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93980阅读:711来源:国知局
门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装置,尤指一种可保护锁栓的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对一般住家、商店、办公室来说,良好门锁设计对于防止宵小进入窃盗是必要的,除了门锁可能遭破解,设计坚固门板也常被使用,因而多数对外大门采用厚重钢板设计,藉此避免门板被轻易破坏。
[0003]在提升安全性的考量上,许多厂商致力于门锁结构的改良,像是多段式锁栓设计,可提供用户更高的安全性。然而随着门锁改良设计以及提高精密度,若无法与门板配合,恐会降低门锁的效用。具体来说,随着门板厚度、重量的增加,虽然降低门板被直接破坏的可能性,但厚重门板恐会导致锁栓受损,特别是,在上锁后,锁栓通常会由门锁部分伸出至门框上,此时,若门板遭剧烈摇晃,恐导致锁栓受损,因而在上锁后,保护锁栓免于损坏是必要的。
[0004]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门锁装置,特别是一种在上锁后可避免因门板过度摇晃导致锁栓伤害的机构,实已成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追求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达成上揭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遂提出一种门锁装置,于门锁上锁后,降低因使用者转动手把而可摇晃门板的情况。
[0006]本实用新型的门锁装置包括:壳体、活动式锁件、带动件、手把模组、段锁模组及位移件。其中,该壳体具有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该活动式锁件设置于该壳体内,具有可进出该第一开口的锁舌;该带动件设置于该活动式锁件上方,其一端可转动地设于该活动式锁件上,另一端具有限位杆,且于该带动件一侧具有卡合部;该手把模组可自转地设置于该壳体内,具有绕着轴心转动的拨动件;该段锁模组设置于该壳体内,具有对应该第二开口的锁栓以及固设于该段锁模组上的立柱;以及该位移件位于该段锁模组上,其靠近该带动件一端抵顶该限位杆,且具有供该立柱穿设于其中的第一导槽,其中,当进行上锁时,该段锁模组朝该第二开口的方向移动,藉由该第一导槽中该立柱的移动,带动该位移件位移而推动该限位杆,以由该限位杆的位移使该带动件朝远离该拨动件的方向移动,而令该拨动件无法卡合于该卡合部。
[0007]于一实施例中,当该段锁模组处于未上锁状态时,转动该手把模组的手把以带动该拨动件,使该拨动件卡合于该卡合部,以令该带动件朝远离该第一开口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该活动式锁件朝远离该第一开口的方向移动,而使该锁舌缩回至该第一开口内。
[0008]于另一实施例中,该壳体更包括第一柱体,其透过第一拉簧与该拨动件连接,该第一拉簧用于提供该拨动件转动后的恢复力。
[0009]于又一实施例中,该活动式锁件更包括延伸件,其上环设有压簧,其提供该活动式锁件朝远离该第一开口的方向移动后的恢复力。于上述实施例中,该延伸件穿设至该壳体上的固定片。
[0010]于一实施例中,该活动式锁件更包括沟槽,提供该壳体上的凸块穿设其中。
[0011]于再一实施例中,该活动式锁件更包括固定柱,其透过第二拉簧与该限位杆连接,该第二拉簧用于提供该带动件移动后的恢复力。
[0012]于又另一实施例中,该位移件更包括第二导槽和第三导槽,提供该壳体的第二柱体和第三柱体穿设其中。
[0013]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门锁装置,通过位移件抵顶限位杆的设计,使得门锁上锁后,因位移件位移,使固设该限位杆的带动件朝远离拨动件的方向移动,如此,当手把被转动后,拨动件是无法卡合到卡合部。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可保护锁栓结构的门锁装置,提供门锁上锁后,降低因使用者转动手把而可摇晃门板的情况,也就是让手把呈现空转状态,减少门板被摇晃的机会。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门锁装置的分解图;
[0015]图2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门锁装置组装后的示意图;
[0016]图3A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门锁装置未上锁时的示意图;
[0017]图3B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门锁装置未上锁时转动手把的示意图;
[0018]图4A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门锁装置上锁后的示意图;以及
[0019]图4B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门锁装置上锁后转动手把的示意图。
[0020]符号说明
[0021]I壳体
[0022]11第一开口
[0023]12第二开口
[0024]13固定片
[0025]14第一柱体
[0026]15凸块
[0027]16第二柱体
[0028]17第三柱体
[0029]2活动式锁件
[0030]21锁舌
[0031]22延伸件
[0032]23沟槽
[0033]24固定柱
[0034]3带动件
[0035]31限位杆
