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板覆盖膜窗口的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8505721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Pcb板覆盖膜窗口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PCB板制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PCB板覆盖膜窗口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PCB板制作中,需要对PCB上金手指外的覆盖膜进行开窗处理,这种开窗一般采用切割的方式,为避免在切割过程中损伤覆盖膜下方的板材,常常采用不完全切透的方式,在切割完成后再把切割框内的覆盖膜撕去,从而裸露形成窗口。如图1所示,传统的切割方式中,一般于PCB板10’的覆盖膜20’上进行切割,形成矩形框21’,然后再将矩形框21’内的矩形膜22’撕掉,由图中可以看出,由于矩形膜22’的两端与周围保留的覆盖膜无起止角,而且矩形膜具有四个尖锐的直角,这样,在撕扯时容易把把周围保留的覆盖膜带起来,导致需要被覆盖膜盖住的地方暴露,增加了产品的残次率。而且,传统切割方式中有时也会切割形成圆形框,采用圆形框也同样存在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B板覆盖膜窗口的加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覆盖膜窗口撕扯时易将周围保留的覆盖膜带起来而造成残次率高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PCB板覆盖膜窗口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于PCB板覆盖膜上切割形成条状的切割框,切割框内的条状覆盖膜的两端均为尖锐端,各所述尖锐端均向所述条状覆盖膜的中部缓变过渡;
[0006]S2:以任一所述尖锐端为起点,另一所述尖锐端为终点将所述条状覆盖膜完全撕扯脱离所述PCB板形成窗口。
[0007]可选地,所述尖锐端呈锐角。
[0008]可选地,所述尖锐端的边缘呈弧形。
[0009]可选地,所述尖锐端与中部之间圆滑过渡。
[0010]可选地,所述尖锐端与中部之间以钝角过渡。
[0011]可选地,在步骤SI中,采用激光切割或刀具切割。
[0012]本发明中,切割时使切割框内的条状覆盖膜形成尖锐端,尖锐端一方面便于被挑起来作为撕扯起点,另一方面,由于其尖锐设计,撕扯力小,在起点与终点处均不会将周边的覆盖膜带起;同时,由于两尖锐端与条状覆盖膜的中部均缓变过渡,在撕扯时缓变过渡处可顺利被撕起,不会带起旁边保留的覆盖膜,这样,在两端部与过渡处均作上述处理,均不会带起旁边保留的覆盖膜,则在整个撕扯过程中完全避免将周边的覆盖膜带起,从而彻底解决了传统切割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传统PCB板覆盖膜窗口切割时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CB板覆盖膜窗口的加工方法的流程图;
[0015]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PCB板覆盖膜窗口切割时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PCB板覆盖膜窗口切割时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PCB板覆盖膜窗口切割时的示意图;
[0018]10’ -PCB板; 20’ _覆盖膜;21’ -矩形框; 22’ -矩形膜。
[0019]10-PBC板;20-覆盖膜; 21-切割框;22-条状覆盖膜;
[0020]221-尖锐端; 222-条状覆盖膜的中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3]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0024]参照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CB板覆盖膜窗口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S1:于PCB板覆盖膜上切割形成条状的切割框,切割框内的条状覆盖膜的两端均为尖锐端,各所述尖锐端均向所述条状覆盖膜的中部缓变过渡;
[0026]S2:以任一所述尖锐端为起点,另一所述尖锐端为终点将所述条状覆盖膜完全撕扯脱离所述PCB板形成窗口。
[0027]由于在步骤SI中,切割框的形状如上所述,故在步骤S2中尖锐端一方面便于被挑起来作为撕扯起点,另一方面,尖锐端由于其尖锐设计,撕扯力小,在起点与终点处均不会将周边的覆盖膜带起;同时,由于两尖锐端与条状覆盖膜的中部均缓变过渡,在撕扯时缓变过渡处可顺利被撕起,不会带起旁边保留的覆盖膜,这样,在两端部与过渡处均作上述处理,均不会带起旁边保留的覆盖膜,则在整个撕扯过程中完全避免将周边的覆盖膜带起,从而彻底解决了传统切割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0028]在上述SI步骤中,切割手段不限,可以为激光切割或刀具切割或其他切割方式。
[0029]在遵循上述方法的基础上,条状覆盖膜的形状可以为多种多样,以下结合不同的实施例进一步详述。
[0030]实施例一
[0031 ] 参照图3,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PCB板覆盖膜窗口的加工方法中,于已有覆盖膜20的PCB板10上进行切割,切割深度仅于覆盖膜20。切割形成图3中所示的切割框21,切割框21内的条状覆盖膜22为椭圆形,椭圆形的条状覆盖膜22的两端相对条状覆盖膜22的中部即形成两尖锐端221,尖锐端221的边缘呈弧形,尖锐端221与条状覆盖膜22的中部222之间圆滑过渡。
