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8480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冲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凿岩作业工程的高风压潜孔冲击器。
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风动潜孔冲击器是六十年代初期国际普遍采用的有伐式、中心排气的结构。这类冲击器的使用压力较低,因此活塞冲击钎头的单次冲击力小,凿岩效率较低,同时由于冲击器的配气机构是由伐盖、伐片、伐座组成、活塞是依靠伐片运动换向改变压缩空气的流动方向而上、下运动的,所以压缩空气的消耗量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采用无伐配气结构,使用高压力压缩空气,提高凿岩效率、降低压缩空气消耗及提高零配件寿命,简化安装工艺的高风压潜孔冲击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击器,采用无伐配气结构,其活塞为一园柱体,有一贯通的内孔,其内孔底部一段的直径大于上部分内孔的直径,活塞顶端有一径向凸出园柱体的平台、在中部和底部分别有径向凸出于园柱体且直径相同的平台,它们的直径大于活塞顶端平台的直径,活塞园柱体的外径面与凸出园柱体中部的平台连接处为园弧状的坡面。活塞的顶端平台套入气缸的内孔内、相互配合,下部分与外套管的内孔径相互配合。气缸的外园上有四个相互对称的轴向贯通平面、在其平面上开有四个相互对称的直孔。气缸的内孔开有四个相互对称的园弧槽。外套管的上、下两端的内孔径面上各有四个园弧槽。前、后接头与外套管采用锯齿形螺纹相互联接,前接头与导向套之间、后接头与配气座之间各有一蝶形弹簧,钎头用保持环吊装在前接头上,钎尾管采用非金属材料,钎尾管插入钎头体部分的外径有凸起。活塞与钎头的长度的比值是1.0。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击器作进一步的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击器的装配图图2a和图2b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击器气缸的冲击器气缸的剖视图和附视图图3a和图3b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击器活塞的剖视和仰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击器外套管的剖视和剖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击器钎头和钎尾管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击器前接头、后接头与外套管相互连接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击器蝶形弹簧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击器主要由后接头(1),蝶形弹簧(2),气缸(4),外套管(5),活塞(6),前接头(10),钎头(11)和钎尾管(12)组成的。如
图1所示前接头(10)、后接头(1)与外套管(5)的两端采用锯齿形螺纹相互连接,由于采用无阀配气的结构,如图3a、b所示,活塞(6)为一园柱体,以园心为中心,有一贯通的内孔,其内孔下部一段的直径大于内孔上部分的直径。活塞(6)的顶端有一径向凸出园柱体的平台,在中部和底部分别有径向凸出于园柱体且直径相同的平台,它们的直径大于活塞(6)顶端平台的直径,活塞(6)园柱体的外径面与凸出园柱体中部的平台上端面连接处为园弧状坡面,如
图1所示活塞(6)的顶端凸出平台套入气缸(4)的内孔内,相互配合进行配气、中部、底部平台与外套管的内径面相互配合,进行配气,如图2a、b所示,气缸(4)的外径上有四条相互对称的轴向贯通平面,其平面上端有四个相互对称的直孔,气缸(4)的内孔径面上开有四条相互对称的园弧槽,如图4a、b所示,外套管(5)上、下两端的内孔径面上各有四条相互对称的轴向园弧槽,上端的园弧槽用来通气,下端的园弧槽用来配气。如
图1所示,前接头(10)与导向套(7)之间、后接头(1)与气缸(4)之间的压紧力是依靠蝶形弹簧(2)、(8)来实现的,钎头(11)用保持环(9)吊装在前接头(10)上,钎尾管(12)采用非金属材料,直接压插于钎头(11)体内,钎尾管(12)插入钎头(11)体内的那部分呈凸起状,该凸部分卡在钎头(11)体内排气孔的槽内。为使能量有较好的传递效率,活塞(6)冲击钎头(11)的压力峰值低,活塞(6)与钎头(11)的长度比值为1.0,另外在2.46MPa风压下工作时活塞(6)冲击钎头(11)的速度不超过10米/秒,这样可使钎头(11)与活塞(6)都有较高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击器在进行凿岩工作时,如
