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火灾逃生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595阅读:9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楼火灾逃生管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层建筑用户在火灾突发时安全逃生的应急自救器材,具体涉及高楼火灾逃生管道。
背景技术
高层楼房一旦发生火灾,电梯停止运行,作为安全通道的普通楼梯往往会被烟火封锁,消防队的专业云梯高度很难得心应手地对困于高楼上的人群进行救助,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的“911”事件,如果遇难高楼配备简便有效的应急逃生器材,死亡人数就能大大减少。
市场销售的“高楼救生缓降器”主要由一根钢丝绳和阻尼轮构成,不同体重的人需要不同的阻尼力量,不同体质的人适应不同的下降速度,这些因人而异、不断调节的要求就是类似“缓降器”的先天不足之处。下面从结构、效果、使用三个方面简单分析“缓降器”的缺点从结构原理上说,这种“缓降器”仅靠单绳救生给人以命悬一线之感。再从实际效果上说,逃生者下降速度快慢调节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自控”方式,即阻尼轮与逃生者一起降落,虽然比较放心,但是一般人都有恐高心理,自控调速时可能因紧张而失控,即使某人能够安全落地也必须等“阻尼轮”重新收回楼上才能再救其他人,救生效率不高;二是“他控”方式,即阻尼轮固定在楼上由别人调节下降速度,尽管平时演练时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应该没有问题,但是真的遇险应急使用时,楼上许多人出于逃命本能大家争先恐后,缓降者如果把自己的生命安危托付给身处险境、急于逃生的人似乎不妥。最后从便于使用上说,除去高空作业的专业人员而外,普通人站在高层楼房的墙外向下张望时恐怕看都不敢看,可以说是胆战心惊,如果身体欠佳或者再患有某些疾病说不定会吓个半死。
此外,自救缓降器所用的钢丝绳在使用中必须与阻尼轮磨擦而消耗,像吊车一样要及时更换绳索,否则如果突然断裂就会危及生命,经常保养、及时更换易损件对普通用户而言无疑是一种麻烦。还有媒体舆论认为这些单绳救生的器具无论叫缓降器还是叫自降器实际上都是一把双刃剑,可能出现普通用户不敢放心使用,倒使小偷容易获得一件“为贼添翼”的利器,好人未受益、坏人占便宜,因此有争议而难以推广!针对现有“缓降器”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和实际使用时的局限性,有必要研制一种能够放心自救、轻松使用、确保安全、有利无害的高楼逃生器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楼火灾逃生管道,为身困失火高楼人群提供一种及时自救、安全方便、有效减速、重复使用的应急逃生器材,在消防队到达之前就开始自救,以便将火灾事故的损失特别是生命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挡板框的框边上设若干主软索定位圈,由挡板框上安装弹性挡板构成弹性挡板框,弹性挡板面积占挡板框面积的一部分,若干弹性挡板框通过主软索定位圈经主软索串联结形成一个可以折叠的柔性框架,柔性框架的上端经转角框连接室内固定框,通过室内固定框悬挂固定在室内,连接在柔性框架外围的阻燃布外套整体形成逃生管道,逃生管道从上到下各层弹性挡板框的弹性挡板在挡板框内依次呈“之”字形错位安装。
本发明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中,柔性框架外围上的阻燃布外套的布边交错相搭形成逃生入口,逃生入口位置相对高楼的窗台。
本发明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中,在挡板框的底面上安装吊环。
本发明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中,在上下相邻的挡板框间安装纵向间隔带帘。
本发明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中,挡板框的框边上设若干辅软索孔,挡板框与挡板框之间通过辅软索相互联结。
本发明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中,辅软索上联结半缺口式扶手框,扶手框的缺口相对阻燃布外套的逃生入口。
本发明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中,阻燃布外套上相对每层楼位置都设有若干透气采光洞。
