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生舱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5791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救生舱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排险救生和环境工程领域,特别涉及能源较少的救生舱内空气净化 系统技术。适用于矿山、石化、水上等行业救生舱内的空气净化使用。
背景技术
当矿山、石化、水上等行业发生爆炸、火灾、透水等事故时,遇险人员无法快速逃离 现场,可进入救生舱中避险,等待救援。密闭的救生舱内由于人员多、空间狭小,会产生一氧 化碳、二氧化碳、酸性气体等多种有害气体,威胁避难人员的生命安全。救生舱的安全可靠 不仅表现在壳体强度、隔热等方面,更主要的是保证密闭救生舱中遇险人员的呼吸安全,空 气净化装置就成为了救生舱的心脏。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或是功能简单或是需要大功率电 源维持或是设计复杂,体积庞大,安全系数低,避险周期短,实际功效有限。没有好的空气净 化装置,这种避难简直就是二次灾难。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的技术缺陷,为了保障在发生事故时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实用新型提 供了一种救生舱空气净化装置,能够消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安全可 靠、避险环境舒适,又由于设计体积小,结构紧凑,阻力小,操作简单,需要很少的动力就可 以达到空气净化的目的,能够实现长时间的避险。该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救生舱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外壳、防爆调速风机、催化板、吸收板、旋转风门、 通向催化板的风道以及通向吸收板的风道;该净化装置的外壳为不锈钢结构,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以及安装催化板和吸收板 的窗口 ;催化板和吸收板均为网夹式结构,由金属边框和丝网焊制而成,并安装在外壳为其 预留的窗口处;催化板中设置用于消除一氧化碳、酸性气体、和/或挥发性有机物的药剂; 吸收板中设置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的药剂;旋转风门安装在外壳外部的进风口处;采用内部隔板将外壳内部空间分为通向催 化板的风道以及通向吸收板的风道;风道两风道相互隔离;两风道的入口均面向整个装置 的进风口,并在两风道的入口处共设置一个旋转风门;通过控制旋转风门的旋转角度能够 实现单独打开或同时打开两风道,并通过控制风门与风道入口处的开启角度,还可以控制 进入两风道的风量。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实用新型通过旋转风门能够调节进入两风道的风量,以控 制催化板催化消除一氧化碳、酸性气体、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气体的风量和吸收板吸收二 氧化碳的风量,实现舱内的不同有害气体净化。结构紧凑,体积小,能耗低,需要很少的动力 就可以达到空气净化的目的。其次,实用新型所用的风机为符合煤矿电气防爆标准的调速风机,可由舱室内的 蓄电池或舱室外的电源供电,风机的风速可调,满足不同容积舱室风量的要求。[0010]再次,实用新型所用的催化板和吸收板为网夹式结构,阻力小,吸收催化有害气体 的效率高,催化板和吸收板更换方便、快捷。所以,本空气净化装置能够在不同体积的救生舱内,提供多种有害气体的清除作 用,维持舱内空气质量,保障舱内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救生舱空气净化装置采用的空气净 化材料均能在常温下使用,性能稳定,受湿度的影响小,抗中毒能力强、使用寿命长,能保障 避险环境舒适,安全可靠,可以实现长时间的避险。

图1为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的原理图。图2为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催化板的结构图。图4为吸收板的结构图。图5为旋转风门的结构图。其中,1-外壳,2-防爆调速风机,3-催化板,4-吸收板,5-旋转风门,6、7_风道,8、 10-金属边框,9、11-丝网,12-转轴,13-矩形板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救生舱空气净化装置,如图1所示,净化装置所用的风机和 外壳均为不锈钢结构,外壳外形尺寸为900mmX500mmX350mm,外壳1上设置有进风口以及 安装催化板3和吸收板4的窗口。如图3和4所示,催化板3和吸收板4均为网夹式结构, 由金属边框(8、10)和丝网(9、11)焊制而成,并安装在外壳1为其预留的窗口处;催化板3 中设置用于清除一氧化碳、酸性气体、和/或挥发性有机物的药剂;吸收板4中设置用于吸 收二氧化碳的药剂。