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开口扳手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51333阅读:来源:国知局
述的开放空间203是沿著作用壁202 —直深入到金属操作件20前端部分,因此在本例中以高密度的塑胶填满上述开放空间203过程中,会一并填满所有上述鸠尾槽60,并与前述咬合部205吻合,而成形出稳固结合的深入结合部30 ;握柄部31则是与深入结合部30远离作用开口 21的一端一体成型。
[0025]为说明操作过程,特别以钢架上的螺合元件为例,请参考图5所示,当以上述轻质开口扳手I扭转钢架上的螺栓4时,操作者以手握持握柄部31并施力旋转,此时的施力臂50如箭头所示,由握柄部31延伸至两夹制边210接触螺栓4的位置,相对地,扭转时的反作用力将由螺栓4延伸至前述金属夹持组件2与射出成形的支持件3间的介面处,由于深入结合部30完全延伸至金属夹持组件2的前端,使得抗力臂51相对较短。
[0026]由于不锈钢等金属材质的结构强度远大于塑胶,所以上述金属夹持组件2不易产生应变,再者,由手至施力点的施力臂50长度,远大于螺栓4至介面的抗力臂51长度,使得能造成结构损坏的有效抗力矩降低,介面处因而较为强固而不易受扭转抗力损坏。
[0027]通过上述结构,在轻质开口扳手扭转螺合元件时,由于施力经由与握柄部一体成型的深入结合部,以较长的施力臂传导至螺合元件,回应至介面的抗力臂则远短于施力臂,使得应力集中的介面位置所受抗力矩小,因而,整体结构难以轻易损坏,使用寿命因而延长。当然,如熟悉本技术领域人士所能轻易理解,咬合部并非固定为鸠尾槽形状,也未必局限位在前侧壁与后侧壁内侧,只要立体咬合条纹是朝向上述开放空间、并与前述夹制边具有一夹角的方向延伸的凸痕均可,亦可选择成形于作用壁内侧。
[0028]如图6、图7所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则是以活动扳手I’为例,所要旋扭的螺合元件则同样例释为螺栓4’,与前一实施例不同在于金属夹持组件2’除包括金属操作件20’外,更包括一个活动件22’、及一个调节件23’。其中,金属操作件20’与活动件22’分别具有一道彼此平行的夹制边210’,并且共同界定形成如前一实施例的作用开口 21’,以夹持扭转螺栓。
[0029]为使活动件22’可以相对于金属操作件20’进退,以改变作用开口 21’的宽度,金属操作件20’中形成有与夹制边210’具有一夹角的方向延伸的导滑槽206’,且形成有导通至导滑槽206’的调节穿孔207’,供调节件23’对应上述调节穿孔207’设置。活动件22’包括一个被限位于上述导滑槽206’且受该调节件23’对应驱动的致动部220’,故可藉由转动调节件23’,驱使致动部220’相对进退,让对应作用壁202’的距离与螺合元件4’尺寸相符。
[0030]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轻质开口扳手,将金属材质减量达成轻量化的目的;再者,因为以塑胶、玻璃纤维、陶瓷、塑胶加入金属粉末或其他复合材料深入夹制边的前端,因此,金属操作件与支持件间的介面被大幅向前推进,使得扭转螺栓或螺帽时,分拆金属操作件和支持件的抗力与介面间仅有极短的抗力臂,施力臂则可从握柄一直贯穿至作用开口端部,让金属与其他非金属材料间的结合介面由结构方面获得良好支持。另外,由于是将非金属射出成形至金属操作件中央的开放空间,所以本发明是以金属夹制非金属的方式结合。金属位于外侧,提供较佳的机械强度,即使是以金属薄壁的方式设置,也优于现有技术中,以非金属薄壁包夹金属的结构强度,使得本发明的轻质开口扳手具有较强固的结构,有效增强轻质开口扳手的强度及使用寿命。加以咬合部的设计,让非金属材料直接射出,一体成型地填满开放空间与咬合部间隙,让不同热膨胀系数的材料间可以完整密合而不受热涨冷缩影响导致分离,更提高结合的稳定性,从而达成上述所有之目的。
[0031]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不能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轻质开口扳手,可沿着一个工作轴扭转一个螺合元件,包括: 至少一个金属夹持组件,形成有一个供夹持扭转上述螺合元件的作用开口,前述作用开口具有两个彼此对应的夹制边,该金属夹持组件包括一个金属操作件,前述金属操作件包括一个前侧壁、一个相反于该前侧壁的后侧壁,及一个作用壁,其中该作用壁是至少沿着上述作用开口的一个夹制边连结该前侧壁和该后侧壁,使得该前侧壁、后侧壁及作用壁间形成有一个开放空间,其特征在于, 该前侧壁、该后侧壁及该作用壁中的至少一者,在朝向上述开放空间侧面形成有咬合部;及一个射出成形的支持件,包括一个至少填满上述开放空间、并与上述咬合部吻合的深入结合部,及一个与该深入结合部一体成形的握柄部,该支持件所用材料的密度低于上述金属夹持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上述金属操作件中形成有一个与上述两夹制边具有一夹角的方向延伸的导滑槽,且该金属操作件形成有导通至上述导滑槽的调节穿孔,该作用壁包括上述两夹制边中的一者;以及该金属夹持组件更包括一个活动件、及一个对应上述调节穿孔的调节件;该活动件包括一个被限位于上述导滑槽且受该调节件对应驱动的致动部,且该活动件包括上述两夹制边的另一者。
3.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轻质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上述咬合部包括成形于上述前侧壁、上述后侧壁或上述作用壁中的至少一者,且朝向上述开放空间的立体咬合条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质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上述立体咬合条纹是多条彼此平行、且与上述夹制边具有一夹角的方向延伸的凸痕。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质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每一上述立体咬合条纹是一个鸠尾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上述金属操作件,包括由该前侧壁和该后侧壁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一个连通至该开放空间的固持穿孔。
7.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轻质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持件的材质为塑胶。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轻质开口扳手,该扳手包括:一金属夹持组件,该金属夹持组件包括一金属操作件,前述金属操作件包括一前侧壁、相反于该前侧壁的一后侧壁,及一作用壁,该前侧壁、后侧壁及作用壁间形成有一开放空间,以及该前侧壁和该后侧壁中的至少一者有一连通至开放空间的固持穿孔,该前侧壁、该后侧壁及该作用壁中的至少一者,在朝向上述开放空间侧面有咬合部;及一射出成形的支持件,包括一至少填满开放空间、并与咬合部吻合、且伸入该固持穿孔的深入结合部,及一与该深入结合部一体成形的握柄部。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结构,大幅减低开口扳手的重量,降低操作人员的负担;且延长施力臂缩短抗力臂,使得开口扳手的复合材料介面部分结构较稳固。
【IPC分类】B25B23-16
【公开号】CN104669187
【申请号】CN201310608332
【发明人】谢荣雅, 林永富, 张源炘
【申请人】奇想创造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3年11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