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逃生器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588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应急逃生器,包括壳体(1)、中心轴(6),其特征在于:中心轴(6)转动连接于壳体(1)的内腔上方两侧,中心轴(6)设有中心齿轮(7)、绕绳轮(8)和转盘(9),绕绳轮(8)的左侧固定有内齿轮(2),中心齿轮(7)位于绕绳轮(8)的左侧并与中心轴(6)固定,转盘(9)位于绕绳轮(8)的右侧并与中心轴(6)固定,绕绳轮(8)套装于中心轴(6)上,壳体(1)内腔左侧内壁固定有行星齿轮轴(3),行星齿轮轴(3)套装有行星齿轮(4),行星齿轮(4)同时与中心齿轮(7)、内齿轮(2)相啮合,转盘(9)的右端面设有摩擦块槽(20),摩擦块槽(20)装有摩擦飞块(10),摩擦飞块(10)在摩擦块槽(20)可以径向移动,壳体内腔右侧径向圆周设有摩擦面(11),摩擦飞块(10)的径向端面与摩擦面(11)相对应;壳体(1)的内腔下方转动连接有缠线轮(12),缠线轮(12)与绕绳轮(8)相对应;壳体(1)的内腔设有第1导向转轮(13)、第2导向转轮(14)和第3导向转轮(15),第1导向转轮(13)位于绕绳轮(8)的径向一侧,第2导向转轮(14)和第3导向转轮(15)位于绕绳轮(8)的上方,第2导向转轮(14)位于第3导向转轮(15)的右侧,缠线轮(12)缠绕有牵引绳(17),牵引绳(17)的一端与缠线轮(12)固定,牵引绳(17)的另一端分别绕过第1导向转轮(13)、第2导向转轮(14)、绕绳轮(8)和第3导向转轮(15)从壳体(1)的上方设有的绳孔(19)穿出。

2.应急逃生器,包括壳体(1)、中心轴(6),其特征在于:中心轴(6)固定于壳体(1)的内腔上方两侧,中心轴(6)设有中心齿轮(7)、绕绳轮(8)和转盘(9),中心齿轮(7)、绕绳轮(8)和转盘(9)套装在中心轴(6)上,绕绳轮(8)位于中心齿轮(7)的左侧,转盘(9)位于中心齿轮(7)的右侧,中心齿轮(7)与转盘(9)相固定,壳体(1)的内腔固定有内齿轮(2),绕绳轮(8)的右端面设有行星齿轮轴(3),行星齿轮轴(3)套装有行星齿轮(4),行星齿轮(4)同时与中心齿轮(7)、内齿轮(2)相啮合,转盘(9)的右端面设有摩擦块槽(20),摩擦块槽(20)装有摩擦飞块(10),摩擦飞块(10)在摩擦块槽(20)内可以径向移动,壳体内腔右侧径向圆周设有摩擦面(11),摩擦飞块(10)的径向端面与摩擦面(11)相对应;壳体(1)的内腔下方转动连接有缠线轮(12),缠线轮(12)与绕绳轮(8)相对应;壳体(1)的内腔设有第1导向转轮(13)、第2导向转轮(14)和第3导向转轮(15),第1导向转轮(13)位于绕绳轮(8)的径向一侧,第2导向转轮(14)和第3导向转轮(15)位于绕绳轮(8)的上方,第2导向转轮(14)位于第3导向转轮(15)的右侧,缠线轮(12)缠绕有牵引绳(17),牵引绳(17)的一端与缠线轮(12)固定,牵引绳(17)的另一端分别绕过第1导向转轮(13)、第2导向转轮(14)、绕绳轮(8)和第3导向转轮(15)从壳体(1)的上方设有的绳孔(19)穿出。

3.应急逃生器,包括壳体(1)、中心轴(6),其特征在于:中心轴(6)转动连接于壳体(1)的内腔两侧,中心轴(6)设有中心齿轮(7)、缠线轮(12)和转盘(9),中心齿轮(7)位于缠线轮(12)的左侧并与中心轴(6)固定,转盘(9)位于缠线轮(12)的右侧并与中心轴(6)固定,壳体(1)的内腔固定有内齿轮(2)并设有第3导向转轮(15),缠线轮(12)套装在中心轴(6)上,第3导向转轮(15)位于缠线轮(12)的上方,缠线轮(12)设有左盘面(22)和右盘面(23),左盘面(22)的左端面固定有行星齿轮轴(3),行星齿轮轴(3)套装有行星齿轮(4),行星齿轮(4)同时与中心齿轮(7)、内齿轮(2)相啮合,转盘(9)的右端面设有摩擦块槽(20),摩擦块槽(20)装有摩擦飞块(10),摩擦飞块(10)在摩擦块槽(20)内可以径向移动,壳体内腔右侧径向圆周设有摩擦面(11),摩擦飞块(10)的径向端面与摩擦面(11)相对应,缠线轮(12)缠绕有牵引绳(17),牵引绳(17)的一端与缠线轮(12)固定,牵引绳(17)的另一端绕过第3导向转轮(15)从壳体(1)的上方设有的绳孔(19)穿出。

