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圈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11344发布日期:2023-03-01 01:03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圈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轮圈固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轮圈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2.轮辋俗称轮圈,是在车轮上周边安装和支撑轮胎的部件,与轮辐组成车轮,轮辋和轮辐可以是整体式的、永久连接式的或可拆卸式的,轮辋的常见形式主要有两种:深槽轮辋和平底轮辋;此外还有对开式轮辋、半深槽轮辋、深槽宽轮辋、平底宽轮辋以及全斜底轮辋等。
3.比如公告号为cn212825722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自行车轮圈加工固定装置,包括加工固定装置本体和夹持机构,加工固定装置本体包括一个底座,底座的顶端四个边角均设置有支撑杆,四个支撑杆的顶端均固定设置由支撑板,夹持机构包括一个上夹持机构和一个下夹持机构,支撑板的底端中部设置有上夹持机构,底座的顶端中部设置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顶端设置有下夹持机构。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轮圈加工固定装置,通常使用两个夹持机构对自行车车圈的两侧进行进行夹持固定,此种加工固定装置通常会出现夹持不够稳定,另外不能根据自行车轮圈的大小进行夹持固定。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自行车轮圈加工固定装置。
4.然而该结构在进行实际的轮圈加工过程中,无法实现对多组轮圈进行依次固定加工操作,导致实际轮圈加工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不断的轮圈上下操作,整体的加工效率大大拖缓,无法满足日常的加工需求,不利于日常的使用,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轮圈固定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圈固定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结构在进行实际的轮圈加工过程中,无法实现对多组轮圈进行依次固定加工操作,导致实际轮圈加工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不断的轮圈上下操作,整体的加工效率大大拖缓,无法满足日常的加工需求,不利于日常的使用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圈固定机构,包括底架,所述底架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料筒架,所述上料筒架的一侧开设有对接槽,所述上料筒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杆架,所述上料筒架内部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稳固座,所述稳固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固插头,所述稳固座的另一端设置有电动推杆;
7.安装板和安装座,所述安装板的底部与底架表面的另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的一端与底架的侧面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座活动连接有弧形侧架,所述安装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套接架,所述套接架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螺杆。
8.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轴承座活动连接有紧固座。
9.优选的,所述紧固座的侧面设置有阻尼转轴,所述紧固座的侧面通过阻尼转轴活动连接有紧固卡板。
10.优选的,所述紧固卡板底部的一端设置有顶固弹簧,所述紧固卡板的表面设置有阻尼胶垫。
11.优选的,所述底架的表面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滑动条,所述滑动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弧形侧架。
12.优选的,所述稳固座的外表面设置有阻尼胶圈,所述阻尼胶圈与上料筒架的内部相互适配。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该轮圈固定机构,通过设置的底架、上料筒架、对接槽、稳固座、顶固插头、电动推杆、安装板、第一螺杆、第一轴承座、弧形侧架、滑动槽、滑动条和阻尼胶圈,可以实现对多个轮圈进行统一的上料加工操作,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将需要进行加工的多组轮圈放置在弧形侧架的内部,然后通过转动安装板内部的第一螺杆,使其带动一端的弧形侧架进行移动操作,弧形侧架在滑动槽和滑动条的限位下,可以对轮圈进行稳定的输送操作,将轮圈稳定的输送进底架内部,当弧形侧架与对接槽处连接后,可以使底架整体处于完整的筒型状态,之后可以启动推杆架内部的电动推杆,使其带动一端的稳固座和顶固插头整体,对底架内部的轮圈进行一一的推动上料操作,推动的过程中,稳固座外表面的阻尼胶圈可以与上料筒架和弧形侧架的内壁进行稳定的阻尼贴合操作,从而保证推动的稳定性进行,体现了设备设计的实用性。
