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46969发布日期:2024-03-18 18:22阅读:15来源:国知局
机动车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锁,其具有包括转动锁叉和至少一个锁定爪的锁定机构,其中,锁定机构部件可转动地支承在位置固定的支撑体上,其中,支撑体形成用于至少一个锁定机构部件的止挡面。


背景技术:

1、机动车锁用于在使用机动车期间必须将可动地布置在机动车上的构件牢固地保持在其位置中。基本上,这种机动车锁配备有包括转动锁叉和至少一个锁定爪的锁定机构。锁定机构、锁定机构部件轴和实心锁盒也由高强度材料制成,优选由钢制成,这是因为机动车锁即使在极端情况下也必须牢固地定位和保持可动构件。机动车锁通常装入可动构件并与固定在车身上的挡块共同作用。通过机动车锁或者说锁定机构与挡块之间的相对运动,锁定机构可转移到至少一个锁止位置中,在此锁定爪锁定与挡块接合的转动锁叉。该结构原则上证明上是有利的。

2、汽车工业的发展是,机动车锁可以被电动地打开。在此要克服的缺点是,在闭锁位置中,即,在锁定机构的主锁止位置中,锁定机构中会产生很大的力,这些力必须通过电动驱动装置克服,以便电动地打开机动车锁。高的闭锁力主要由可动的构件与机动车车身之间的密封压力产生。特别是对于非常大的可动构件、例如滑动门,必须在锁定机构中保持高的闭锁力,这又导致在使锁定机构解锁时产生很大的力。电动驱动装置不仅必须能够克服由密封件产生的力,而且还必须能够克服例如在发生事故和车身变形时可能出现的力。在发生事故时车身可能会变形,因此在极端情况下,锁定机构和挡块之间不存在最优的闭锁关系。为了能够在上述情况下也实现电动打开,正在研发一种减小在打开或闭锁锁定机构时在锁定机构中产生的摩擦力的方法。

3、例如,de 10 2016 215 336 a1提出一种减小锁定机构部件之间的摩擦力的可能性。在此,在锁定机构中并且特别是在转动锁叉和锁定爪之间布置有支承保持架,其中,能在支承保持架中接纳例如球体或圆柱体,以便整体确保在锁定爪和转动锁叉之间的滚动摩擦。这减少了摩擦力并能够使锁定机构容易地被打开。

4、从de 10 2009 029 023 a1已知一种具有承载爪和支承在承载爪上的锁定爪的锁定机构。这种结构使得锁定爪能够倾斜,并且使作用在锁定机构上的力提早减小,从而能够轻松地打开锁定机构。

5、常见的现有技术提供了另外一种减小锁定机构中的摩擦力的方法,其中,锁定爪的支承轴被设计为具有用于接收锁定爪的开放支承槽的、位置固定的支撑体。锁定爪的支承面可以接合在支撑体中并且减小锁定爪和锁定爪的支承轴之间的接合面,由此可以实现摩擦系数的优化。该技术原则上证明上是有利的,但在鲁棒性/稳健性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在此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改进本类型的机动车锁、特别是机动车门锁,使得可以进一步提高鲁棒性并且可以影响锁定机构的打开力。

2、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实现。本发明的有利涉及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详细说明。还要指出的是,在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不是限制性的,准确的说,在说明书、从属权利要求和附图中描述的特征的任意可能的变型方案都是可行的。

3、为了实现该目的,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机动车锁的特征在于,该机动车锁具有包括转动锁叉和至少一个锁定爪的锁定机构,其中,锁定机构部件可转动地支承在位置固定的支撑体上,并且其中,支撑体形成用于至少一个锁定机构部件的止挡面,并且支撑体至少局部地具有用于锁定机构部件的凸形支承面。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锁的构造现在能够支撑体被设计得更大,并且因此能够将用于锁定机构部件的支承区域的尺寸设计得更大。低支承摩擦的优点与锁定机构部件的支承点处的高表面力的优点相结合。一方面,由于支承部位的凸形设计使得支承部位本身可以整体变大,由此可以承受更大的力,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在锁定机构部件和支承部位之间的最小摩擦系数。支撑体通过凸形设计的支承面为锁定机构部件提供了摩擦优化的支承部位。锁定机构部件和支承部位之间的摩擦被减小到最小,其中,同时可以在锁定机构部件的支承部位中提供足够的稳定性。由于支承面的凸形设计,可以提高支承部位的稳固性,这是因为支承部位的横截面可以整体增大。

