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用出水弯管划线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80272发布日期:2023-03-29 16:48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用出水弯管划线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泵用出水弯管划线工装。


背景技术:

2.立式长轴泵的出水弯管有多种型号,在车削完毕镗削、钻削工序之前,须先进行划线作业。在原划线过程中,需对出水弯管进行三次起吊及找正、固定。由于出水弯管体积重量大,且形状复杂,完成起吊、翻身、支承、找正、固定等操作比较麻烦,划线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便于出水弯管划线的工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用出水弯管划线工装,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泵用出水弯管划线工装,其包括划线框架、定位盘、横向条板、纵向条板和直条尺,所述横向条板和纵向条板垂直相交且均与所述划线框架连接,所述定位盘连接于所述横向条板和纵向条板相交处下方且所述横向条板一侧边和纵向条板一侧边垂直相交处与下方所述定位盘的圆心对准,所述划线框架一对侧边框上对应设置有多对放置槽,所述直条尺可放置于任一对所述放置槽中并与所述横向条板平行,所述定位盘的下表面设有与出水弯管的外接铸件上端面配合的定位结构。
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6.进一步,所述定位盘的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凸环和/或第二凸环,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外接铸件上端面中心安装孔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凸环与所述外接铸件上端面外缘的凹槽匹配卡合。
7.进一步,所述定位盘与所述横向条板及纵向条板可拆卸连接。
8.进一步,所述定位盘有多个且直径不同,按照待划线的出水弯管的规格择一选用并与所述横向条板及纵向条板连接。
9.进一步,所述定位盘的定位结构包括圆形槽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圆形槽内的过渡接盘,所述过渡接盘下表面设有与所述外接铸件上端面中心安装孔间隙配合的第一凸环。
10.进一步,所述过渡接盘的中心处设有同心圆孔,所述第一凸环位于所述同心圆孔的下沿,所述过渡接盘有多个且不同的所述过渡接盘对应的所述第一凸环的外环面直径不同。
11.进一步,所述划线框架为矩形框且纵向侧边的长度大于横向侧边的长度,所述放置槽设于所述纵向侧边上。
12.进一步,还包括加强肋板,所述加强肋板沿横向延伸且两端分别对应与两所述纵向侧边固定连接,所述加强肋板的下边沿与所述横向条板上表面贴合并固定连接。
13.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放置出水弯管及其外接铸件的平台。
14.进一步,还包括若干辅助画线用的直角尺,所述直角尺一直角边与所述横向条板、纵向条板或直条尺贴合以辅助画线。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为:
16.该划线工装通过定位盘将划线框架置于出水划管的上端,划线框架上具有放置直条尺的多个事先确定好位置的放置槽以及侧边垂直交叉点与定位盘圆心对准的横向条板和纵向条板,直条尺、横向条板及纵向条板配合能够快速准确的辅助完成对出水弯管出水法兰、进水法兰及外接铸件上端法兰的中线划线、镗加工划线,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用出水弯管划线工装从侧上方观察的轴测图;
18.图2为图1所示的泵用出水弯管划线工装从侧下方观察的轴测图;
19.图3为图2所示泵用出水弯管划线工装的俯视图;
20.图4为图2所示泵用出水弯管划线工装的左视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具有过渡接盘的泵用出水弯管划线工装爆炸图;
22.图6为出水弯管及其外接铸件的轴测图;
23.图7为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装结合直角尺对出水弯管进行出水端法兰(侧法兰)镗加工线及进水端法兰(下法兰)中线划线时的示意图;
24.图8为图7所示工装的俯视图;
25.图9为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装结合直角尺对出水弯管外接铸件上端法兰中线及出水端法兰中线划线时的示意图;
26.图10为图9所示工装的俯视图。
2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8.1、划线框架;2、定位盘;3、横向条板;4、纵向条板;5、直条尺;6、放置槽;7、出水弯管;8、外接铸件;9、第一凸环;10、第二凸环;11、安装孔;12、凹槽;13.圆形槽;14、过渡接盘;15、加强肋板;16、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用到“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的术语,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如图1至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用出水弯管划线工装,其包括划线框架1、定位盘2、横向条板3、纵向条板4和直条尺5,所述横向条板3和纵向条板4垂直相交且均与所述划线框架1连接,所述定位盘2连接于所述横向条板3和纵向条板4相交处下方且所述横向条板3一侧边和纵向条板4一侧边垂直相交处与下方所述定位盘2的圆心对准,所述划线框
