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楼逃生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99777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楼逃生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层逃生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固定在楼体外侧面上的下滑式箱结构高楼逃生装置,其主体结构分为固定在高楼外墙侧面上的金属质的轨道、逃生箱、控制系统、驱动系统和能源系统五部分,楼顶逃生人员进入逃生箱后按下控制系统中驱动电机的电源开关,驱动系统中的驱动电机通过驱动链驱动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使逃生箱沿轨道匀速下滑,安全到达楼体底部后逃生,然后按下箱体侧面电源开关,驱动电机反向转动,带动逃生箱升到楼顶,在楼顶等待的逃生人员重新启动逃生程序;其结构简单,原理可靠,使用操作方便,安全性高,自动下滑速度可控,环境友好。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层逃生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固定在楼体外侧面上的下滑式 箱结构高楼逃生系统,特别是一种高楼逃生装置。 -种高楼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建筑技术的改进和土地资源的紧张,高楼大厦的高度不断被刷新,而高层楼 房发生火灾及其他灾害时往往会伴随停电现象,逃生的人不能乘坐电梯,楼梯又容易被火 势封堵,在超高云梯消防车到达之前的最佳逃生时机内,高层内的受火灾影响的人很难逃 脱。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现有技术的逃生绳一是长度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的要求;二是使用 时需要极大的勇气,尤其不适用于老年人和儿童;三是下落时速度容易失控,容易造成次生 伤害;现有技术中的其他高楼逃生设备也配有钢丝绳或者其他防火绳作为伸缩绳,为了保 证钢丝绳的安全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必须对钢丝绳加强维护和良好的润滑,但实际使用 中高楼逃生装置的钢丝绳往往疏于维护,导致发生火灾时起不到逃生作用。所以,设计和制 备一种能够实现高层逃生的安全装置,固定安装在高楼墙体外侧面上,利用滑轨迅速下滑 到地面而达到逃生目的既具有应用价值又有社会效益的事情。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寻求设计一种高楼逃生装 置,能够使生活居住在高楼层的人在发生火灾或其他险情时从楼顶安全顺利的下滑到地面 而实现逃生目的。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包括高楼外墙侧面,逃生箱,轨道,正 面门,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太阳能电池板,轴承,固定卡齿,驱动齿,驱动电机,上驱动 链,下驱动链,电源开关,侧面电源开关,背面门,通气窗,储能电池,三角形卡槽,坚直轨道 和水平轨道;高楼逃生装置的主体结构按功能分为固定在高楼外墙侧面上的金属质的轨 道、逃生箱、控制系统、驱动系统和能源系统五部分;控制系统包括固定在盒式结构的逃生 箱内腔中的驱动电机、电源开关和固定安装在逃生箱侧面位置的侧面电源开关;驱动系统 包括驱动电机、上驱动链、下驱动链、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和驱动齿,驱动齿分别固定在 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上;能源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储能电池;逃生箱为方形盒式 结构并由轻质合金材料制成,在正面设置有通气窗,逃生箱的两个水平棱边上分别设置有 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的长度大于逃生箱水平棱边的长度, 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分别与逃生箱通过轴承相连接,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的两端 分别安装有轴承,轴承与逃生箱之间制有沿轴向向外凸出的固定卡齿,固定卡齿与轨道内 侧的三角形卡槽卡合,轴承的直径等于轨道空腔的宽度;两条平行结构的轨道以楼顶平面 