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手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3874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扳手套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装加工或修维时所使用的工具,尤指一种扳手,特别涉及扳手的扳手套筒。
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扳手套筒,一般是整套组合,主要是由一支扳手搭配大小不同规格的套筒组成;让使用者在需要不同规格的套筒时,可马上更换使用,以达到方便携带及方便使用的目的。如


图1所示,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套筒结构,该套筒10,主要在上端设有一四方形孔11,供扳手柱体插固,下端再设有开口向下的六角状开口12相互贯通,且使每一套筒的开口12具有不同的规格;使之达到可与扳手配合使用的目的。但是,该套筒10供扳手13插固的四方型孔11与开口12是为同一轴心连结,具有一定高度,造成在欲使用的空间较狭窄时,该筒套10根本无法容置(如图2所示),必须再由呈扁状的固定式扳手,方可容置使用,不但形成在使用上易受空间的限制,适用范围较窄,且无形中增加了操作时间。
因此,如何扩大套筒式扳手的使用空间范围,以利即使在较狭隘空间内,亦可置入使用,使消费者可获得更具便利性的使用效果,即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点。
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较短式的扳手套筒,以利在较小空间内,该套筒亦可容置配合扳手使用,以扩大适用范围,让消费者可达到更具便利性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扳手套筒,使在欲操作工件两侧有障碍物时,可增加扳手旋转空间,而获得更方便、省力的操作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扳手套筒,其可适当提高扳手高度,让使用者可获得更方便、省力的操作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单一套筒两端具有不规格套孔的扳手套筒,使使用者只要转向套结,即可达到更换的目的。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扳手套筒主要系采用两个齿轮,且该中央贯通有四方形孔及棘齿状套孔两齿轮是呈相互啮合状,上下间并利用设有透孔的两固定片盖结,再由铆钉铆固定位;或者还可以在该两相互啮合的齿轮间,加入一惰轮,可使欲操作工件与扳手获得同向转动,以达到操作者无转向混淆的目的;还可以将该两齿轮的齿形设计成呈一弧状齿形相互啮合状,其上下两固定片可形成一互补状套结,且相对设有弧状滑槽及凸柱卡扣定位,以利插固于齿轮的扳手高度可作适度提高;或者还可以进一步于具有四方形孔齿轮的另一侧再啮合一中央贯设有与另一侧齿轮棘齿状套孔不同孔径齿轮,而使单一套筒两端各具有不同尺寸套孔;使在欲变化使用时,只要将之转向套结,即可达到更换使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藉两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成的扳手套筒,能确实有效地减少套筒的高度,使之与一般的固定扳手等高,在欲操作工件空间较为狭小时,该套筒仍可置入作业,因而大提高了适用范围,并可获得更省力的操作效果;而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中将两齿轮的齿形设计成弧状齿形,其可藉由两齿轮为弧状啮合,在扳手插固的齿轮,可由凸柱依滑槽滑动,而令扳手向上略为提起向上移位,而提高扳手的高度,以达到在操作上可获得更具省力的操作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在套筒上设具不同规格套孔的齿轮设计,可使单一套筒同时具有不同尺寸套孔,以利使用者只要将其转向套结,即可达到方便更换不同尺寸套孔使用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能达成的目的及功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套筒的立体图。
图2是现有套筒在较小空间无法置入使用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较小空间亦可置入使用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可增加扳手旋转空间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于两齿轮间加入一惰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可适度提高扳手高度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两种尺寸套孔的实施例立体图。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扳手套筒」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及组合图;该套筒20,主要是由两中段相对设有齿形齿轮21、22呈相互啮合状(其齿轮高度概与固定扳手等高),且于任一齿轮中央贯穿有一四方形孔23,而另一齿轮则贯穿有呈棘齿状套孔24(每一套筒的棘齿套孔为不同规格),两固定片25,概呈一链片状,且于两相互啮合的齿轮21、22轴心相对设有两透孔26,约中央适当位置再设有两定位孔27,可供铆钉28铆结定位。
