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942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楼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救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楼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高楼(3-30层楼)发生意外事件,紧急救生时,一般采绳索,具有简单的特点,不足之处在于使用不方便,且下降速度不易控制,很不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下降速度可控制的高楼救生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高楼救生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轴承2、壳体3、救生带4、轴11和救生带锁紧机构,壳体3内为空腔,轴11位于壳体3的空腔内,轴11的两端部分别由2个轴承2与壳体3相连接,壳体3上开有救生带孔6,救生带4的一端与轴11固定连接,并缠绕在轴11上,救生带4的另一端穿过救生带孔6位于壳体3外;壳体3的救生带孔6处设有救生带锁紧机构。
所述的救生带锁紧机构为壳体3的救生带孔6内的一端内壁上开有V型槽5,救生带孔6内的另一端的壳体3开有顶杆孔、弹簧孔和螺母孔,并与救生带孔6相连通,顶杆孔的孔径小于弹簧孔的孔径,弹簧孔的孔径小于螺母孔的孔径,顶杆孔、弹簧孔和螺母孔相互连通并位于同一中心轴线,其中心轴线与V型槽5的中心轴线同线,顶杆9上设有弹簧挡块8;顶杆9位于顶杆孔、弹簧孔和螺母孔内,弹簧7套在顶杆9上,并位于弹簧挡块8的左端部,弹簧7位于弹簧孔内,螺母10的中心开有与顶杆9相对应的孔,顶杆9穿过其孔,螺母10旋在螺母孔内,顶杆9的右端设有手柄12。
所述的壳体3的救生带孔6的上方壳体3上固定有救生带锁紧机构,救生带锁紧机构包括救生带锁紧机构壳体13、顶杆9,救生带锁紧机构壳体13上开有救生带孔14,其救生带孔14与救生带孔6相通,救生带4的另一端穿过救生带孔6、救生带孔14位于救生带锁紧机构壳体13外;救生带孔14内的一端内壁上开有V型槽5,救生带孔14内的另一端的救生带锁紧机构壳体13开有顶杆孔,顶杆孔与V型槽5同中心轴线,顶杆9位于顶杆孔内。
所述的轴11的一端部处的壳体3上设有回弹机构,轴11的一端与回弹机构的旋转轴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将壳体3外端的救生带系于高楼室内的固定物上(如窗上或床上),人抱着壳体3从窗外向地面下移,轴11在重力的作用下旋转,放出救生带,人随壳体3一起下移。当下移速度过快时,手操纵救生带锁紧机构将救生带锁紧(如手按手柄12,将顶杆9向V型槽5方向推入,推动救生带进入V型槽5中,将救生带锁紧),此时,人和壳体3停止于空中,这样停停放放,可控制下降速度,比较安全。本实用新型操作、使用也很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轴11的一端部处的壳体3上设有回弹机构,其作用是使轴11回旋将救生带回收入壳体3内,方便再次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例1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例2结构示意图图中1-回弹机构,2-轴承,3-壳体,4-救生带,5-V型槽,6-救生带孔,7-弹簧,8-弹簧挡块,9-顶杆,10-螺母,11-轴,12-手柄,13-救生带锁紧机构壳体,14-救生带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如图1所示,高楼救生装置,它包括轴承2、壳体3、救生带4、轴11和救生带锁紧机构,壳体3内为空腔,轴11位于壳体3的空腔内,轴11的两端部分别由2个轴承2与壳体3相连接,壳体3上开有救生带孔6,救生带4的一端与轴11固定连接,并缠绕在轴11上,救生带4的另一端穿过救生带孔6位于壳体3外;壳体3的救生带孔6处设有救生带锁紧机构。
所述的救生带锁紧机构为壳体3的救生带孔6内的一端内壁上开有V型槽5,救生带孔6内的另一端的壳体3开有顶杆孔、弹簧孔和螺母孔,并与救生带孔6相连通,顶杆孔的孔径小于弹簧孔的孔径,弹簧孔的孔径小于螺母孔的孔径,顶杆孔、弹簧孔和螺母孔相互连通并位于同一中心轴线,其中心轴线与V型槽5的中心轴线同线,顶杆9上设有弹簧挡块8;顶杆9位于顶杆孔、弹簧孔和螺母孔内,弹簧7套在顶杆9上,并位于弹簧挡块8的左端部,弹簧7位于弹簧孔内,螺母10的中心开有与顶杆9相对应的孔,顶杆9穿过其孔,螺母10旋在螺母孔内,顶杆9的右端设有手柄12。设置救生带锁紧机构的目的是可将救生带锁紧,不让救生带移动,可控制下降速度。弹簧7、弹簧孔、弹簧挡块8的设置是使顶杆9在自然状态下(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离开救生带。螺母10的设置是防止顶杆9离开壳体3。
