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扶手,特别是一种消防车扶手。
背景技术:
消防员在进入火场时均会背上空气呼吸器,现有的消防车上有专门的支架来固定空气呼吸器,且坐在驾驶室后排的消防员可以在坐在座椅上的情况下直接将空气呼吸器背上。但由于空气呼吸器存在一定的重量,当消防员背上空气呼吸器并站起时,可能会造成消防员重心不稳造成摔伤,故人们一般会在消防车驾驶室后排的顶部安装扶手,使消防员能够握持柱扶手站起,有效避免消防员因重心不稳摔伤,同时又能够使消防员站起来较为轻松。
现有的消防车扶手一般由一呈长条状的握持杆组成,该握持杆包括呈弧形的握持部和位于握持部两端的连接部,每个连接部上均贯穿有安装孔。安装时,驾驶室后排的内顶壁上设有凹槽,先将握持部伸入到凹槽内,接着握持杆通过穿过安装孔并锁于消防车驾驶室顶部的螺丝固定在驾驶室内,从而对消防员的起立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但该消防扶手存在一个问题:扶手与驾驶室底壁之间的高度是固定不变的,这就导致一些个子比较矮的消防员够不到扶手,使扶手的实用性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在保持占用空间不变的前提下,仍具有较高实用性的消防车扶手。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消防车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长板状的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的两端均贯穿有安装孔,支撑板上设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均布的通孔,所有的通孔均位于两安装孔之间,每个通孔均呈圆形且每个通孔内均插设并固定有连接筒,所述的连接筒的下端面位于通孔内,所述的连接筒内设有呈圆柱状的握持柱,且握持柱与连接筒同轴,所述的握持柱的上端侧壁上具有环形凸肩,所述的连接筒的下端内侧壁上具有环形凸沿,所述的握持柱上套设有弹簧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环形凸肩和环形凸沿相抵,所述的握持柱的上端面上固连有磁块,所述的连接筒的上端面上固连有呈圆形的电磁铁,且电磁铁与连接筒同轴,所述的电磁铁和磁块上相邻的两端磁极相反,所述的握持柱在电磁铁得电时能克服弹簧的弹力下移并使握持柱下端面位于通孔外侧,所述的握持柱由铜制成。
本扶手部分设于开设在驾驶室顶部上的凹槽内,具体安装时,支撑板通过穿过安装孔并锁于驾驶室顶部的螺丝固定在消防车内,此时,支撑板与位于驾驶室后排的座椅相正对;电磁铁的电缆线与消防车的供电装置相连。当消防员背起空气呼吸器站起时,电磁铁得电产生磁性,使电磁铁和磁块之间产生排斥力,从而使握持柱克服弹簧的弹力下移并部分伸出到通孔外侧,此时消防员握住握持柱位于通孔外侧的部分,即可较为轻松的站起。当扶手使用完毕后,电磁铁失电,此时,握持柱在弹簧的作用下上移复位,使握持柱完全复位到连接筒内。
通过设置电磁铁且当电磁铁得电时,握持柱克服弹簧的弹力下移并部分伸出到通孔外侧,从而使不同身高的消防员均能够握住握持杆站起,具有实用性高的优点;当电磁铁失电时,握持柱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并完全位于连接筒内,在加上连接筒的下端面位于通孔内,使得本扶手与驾驶室底壁之间的距离与现有的扶手与驾驶室底壁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即本扶手的占用空间与现有的扶手的占用空间基本相同。综上,在电磁铁和弹簧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握持柱伸出到通孔外侧或完全位于连接筒内,从而使本扶手在保持占用空间不变的前提下,仍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在上述的消防车扶手中,所述的连接筒呈圆筒状,所述的环形凸肩呈圆环状,且该环形凸肩与连接筒的内侧壁相贴靠。
连接筒的内侧壁和环形凸肩的外侧壁均为圆柱面,且在这两个圆柱面的配合下,对握持柱的下移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使握持柱能够精准且顺畅地下移至部分伸出至通孔外侧,提高了本扶手工作时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消防车扶手中,所述的环形凸肩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呈环状的储油槽,且所述的储油槽与环形凸肩同轴。
使用时,储油槽内填充有润滑油脂,以对环形凸肩和连接筒之间的接触面进行润滑,提高了握持柱下滑时的顺畅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本扶手工作时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消防车扶手中,所述的连接筒位于上端口处的外侧壁上具有呈环状的连接座,所述的连接座的下端面与支撑板的上侧面相贴靠,且该连接座通过焊接地方式与支撑板相固定。
通过设置连接座和支撑板相贴靠,以增加连接筒与支撑板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连接筒和支撑板连接的稳定性,继而提高了本扶手工作时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消防车扶手中,所述的连接筒的外侧壁和通孔的内侧壁相贴靠。