架1一对侧边框上对应设置有多对放置槽6,所述直条尺5可放置于任一对所述放置槽6中并与所述横向条板3平行,所述定位盘2的下表面设有与出水弯管7的外接铸件8上端面配合的定位结构。
32.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针对的泵用出水弯管的结构包括出水弯管7及其外部的外接铸件8,其具有上端法兰(用于安装电机)、下端法兰(进水端)及侧法兰(出水端)。
3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盘2的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凸环9和/或第二凸环10,所述第一凸环9与所述外接铸件8上端面中心安装孔11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凸环10与所述外接铸件8上端面外缘的凹槽12匹配卡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环和第二凸环有一个即能实现定位盘与外接铸件上端法兰的同心(因为凹槽与安装孔是同心的),第一和第二凸环亦可同时设置。
3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凸环和/第二凸环是固定于定位盘上的,为了对不同规格的出水弯管进行划线,就需要使有不同尺寸的定位盘,因此所述定位盘2与所述横向条板3及纵向条板4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按照待划线的出水弯管7的规格择一选用并与所述横向条板3及纵向条板4连接。
3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定位盘2的定位结构包括圆形槽13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圆形槽13内的过渡接盘14,所述过渡接盘14下表面设有与所述外接铸件8上端面中心安装孔11间隙配合的第一凸环9。其中,过渡接盘与圆形槽可以为间隙配合或螺纹连接,螺纹连接是指圆形槽侧壁具有内螺纹而过渡接盘的外侧壁有外螺纹。
36.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接盘14的中心处设有同心圆孔,所述第一凸环9位于所述同心圆孔的下沿,所述过渡接盘14有多个且不同的所述过渡接盘14对应的所述第一凸环9的外环面直径不同。
37.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划线框架1为矩形框且纵向侧边的长度大于横向侧边的长度,所述放置槽6设于所述纵向侧边上。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晓上述的划线框架并不局限于为矩形,还可以是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或其他能够实现辅助画线的形状。
38.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强肋板15,所述加强肋板15沿横向延伸且两端分别对应与两所述纵向侧边固定连接,所述加强肋板15的下边沿与所述横向条板3上表面贴合并固定连接。加强肋板与横向及纵向条板的连接可以为焊接、粘接、螺栓连接等。
39.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放置出水弯管7及其外接铸件8的平台16。
40.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辅助画线用的直角尺,所述直角尺一直角边与所述横向条板3、纵向条板4或直条尺5贴合以辅助画线。直角尺使用时的位置及状态如图7至10所示,直角尺的大小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41.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条板与纵向条板的厚度相同且下表面。
42.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装进行出水弯管划线的原理简述如下:
43.横向条板与纵向条板的底面均与定位盘上表面平齐,定位盘通过定位结构(第一及第二凸环等)定位于外接铸件上端面后呈水平状态(出水弯管下端法兰置于水平的台面上),横向条板和纵向条板垂直相交侧边交点在定位盘的圆心对准,实质也是与外接铸件上端面法兰的中心对准,该两相交侧边即沿定位盘及外接铸件上端法兰的径向延伸,沿该相
交侧边划线即是外接铸件上端面法兰的中线,具体如图9和10所示,移动小直角尺沿相应侧边移动,用画线笔点出直角顶点,同一小直角尺沿相应横向条板或纵向条件的相应侧边移动点出的多个点进行连线即为上法兰端的中线(利用小直角尺辅助是因横向及纵向条板并未与上法兰端面贴合,有一定间隔的情况下,直接划线可控性差);另外,如图9和10所示,大直角尺的一个直角边与下方水平台面贴合,另一个直角边与纵向条件的相应侧边贴合靠近侧法兰(出水法兰)端面并沿该直角边外沿画线即为可经过侧法兰圆心的侧法兰中线。同理,如图7和8所示,通过大直角尺两直角边贴合下方平台面和横向条板,即可在下端法兰(进水法兰)的圆柱侧面上标记出下法兰中线,大直角尺两直角边分别与下方平台面直条尺贴合,即可在出水法兰圆柱侧面上画出镗加工线。另外,通常侧法兰的中线和镗加工线先后划设,在划完中线后保持划线框架的姿态不动,然后画设镗加工线,效率更高。
4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