图1所示,当活塞(6)处于最下端位置时,压缩空气经过后接头(1)的中心孔,打开逆止伐,经过配气座(3)上的6个轴向进气孔进入到气缸(4)与外套管(5)的环形面积内,压缩空气还通过活塞(6)的下部凸出平台与外套管(5)内孔的环形面积内进入到由活塞(6)的下部分,外套管(5)的内孔径,钎头(11)及导向套(7)组成的前气室。由于活塞(6)受到的压缩空气推力向上运动、当上移到一定位置时,由于活塞(6)底部平台的上端将外套管(5)下端的园弧槽口封闭,压缩空气进入前气室的通道被堵住,这时活塞(6)继续向上的动力是依靠前气室压缩空气的膨胀力,当活塞(6)上移动活塞(6)的下部分的底面离开钎头(11)的中心钎尾管(12)后,前气室的压缩空气就从钎尾管(12)的中心孔排出。如
图1所示,本实用型所述的冲击器的后气室是由配气座(3)、气缸(4)、活塞(6)组成的。气缸(4)的外径上的四个平面外套管(5)的内孔径构成气道,气缸(4)内径上的四个园弧槽的作用是在活塞(6)的上部分进入气缸(4)的内孔时,进行配气。当活塞(6)向上移动的最初阶段后气室的压缩空气经过活塞(6)的内孔排到孔底,活塞(6)上移到配气座(3)的配气杆将活塞(6)的内孔堵住时,活塞(6)再继续上移,后气室的气体受到压缩。当活塞(6)上移到活塞(6)的上部分与气缸(4)的内孔径园弧槽接通时,压缩空气从活塞(6)的上部分与气缸内孔径的环形面积进入后气室,当活塞(6)的上移终了时,后气室的压缩空气推动活塞(6)迅速向下运动,冲击钎头作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击器与目前使用的冲击器相比,由于采用了无伐配气结构,活塞(6)的中、下部平台与外套管(5)的内孔径面相配合进行配气,活塞(6)的下部分还受到活塞(6)与外套管(5)内孔径的环形面积内的压缩空气的直接作用,这样充分利用了有限面积,在同样外套管(5)外径的条件下,该冲击器内腔的面积最大,从而提高了活塞(6)的单次冲击功和冲击频率提高了凿岩效率。另外气缸(4)的内孔径面上加工四条园弧槽,增加通气面积,减少了压缩空气消耗,提高了另件寿命。钎头(11)用保持环(9)吊装在前接头上比现在普遍采用的园键吊装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钎头(11)上的钎尾管(12)采用非金属材料,并直接压入钎头(11)的体内,钎尾管(12)压入钎头(11)的体内部分呈凸起状,与目前采用的使用液压涨管器固定的办法相比,即牢固,又简化了工艺,提高了钎尾管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1.一种由后接头(1)、蝶形弹簧(2)、(8)、气缸(4)、外套管(5)、活塞(6)、前接头(10)、钎头(11)和钎尾管(12)组成的冲击器,其特征是,前接头(10)、后接头(1)与外套管(5)的两端采用锯齿形螺纹相互连接,活塞(6)为一园柱体,以园心为中心有一贯通内孔,其内孔底部一段的直径大于内孔上部分的直径,气缸(4)的外径面上有四条相互对称的轴向贯通平面,其平面的上端有四个相互对称的直孔,气缸(4)的内孔径面上开有四条相互对称的园弧槽,钎头(11)用保持环(9)吊装在前接头(8)上,钎尾管(12)插入钎头(11)排气孔的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器,其特征是,活塞(6)顶端有一径向凸出平台、中间和底部分别有径向凸出且直径相同的平台,中部和底部平台的直径大于顶端平台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冲击器,其特征是,活塞(6)园柱体的外径面与凸出园柱体的中部平台上端面的连接处为园弧状的坡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器,其特征是,外套管(5)的上、下两端的内孔径面上各有四条相互对称的轴向园弧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器,其特征是,前接头(10)与导向套(7)之间,后接头(1)与气缸(4)之间有一蝶形弹簧(2)、(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器,其特征是,钎尾管(12)采用非金属材料,其插入钎头(11)排气孔槽内的部分呈凸起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器,其特征是,活塞(6)与钎头(11)的长度比值为1.0。
专利摘要一种高风压潜孔的冲击器,将目前使用的有阀配气结构的冲击器,改进为无阀配气结构,其特点是,活塞(6)为一圆柱体,以圆心为中心有一贯通内孔,其内孔底部一段的直径大于内孔上部分的直径,气缸(4)的外径面上有四条相互对称的轴向贯通平面,其平面的上端有四个相互对称的直孔,气缸(4)的内孔径面上开有四条相互对称的圆弧槽,钎头(11)用保持环(9)吊装在前接头(8)上,钎尾管(12)插入钎头(11)排气孔的槽内,这种冲击器适用于凿岩作业。
文档编号B25D9/06GK2101564SQ9120970
公开日1992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1991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1991年6月11日
发明者岳三照, 伊葵友, 袁世昌, 徐吉根, 赵彬, 赵明建, 陈尚君, 纪刚 申请人:宣化-英格索兰矿山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