[0032]切割完成后,将任一尖锐端221作为起点挑起,然后向另一尖锐端221撕扯,另一尖锐端221成撕扯的终点,这样,将椭圆形的条状覆盖膜22完全撕掉,椭圆形的条状覆盖膜22原来覆盖的地方即裸露出椭圆形的窗口。由于两尖锐端221与条状覆盖膜22的中部222均圆滑过渡,在撕扯时圆滑过渡处可顺利被撕起,不会带起旁边保留的覆盖膜;同时,尖锐端221便于被挑起作为撕扯起点,另一方面,尖锐端221由于其尖锐设计,撕扯力小,也不会将周边的覆盖膜带起。
[0033]实施例二
[0034]参照图4,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PCB板覆盖膜窗口的加工方法中,切割框21内的条状覆盖膜22的两尖锐端221呈锐角形状,两尖锐端221与条状覆盖膜22的中部222之间以钝角过渡。
[0035]问样的,切割完成后,将任一尖锐端221作为起点挑起,然后向另一尖锐端221撕扯,另一尖锐端221成撕扯的终点,这样,将条状覆盖膜22完全撕掉,条状覆盖膜22原来覆盖的地方即裸露出窗口。两尖锐端221与条状覆盖膜22的中部222之间以钝角过渡,也避免带起旁边保留的覆盖膜20;同时,呈锐角的尖锐端221便于被挑起作为撕扯起点,另一方面,尖锐端221由于其尖锐设计,撕扯力小,也不会将周边保留的覆盖膜20带起。
[0036]实施例三
[0037]参照图4,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PCB板10覆盖膜20窗口的加工方法中,切割框21内的条状覆盖膜22为梯形,梯形的条状覆盖膜22的两端相对条状覆盖膜22的中部222即形成两尖锐端221,尖锐端221的边缘为直线,尖锐端221与条状覆盖膜22的中部222之间同样以钝角过渡。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不同之处仅在于尖锐端221的锐角靠近一侧,而非实施例二中居中。
[0038]问样的,切割完成后,将任一尖锐端221作为起点挑起,然后向另一尖锐端221撕扯,另一尖锐端221成撕扯的终点,这样,将条状覆盖膜22完全撕掉,条状覆盖膜22原来覆盖的地方即裸露出窗口。两尖锐端221与条状覆盖膜22的中部222之间以钝角过渡,也避免带起旁边保留的覆盖膜20 ;同时,呈锐角的尖锐端221便于被挑起作为撕扯起点?’另一方面,尖锐端221由于其尖锐设计,撕扯力小,也不会将周边保留的覆盖膜20带起。
[0039]需要说明的是,在基于本发明加工方法的基础上,对切割框21形状进行推演与替换,得到的具体的加工方法,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0040]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PCB板覆盖膜窗口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于PCB板覆盖膜上切割形成条状的切割框,切割框内的条状覆盖膜的两端均为尖锐端,各所述尖锐端均向所述条状覆盖膜的中部缓变过渡; S2:以任一所述尖锐端为起点,另一所述尖锐端为终点将所述条状覆盖膜完全撕扯脱离所述PCB板形成窗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覆盖膜窗口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尖锐端呈锐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覆盖膜窗口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尖锐端的边缘呈弧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覆盖膜窗口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尖锐端与中部之间圆滑过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覆盖膜窗口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尖锐端与中部之间以钝角过渡。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PCB板覆盖膜窗口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I中,采用激光切割或刀具切割。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PCB板制作技术领域,提供一种PCB板覆盖膜窗口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于PCB板覆盖膜上切割形成条状的切割框,切割框内的条状覆盖膜的两端均为尖锐端,各尖锐端均向条状覆盖膜的中部缓变过渡;以任一尖锐端为起点,另一尖锐端为终点将条状覆盖膜完全撕扯脱离PCB板形成窗口。本发明中,尖锐端便于被挑起作为撕扯起点,且其尖锐设计,撕扯力小,在起点与终点处均不会将周边的覆盖膜带起;同时,由于两尖锐端与条状覆盖膜的中部均缓变过渡,在撕扯时缓变过渡处可顺利被撕起,不会带起旁边保留的覆盖膜,这样,在两端部与过渡处均作上述处理,均不会带起旁边保留的覆盖膜,则在整个撕扯过程中完全避免将周边的覆盖膜带起。
【IPC分类】B26D3-08
【公开号】CN104827503
【申请号】CN201510232501
【发明人】陈国栋, 吕洪杰, 翟学涛, 高云峰
【申请人】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大族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5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