本发明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中,阻燃布外套上有标识每层楼面的数字标识。
本发明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中,在每层楼面的窗台处有弹性挡板框,此弹性挡板框的弹性挡板紧邻窗台。
本发明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中,在转角框上安装X形支撑件。
柔性框架的上端通过扇形张合的转角框连接便于悬挂的室内固定框,室内固定框和转角框配合完成“逃生管道”水平外伸与垂直下降之间的方向转换,逃生管道由水平向垂直过渡,安装在转角框上的X形支撑件使逃生管道既不受墙体磨擦,又保持悬挂稳定。
辅软索从挡板框四边及扶手框三边的辅软索孔中穿过使扶手框起到护栏作用,靠近墙体侧面的辅软索只用两根,以便逃生者进入管道。
为了给逃生者提供相对更好的保护,同时减轻其可能存在的恐高心理,在上述柔性框架内相邻弹性挡板框之间用带做成竖向间隔带帘;在上述柔性框架外表围上一层结实的阻燃布外套形成逃生管道,阻燃布外套的布边交错重叠形成一条竖直的逃生入口,逃生入口两侧印上“服从指挥、请勿拥挤”字样,提醒逃生者不要蜂拥而入;另外,在阻燃布内外两面都印上楼层标记“nF”,并且设置若干个透气采光洞实现透气、采光、瞭望。
该逃生管道平时收藏于高楼顶层的贮藏室内。遇到火灾时,将此逃生管道最上端的室内固定框迅速悬挂固定在高楼窗口内侧,再将逃生管道从窗口放下,下垂至楼外地面,顶层逃生者由室内固定框直接进入“逃生管道”,其余各楼层逃生者通过阻燃布外套的逃生入口进入“逃生管道”,有逃生需要的各层人员都能进入逃生管道,手拉上层吊环放开后自由降落在下层弹性挡板上,按“之”字形路线最终落到地面。
具体降落方式有两种一是普通转身法,逃生者在“管道”内时而面向、时而背向高楼,两手抓握吊环降落;二是快速侧向法,逃生者在“管道”内侧身对着高楼且保持这一方向不变,两手轮流抓握吊环降落。
本发明是高楼被困人群自救应急逃生的缓降器材,设置扶手框使“逃生管道”三个侧面有安全护栏,这不仅便于逃生者降落,而且能使消防专业人员将此“逃生管道”作为攀升用的云梯,以便在必要时由此登楼进行消防作业。
本发明所用的主辅软索在使用中基本保持静止状态,不会磨擦损耗,可以说是没有易损件的长寿产品;整个逃生管道的体积、重量适中,对逃生者而言需要时容易架设,但对小偷而言并非轻巧便携的“利器”,不存在负面的社会效应。由此可见,本发明与市场销售的“缓降器”相比,具有自救及时、简单高效、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是高层楼房的常备防火器材。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弹性挡板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扶手框示意图。
图4为图1的阻燃布外套示意图。
图中1.室内固定框,2.转角框,3.主软索,4.间隔带帘,5.挡板框,6.弹性挡板,7.吊环,8.辅软索,9.扶手框,10.阻燃布外套,11.X形支撑件,12.辅软索孔,13.主软索定位圈,14.楼层标识,15.透气采光洞,16.逃生入口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2、3、4所示,在挡板框5的框边上设若干主软索定位圈13,由挡板框5上安装弹性挡板6构成弹性挡板框,弹性挡板6面积占挡板框5面积的一部分,若干弹性挡板框通过主软索定位圈13经主软索3串联结形成一个可以折叠的柔性框架,柔性框架的上端经转角框2连接室内固定框1,通过室内固定框1悬挂固定在室内,连接在柔性框架外围的阻燃布外套10整体形成逃生管道,逃生管道从上到下各层弹性挡板框的弹性挡板6在挡板框5内依次呈“之”字形错位安装。
本发明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中,柔性框架外围上的阻燃布外套10的布边交错相搭形成逃生入口16,逃生入口16位置相对高楼的窗台。
本发明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中,在挡板框5的底面上安装吊环7。
本发明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中,在上下相邻的挡板框5间安装纵向间隔带帘4。
本发明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中,挡板框5的框边上设若干辅软索孔12,挡板框与挡板框之间通过辅软索8相互联结。
本发明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中,辅软索8上联结半缺口式扶手框9,扶手框9的缺口相对阻燃布外套10的逃生入口16。
本发明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中,阻燃布外套10上相对每层楼位置都设有若干透气采光洞15。