所述的轴11的一端部处的壳体3上设有回弹机构,轴11的一端与回弹机构的旋转轴相连接。回弹机构为现有技术,如现有的圈闸门的回弹机构,或现有普遍使用的纱窗的回弹机构,其作用是使轴11回旋将救生带回收入壳体3内,方便再次使用。
实例2如图2所示,与实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救生带锁紧机构,实例1的救生带锁紧机构为内置式,实例2的救生带锁紧机构为外挂式。所述的壳体3的救生带孔6的上方壳体3上固定有救生带锁紧机构,救生带锁紧机构包括救生带锁紧机构壳体13、顶杆9,救生带锁紧机构壳体13上开有救生带孔14,其救生带孔14与救生带孔6相通,救生带4的另一端穿过救生带孔6、救生带孔14位于救生带锁紧机构壳体13外;救生带孔14内的一端内壁上开有V型槽5,救生带孔14内的另一端的救生带锁紧机构壳体13开有顶杆孔,顶杆孔与V型槽5同中心轴线,顶杆9位于顶杆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救生带锁紧机构还可采用其它形式的救生带锁紧机构,其目的是可将救生带锁紧,不让救生带移动。
权利要求1.高楼救生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轴承(2)、壳体(3)、救生带(4)、轴(11)和救生带锁紧机构,壳体(3)内为空腔,轴(11)位于壳体(3)的空腔内,轴(11)的两端部分别由2个轴承(2)与壳体(3)相连接,壳体(3)上开有救生带孔(6),救生带(4)的一端与轴(11)固定连接,并缠绕在轴(11)上,救生带(4)的另一端穿过救生带孔(6)位于壳体(3)外;壳体(3)的救生带孔(6)处设有救生带锁紧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救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救生带锁紧机构为壳体(3)的救生带孔(6)内的一端内壁上开有V型槽(5),救生带孔(6)内的另一端的壳体(3)开有顶杆孔、弹簧孔和螺母孔,并与救生带孔(6)相连通,顶杆孔的孔径小于弹簧孔的孔径,弹簧孔的孔径小于螺母孔的孔径,顶杆孔、弹簧孔和螺母孔相互连通并位于同一中心轴线,其中心轴线与V型槽(5)的中心轴线同线,顶杆(9)上设有弹簧挡块(8);顶杆(9)位于顶杆孔、弹簧孔和螺母孔内,弹簧(7)套在顶杆(9)上,并位于弹簧挡块(8)的左端部,弹簧(7)位于弹簧孔内,螺母(10)的中心开有与顶杆(9)相对应的孔,顶杆(9)穿过其孔,螺母(10)旋在螺母孔内,顶杆(9)的右端设有手柄(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救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3)的救生带孔(6)的上方壳体(3)上固定有救生带锁紧机构,救生带锁紧机构包括救生带锁紧机构壳体(13)、顶杆(9),救生带锁紧机构壳体(13)上开有救生带孔(14),其救生带孔(14)与救生带孔(6)相通,救生带(4)的另一端穿过救生带孔(6)、救生带孔(14)位于救生带锁紧机构壳体(13)外;救生带孔(14)内的一端内壁上开有V型槽(5),救生带孔(14)内的另一端的救生带锁紧机构壳体(13)开有顶杆孔,顶杆孔与V型槽(5)同中心轴线,顶杆(9)位于顶杆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救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轴(11)的一端部处的壳体(3)上设有回弹机构,轴(11)的一端与回弹机构的旋转轴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楼救生装置。高楼救生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轴承(2)、壳体(3)、救生带(4)、轴(11)和救生带锁紧机构,壳体(3)内为空腔,轴(11)位于壳体(3)的空腔内,轴(11)的两端部分别由2个轴承(2)与壳体(3)相连接,壳体(3)上开有救生带孔(6),救生带(4)的一端与轴(11)固定连接,并缠绕在轴(11)上,救生带(4)的另一端穿过救生带孔(6)位于壳体(3)外;壳体(3)的救生带孔(6)处设有救生带锁紧机构。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下降速度可控制的特点。
文档编号A62B1/14GK2728546SQ200420076850
公开日2005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9日
发明者戈伟, 郭一清 申请人:武汉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