催化板3和吸收板4为网夹式结构,即能支撑一定的催化剂或吸收剂 的重量,又透气性能好,阻力小,催化板或吸收板的底端四周与外壳1间有密封条密封,防 止气体泄露。防爆调速风机2安装在外壳1外部的进风口处。采用两个弧形内部隔板将外壳内 部空间分为通向催化板3的风道6以及通向吸收板4的风道7。风道6与风道7各自密封 且之间相互隔离。风道6和风道7的入口面向整个外壳的进风口,并设置一个旋转风门5。 如图5所示,旋转风门5由转轴12和矩形板片13组成,矩形板片13可绕转轴12旋转,在 旋转过程中能够单独打开或同时打开风道6和风道7,并通过控制矩形板片13与风道入口 处的开启角度,还可以控制进入两风道的风量。净化装置开始工作时,由防爆风机2抽取舱室内的气体,根据清除有害气体种类 的需要,由旋转风门5调节进入风道6和风道7的风量,进入风道6的舱室气体经过网夹式 催化板,在催化板上发生氧化还原以及吸附反应,清除舱室气体中的一氧化碳、酸性气体、 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气体;进入风道7的舱室气体经过网夹式吸收板,在吸收板上发生吸 附反应,清除舱室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净化装置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吸收板4的吸收效率下 降,舱室内二氧化碳达到规定的浓度,此时把旧的吸收板提出,放入新的吸收板即可。催化 板3在整个避险周期无需更换。[0022]空气净化装置所采用材料均能在常温下使用,性能稳定,受湿度的影响小,抗中毒 能力强、使用寿命长。能把救生舱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不大于1%,一氧化碳小于Mppm, 酸性气体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气体也都控制在空气安全指标以下。本空气净化装置运行阻力小,能耗低,操作简单,药剂更换方便、快捷;所用材料均 能在常温下使用,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能保障避险环境舒适。所以,本空气净 化装置能够在不同体积的救生舱内,提供多种有害气体的清除作用,维持舱内空气质量,保 障舱内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综上所述,以上仅为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凡在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 一种救生舱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防爆调速风机(2)、催化板 (3)、吸收板(4)、旋转风门(5)、风道(6,7);该净化装置的外壳(1)为不锈钢结构,外壳(1)上设置有进风口以及安装催化板(3) 和吸收板(4)的窗口 ;催化板(3)和吸收板(4)均为网夹式结构,由金属边框和丝网焊制而 成,并安装在外壳(1)为其预留的窗口处;催化板(3)中设置用于消除一氧化碳、酸性气体、 和/或挥发性有机物的药剂;吸收板(4)中设置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的药剂;防爆调速风机(2)安装在外壳(1)外部的进风口处;采用内部隔板将外壳(1)内部空 间分为通向催化板⑶的风道(6)以及通向吸收板⑷的风道(7);风道(6)与风道(7) 之间相互隔离;风道(6)和风道(7)的入口面向所述进风口,并在两风道的入口处共设置一 个旋转风门(5),通过控制旋转风门(5)的旋转角度单独打开或同时打开风道(6)和风道 (7),以及控制进入风道(6)和风道(7)的风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救生舱空气净化装置,其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以及安装催化板和吸收板的窗口;催化板和吸收板均为网夹式结构;催化板中设置用于消除一氧化碳、酸性气体、挥发性有机物的药剂;吸收板中设置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的药剂;防爆调速风机安装在进风口处;采用隔板将外壳内部空间分为通向催化板和吸收板的两风道,两风道的入口面向进风口,并在两风道的入口处共设置一个旋转风门;通过控制旋转风门的选择角度能够单独打开或同时打开两风道,以及控制进入风道的风量。使用实用新型能够催化、吸收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安全可靠、结构紧凑,阻力小,需要很少的动力就可以达到空气净化的目的,能够实现长时间的避险。
文档编号A62B11/00GK201912659SQ20102068878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0日
发明者张纪领, 牛立宏, 祝维燕, 艾长波, 邢福祥 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