15.该轮圈固定机构,通过设置的安装座、套接架、第二螺杆、第二轴承座、紧固座、阻尼转轴、紧固卡板、顶固弹簧和阻尼胶垫,进一步提高日常加工的效率,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套接架内部的第二螺杆,将一端的第二轴承座和紧固座整体进行与上料筒架处的适配性调节对接操作,将上料筒架一端的轮圈快速对接固定在紧固座的表面,当轮圈在与紧固座对接时,紧固座表面的紧固卡板可以围绕着阻尼转轴在顶固弹簧的辅助下进行转动调节,逐步的完成紧固操作,从而实现对轮圈快速稳定的紧固操作,同时轮圈完成加工操作后,可以拧动第二螺杆,将第二轴承座和紧固座收缩回套接架的内部,此时轮圈可以快速的从紧固座的表面推下,从而对轮圈进行快速的收集工作,体现了设备设计的全面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稳固座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套接架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20.图中:1、底架;2、上料筒架;3、对接槽;4、推杆架;5、稳固座;6、顶固插头;7、电动推杆;8、安装板;9、安装座;10、第一螺杆;11、第一轴承座;12、弧形侧架;13、套接架;14、第二螺杆;15、第二轴承座;16、紧固座;17、阻尼转轴;18、紧固卡板;19、顶固弹簧;20、阻尼胶垫;21、滑动槽;22、滑动条;23、阻尼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23.一种轮圈固定机构,本技术中使用的电动推杆7、第一轴承座11、第二轴承座15、阻尼转轴17、顶固弹簧19、阻尼胶垫20和阻尼胶圈23为市场上可直接购买到的产品,其原理和连接方式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现有技术,包括底架1,底架1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料筒架2,上料筒架2的一侧开设有对接槽3,上料筒架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杆架4,上料筒架2内部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稳固座5,稳固座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固插头6,稳固座5的另一端设置有电动推杆7,底架1的表面开设有滑动槽21,滑动槽2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滑动条22,滑动条2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弧形侧架12,稳固座5的外表面设置有阻尼胶圈23,阻尼胶圈23与上料筒架2的内部相互适配,启动推杆架4内部的电动推杆7,使其带动一端的稳固座5和顶固插头6整体,对底架1内部的轮圈进行一一的推动上料操作,推动的过程中,稳固座5外表面的阻尼胶圈23可以与上料筒架2和弧形侧架12的内壁进行稳定的阻尼贴合操作。
24.安装板8和安装座9,安装板8的底部与底架1表面的另一端之间固定连接,安装座9的一端与底架1的侧面之间固定连接,安装板8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螺杆10,第一螺杆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轴承座11,第一螺杆10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座11活动连接有弧形侧架12,安装座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套接架13,套接架1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螺杆14,第二螺杆1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轴承座15,第二螺杆14的一端通过第二轴承座15活动连接有紧固座16,紧固座16的侧面设置有阻尼转轴17,紧固座16的侧面通过阻尼转轴17活动连接有紧固卡板18,紧固卡板18底部的一端设置有顶固弹簧19,紧固卡板18的表面设置有阻尼胶垫20,通过转动套接架13内部的第二螺杆14,将一端的第二轴承座15和紧固座16整体进行与上料筒架2处的适配性调节对接操作,将上料筒架2一端的轮圈快速对接固定在紧固座16的表面,当轮圈在与紧固座16对接时,紧固座16表面的紧固卡板18可以围绕着阻尼转轴17在顶固弹簧19的辅助下进行转动调节,逐步的完成紧固操作。
25.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人员首先将需要进行加工的多组轮圈放置在弧形侧架12的内部,然后通过转动安装板8内部的第一螺杆10,使其带动一端的弧形侧架12进行移动操作,弧形侧架12在滑动槽21和滑动条22的限位下,可以对轮圈进行稳定的输送操作,将轮圈稳定的输送进底架1内部,当弧形侧架12与对接槽3处连接后,可以使底架1整体处于完整的筒型状态,之后可以启动推杆架4内部的电动推杆7,使其带动一端的稳固座5和顶固插头6整体,对底架1内部的轮圈进行一一的推动上料操作,推动的过程中,稳固座5外表面的阻尼胶圈23可以与上料筒架2和弧形侧架12的内壁进行稳定的阻尼贴合操作,从而保证推动的稳定性进行,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套接架13内部的第二螺杆14,将一端的第二轴承座15和紧固座16整体进行与上料筒架2处的适配性调节对接操作,将上料筒架2一端的轮圈快速对接固定在紧固座16的表面,当轮圈在与紧固座16对接时,紧固座16表面的紧固卡板18可以围绕着阻尼转轴17在顶固弹簧19的辅助下进行转动调节,逐步的完成紧固操作,从而实现对轮圈快速稳定的紧固操作,同时轮圈完成加工操作后,可以拧动第
二螺杆14,将第二轴承座15和紧固座16收缩回套接架13的内部,此时轮圈可以快速的从紧固座16的表面推下,从而对轮圈进行快速的收集工作,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工作原理。
2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