、第一过线孔;
ꢀꢀꢀꢀꢀ
122、第一限位凸起;
34.123、第二限位凸起; 124、卡槽;
ꢀꢀꢀꢀꢀꢀꢀꢀꢀꢀꢀ
125、翻边;
35.126、形变槽;
ꢀꢀꢀꢀꢀꢀꢀ
127、扩口段;
ꢀꢀꢀꢀꢀꢀꢀꢀꢀ
210、安装腔;
36.220、开孔;
ꢀꢀꢀꢀꢀꢀꢀꢀꢀ
230、电子元器件;
ꢀꢀꢀꢀꢀ
240、转动件;
37.310、第二过线孔;
ꢀꢀꢀ
320、尖锐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9.在整个说明书中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短语出现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并非所有的指代都是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4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3.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翻盖组件10进行说明。
44.请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的翻盖组件10包括安装组件100、翻盖200和第二过线件300,安装组件100安装有第一过线件120,第一过线件120设有第一过线孔121,翻盖200与安装组件100转动连接,翻盖200具有安装腔210及与安装腔210连通的开孔220,安装腔210内装设有电子元器件230,电子元器件230连接有线缆,线缆能够穿设于开孔220;第二过线件300设有用于供线缆穿设的第二过线孔310,其中,第二过线件300通过第二过线孔310套设于位于第一过线件120和翻盖200之间的线缆上,并在翻盖200闭合于安装组件100时与第一过线件120和翻盖200分别相互弹性挤压,以使第一过线孔121、第二过线孔310和开孔220依次密封连通,此种情况图未显示;或者,请参阅图1和图2,第二过线件300连接于翻盖200靠近第一过线件120的一侧,第二过线孔310与开孔220密封连通,且第二过线件300在翻
盖200闭合于安装组件100时与第一过线件120相互弹性挤压,以使第一过线孔121和第二过线孔310密封连通。
45.在第二过线件300套设于位于第一过线件120和翻盖200之间的线缆上时,使用者转动翻盖200将翻盖200闭合在安装组件100上后,第二过线件300的两侧分别与第一过线件120和翻盖200相互弹性挤压,第一过线件120、第二过线件300和翻盖200三者依次紧密贴合,第一过线孔121、第二过线孔310和开孔220共同形成一个连通且密闭的通道,线缆能够经过该通道连接位于安装腔210内的电子元器件230和安装组件100内的其他元件,且能够实现线缆过线的防水。
46.在第二过线件300连接于翻盖200靠近第一过线件120的一侧,且第二过线孔310与开孔220密封连通时,使用者转动翻盖200将其闭合在安装组件100上后,第一过线件120抵压第二过线件300,由于两者之间为弹性挤压,第一过线件120和第二过线件300中的至少一个发生弹性形变,使得两者之间紧密贴合,从而使得第一过线孔121与第二过线孔310共同形成一个连通且密闭的通道,进而实现防水,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翻盖200闭合时,外界的水容易流入过线孔内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翻盖组件10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47.本实用新型的翻盖组件10通过第一过线件120与第二过线件300的弹性挤压,或者第二过线件300与第一过线件120和翻盖200分别弹性挤压,来实现防水,有利于简化整体结构和减少零部件的使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使用者只需要将翻盖200闭合在安装组件100上,便能实现线缆过线的防水,操作便捷、可靠。
48.可以理解地,在第二过线件300连接于翻盖200时,具有多种设置方式,比如,第二过线件300可以与翻盖200一体成型,此种情况下,第二过线孔310、开孔220以及安装腔210三者依次相连通,且三者为一体成型的腔体;再比如,第二过线件300也可以与翻盖200分体成型,并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方式与翻盖200可拆卸连接,此种情况下,第二过线孔310和开孔220之间的间隙可以通过密封件密封,使第二过线孔310与开孔220密封连通。
49.可以理解地,在第二过线件300连接于翻盖200时,第一过线件120或第二过线件300为弹性材料件,或者,第一过线件120和第二过线件300均为弹性材料件,只要第一过线件120和第二过线件300能够相互弹性挤压并使对方产生形变即可,在此不作限定。弹性材料件的材质可以是硅胶、橡胶或者其他具有弹性的材料,在此不作限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线件120为弹性材料件,且采用硅胶制成,第二过线件300为塑料件。相较于两个弹性材料件的相互挤压,硬度高的塑料件与易形变的弹性材料件相互挤压时,两者之间的贴合会更加紧密,有利于提高防水性能。另外,第二过线件300也可以是金属件或其他硬度高、刚性好的物体。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过线件120为塑料件或金属件或其他硬度高、刚性好的物体,而第二过线件300则为弹性材料件。
50.可以理解地,在第二过线件300套设于位于第一过线件120和翻盖200之间的线缆上时,第一过线件120为弹性材料件或刚性材料件,第二过线件300为弹性材料件,弹性材料件的材质可以是硅胶、橡胶等,刚性材料件的材料可以是塑料、金属等,弹性材料件与线缆之间的摩擦为弹性摩擦,有利于减小线缆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51.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安装组件100设有安装孔111,第一过线件120嵌设于安装孔111内。可以理解地,第一过线件120还可以是通过螺丝锁付、卡接或胶水粘接的方式安装在安装孔111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线件120镶嵌卡接在安装孔111内,
装拆方便且效率高,无需使用其他物品,也无需在第一过线件120和安装组件100上设计孔结构,有利于降低加工难度。