[0036]32卡合部
[0037]33停止部
[0038]4手把模组
[0039]41拨动件
[0040]42手把
[0041]421 延伸轴件
[0042]5段锁模组
[0043]51锁栓
[0044]52立柱
[0045]6位移件
[0046]61第一导槽
[0047]62第二导槽
[0048]63第三导槽
[0049]7盖体
[0050]81第一拉簧
[0051]82压簧
[0052]83第二拉簧
[0053]9钥匙孔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以下藉由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艺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功效。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
[005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于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艺的人士的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56]需先说明者,由于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提供上锁后避免手把转动时锁舌收回的机构,故其他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细节将不逐一详述,举例来说,多段式锁合机构的内部细节属于本领域现有技术,因而不再详细绘制和说明,另外,其它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门锁装置运作的组件也可能简化绘出或简单说明。
[0057]请参照图1,其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门锁装置的分解图。如图所示,门锁装置可装设于一般大门门板内,本实用新型透过让手把空转的机制,使得门锁上锁后无法改变锁舌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门锁装置包括壳体1、活动式锁件2、带动件3、手把模组4、段锁模组5、位移件6。
[0058]壳体I是用于置放各种门锁组件,于本实施例中,壳体I为一长方形盒状,但不以此为限,其中,壳体I的一侧具有第一开口 11和第二开口 12,如图所示,位于壳体I的侧边设置有多个开孔,该些开孔用于供门锁装置内锁舌或锁栓穿过其中,锁舌提供门板关闭卡合的功能,而锁栓提供门锁上锁的功能。
[0059]另外,相对于壳体1,门锁装置还具有一盖体7,可覆盖于壳体I上,藉此使各种门锁组件固定于壳体I内。
[0060]活动式锁件2设置于壳体I内,活动式锁件2具有可进出第一开口 11的锁舌21。更具体来说,锁舌21是固设于活动式锁件2上,两者是一起作动,也就是当活动式锁件2往远离第一开口 11方向移动时,即锁舌21缩回门锁装置内。
[0061]带动件3设置于活动式锁件2上方,带动件3的一端可转动地设于活动式锁件2上,带动件3的另一端具有限位杆31,更具体来说,带动件3靠近第一开口 11 一端可与活动式锁件2锁合,这里的锁合是可动式,也就是带动件3可以锁合处为中心进行转动,另外,带动件3远离第一开口 11 一端具有一凸出带动件3表面的限位杆31。
[0062]带动件3整体并非平面呈现,而是靠近第一开口 11 一端与另一端有平面高度落差,因而即便带动件3 —端与活动式锁件2可动式锁合,但带动件3在转动时,带动件3的整体平面是不会与活动式锁件2表面产生摩擦。
[0063]另外,带动件3的一侧具有卡合部32。如图所示,带动件3在靠近壳体I中心处的侧边有一内凹结构,此内凹结构即为卡合部32,卡合部32可用于开门时移动锁舌之用,后面将有更详细说明。
[0064]带动件3相反于卡合部32的一侧还包括停止部33,该停止部33可与活动式锁件2远离壳体I中心处一侧相抵靠,这样的设置,可使带动件3不会因被弹簧过大拉力而朝壳体I中心处过度转动,且透过停止部33使带动件3抵靠活动式锁件2,可使带动件3与活动式锁件2两者平行设置,之后若带动件3往平行方向(远离第一开口 11方向)移动时,则可带动活动式锁件2的锁舌21内缩。
[0065]手把模组4可自转地设置于壳体I内,手把模组4还包括有绕着轴心转动的拨动件41。如图所示,手把模组4可绕着其轴心旋转,也就是当手把42的延伸轴件421插入手把模组4后,转动手把42即是使手把模组4绕轴心旋转,此时由手把模组4延伸出的拨动件41也会跟着旋转。此外,拨动件41远离手把模组4本体一端是靠近带动件3的卡合部32,也就是,在某些状态下,拨动件41改变位置可与卡合部32卡合而产生连动关系。
[0066]段锁模组5设置于壳体I内,段锁模组5具有对应第二开口 12的锁栓51以及固设于段锁模组5上的立柱52。需说明者,在本技术领域中,段锁模组5可有各种结构设计,且于本实用新型中段锁模组5亦非主要技术核心,故于此不详细说明其内部结构。
[0067]具体来说,段锁模组5的锁栓51可在上锁过程,逐渐地由第二开口 12伸出,在解锁时,就会逐渐地缩回第二开口 12内而完全位于壳体I中。另外,段锁模组5中固设的立柱52,其垂直于活动式锁件2的平面而向上延伸,并且可随着段锁模组5的移动而位移。
[0068]另外,段锁模组5中还包括钥匙孔结构9,可供锁头(图未示)设置其中,其提供的功能是,当钥匙孔结构9内的锁头进行锁合动作时,段锁模组5整体(包括锁栓51和立柱52)会朝向第二开口 12方向移动,如此使锁栓51伸入至门框上的孔洞而达到上锁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