本发明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中,阻燃布外套10上有数字作为楼层标识14。
本发明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中,在与每层楼面窗台等高处有弹性档板框,此弹性挡板框的弹性挡板6紧邻窗台。
本发明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中,在转角框2上安装X形支撑件11。
该逃生管道平时收藏于高楼顶层的贮藏室内。遇到火灾时,将此逃生管道最上端的室内固定框1迅速悬挂固定在高楼窗口内侧,再将逃生管道从窗口放出下垂至楼外地面,顶层逃生者由室内固定框1直接进入逃生管道,其余各楼层逃生者通过阻燃布外套10上的逃生入口16进入逃生管道,有逃生需要的各层人员都能进入逃生管道,手拉上层吊环7放开后自由降落在下层弹性挡板6上,按“之”字形路线最终落到地面。
具体降落方式有两种一是普通转身法,逃生者在“管道”内时而面向、时而背向高楼,两手抓握吊环降落;二是快速侧向法,逃生者在“管道”内侧身对着高楼且保持这一方向不变,两手轮流抓握吊环降落。
本发明是高楼被困人群自救应急逃生的缓降器材,“管道”内的扶手框既有助于逃生者下楼,又能使消防专业人员将此“管道”作为攀升用的云梯,以便在必要时由此登楼进行消防作业。
权利要求
1.高楼火灾逃生管道,其特征在于在挡板框(5)的框边上设若干主软索定位圈(13),由挡板框(5)上安装弹性挡板(6)构成弹性挡板框,弹性挡板(6)面积占挡板框(5)面积的一部分,若干弹性挡板框通过主软索定位圈(13)经主软索(3)串联结形成一个可以折叠的柔性框架,柔性框架的上端经转角框(2)连接室内固定框(1),通过室内固定框(1)悬挂固定在室内,连接在柔性框架外围的阻燃布外套(10)整体形成逃生管道,逃生管道从上到下各层弹性挡板框的弹性挡板(6)在挡板框(5)内依次呈“之”字形错位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其特征在于柔性框架外围上的阻燃布外套(10)的布边交错相搭形成逃生入口(16),逃生入口(16)位置相对高楼的窗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其特征在于在挡板框(5)的底面上安装吊环(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其特征在于在上下相邻的挡板框(5)间安装纵向间隔带帘(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其特征在于挡板框(5)的框边上设若干辅软索孔(12),挡板框与挡板框之间通过辅软索(8)相互联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其特征在于辅软索(8)上联结半缺口式扶手框(9),扶手框(9)的缺口相对阻燃布外套(10)的逃生入口(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其特征在于阻燃布外套(10)上相对每层楼位置都设有若干透气采光洞(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其特征在于阻燃布外套(10)上有数字作为楼层标识(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其特征在于在与每层楼面窗台等高处有弹性挡板框,此弹性挡板框的弹性挡板(6)紧邻窗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火灾逃生管道,其特征在于在转角框(2)上安装X形支撑件(11)。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楼火灾逃生管道,在挡板框(5)的框边上设若干主软索定位圈(13),由挡板框(5)上安装弹性挡板(6)构成弹性挡板框,弹性挡板(6)面积占挡板框(5)面积的一部分,若干弹性挡板框通过主软索定位圈(13)经主软索(3)串联结形成一个可以折叠的柔性框架,柔性框架的上端经转角框(2)连接室内固定框(1),连接在柔性框架外围的阻燃布外套(10)整体形成逃生管道,逃生管道从上到下各层弹性挡板(6)在挡板框(5)内依次呈“之”字形错位安装。该逃生管道是一种可以折叠的柔性框架,交错的弹性挡板延缓人体下降速度,自救及时、简单高效、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A62B1/20GK101041103SQ20071002191
公开日2007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4日
发明者徐建明 申请人:徐建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