52.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至图5,安装孔111的孔壁设有卡接凸起112,第一过线件120的外表面具有间隔的第一限位凸起122和第二限位凸起123,第一限位凸起122和第二限位凸起123形成用于夹持卡接凸起112的卡槽124。第一限位凸起122和第二限位凸起123沿第一过线孔121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且均朝远离第一过线孔121的轴线的方向延伸,第一限位凸起122和第二限位凸起123均具有弹性,卡接凸起112呈环形。工作人员装配第一过线件120时,第一限位凸起122在其弹性作用下进入安装孔111内,直至该第一限位凸起122完全突出于安装孔111,此时的卡接凸起112卡入卡槽124内,且第一限位凸起122和第二限位凸起123分别抵压卡接凸起112的两个端面,以实现对卡接凸起112的夹持,从而实现第一过线件120的安装。本实施例中的安装孔111和第一过线件120的结构简单,装拆方便。此外,由于第一限位凸起122和第二限位凸起123均具有弹性,因此它们均与卡接凸起112弹性抵接,有利于提高安装组件100与第一过线件120之间的防水性能,从而提高整体的防水性能。
53.可选地,第一限位凸起122远离第二限位凸起123的一端设有倒角或者倒圆,以方便第一限位凸起122插入安装孔111内,从而提高装配效率。
54.可以理解地,第一限位凸起122和第二限位凸起123的结构和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只要第一限位凸起122和第二限位凸起123能够共同夹持卡接凸起112均可,在此不作限定。
55.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至图5,第一过线件120靠近第二过线件300的一端设有翻边125,翻边125围成一形变槽126。第二限位凸起123位于第一限位凸起122和翻边125之间,翻边125具有弹性,且朝第二限位凸起123弯曲。翻边125与第二限位凸起123之间形成形变槽126。形变槽126的设置,使得第二过线件300在挤压翻边125时,翻边125能够更容易地发生形变,从而减小翻盖200转动以闭合在安装组件100上时的阻力,使得翻盖200的转动过程更为顺畅,达到省力的目的。
56.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至图5,第一过线孔121靠近第二过线件300的一端设有扩口段127,扩口段127的内径的最大值大于第二过线件300的外径,扩口段127的内径的最小值小于第二过线件300的外径。扩口段127的壁面可以是斜面或者弧面,也可以是多个斜面或者多个弧面的结合,还可以是斜面和弧面的结合,只要扩口段127沿靠近第二过线件300的方向变大均可,在此不作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扩口段127为一弧面。工作人员转动翻盖200以使其闭合在安装组件100上时,第二过线件300的一端先与扩口段127抵接,随着翻盖200的转动,第二过线件300挤压扩口段127并沿该扩口段127的壁面深入扩口段127,翻盖200闭合于安装组件100时,第二过线件300靠近第一过线件120的一端完全挤压扩口段127,从而实现第一过线孔121与第二过线孔310的密封连通。扩口段127的壁面设置为弧面,以引导第二过线件300的移动,有利于提高翻盖200闭合过程中的流畅程度,此外,也能避免翻盖200出现无法闭合的情况发生。
57.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和图7,第二过线件300靠近第一过线件120的一端设有尖锐部分320,尖锐部分320在翻盖200闭合于安装组件100时挤压第一过线件12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过线孔310靠近第一过线件120的一端设有倒角,以形成尖锐部分
320,如此设置,使得翻盖200闭合过程中,第二过线件300以一转动的平面按压第一过线件120的翻边125,可降低翻边125沿第一过线孔121的径向形变的程度,从而避免翻盖200无法继续转动,确保翻盖200能够闭合于安装组件100。
58.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翻盖200和安装组件100中的一个设有磁铁(图未示),另一个设有磁吸件(图未示),磁铁和磁吸件被配置为相互吸引。可以理解地,翻盖200闭合于安装组件100后,翻盖200需与安装组件100固定连接,以避免翻盖200晃动。翻盖200可以是通过螺丝锁付、卡扣卡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组件100上,也可以是通过磁吸的方式固定在安装组件100上。在本实施例中,翻盖200上安装有磁吸件,安装组件100上安装有磁铁,翻盖200闭合于安装组件100上时,安装组件100上的磁铁吸附翻盖200上的磁吸件,从而实现翻盖200与安装组件100的固定。此结构装拆效率快,且无需在安装组件100和翻盖200上设置复杂的卡扣卡孔结构,有利于降低生产难度。
59.当然,也可以是翻盖200上安装有磁铁,安装组件100上安装有磁吸件。
60.磁吸件可以是铁、钴或者其它具有磁性的金属或合金,在此不作限定。
61.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8,安装组件100包括安装座130和与安装座130可拆卸连接的压板110,压板110设有转动槽113,翻盖200设有转动件240,转动件240可转动地安装于转动槽113内。如此设置,有利于方便转动件240的安装,缩短装配时间。安装孔111设置在压板110上,在第二过线件300连接于翻盖200时,第二过线件300设于翻盖200靠近转动件240的一端,以缩短翻盖2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过线件120和第二过线件300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线缆露出外界部分的长度,避免翻盖200在闭合过程中,线缆无法缩回第一过线孔121或第二过线孔310内,导致翻盖200无法闭合。磁吸件或磁铁安装在翻盖200远离转动件240的一端,以提高翻盖200闭合后的稳固性。
62.压板110和安装座130均设有腔体,安装孔111与压板110上的腔体连通,压板110与安装座130装配后,压板110上的前提与安装座130上的前提共同形成过线通道,连接于电子元器件230的线缆经第二过线孔310和第一过线孔121进入过线通道内,并通过过线通道与其它物品电性连接。
63.需要说明地,请参照图4,某一结构靠近或远离另一结构的一端设有又一结构,需以翻盖200闭合于安装座130时为准。比如,第一过线件120靠近第二过线件300的一端设有翻边125。
6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移动机器人,包括主体和上述的翻盖组件10,安装组件100装设于主体。该移动机器人由于采用有上述的翻盖组件10,大大提高了防水性能,以及降低了生产成本。
6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