4、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锁优选是门锁,更优选是侧门锁,但是也可以使用在必须固定以能动的方式布置在机动车上的构件的任意地方。这包括例如罩盖锁、滑动门锁、用于盖板或翻盖、后舱盖或车门的锁,以及用于如下所有构件的锁,这些构件在机动车使用时必须可靠地保持固定,或者甚至包括安全相关的功能。

5、该锁定机构具有转动锁叉,该转动锁叉可以通过锁定爪保持在至少一个锁止位置中,即主锁止位置。然而,也使用配备有主锁止位置和预锁止位置的锁定机构,例如侧门中规定的锁定机构。锁定机构还可以配备有锁定爪或者配备例如锁定爪和锁死杆。当在至少一个锁止位置、优选在主锁止位置中时,锁死杆用于在锁定机构中产生打开力矩,其中,该打开力矩引起锁定机构的自主打开,其中,可借助锁死杆来防止该自立打开。因此,本发明不受限于特殊的锁定机构,而是提供了以减小的打开力来解锁锁定机构的优点。

6、根据本发明,这些锁定机构部件和至少一个锁定机构部件支承在支撑体中。锁定机构部件通常在锁板中保持在支承轴中。由此,这些锁定机构部件摆动运动或能转动地运动并且相互接合。根据本发明,支承部位被设计为支撑面并且为锁定机构部件提供至少一个止挡面。因此,可以通过支承部位本身(即支撑体)限制锁定机构部件的运动。这使得优势可以彼此结合。一方面,可以减小在锁定机构部件和支承部位之间的滑动摩擦,另一方面,可以省去用于锁定机构部件的另外的止挡件。本发明可应用于锁定机构的所有部件,其中,锁定爪优选地可由根据本发明的凸形的支撑体支承并且设置有止挡件。

7、根据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变型方案,支撑体具有与锁定机构部件齐平地连接的支承面。通过将凸形支承面齐平地贴靠在锁定机构部件上可以实现许多优点。一方面,可以对锁定机构部件和支承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行非常精确的设计,另一方面,可以优化噪声情况。通过将锁定机构部件齐平并因此平坦地贴靠在支承面上,可以确保锁定机构部件的连续运动。因此,支承面在锁定机构部件的运动期间不发生变化,由此能够实现锁定机构部件的连续且保持不变地受支撑的运动。因此,在锁定机构中可以实现不变的摩擦系数和表面力,这又对应于锁定机构的低摩擦。在此,“齐平”是指锁定机构部件持续地以不变的表面贴靠在支承面上。

8、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有利的是,支撑体具有用于锁定机构部件的止挡面。因此,支撑体可以具有多种功能。一方面,支撑体用作支承面,即,当锁定机构部件运动时用作摩擦和支承面,同时支撑体可以为锁定机构部件提供至少一个止挡面。如果锁定机构部件运动越过锁定爪并且例如运动到主锁止位置,则可以通过锁定机构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来限定止挡件。另一方面,如果锁定机构部件移出锁止位置并且转移到释放位置中,则可以通过在支撑体上形成止挡面来取消机动车锁中的另外的单独支撑面。通过在支撑体上形成止挡面,可以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方案,从而提供一种用较少数量的构件实现相同功能的机动车锁。