边界分为水平轨道和坚直轨道两个部分;轨道的宽度与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的长度等 同,轨道分别固定在高楼外墙侧面的顶平面和侧平面上,坚直轨道与高楼外墙侧面的间距 为10cm ;轨道靠近逃生箱的一侧制有三角形卡槽,逃生箱运动时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 端部的轴承沿光滑坚直轨道运动,起到保持逃生箱平衡的作用,固定卡齿与三角形卡槽卡 合运动;逃生箱正面设置有能够打开的正面门,逃生箱背面设置与正面门相对的背面门,从 楼顶进入逃生箱时打开背面门,到达楼底时打开正面门走出逃生箱;逃生箱的顶部外平面 上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逃生箱内部一角处配置安装有连接太阳能电池板的储能电池。
[0005] 逃生人员进入逃生箱内部后按下电源开关,驱动电机通过上驱动链带动第一支撑 轴,同时通过下驱动链带动第二支撑轴转动,从而推动逃生箱向楼外侧移动,当逃生箱完全 离开高楼外墙侧面时,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两端的固定卡齿分别沿轨道的弧形部分移 动,然后在坚直方向受驱动力作用继续向下运动,驱动电机的转速为固定值,保持逃生箱能 够按照1. 2米/秒的速度匀速下滑,使逃生箱安全的下落到高楼外墙侧面底部,到达底部时 关闭电源开关;逃生人员全部走出逃生箱时按下逃生箱外部的侧面电源开关,驱动电机反 向转动,带动逃生箱升到楼顶,在楼顶等待的逃生人员,首先关闭电源使救生箱停止运动, 再打开背面门使逃生者进入逃生箱重新启动逃生程序。
[0006] 本实用新型实现逃生的程序包括进入逃生箱、打开电源沿轨道向下运动、离开逃 生箱、逃生箱返回楼顶四个步骤,当发生火灾及其他灾害时,高楼较低及中部楼层逃生人员 在其他逃生手段能够安全时,优先选择其他手段,较高楼层逃生人员可以迅速移动到楼顶, 优先选择通过逃生装置逃生;逃生箱内或备有逃生绳,预防灾害严重时轨道发生变形,导致 逃生箱不能沿轨道运动发生逃生失败现象,此时逃生人员可利用逃生绳进行逃生。
[0007]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及其他灾害时,逃生人员可以 从楼顶安全逃生,使用电机驱动沿导轨卡槽运动取代钢丝绳牵引运动,能够避免发生钢丝 绳缠绕导致的逃生失败现象,同时实现能量自给自足,不需外接电源,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 系数;其结构简单,原理可靠,使用操作方便,安全性高,自动下滑速度可控,环境友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逃生箱坚直下落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0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逃生箱停放在楼顶时的侧面剖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0]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逃生箱驱动系统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2] 本实施例的主体结构包括高楼外墙侧面1,逃生箱2,轨道3,正面门4,第一支撑轴 5,第二支撑轴6,太阳能电池板7,轴承8,固定卡齿9,驱动齿10,驱动电机11,上驱动链12, 下驱动链15,电源开关13,侧面电源开关14,背面门21,通气窗16,储能电池17,三角形卡 槽18,坚直轨道19和水平轨道20;高楼逃生装置的主体结构按功能分为固定在高楼外墙侧 面1上的金属质的轨道3、逃生箱2、控制系统、驱动系统和能源系统五部分;控制系统包括 固定在盒式结构的逃生箱2内腔中的驱动电机11、电源开关13和固定安装在逃生箱2侧面 位置的侧面电源开关14 ;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11、上驱动链12、下驱动链15、第一支撑轴 5、第二支撑轴6和驱动齿10,驱动齿10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轴5和第二支撑轴6上;能源 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7和储能电池17 ;逃生箱2为方形盒式结构由轻质合金材料制成, 在正面设置有通气窗16,逃生箱2的两个水平棱边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轴5和第二支撑 轴6,第一支撑轴5和第二支撑轴6的长度大于逃生箱2水平棱边的长度,第一支撑轴5和 第二支撑轴6分别与逃生箱2通过轴承8相连接,第一支撑轴5和第二支撑轴6的两端分 别安装有轴承8,轴承8与逃生箱2之间制有沿轴向向外凸出的固定卡齿9,固定卡齿9与 