采用上述的结构,进一步增加了连接筒和支撑板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本扶手工作时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消防车扶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电磁铁且当电磁铁得电时,握持柱克服弹簧的弹力下移并部分伸出到通孔外侧,从而使不同身高的消防员均能够握住握持杆站起,具有实用性高的优点;当电磁铁失电时,握持柱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并完全位于连接筒内,在加上连接筒的下端面位于通孔内,使得本扶手与驾驶室底壁之间的距离与现有的扶手与驾驶室底壁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即本扶手的占用空间与现有的扶手的占用空间基本相同。综上,在电磁铁和弹簧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握持柱伸出到通孔外侧或完全位于连接筒内,从而使本扶手在保持占用空间不变的前提下,仍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2、通过设置连接筒的外侧壁和通孔的内侧壁相贴靠及连接座的下端面与支撑板的上侧面相贴靠,有效增加了连接筒和支撑板的接触面积,使连接筒和支撑板稳定且牢靠地固定在一起,从而提高了本扶手工作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消防车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板;1a、通孔;2、连接筒;2a、连接座;2b、环形凸沿;3、电磁铁;4、磁块;5、握持柱;5a、环形凸肩;5b、储油槽;6、弹簧;7、驾驶室顶部;8、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消防车扶手由支撑板1、连接筒2、电磁铁3、磁块4、握持柱5等组成。其中,连接筒2和握持杆均有铜制成。
具体来说,支撑板1呈长板状,该支撑板1的两端均贯穿有安装孔。支撑板1上设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均布的通孔1a,且所有的通孔1a均位于两安装孔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通孔1a有4个且每个通孔1a均呈圆形。
连接筒2的数量与通孔1a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即连接筒2的数量为4个。每个连接筒2均插设在对应的通孔1a内,且每个连接筒2的下端面均位于对应的通孔1a内。每个连接筒2均与支撑板1相固定,具体来说,连接筒2呈圆筒状,连接筒2位于上端口处的外侧壁上具有呈环状的连接座2a,连接座2a的下端面与支撑板1的上侧面相贴靠,且连接座2a通过焊接地方式与支撑板1相固定,从而使连接筒2和支撑板1稳定且牢靠地固定在一起。进一步优化,连接筒2的外侧壁和通孔1a的内侧壁相贴靠,以增加了连接筒2和支撑板1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撑板1和连接筒2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本扶手工作时的稳定性。
连接筒2内设有呈圆柱状的握持柱5,且握持柱5与连接筒2同轴。握持柱5的数量与连接筒2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握持柱5的上端侧壁上具有环形凸肩5a,连接筒2的下端内侧壁上具有环形凸沿2b。握持柱5上套设有弹簧6且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环形凸肩5a和环形凸沿2b相抵。握持柱5的上端面上通过胶水固连有磁块4,连接筒2的上端面上也通过胶水固连有呈圆形的电磁铁3,且电磁铁3与连接筒2同轴。在本实施例中,电磁铁3和磁块4上相邻的两端磁极相反,且当电磁铁3得电时,握持柱5在电磁铁3和磁块4之间产生的排斥力的作用下能克服弹簧6的弹力下移并使握持柱5下端面位于通孔1a外侧。
进一步说明,环形凸肩5a呈圆环状,且该环形凸肩5a与连接筒2的内侧壁相贴靠。如图2所示,环形凸肩5a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呈环状的储油槽5b,且储油槽5b与环形凸肩5a同轴。使用时,储油槽5b内填充有润滑油脂,以对环形凸肩5a和连接筒2之间的接触面进行润滑,提高了握持柱5下滑时的顺畅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本扶手工作时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本扶手部分设于开设在驾驶室顶部7上的凹槽内,具体安装时,支撑板1通过穿过安装孔并锁于驾驶室顶部7的螺丝8固定在消防车内,此时,支撑板1与位于驾驶室后排的座椅相正对;电磁铁3的电缆线与消防车的供电装置相连。当消防员背起空气呼吸器站起时,电磁铁3得电产生磁性,使电磁铁3和磁块4之间产生排斥力,从而使握持柱5克服弹簧6的弹力下移并部分伸出到通孔1a外侧,此时消防员握住握持柱5位于通孔1a外侧的部分,即可较为轻松的站起。当扶手使用完毕后,电磁铁3失电,此时,握持柱5在弹簧6的作用下上移复位,使握持柱5完全复位到连接筒2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