9、根据另外的有利的设计变型方案,止挡面直接与支承面连接。锁定机构部件在运动时在支承面上滑动。在最终位置中、例如在主锁止位置中,锁定机构部件也与止挡面接合。由此,为锁定机构部件提供了另外的止挡面,由此减少了支撑体上的表面压力。换句话说,支承面和止挡面提供共同的支撑面以承受锁定机构部件中的表面力。因此,支撑体可以用作支承面、用作止挡面并且提供增加的面积以减小支撑体上的表面压力。通过将彼此直接邻接的止挡面和支承面相合并/结合,还可以有利于机动车锁结构的整体紧凑性。

10、支承面优选具有统一的半径。通过在支承面上形成固定半径,可以提供用于支承锁定机构部件的结构简单的解决方案。已经证实,0.8mm至大约1.5mm的半径、优选1mm的半径可以提供用于支承锁定机构部件的足够的表面。通过形成上述的用于支承锁定机构部件的小半径,在锁定机构部件和支撑体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减少20%以上。由此,即使在锁定机构中存在负载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轻微的运动,这对于解锁锁定机构时的电动驱动装置是有利的。

11、如果支撑体形成锁定爪支承部的一部分,则可以提供特别平稳运行的锁定机构。显然,支撑体不受限于锁定机构部件(锁定爪),但是已经证实,在锁定爪支承部的区域中形成根据本发明的支撑体可以在锁定机构部件运动时提供有利的力关系。由于形成具有支承面和止挡面的根据本发明的支撑体,可以在最小的安装空间中提供具有集成的止挡件的摩擦优化的锁定爪支承部。

12、如果锁定机构部件、特别是锁定爪支承部还配备有用于锁定机构部件、特别是锁定爪支承部的引导面,则可以进一步在整体上进一步提高支撑体和锁定机构的鲁棒性。优选,支撑体上的引导面可以以与支撑体上的支承面沿直径方向相对置的方式形成。因此,支承面和引导面均可用于使锁定机构部件运动。如果支承面承受来自另一锁定机构部件的对应的力,则引导面可以提供用于使锁定机构部件运动的支撑体的平稳性和鲁棒性。通过减小用于使锁定机构部件运动的支承面,可以提供具有减小的摩擦值的摩擦优化的支承部位,同时通过形成优选沿直径相对置的引导面可以实现锁定机构部件支承部的鲁棒的结构。

13、如果大约1mm的半径在支承面的区域中被证明是有利的,那么利用4mm-6mm、优选5mm的半径形成引导面也可以在锁定机构部件的支承部位稳固性方面实现有利的结果。支撑体上的引导面仅局部地在支撑体上延伸,使得在支撑体的沿直径相对置的端部上存在不同的几何形状,其中,支撑体的对称结构在整体上是有利的。由于支承面和引导面的相应凸形的设计,支承面、止挡面的布置以及引导面的相对置的布置以及对称结构增加了支撑体的横截面积。支撑体的增大的横截面积提供了能承受更多负载的横截面作为锁定机构部件的支承面。由此也可以改进锁定机构的鲁棒性。然而,锁定机构的鲁棒性以如下方式改进,即,通过横截面积的增大整体上改变了锁定机构中的杠杆关系/传动关系也就是说在形状上进行改变,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提供更短的杠杆,由此改善了支承部位的支撑效果,并且可以对锁定机构中的杠杆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14、为了进一步提高锁定机构部件的噪声特性以及运行平稳性,本发明提出,支撑体可以接纳在锁定机构部件的凹口中,该凹口至少局部地加衬或形成有支承件、特别是塑料。如果锁定机构部件中的凹口并且特别是锁定爪加衬塑料,则可以实现锁定机构部件的低噪音且甚至更加摩擦优化的支承。布置在支承部位的区域中的塑料形成用于锁定机构部件的滑动支承部,由此尤其是可以减少锁定机构中的冲击噪音。通过在锁定机构部件和支承部位之间结合了有利的摩擦配合件,运行平稳性也得到提升。总体而言,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结构为锁定机构部件提供了摩擦优化的支承部位,其中,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设计可以在整体上提高鲁棒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