轨道3内侧的三角形卡槽18卡和,轴承8的直径等于轨道3空腔的宽度;两条平行结构的 轨道3以楼顶平面边界分为水平轨道20和坚直轨道19两个部分;轨道3的宽度与第一支 撑轴5、第二支撑轴6的长度等同,轨道3分别固定在高楼外墙侧面1的顶平面和侧平面上, 坚直轨道19与高楼外墙侧面1的间距为10cm ;轨道3靠近逃生箱2的一侧制有三角形卡槽 18,逃生箱2运动时第一支撑轴5和第二支撑轴6端部的轴承8沿光滑坚直轨道19运动, 起到保持逃生箱2平衡的作用,固定卡齿9与三角形卡槽18卡合运动;逃生箱2正面设置 有能够打开的正面门4,逃生箱2背面设置与正面门4相对的背面门21,从楼顶进入逃生箱 2时打开背面门21,到达楼底时打开正面门4走出逃生箱2 ;逃生箱2的顶部外平面上安装 有太阳能电池板7,逃生箱2内部一角处配置安装有连接太阳能电池板7的储能电池17。
[0013] 逃生人员进入逃生箱2内部后按下电源开关13,驱动电机11通过上驱动链12带 动第一支撑轴5,同时通过下驱动链15带动第二支撑轴6转动,从而推动逃生箱2向楼外侧 移动,当逃生箱2完全离开高楼外墙侧面1时,第一支撑轴5和第二支撑轴6两端的固定卡 齿9分别沿轨道3的弧形部分移动,然后在坚直方向受驱动力作用继续向下运动,驱动电机 11的转速为固定值,保持逃生箱2能够按照1. 2米/秒的速度匀速下滑,保证逃生箱2安 全的下落到高楼外墙侧面1底部,到达底部时关闭电源开关13 ;逃生人员全部走出逃生箱 2时按下逃生箱2外部的侧面电源开关14,驱动电机11反向转动,带动逃生箱2升到楼顶, 在楼顶等待的逃生人员,首先关闭电源14使救生箱2停止运动,再打开背面门21使逃生者 进入逃生箱2重新启动逃生程序。
[0014] 本实施例实现逃生的程序包括进入逃生箱、打开电源沿轨道向下运动、离开逃生 箱、逃生箱返回楼顶四个步骤,当发生火灾及其他灾害时,高楼较低及中部楼层逃生人员在 其他逃生手段能够安全时,优先选择其他手段,较高楼层逃生人员可以迅速移动到楼顶,优 先选择通过逃生装置逃生;逃生箱内或备有逃生绳,预防灾害严重时轨道发生变形,导致逃 生箱不能沿轨道运动发生逃生失败现象,此时逃生人员可利用逃生绳进行逃生。
【权利要求】
1. 一种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按功能分为固定在高楼外墙侧面上的金 属质的轨道、逃生箱、控制系统、驱动系统和能源系统五部分;控制系统包括固定在盒式结 构逃生箱内腔中的驱动电机、电源开关和固定安装在逃生箱侧面位置的侧面电源开关;驱 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上驱动链、下驱动链、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和驱动齿,驱动齿分别 固定在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上;能源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储能电池;逃生箱为方 形盒式结构并由轻质合金材料制成,在正面设置有通气窗,逃生箱的两个水平棱边上分别 设置有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的长度大于逃生箱水平棱边的 长度,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分别与逃生箱通过轴承相连接,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 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轴承,轴承与逃生箱之间制有沿轴向向外凸出的固定卡齿,固定卡齿与 轨道内侧的三角形卡槽卡合,轴承的直径等于轨道空腔的宽度;两条平行结构的轨道以楼 顶平面边界分为水平轨道和坚直轨道两个部分;轨道的宽度与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的 长度等同,轨道分别固定在高楼外墙侧面的顶平面和侧平面上,坚直轨道与高楼外墙侧面 的间距为10cm ;轨道靠近逃生箱的一侧制有三角形卡槽,逃生箱运动时第一支撑轴和第二 支撑轴端部的轴承沿光滑坚直轨道运动,起到保持逃生箱平衡的作用,固定卡齿与三角形 卡槽卡合运动;逃生箱正面设置有能够打开的正面门,逃生箱背面设置与正面门相对的背 面门,从楼顶进入逃生箱时打开背面门,到达楼底时打开正面门走出逃生箱;逃生箱的顶部 外平面上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逃生箱内部一角处配置安装有连接太阳能电池板的储能电 池。
【文档编号】A62B1/20GK203898966SQ201320858944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5日
【发明者】鲍文胜, 郭倩林, 姜翠峰, 刘学, 庄树杰, 于希萌, 刘佳 申请人:青岛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