4.应急逃生器,包括壳体(1)、中心轴(6),其特征在于:中心轴(6)转动连接于壳体(1)的内腔两侧,壳体(1)的内腔固定有内齿轮(2),中心轴(6)的左侧套有轴套(21),轴套(21)固定有转盘(9)和中心齿轮(7),转盘(9)位于中心齿轮(7)的左侧;中心轴(6)的右侧固定有缠线轮(12),缠线轮(12)设有左盘面(22)和右盘面(23),左盘面(22)的左端面固定有行星齿轮轴(3),行星齿轮轴(3)套装有行星齿轮(4),行星齿轮(4)同时与中心齿轮(7)、内齿轮(2)相啮合,转盘(9)的左端面设有摩擦块槽(20),摩擦块槽(20)装有摩擦飞块(10),摩擦飞块(10)在摩擦块槽(20)内可以径向移动,壳体内腔左侧径向圆周设有摩擦面(11),摩擦飞块(10)的径向端面与摩擦面(11)相对应,缠线轮(12)缠绕有牵引绳(17),牵引绳(17)的一端与缠线轮(12)固定,牵引绳(17)的另一端从壳体(1)的上方设有的绳孔(19)穿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急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轴(3)为3个,并且所有行星齿轮轴(3)均布于壳体(1)内腔左侧内壁的同心圆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应急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轴(3)为3个,并且所有行星齿轮轴(3)均布于绕绳轮(8)右端面的同心圆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应急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轴(3)为3个,并且所有行星齿轮轴(3)均布于左盘面(22)外端面的同心圆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应急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轴(3)为3个,并且所有行星齿轮轴(3)均布于左盘面(22)外端面的同心圆上。

9.根据权利要求1、2、3、4、5、6、7或8所述应急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逃生器的壳体(1)的左侧从上到下分别设有第1通孔(16)、第2通孔(24)、第3通孔(25),所述应急逃生器的壳体(1)的右侧从上到下分别设有第4通孔(26)、第5通孔(27)、第6通孔(28),第1通孔(16)和第2通孔(24)穿有第1绑缚带(29),第1绑缚带(29)设有第1调节扣(31),第4通孔(26)和第5通孔(27)穿有第2绑缚带(30),第2绑缚带(30)设有第2调节扣(32),第3通孔(25)穿有第3绑缚带(36),第3绑缚带(36)设有第3调节扣(34),第6通孔(28)穿有第4绑缚带(37),第4绑缚带(37)设有第4调节扣(35),第2通孔(24)连接有左绑缚带(45),第5通孔(27)连接有右绑缚带(38),左绑缚带(45)与右绑缚带(38)通过第5调节扣(33)连接,第1绑缚带(29)与第3绑缚带(36)之间固定连接有第1连接带(39),第1连接带(39)设有第6调节扣(41),第1连接带(39)与左绑缚带(45)交叉处设有第1连接环(43),第2绑缚带(30)与第4绑缚带(3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2连接带(40),第2连接带(40)设有第7调节扣(42),第2连接带(40)与右绑缚带(38)交叉处设有第2连接环(44),牵引绳(17)设有悬挂套环(18)。

10.权利要求9所述应急逃生器的使用方法,其步骤是:

(1)背上权利要求9所述应急逃生器,逃生人员自己或在他人协助下,使第1绑缚带(29)跨在逃生人员的右肩膀上,使第2绑缚带(30)跨在逃生人员左肩膀上;将第3绑缚带(36)捆扎在逃生人员右大腿根部,将第4绑缚带(37)捆扎在逃生人员左大腿根部,通过第5调节扣(33)将左绑缚带(45)与右绑缚带(38)束缚在逃生人员的腹部;分别通过第1调节扣(31)、第2调节扣(32)、第3调节扣(34)、第4调节扣(35)、第5调节扣(33)、第6调节扣(41)和第7调节扣(42),分别调整第1绑缚带(29)、第2绑缚带(30)、第3绑缚带(36)、第4绑缚带(37)、左绑缚带(45)、右绑缚带(38)、第1连接带(39)和第2连接带(40)的松紧度;

(2)逃生人员自己或他人将牵引绳(17)的顶端悬挂套环(18)固定在建筑物邻近逃生出口的适宜可靠设施上;

(3)逃生人员爬出建筑物逃生出口,逃生人员在所述应急逃生器的控制下进行缓慢下落,直到落到地面;

(4)逃生人员自己或他人通过解开第3调节扣(34)、第4调节扣(35)、第5调节扣(33),再取下第1绑缚带(29)和第2绑缚带(30),从而卸下所述应急逃生器,逃生成功。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