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口油管作业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3434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井口油管作业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手,具体地说是用于油田地下开采,尤其是油田采油所涉及到井口油管作业过程的机械装置。
目前,在井口油管作业过程中,下管和拨管的作业主要用三种装置实现。1.吊夹一座夹配合。吊夹完成起吊、座夹完成央持支撑作用,缺点是定位不准,工人劳动强度大。2.吊夹一吊夹配合,依靠吊夹互换使用,即可实现起吊,又可实现支撑作用,但缺点是全部领先手工,无法实现自动化,工人劳动强度大。3.井口大型作业车,设施先进,但由国外引进价格昂贵,且工时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现有井口油管作业中机械装置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放率,及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井口油管作业机械手。
本实用新型由上吊夹和下座夹两部分组成。其中主体框架1为铸件,拨叉10对称安装在主体框架1的长槽内,拨叉轴8由扭簧11驱动,扭簧11一端固定在主体框架1上,另一端固定在拨叉10上,滑块3对称安装在主体框架1的底部,滑块3导向孔装有拨叉10的底端球面,使滑块实现往返运动。推动固定销7对称装入滑块3的下端部,弹簧12对称装入固定销的上端部,弹簧12的一端顶在滑块3内槽上端,另一端固定在推动固定锁7的上端,弹簧12驱动推动固定销7,使滑块3在运动中弹入滑舌6孔中,实现锁紧。下座夹主体2为一铸件,在下座夹2的回转中心对称面上装有一对和上吊夹中形状相同的一对滑块4,滑块4与拨叉13、手柄14连动,限位板5装入下座夹主体2的回转中15对称角两端,实现吊夹打开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下管时,上吊央吊夹油管,逐渐下落,当接连座夹时,上吊央设计形状不干涉,可以继续下落,使吊夹主计形状不干涉,可以继续下落,使吊央主体本身落到座夹主体内,当支持油管的上吊夹支撑块下落的位置低于下座央支撑块的所在位置时,油管就由下座央的支撑块支持,当吊夹再下落至滑舌碰到下座夹的限位板5时,滑舌6推动固定销7,使扭簧发生作用,使上吊夹支撑块滑入上吊夹主体内。此时,上提上吊夹即可完成一次下管任务。
当拨管时,油管支持在下座夹的支撑块上,此时吊夹呈自然状态扭簧呈松状态,支撑块在吊夹主体内,没有呈伸出状态。当吊夹下落时,由于上吊央主体和下座央主体的设计形状和上吊夹、下座夹支撑块的作业状态和位置,保证了吊夹能继续下落,当下落至油管的接头9碰到上吊夹的拨叉10上端时,使拨叉转动,推动上吊夹支撑块滑动,伸出主体外,固定销锁紧,使扭簧呈紧工作状态,然后上提吊夹,由于支撑块的配合位置,当上吊夹支撑块高于下座夹支撑块时,油管就支持在上吊夹支撑块上,继续上提,直到下一根油管的接箱座在下座夹的支撑块上。这样,完成一次拨管作业。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井口油管作业中,能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吊夹主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座夹的主视图。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主体框架和下座夹主体均为铸件,滑块用35铬钼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现在在大庆油管理局第七采油厂中使用,受到工人们的欢迎。
权利要求1.一种井口油管作业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拨叉[10]对称安装在主体框架[1]的长槽内,拨叉轴[8]由扭簧[11]驱动,扭簧[11]一端固定在主体框架[1]上,另一端固定在拨叉[10]上,滑块[3]对称安装在主体框架[1]的底部,滑块[3]导向孔装有拨叉[10]的底端球面,使滑块实现往返运动,推动固定销[7]对称装入滑块[3]的下端部,弹簧[12]对称装入固定销的上端部,弹簧[12]的一端顶在滑块[3]内槽上端,另一端固定在推动固定锁[7]的上端,弹簧[12]驱动推动固定销[7],使滑块[3]在运动中弹入滑舌[6],在下座夹[2]的回转中心对称面上装有一对和上吊央中形状相同的一对滑块[4],滑块[4]与拨叉[13]、手柄[14]连动,限位板[5]装入下座夹主体[2]的回转中[15]对称角两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口油管作业机械手,由上吊夹和下座夹两部分组成,在下管和拨管的过程中只需操作者一次推动手柄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很好地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易于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B25J11/00GK2274554SQ96201820
公开日1998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6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6日
发明者罗建伟, 陆昆江, 黄鸿斌, 韩柏福, 王玉璞, 刘建国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大庆石油管理局第七采油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