由上述构件得知,在实际使用时,是利用设有棘齿状套孔24的齿轮22套结欲实施操作的工件(六角螺栓)A上,而另设有四方形孔23的齿轮21则供扳手60插固,可在操作扳动扳手60时,会随之带动齿轮21转动,而因齿轮21、22呈相互啮合状,使齿轮22亦会同时转动,以达到可同步带动工件A旋转的目的。
又,因该提供扳手60容置的四方形孔23与棘齿套孔24两者轴心为并联状连结,使整个套筒20可呈一较扁平状,有效减少其套筒的高度;即使操作工件A于较狭小空间时,本实用新型的套筒20亦可置入配合扳手60扳动(如图5所示),而提高使用范围,以达到具有真正实用且方便的使用效果。而可将现有套筒高度较高,适用范围较窄,须再改由固定扳手,造成使用上较为不便的缺点排除。
如图6所示,当欲操作工件A两侧有障碍,造成扳手操作空间较狭隘,如概呈
状空间时,因本实用新型的套筒20概呈一链状体,使设有棘齿状套孔24的齿轮22再套结于工件A后,其供扳手60插固四方形孔23的齿轮21是转至于外侧,而使转动支点向外移位,因而相对增加扳手60的旋转空间,而达到比现有者更方便又省力的操作效果。
再者,为使使用者无旋转方向混淆,可于原两相互啮合的齿轮31、32间再容置一惰轮33,而使工件转动方向与扳手扳动方向为同向操作,以达到符合人工学操作原理(如图7所示)。
如图8、9所示,该两齿轮41、42中段的齿形可呈一弧状齿形相互啮合状,而两齿轮上下间再分别由两上下固定片51、52、53、54盖结,再利用铆钉55固结,且两上固定片51、53,及两下固定片52、54间呈形互补状连结,其两上固定片51、53于互补状套结段两侧各延伸有凸缘56、57,并相对设有弧形滑槽58及凸柱59嵌入定位;因此,可藉由两齿轮为弧状啮合,在扳手插固的齿轮,可因凸柱依滑槽滑动,而令扳手可向上略为提起,而提高扳手的高度,以达到在操作上可获得更省力的操作效果(如
图10所示)。

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套筒70可于啮合有齿轮74的具有四方形孔72的齿轮71的另一侧再增加啮合一齿轮73,而齿轮73与齿轮74中央贯设的棘齿状套孔75、76为不同孔径,上下间再以相对设有三透孔81的两固定片80固结后,再由铆钉铆固成一体;亦可以具有四方形孔的齿轮为中心呈十字交叉状啮合,并使各齿轮的套孔为不同孔径;使单一套筒同时具有不同尺寸的套孔,以利使用者只要将其转向套结,即可达到方便更换不同尺寸套孔使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扳手套筒结构,确实能有效减少其高度,而约与一般的固定扳手等高,使欲操作工件空间较为狭小时,本实用新型亦能置入作业,提高了其适用范围,及可获得更省力的操作效果,这些都是现有的扳手套筒所无法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实为一具进步性与实用性的新设计,故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扳手套筒,其特征在于该套筒是由两中段相对设有齿形齿轮呈相互啮合状的齿轮组成,且于任一齿轮中央贯穿有一可供扳手插固的四方形孔,而另一齿轮则贯穿有呈棘齿状的套孔,两固定片,是呈一链片状,且相对于两相互啮合的齿轮的轴心设有两透孔,其中央处再设有两个可供铆钉铆结定位的定位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套筒,其特征在于于两相互啮合的齿轮间再加入一可使欲操作工件与扳手同向转动,以达到操作者无转向混淆的目的的惰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套筒,其特征在于该相互啮合的两齿轮中段的齿形呈一弧状齿形相互啮合状,而两齿轮上下间再分别由两对呈分开状的上下固定片盖结,再利用铆钉固结;其两上固定片及两下固定片间是呈形互补状套结,且两上固定片于互补状套结段两侧各延伸有凸缘,并相对地分别设有弧形滑槽及凸柱嵌入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套筒;其特征在于于两相互啮合的齿轮,其具有四方形孔的齿轮的另一侧再增加啮合一齿轮,而该增加啮合的齿轮的套孔与另一侧齿轮中央贯设的棘齿状套孔为不同孔径,上下间再以相对设有三透孔的两固定片固结后,再由铆钉铆固成一体;亦可以具有四方形孔的齿轮为中心呈十字交叉状啮合,并使各齿轮的套孔为不同孔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系针对过去扳手用套筒高度较高,会局限使用空间等缺点加以改进;主要特征为该套筒是在上下固定片间套结有两相互啮合且各形成有四方形孔及棘齿状套孔的两齿轮;再者,可于两相互啮合的齿轮间再加设一惰轮;或者,两齿轮为弧状齿形啮合,且上下固定片呈互补状套合外,同时相对设有弧形滑槽及凸柱扣结定位;藉上述设计可以缩短套筒高度,扩大其空间适用范围并具有更省力及更便利的使用效果。
文档编号B25B13/06GK2271147SQ9624434
公开日1997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29日
发明者吴东烈 申请人:吴东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